结构改良的三折自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6069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结构改良的三折自动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三折自动伞,特别是一种藉伞骨与中棒及上巢的组合形态及特殊造形设计,可使伞面在中棒长度不变的使用情况下能相对向上抬升,以便于使用的三折自动伞结构。
习知三折伞为求通用,各节中棒,如上管、中管及下管,或各伞骨,支骨等,都设计为相同的长度及造形,故可大量生产并降低成本,其中大部份的构造,概如图4所示,中棒的上、中、下管依序套合,其伞骨架分别连接于上巢及活动巢,当开伞时,活动巢系位于上管外部,伞骨尾端向外展开。由于三折伞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其携带的方便性,故各段伞骨及中棒各管的长度均已限定,因此在开伞后,活动巢受上巢的定位及伞骨的卡制,仅能移动到上管的下部,故当使用者以手握于伞把时,伞把与伞骨的距离相当有限,使用者必须将手稍微举高,才能获得良好的视野,且不让伞骨及伞面触到头部,因此很容易造成手酸的现象;如手未抬高,很容易使伞面或伞骨碰到头部,并且因为视野不良,容易造成危险。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三折自动伞,使其在中棒长度不变的情况下,伞面及伞骨可相对向上抬升,以克服习用三折自动伞的上述不足。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收伞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开伞剖面图;图4为习用三折伞的平面图。
请参阅
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与习知三折伞类似的上管1,中管2,下管3,伞骨4及支骨5等。上管1上端套合于一固定巢6内部,并利用上管1的凸粒11与固定巢6内的凹孔61相嵌合固定;一弹簧7系置放于上管1的上端外部及固定巢6内部,而其上端恰可顶于上巢8的下凹槽81;上巢8设有的结合杆82对称延伸至各伞骨4并与其相枢接;活动巢9套于中棒外并枢接各支骨5,而支骨5延伸至伞骨4;另外,设于上管1内部的塞体12的上部设为环体内空状,以其伸张及内缩性,可减少磨损,降低损耗。
藉上述构造,组合成如图2所示的收伞状态,此时弹簧7被压缩完全没入于固定巢6内,而上巢8紧贴于固定巢6上端,因各管及伞骨均为等长,故整体的收伞状态和习知三折伞相同;而当开伞之后,如图3所示,藉由伞骨及结合杆82的连系,将立刻使上巢8受弹簧7的弹力向上弹起,带动伞面,伞骨架及活动巢9相对更向上移动,使活动巢9位于上管中段以上的位置,而伞骨架及伞面则更远离伞把一段距离,该距离即等于上巢8弹起的位移L,由此即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不改变中棒长度而使伞面及伞骨向上抬升的目的,更便于使用并不影响视野。
综上所述,由于三折伞各管的长度均系早已设定,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原长度结构的情况下,施以巧妙的改良,终于使开伞时的总长,增加了一段明显的长度,使用者能以正常方式握拿伞把,而不怕受伞面及伞骨碰到头部或影响视野,使用伞时更为舒适和安全。
权利要求1.一种结构改良的三折自动伞,包括三折伞的上、中、下管以及伞骨及支骨等,其特征在于,上管的上部穿设固定于固定巢内,而其外部设置有一可使上巢在开伞后向上弹起一段距离以使伞骨架及伞面相对伞把升高一段距离的弹簧,该弹簧之上端系顶于上巢下部的凹槽内,而上巢设有结合杆与各伞骨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结构改良的三折自动伞,尤指一种改良中棒与伞骨的结合形态,以一弹簧装设于上管上端,而弹簧上端则顶于上巢的下凹槽,上巢系以结合杆连接于伞骨上,因此于收伞时,可保有较短的总长,而于开伞后可藉上巢向上弹起,使活动巢及伞骨架相对更向上移,使伞面也可相对提高,以便于使用且不影响使用者的视野。
文档编号A45B25/02GK2077220SQ9021621
公开日1991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1990年8月4日 优先权日1990年8月4日
发明者王胜和 申请人:王胜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