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伞开伞按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6269阅读:1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动伞开伞按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伞开伞按钮。
习知自动伞开伞按钮的构造,主要有两种不同形态的设计,其一为如图3所示,在中棒2和握把1之间,加设以一伞把座4,其开伞按钮3装设于伞把座4的侧面,并套合于弹弓21下端的横向结合部22。此种构造由于必须加设以伞把座4来装设按钮3,因此必然增加制造复杂性使成本提高,而其最大的缺点还在于该伞把座4有一较大的外径D,而其按钮3所在的位置便更外露,故很容易因不慎的碰触,致使自动伞意外打开,而导致伤害事件发生。
另一种习知的设计如图4所示,其弹弓21下端的横向结合部22直接在中棒2下端露出,再套合以开伞按钮3。此构造确实较为简易,但其却有另一较大的缺点,即其按钮3的位置与握把1具有一段距离L,故当使用者手握握把1时,较难接触到该按钮3,另外,于收伞时按钮3显然位于伞骨和伞布的里面,从外表并无法看到,使用者要使用时,必须将伞布张开找寻,再将手指伸入开伞,故此种方式使用相当不便。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制造容易、操作简便且可避免意外碰触而开伞的自动伞开伞按钮。
以下结合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构造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平面剖视图;图3为习用构造的组合平面剖视图;图4为另一种习用构造的组合平面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改良前述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成,利用简易巧妙的构造可达到迅速开伞的功效,又可避免因碰触而意外开伞,另外在制造及组装上也省工省力,成本较低。请参阅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要是于握把1的中央结合孔11处加设以一道缺槽12延伸至横向的贯穿孔13,中棒2连同弹弓21,可直接插于结合孔11而与握把1结合,其中弹弓21下端的横向挡卡22系露出于中棒2外,并恰位于缺槽12处,而挡卡22的末端设为上、下反向卡合钩部(23)。
按钮3为圆形体,其内端设有一凹孔31,而一纵向贯穿槽32则形成于凹孔31的内部。按钮3可从贯穿孔13直接插入,此时挡卡22即可伸入凹孔31,并同时使二钩部23恰可倒卡于贯穿槽32,而可使按钮3与弹弓21形成稳固的嵌扣状态,绝不会脱离。
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造形态可知,如欲开伞时,只要按压握把1上部的按钮3,便可自动开伞。由于按钮3的位置在握把1上,因此使用者可毫无困难地完成此按压动作,即其开伞的动作方便易为;又该按钮3突出于握把1一小段高度,可避免不小心触压造成意外开伞,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好的便利性及安全性。另外,从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以较少的构件及制造程序即可取代图3所示较复杂的自动按钮,具有较佳的经济效益及实用性。
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伞开伞按钮,包括一握把,具有可供中棒直接插合的结合孔及一横向贯穿孔,中棒内弹弓的下端为横向挡卡,并露出于中棒外,其特征在于,结合孔的侧壁设有缺槽,使挡卡的末端恰可位于其内,而挡卡的末端设为上、下反向倒钩部,按钮的内端设有凹孔,并设有一纵向贯穿槽,按钮可嵌入握把的贯穿孔,而其凹孔与挡卡嵌合,且挡卡末端的倒钩部卡合于按钮的贯穿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伞开伞按钮,其握把有一供中棒直接插合的结合孔及一横向贯穿孔,中棒内弹弓的下端为横向挡卡,并露出中棒外。握把结合孔侧壁设一缺槽,弹弓挡卡末端位于其内,挡卡末端设为上、下反向倒钩部。按钮内设有凹孔及一纵向贯穿槽,按钮可嵌入握把的贯穿孔,挡卡嵌合于按钮的凹孔,且其末端倒钩部卡合于按钮的贯穿槽。此结构十分简洁实用,且制造简单,成本较低。
文档编号A45B25/16GK2075012SQ9022180
公开日1991年4月17日 申请日期1990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1990年10月17日
发明者曾狮 申请人:曾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