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性自动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7972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长效性自动伞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伞,尤指蓄能一次可以操作多次的长效性自动伞。
本申请人在1991年7月29日提出申请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案91105258.5号「轻便操作之全自动伞」中,揭示一种可完全自动开伞和收伞的自动伞。该伞的操作是,对位于伞柄中段的收伞弹簧施加较轻的力。当开伞前的收伞状态时,设在伞柄顶端的开伞弹簧,维持在压缩的蓄能状态,而在收伞前的开伞状态时,则是收伞弹簧保持在压缩的蓄能状态。一旦操作作动构件释放锁扣时,开伞或收伞弹簧可立即反应,进行快速且确实的操作。
此种自动伞每次蓄能,只能自动开伞和收伞一次。易言之。每次开伞前,该收伞弹簧需加以压缩,以呈现备用状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针对上述前申请案的改良,蓄能一次,可以作动开伞和收伞多次。
为达到此目的,乃构想一作动机构以代替上述前案中所用的收伞弹簧,该项前案于此列入参考。
本发明的长效性自动伞,包括管状伞柄,包含上扣孔和下扣孔,具有与伞柄内部相通的贯穿洞孔的纵长滑沟,设在连接延长管的末端的中巢,和设在该中巢内的上滑轮;安装在该延长管外围的圆筒,内部容纳开伞弹簧,外面下端设有上巢;安装在该伞柄外围的滑动下巢,具有掣子,包含内套筒,具有长孔;安装在该伞柄下端的手柄,具有上夹具和下夹具,钢丝和中滑轮,该钢丝的上端延伸穿出该伞柄的该滑沟的该贯穿洞孔外,钩住该内套筒,而该钢丝的下端则与该下夹具结合;作动机构,包括设在该手柄最末端的室,设在室内的一对卷轴,分别绕于各卷轴的一对盘簧,共同延伸通过该下夹具和上夹具,绕于下滑轮的一拉绳,延伸越过该上滑轮和中滑轮,最后穿出该伞柄,和结合于该拉绳的滑块;以及作动器,具有一对压件,可作动和释放该上夹具和下夹具,以分别控制开伞和收伞操作。
本发明长效性自动伞,一旦接拉该拉绳,把该盘簧自该上夹具位置拉升到该上滑轮处,即可蓄能以供自动操作伞,每次操作伞时,该盘簧即被该卷轴卷取一段长度等于该下夹具的移动行程。由于自该上夹具到该上滑轮的距离,即大约该伞柄的长度,较该下夹具的移动行程,即大约该手柄的长度,大至少二倍,例如五倍,则一次蓄能,即可用以自动收伞五次。
本发明上述和其他目的、特点和优点,由如下参照附图所示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即可充分明白,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自动伞呈收伞状态的部份断面图;
图2为手柄和作动机构的分解透视图;
图3为手柄和具有拉环的拉绳的透视图;
图4为开伞状态的部份断面图;
图5为第一次收伞状态的部份断面图。
参照图1,本发明自动伞主要包括伞骨结构1、手柄2和握把3。在以下说明中,与上述列入参考的前案相对应零件具有同样功能的若干组件,即省略不赘述。
伞骨结构1包括长形管状伞柄11,包含上扣孔110的下扣孔110′,具有与该伞柄11内部相通的贯穿洞孔(未标示号码)的纵长滑沟16,设在连接延长管18的末端的中巢13,以及设在该中巢13内的上滑轮130。圆筒19安装在该延长管18外围,并较该延长管18为长。开伞弹簧10设在该圆筒19内的导销外围,如图所示,并伸入该延长管18内。因应该开伞弹簧10的压缩和膨胀,该延长管18即可在该圆筒19内的空间121伸缩运动。该圆筒19外面下端设有上巢21。滑动下巢14安装在该伞柄11外围相对移动。该下巢14具有凹部141,以容纳掣子142,被弹簧丝(图上未示)向内偏压,而内套筒15具有长孔150。在图示收伞状态,该长孔150与该下扣孔110′对准,使该掣子142扣入,而将该可滑动套筒15固定于该收伞状态。
手柄2安装在该伞柄11下端。手柄2包括外壳20,固定上夹具21,活动下夹具22,作动器23,钢丝24,和中滑轮25。
参照图2,夹具21和22彼此相同,分别包括基部213、223,弹簧片214、224,翼形凸轮215、225,和制动件216、226。该钢丝24上端伸出该伞柄11的滑沟16的该贯穿洞孔外,钩住该内套筒15,而下端结合于该下夹具22。
设在该外壳20一侧的作动器23,包括下侧的控制器230,上侧的推钮231,通过该作动器23与该控制器230结合,上压件232和下压件233均一体形成于该控制器230底部,长孔234以及穿过该长孔234的延长钢丝235。
容纳在握把3内的作动机构,包括一室30,彼此贴合同步运动的一对盘簧31,分别绕于卷轴32,与该卷轴32之一联结的下滑轮33,以及容纳在该卷轴内而在该下滑轮33的心轴外围的复原盘簧34。盘簧31具有末端突部311,共同延伸分别通过该下夹具22和上夹具21的凸轮225、215和制动器226、216间的通道。绕过该下滑轮33的拉绳35,延伸越过该上滑轮130和中滑轮25,最后穿出该伞柄11。拉环29连接在该拉绳35外端,以便利拉动,如图3所示。滑块36结合于该拉绳35,顶住该盘簧31的末端突部311下方。
操作时,如本发明自动伞在图1中所示收伞状态,开伞弹簧10是在压缩位置。准备开伞时,使用者利用拉环29先把拉绳35自下滑轮33拉出,越过上滑轮130和中滑轮25。拉绳35上的滑块3,6推动末端突部311,即把盘簧31解卷推到该伞柄11内的上方位置,直到最接近该上滑轮130。一旦拉力放松。拉绳35即在复原弹簧34的作用下,又被该下滑轮33卷回。而盘簧31则利用夹具21和22扣持在蓄能的伸长状态。
要开伞时,将推钮231向上推,上压件232即将上夹具21的凸轮215朝上推,将该盘簧31压紧于制动器216,呈夹持状态,而延长钢丝235的曲折末端在向上运动中,把下夹具22的凸轮225推到释放状态。在此情况下,开伞弹簧10自压缩状态自然膨胀。于是,相对于该伞柄11,中巢13下移,而下巢14上移,掣子142即自扣孔110′释放。同时,下夹具22利用钢丝24上移到抵住上夹具21。此时,伞骨结构1即自动打开,如图4所示。在此情况下,套筒15的长孔150与伞柄11的上扣孔110对准,掣子142即扣入该上扣孔110内,固定于开伞状态。
要收伞时,推钮231向下推,下压件233将下夹具22的凸轮225朝下推,将盘簧31压紧于制动器226,呈夹持状态,则上压件232同时将上夹具21的凸轮215向下推至释放状态。一旦上夹具21的夹持作用释放,盘簧31即藉本身延伸的蓄能,被卷轴32卷回,直至下夹具22向下移到被延长钢丝285的折曲末端阻挡为止。在此情况下,下巢14被钢丝24向下拉,而中巢13相对地向上运动,将弹簧10压缩。掣子142即自上扣孔110释出,又扣入下扣孔110′内。于是,自动收伞。
在收伞过程中,盘簧31由卷轴32卷取长度等于该下夹具22的移动行程,远较伞柄11长度,即该盘簧31藉拉绳35解卷以蓄能供开伞和收伞操作用的解卷距离为短。易言之,盘簧31一次解卷蓄能,即可自动操作伞至少二次,大约五次之多。
本发明已就较佳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凡种种变化,改变、修饰例,在不悖本发明精神的条件下,视为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以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长效性自动伞,其特征包括管状伞柄,包含上扣孔和下扣孔,具有与伞柄内部相通的贯穿洞孔的纵长滑沟,设在连接延长管的末端的中巢,和设在该中巢内的上滑轮;安装在该延长管外围的圆筒,内部容纳开伞弹簧,外面下端设有上巢;安装在该伞柄外围的滑动下巢,具有掣子,包含内套筒,具有长孔;安装在该伞柄下端的手柄,具有上夹具和下夹具,钢丝和中滑轮,该钢丝的上端延伸穿出该伞柄的该滑沟的该贯穿洞孔外,钩住该内套筒,而该钢丝的下端则与该下夹具结合;作动机构,包括设在该手柄最末端的室,设在该室内的一对卷轴,分别绕于各卷轴的一对盘簧,共同延伸通过该下夹具和上夹具,绕于下滑轮的一拉绳,延伸越过该上滑轮和中滑轮,最后穿出该伞柄,和结合于该拉绳的滑块;以及作动器,具有一对压件,可作动和释放该上夹具和下夹具,以分别控制开伞和收伞操作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拉动该拉绳时,该盘簧会被拉带到顶多接近该上滑轮,行程大约等于该伞柄长度,因而在该盘簧延伸下蓄能;而在该蓄能释放时,该盘簧回程距离只等于该下夹具的移动行程,大约该手柄的长度,远较该伞柄为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伞,其特征在于,该盘簧在其内延伸以蓄能的该伞柄长度,为蓄能释放时该下夹具在其内移动的该手柄长度的至少二倍者。
全文摘要
一种长效性自动伞,主要包括管状伞柄,内设上滑轮;在伞柄顶端的圆筒用于容纳开伞弹簧;在伞柄下端的手柄,具有上、下夹具,和中滑轮;作动机构,包括一对盘簧,共同延伸通过上、下夹具,顶多到上滑轮,以蓄积能量;以及作动器,可分别作动和放开上、下夹具,以控制开伞和收伞操作。
文档编号A45B25/16GK1080501SQ9210501
公开日1994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1992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1992年6月25日
发明者周龙交, 程澄浦 申请人:戴胜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