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拖轮箱袋固定架方形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2380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拖轮箱袋固定架方形手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旅行箱或袋的手柄,尤其是属于带有拖轮的旅行箱或袋的固定架方形手柄。
背景技术
中的固定架手柄多为圆形,并且固定手柄的销子多需要通过按键来控制才能达到开关自如的效果,然而由于手柄采用圆形结构,因此占用空间,为了不扩大箱包的外形尺寸,只有缩小箱包的内部空间才能达到装配固定架手柄的目的,这样减少了箱包的使用空间。此外由于必须通过按键来控制并固定内管(即手柄)的销子,困此结构复杂,且多有故障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方形结构的手柄来减少固定架手柄所占的空间,使得在同样外形尺寸条件下,扩大箱包的使用空间,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是由内管5、外管4、上固定片7、下固定片8和把手6所组成,其改进之处在于内管5和外管4均为方形结构,内管5是装在外管4的中间,在内管5的两端分别制有与上固定片7和下固定片8中的销子72相对应的孔51。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由于手柄采用方形结构的内管、外管,因此大大地减少了固定架手柄所占用的空间尺寸,在同等条件下扩大了箱包的使用空间。(2)由于销子仅伸出外管壁1.5-2.5毫米,因此它既可起到当内管拉出时将其定位,定位后即可用手柄拉着箱包移动的作用;又可起到要将内管收起回位,只要稍用力即可使销子缩回并将内管推回到外管之中的作用,因此免除了按键,拉线等一系列机构,给使用和制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图1为固定架方形手柄原理图图2为上固定片原理图图3为图2去掉内管后的A向视图图4为内管原理图其中1.箱包2.拖轮3.固定架手柄4.外管5.内管51.孔6.把手7.上固定片71.销座72.销子73.弹簧74.销座盖75.螺钉76.外壳77.外壳销座孔78.外管套8.下固定片如
图1所示为固定架方形手柄原理图,它是由在箱包1上固定有固定架手柄3,固定架手柄3是由将上固定片7、下固定片8固定在箱包1上,然后将外管4分别与上固定片7、下固定片8相固接,内管5是装在外管4的中间,并且内管5和外管4均为方形结构以及如图4所示,在内管5的两端分别制有与上固定片7和下固定片8中的销子72相对应的孔51所组成。其作用原理是由于上固定片7中的销子72伸出外管4壁的长度仅为1.5~2.5毫米,因此当要拉箱包1走动时,只要利用把手6拉出内管5,销子72可将内管5卡住,此时即可使用。使用完毕后,只要稍微用力往下压内管5即可将内管5顺利压回到外管4中间。
如图2图3所示为上固定片原理图,它是由外壳76上制有外管套78用于装外管4,此外还制在外壳销座孔77,它是与螺钉75连接用于固定销座71和销座盖74,在销座71的二边分别装有弹簧73,弹簧73上连接销子72,销子72穿过外管套78的壁并伸出外管4的壁,长度为1.5~2.5毫米所组成。
本实用新型中下固定片8与上固定片7构造相同。
权利要求1.带拖轮箱袋固定架方形手柄,它是由内管(5)、外管(4)、上固定片(7)、下固定片(8)和把手(6)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内管(5)和外管(4)均为方形结构,内管(5)是装在外管(4)的中间,在内管(5)的两端分别制有与上固定片(7)和下固定片(8)中的销子(72)相对应的孔(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柄,其特征在于上固定片(7)是由外壳(76)上制有外管套(78)、外壳销座孔(77);销座(71)和销座盖(74)通过螺钉(75)与外壳销座孔(77)相连;销座(71)两边装有弹簧(73)、销子(72),销子(72)穿过外管套(78)的壁且伸出外管(4)的壁长度为1.5~2.5毫米所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拖轮箱袋固定架方形手柄,它涉及旅行箱或袋的手柄,尤其是属于带有拖轮的旅行箱或袋的固定架方形手柄。它是由内管(5)、外管(4)、上固定片(7)、下固定片(8)和把手(6)所组成,其改进之处在于内管(5)和外管(4)均为方形结构,内管(5)是装在外管(4)的中间,在内管(5)的两端分别制有与上固定片(7)和下固定片(8)中的销子(72)相对应的孔(51)。
文档编号A45C13/00GK2208355SQ9421295
公开日1995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1994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1994年5月26日
发明者张忆生 申请人:张忆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