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角轮的带轮行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3852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角轮的带轮行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角轮的带轮行李,尤指一种易于加工、造价便宜、且可同时保护行李箱的二后角的带轮行李。
近年来带轮行李因为可以被拉着走而不需要用手来提携,因此广为常须搭乘飞机旅行的人士所喜爱。在飞机的客舱中由于可使用的空间有限,因此对于乘客随身行李的体积有严格的限制。如果一件带轮行李小到可以放在椅座下或是头上的行李柜中,则就不必委托航空公司托运,因此就可省却等侯行李的烦恼,更可以避免行李因输送不当而损坏甚至于遗失。
由于体积上的限制,可用于飞机客舱中的带轮行李必须小于航空公司所共同规定的体积限制。在这种限制之下,带轮行李的各种外部元件例如轮子及手拉杆通常均是安装在一个向内凹陷的凹槽内以减少其突出部位的体积,并增加带轮行李内部的空间。这种内凹滚轮的设计可以在许多带轮行李的商品中看到。在美国专利5,253,739号中亦揭示一种类似的内凹滚轮设计。虽然这种内凹滚轮的设计在目前的市场中非常流行,但其具有以下两点缺点。第一,内凹滚轮由于须安装于带轮行李的内部框架上,其内凹轮槽以及其界面构件通常均十分复杂,因此需要制作复杂而昂贵的模具来生产。第二,内凹滚轮的组装程序亦十分复杂,行李的外皮需预先切洞以使轮子得以透出,而外皮切口处亦需另加处理以使外皮得以与轮槽边缘密切咬合。这两种缺点使得设有内凹轮槽的带轮行李的元件以及组装成本均不易降低。
与前述设有内凹轮槽的带轮行李相比较,传统将轮子直接安装在行李箱底部的带轮行李设计则显得十分简单、便宜而又易于组装。但这种带轮行李也有它的缺点。第一,由于轮子完全突出于行李箱的底部。因此使得其底部过高;在固定的体积限制下,其行李箱内部可使用的空间因而减少。第二,由于轮子装在底部的关系,其行李箱的二后角需要分别安装保护装置方得以受到保护。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角轮的带轮行李,其易于加工、造价便宜、且可同时支撑及保护行李箱的二后角。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角轮的带轮行李包含有1、一近似方形的行李箱,其包含有(1)一柔质的外皮所构成的外层;(2)一近似弧形的底边位于其底端的后方;(3)一近似弧形的框架支撑于该弧形底边之内;2、一手拉杆位于该行李箱的顶端,用来向前推动或向后斜拉该带轮行李;3、二套角轮,每套角轮包含有(1)一近似L形的角座;该角座包含有一近似弧形的凹槽于其内侧,用来支撑前述弧形底边,以及一外角于其外侧;(2)一轮子安装装置位于前述角座的外角处;(3)一圆轮安装位于前述轮子安装装置之中;
(4)一角轮安装装置用来安装前述角座于前述弧形底边;该二套角轮利用角轮安装装置均衡地安装于前述弧形底边的左右两侧,而其角座的弧形凹槽则密接于其相对应的弧形底边之上,以使该带轮行李于向后倾斜时,其弧形底边的左右两侧可受到该二角座的有力支撑。
该二圆轮的轮轴的水平位置因该角座安装于前述弧形底边之故而可提升至接近于前述行李箱底面的高度,以降低前述带轮行李的行李箱底面。
该圆轮为一近似圆筒形的滚轮,其安装于前述角座外角的外部空隙处。
该角座包含有一上角板及一下角板,该二角板由前述角轮安装装置分别安装于前述弧形底边相对应的上下两侧,以支撑及保护该弧形底边。
该弧形底边内的弧形框架包含有一弧脚板以及一连接于该弧脚板底部的硬底板,而前述角座的上下角板由前述角轮安装装置分别安装于该弧形框架相对应的弧脚板以及硬底板之上。
每一角座另包含有一外角板连接于其上下角板的外侧,该二角座由前述角轮安装装置安装于前述弧形底边左右两后角之上,以支撑及保护该二后角。
该二角座之一的上、下角板连接于另一角座相对应的上、下角板,因此使得前述弧形底边亦受到支撑及保护。
每一上角板的后侧另包含有一滑行装置,以使该带轮行李于拉上阶梯时易于滑行并可防止前述行李箱的后侧下端受到磨损。
为使有关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所达成的功效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现以较佳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轮行李的外部示意图。
图2为
图1所示带轮行李的左侧角轮部位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带轮行李的后侧底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带轮行李的后部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带轮行李的右侧角轮部位的剖视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轮行李10的外部示意图。带轮行李10包含有一近似方形的行李箱11、一手拉杆14、以及二套角轮15。行李箱11具有一柔质外皮12所构成的外层,其底端后方为一近似弧形的底边13。手拉杆14位于行李箱11的顶端,当带轮行李10向后倾斜时,可用来向前推动或向后斜拉带轮行李10。角轮15包含有一角座16、角轮安装装置17、圆轮18,以及一凸起的滑行装置19;角轮15由角轮安装装置17均衡地安装于弧形底边13的左右两侧;角座16由上角板1a、下角板1b、及外角板1c所组成,角座16的上角板1a、下角板1b、外角板1c由角轮安装装置17安装于弧形底边13的左右两后角1d之上,以支撑及保护该二后角;滑行装置19设置于角座16的上角板1a后侧,用来使带轮行李10于拉上阶梯时易于滑行,并可防止行李箱11的后侧下端受到磨损。
图2为
图1所示带轮行李的左侧角轮部位的剖视图。如图所示的角轮包含有一近似L形的角座21。角座21包含有上角板2d及下角板2e,上角板2d及下角板2e利用角轮安装装置27及28安装于弧形底边23之上。角座21的内侧设有一近似弧形的凹槽22,用来支撑弧形底边23。弧形凹槽22密接于弧形底边23之上,当
图1所示的带轮行李10于向后倾斜时,弧形底边13的左右两侧可受到角座21的有力支撑。此种设计不需要挖孔来安装角轮,与美国专利5,253,739号所示的内凹滚轮相比较,此种角轮的结构显然较为简单便宜且易于安装。角座21的外侧有一外角24,此处设有一轮子安装装置25、以及一圆轮26。因为角座21安装于弧形底边23之上,因此使得圆轮26的轮轴2a的水平位置可提升至接近于行李箱底面2b的高度,而使带轮行李10的行李箱底面2b降低。圆轮26为一近似圆筒形的滚轮,其安装于角座外角24的外部空隙处以使圆轮轮轴2a的水平位置可提升至接近于行李箱底面2b的高度。这种设计使得带轮行李10的行李箱底面低于传统行李箱,因而在固定的行李体积限制之下,其行李箱内部空间大于传统行李箱。弧形底边23的内侧有一近似弧形的框架29支撑于其内,该弧形框架29包含有一弧脚板2h以及一连接于该弧脚板2h底部的硬底板2i,前述角座21的上角板2d及下角板2e由角轮安装装置27、28分别安装于弧形框架29相对应的弧脚板2h及硬底板2i之上。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带轮行李的后侧底部示意图。如图所示,角座31的上角板32及下角板33连接于另一角座34相对应的上角板35及下角板36,因此使得整个弧形底边37可受到支撑及保护。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带轮行李40的后部示意图。带轮行李40包含有一近似方形的行李箱41、一手拉杆44、以及二套角轮45。行李箱41具有一柔质外皮42所构成的外层,其底端的左右两侧具有二近似弧形的底边43。手拉杆44设于行李箱41的顶端,于带轮行李40向后倾斜时,可用来向前推动或向后斜拉带轮行李40。每一角轮45包含有一角座46、角轮安装装置47、圆轮48、以及一凸起的滑行装置49。角轮45由角轮安装装置47安装于左右两弧形底边43的后侧。角座46由上角板4a、下角板4b及后角板4c所组成,而角座46的上角板4a及下角板4b由角轮安装装置47安装于左右两弧形底边43的后角上,以支撑及保护该二后角。左侧角座46的下角板4b及后角板4c连接于右侧角座相对应的下角板及后角板之上,因此使得行李箱41的整个后侧底边受到支撑及保护。滑行装置49设置于后角板4c的后侧,以使带轮行李40于拉上阶梯时易于滑行,并可防止行李箱41的后侧下端受到磨损。
图5为图4所示带轮行李的右侧角轮部位的剖视图。角轮50包含有一近似L形的角座51。该角座51包含有一上角板5d及一下角板5e,上角板5d及下角板5e由角轮安装装置57及58安装于弧形底边53之上。角座51的内侧设有一近似弧形的凹槽52,用来支撑弧形底边53。弧形凹槽52密接于弧形底边53之上,当图4所示的带轮行李40于向后倾斜时,其左右两弧形底边43可受到角座51的有力支撑。角座51的外侧有一外角54,此处设有一轮子安装装置55及一圆轮56。因为角座51安装于弧形底边53之上,因此使得圆轮56的轮轴5a的水平位置可提升至接近于行李箱底面5b的高度,而使带轮行李40的行李箱底面5b降低。圆轮56为一近似圆锥形的滚轮,其安装于角座外角54的外部空隙处,以使该圆轮轮轴5a的水平位置可提升至接近于行李箱底面5b的高度。弧形底边53的内侧有一近似弧形的框架59支撑于其内,该弧形框架59包含有一弧脚板5h以及一连接于该弧脚板5h底部的硬底板5i,前述角架51的上角板5d及下角板5e由角轮安装装置57及58分别安装于弧形框架59相对应的弧脚板5h及硬底板5i之上。
综合以上所述,可归纳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1、与美国专利5,253,739号所示的内凹滚轮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角轮结构显然较为简单、便宜且易于安装,而本实用新型的行李箱内部空间则与内凹滚轮的行李箱相当。
2、与传统的带轮行李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可同时支撑与保护行李箱的二后角,而且行李箱内部空间比传统行李箱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角轮的带轮行李,其特征在于包含有(1)一近似方形的行李箱,其包含有(a)一柔质的外皮所构成的外层;(b)一近似弧形的底边位于其底端的后方;(c)一近似弧形的框架支撑于该弧形底边之内;(2)一用来向前推动或向后斜拉该带轮行李的手拉杆位于该行李箱的顶端;(3)二套角轮,每套角轮包含有(a)一近似L形的角座;该角座包含有一用来支撑前述弧形底边的近似弧形的凹槽于其内侧,以及一外角于其外侧;(b)一轮子安装装置位于前述角座的外角处;(c)一圆轮安装于前述轮子安装装置之中;(d)一用来安装前述角座于前述弧形底边的角轮安装装置;该二套角轮利用角轮安装装置均衡地安装于前述弧形底边的左右两侧,而其角座的弧形凹槽则密接于其相对应的弧形底边之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角轮的带轮行李,其特征在于该二圆轮的轮轴的水平位置因该角座安装于前述弧形底边之故而可提升至接近于前述行李箱底面的高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角轮的带轮行李,其特征在于该圆轮为一近似圆筒形的滚轮,其安装于前述角座外角的外部空隙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角轮的带轮行李,其特征在于该角座包含有一上角板及一下角板,该二角板由前述角轮安装装置分别安装于前述弧形底边相对应的上下两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角轮的带轮行李,其特征在于该弧形底边内的弧形框架包含有一弧脚板以及一连接于该弧脚板底部的硬底板,而前述角座的上下角板由前述角轮安装装置分别安装于该弧形框架相对应的弧脚板以及硬底板之上。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角轮的带轮行李,其特征在于每一角座另包含有一外角板连接于其上下角板的外侧,该二角座由前述角轮安装装置安装于前述弧形底边左右两后角之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角轮的带轮行李,其特征在于该二角座之一的上、下角板连接于另一角座相对应的上、下角板。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角轮的带轮行李,其特征在于每一上角板的后侧另包含有一使该带轮行李于拉上阶梯时易于滑行并可防止前述行李箱的后侧下端受到磨损的滑行装置。
9.一种具有角轮的带轮行李,其特征在于包含有(1)一近似方形的行李箱,其包含有(a)一柔质的外皮所构成的外层;(b)二近似弧形的底边位于其底端的左右两侧;(c)二近似弧形的框架支撑于该二弧形底边之内;(2)一用来向前推动或向后斜拉该带轮行李的手拉杆位于该行李箱的顶端;(3)二套角轮,每套角轮包含有(a)一近似L形的角座;该角座包含有一用来支撑前述弧形底边的近似弧形的凹槽于其内侧,以及一外角于其外侧;(b)一轮子安装装置位于前述角座的外角处;(c)一圆轮安装于前述轮子安装装置之中;(d)一用来安装前述角座于前述弧形底边的角轮安装装置;该二角轮利用角轮安装装置安装于前述二弧形底边的后侧,而其角座的弧形凹槽则密接于其相对应的弧形底边之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角轮的带轮行李,其特征在于该二圆轮的轮轴的水平位置因该角座安装于前述弧形底边之故而可提升至接近于前述行李箱底面的高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角轮的带轮行李,其特征在于该圆轮为一近似圆锥形的滚轮,其安装于前述角座外角的外部空隙处。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角轮的带轮行李,其特征在于该角座包含有一上角板及一下角板,该二角板由前述角轮安装装置分别安装于前述弧形底边相对应的上下两侧。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角轮的带轮行李,其特征在于该弧形底边内的弧形框架包含有一弧脚板以及一连接于该弧脚板底部的硬底板,而前述角座的上、下角板由前述角轮安装装置分别安装于该弧形框架相对应的弧脚板以及硬底板之上。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具有角轮的带轮行李,其特征在于每一角座另包含有一后角板连接于其上下角板的后侧,该二角座由前述角轮安装装置安装于前述二弧形底边的后角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具有角轮的带轮行李,其特征在于该二角座之一的下角板及后角板连接于另一角座相对应的下角板及后角板。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具有角轮的带轮行李,其特征在于每一后角板的后侧另包含有一使该带轮行李于拉上阶梯时易于滑行并可防止前述行李箱的后侧下端受到磨损的滑行装置。
专利摘要一种具有角轮的带轮行李,其包含一行李箱,一位于行李箱顶端的手拉杆及二套角轮,该行李箱底端后方为一近似弧形的底边,该二角轮安装于该弧形底边的两后角上,该二角轮各包含有一角座、角轮安装装置、圆轮及一凸起的滑行装置,该二角座由角轮安装装置安装于弧形底边的两后角上,以支撑及保护该二后角。该滑行装置设置于每一角座上角板的后侧,用来使该带轮行李于拉上阶梯时易于滑行,并可防止行李箱的后侧下端受到磨损。
文档编号A45C5/14GK2220188SQ9520539
公开日1996年2月21日 申请日期1995年4月7日 优先权日1995年4月7日
发明者林哲宏 申请人:乔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