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股伞骨单元的伞骨架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3667阅读:6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股伞骨单元的伞骨架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伞骨架,尤其涉及一种由双股伞骨单元所构成的伞骨架构造。
一般手动雨伞,如图5及6图所示,在雨伞主轴1上设下蜂巢1A及上蜂巢1B,主伞骨2系经由上连接端子2A与上蜂巢1B枢接,下连接端子2C与伞布缝固,中间之枢接件2B则与支伞骨3之上连接端子3A枢接,而支伞骨3之下连接端子3B则与下蜂巢1A枢接,如此连设约八支即构成雨伞骨架,骨架上再缝制伞布即完成一支雨伞。
由于金属伞骨易生锈,常在主伞骨与支伞骨之枢接处3A或主、支伞骨之上、下连接端子与蜂巢之枢接处发生变形而减少雨伞的使用寿命,此间为了改善此金属伞骨的缺点,改由FRP(Fibre reinforce plastic)伞骨取代。虽FRP的伞骨不生锈,但其伞骨的断面为圆形,不仅主、支伞骨2、3与其上、下连接端子2A、2B、3A、3B、3C之黏胶固定处3E,如第7图所示,常有松弛现象发生,使伞骨3与连接端子3A间发生松动或旋转,导致伞骨架解体或瘫痪。再者,由于FRP的伞骨皆为圆形断面构造,与伞布在两小伞布叠合处缝制固定的纱线5,往往无法令伞骨牢固被缝合在伞布下,而时有使伞骨转动或松脱的事情发生,令用者苦无良策。
此外,一般金属伞骨为弥补其伞骨强度不足的缺点,将一般U形断面的伞骨元件都做成双支并行的双伞骨,如此,虽可增强雨伞布面的支撑强度,但此一增设的加倍伞骨数后,其在装配作业上更加复杂并增高加工难度,所以在作业工时上至少增加一倍以上,尤其在装配上连接端子与上、下9蜂巢1B、1A时更为费时,同时,如图6所示,上、下蜂巢之枢接槽1B’增加槽数后,其蜂巢本体有效材质部份之支撑强度大幅减少,对上、下蜂巢之承受应力强度为之下滑,因而使伞骨的承受风力强度大为削减,故采用双支伞骨分别枢接在个别之蜂巢上的构造,实为顾此失彼,得不偿失,需有待改进。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改进常用雨伞骨架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双股伞骨单元的伞骨架构造,使之可在原有蜂巢之枢接槽数目下即可达成双股伞骨单元的枢接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一种双股伞骨单元的伞骨架构造,包括伞主轴,设在伞主轴上端的上蜂巢,设在伞主轴下端下蜂巢,以及主伞骨、支伞骨;其特征在于主、支伞骨均由两支伞骨并排组成,主伞骨一端连接一连接端子,该端子与伞主轴上端的上蜂巢枢接,主伞骨的中间设一枢接件;支伞骨的两端各连接一连接端子,其一端与伞主轴的下蜂巢枢接,另一端与主伞骨中部的枢接件枢接,从而形成双股主,支伞骨单元构造。
所述的连接端子的一端设有并向排列的双孔洞,端子的一侧设有灌胶孔,连接端子的另一端为扁平状,其平面与并排双孔面呈直角,并在此平面上设一枢接孔。
所述的枢接件设有并向排列且两端相通的两个孔洞,两孔亦互相交接,在两孔交汇处外壳上部设有灌胶孔,下部至两端等距处并列设两个扁方形枢接部,其平面与双孔之纵深方向平行,在枢接部设有枢接孔。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股伞骨单元的伞骨架构造。由于双股伞骨单元呈扁平形状,在加工作业流程中,使伞骨与两端的连接端子在装配及灌胶作业时,可能发生滚动而造成其间的松脱弊病完全消失,故使雨伞的使用寿命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双股伞骨单元的伞骨架构造。由于双股伞骨单元呈一扁平形状,使之与伞布在缝制固定时,较易于固定,且一经缝制后双股伞骨单元与伞布之间不会有松转事情,使缝线不易与伞骨脱开,因而可增加雨伞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股伞骨单元的伞骨架构造。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双股伞骨单元的线径,以增强雨伞的支撑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最后一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双股伞骨单元的伞骨架构造。可在相同雨伞支撑强度下选择适当伞骨单元的线径,使雨伞在具有支撑强度下极富弹性,即使在强风下翻伞,雨伞仍可完好如初地恢复原状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功效将配合如下附图的具体的实施例加以说明。
图式简单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股伞骨骨架单元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股骨架单元的伞骨架正视图;图3A为本实用新型双股骨架单元连接端子一较好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B为本创作双股伞骨单元连接端子另一较好实施例的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股伞骨与伞布缝合的断面图;图5为常用单一伞骨的骨架正视图;图6为常用单一伞骨的骨架部份立体分解图;图7为常用单一伞骨与连接端子结合的断面图;图8为常用单一伞骨与伞布缝合的断面图。
主要部分代表符号10 伞主轴11 下蜂巢12 主伞骨14 上蜂巢15 支伞骨16 枢接件161 本体 164 枢接部165 枢梢 17 双孔连接端子170(160)孔洞 171 本体173 灌胶孔 174(163)灌胶孔
175枢接部 176枢接孔18A、18B伞布 180缝合垂缘 19缝线如
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双股伞骨单元的伞骨架构造包括一伞主轴10、一设在伞主轴上端之上蜂巢14、一设在主轴下端之下蜂巢11、一其一端枢设在上蜂巢14的主伞骨12及其一端设在下蜂巢11而另一端设在主伞骨12之中间枢接件16之支伞骨15等,其特征在于该伞骨架的主伞骨12是由双股并排的FRP圆形伞骨经由其两端的双孔连接端子17-17及双孔枢接件16予以连接在一起,形成一如
图1所示的双股主伞骨单元12,同理,支伞骨15也是由双股并排的FRP圆形伞骨经由其两端的双孔连接端子17-17予以连接在一起而构成双股支伞骨单元15。
由图3A可知,本实用新型一较好实施例的连接端子17具有一双孔道170-170的本体171及一枢接部175,枢接部175前端又设一枢接孔176,以便将伞骨藉金属线枢接于蜂巢上,或将伞骨的另一端缝合于伞布的周缘端部,又为使连接端子17-17得与FRP的圆形伞骨密接成一体,在连接端子17之外周上另设有至少两个以上之灌胶孔173-173,以便由灌胶孔173-173灌入瞬间黏着剂,使FRP圆形伞骨与连接端子17-17黏合成一体,由于本创作的连接端子17-17具有一不会滚动的两个较大扁平平面,故双股伞骨单元在上胶作业后可以持稳平置在工作台上,使双股FRP伞骨与连接端子17间的黏合更加稳固,以将以往单一用圆形FRP伞骨与圆形连接端子间的结合,在灌胶时易于滚动,导致伞骨与连接件间之黏合性欠佳,而常有松脱的弊病完全排除;至枢接件16也是由两贯穿孔道160-160的本体161及一设在本体下方之枢接部164所构成,枢接部164上设有一枢接孔162,可与支伞骨15上连接端子17的枢接孔176以枢梢165(见第1及2图),枢接在一起。
另由图3A(或
图1)可知,该连接端子17-17(或枢接件16)的双孔洞,其双孔洞170(160),为各自独立互不相沟通,并在连接端子17-17(或枢接件16)之两侧面分别设置灌胶孔173,以便由灌胶孔灌入的瞬间黏着剂可使FRP的圆形主伞骨12及支伞骨15与连接端子17-17黏合成一体;在同一情况下,该连接端子17-17或枢接件16之双孔洞170-170(160-160)亦可做成如图3B所示的可相互沟通的构造170A-170A(或160A-160A),如此,其灌胶孔173便可设在两孔170A-170A(160A-160A)的交会处的外壳上灌胶孔174(163),其灌胶作业只须一工程即可,比图3A所示更为省工省时。
当所有的主伞骨12及支伞骨15与主轴10上的上、下蜂巢14及11枢接完成本实用新型双股伞骨单元的雨伞骨架时,再将伞布18与主伞骨12缝合在一起,如图4所示,由于主伞骨12是与每两小片伞布18A及18B之缝合垂缘180处以缝线19予以缝合,且本实用新型的双股伞骨单元12呈扁平形状,使其与伞布18之间可获致最佳的缝合效果,以将常用的FRP圆形伞骨与伞布间不易缝合而易松脱或滚动的缺点(见图8所示)一扫而空。
在此应予说明的是将FRP雨伞骨由单支改用双支的结构,并非难事,但按常规的作法,每一FRP圆杆以单支伞骨予以成双倍增加后,不仅伞骨之连接端子呈双倍增加,而且最为令人困扰的事是伞骨与上、下蜂巢在进行枢接作业时,看起来好像增加一倍的工时,其实伞骨支数一旦增加后,因每一伞骨的连接端子枢接孔是由一根金属线串接而后再一一分别枢接在蜂巢的每一枢接槽中,其间的枢接关系是多元性的相互牵动,即有一根无法枢接的伞骨即可能影响整体伞骨与蜂巢间的枢接作业。再者,每一主伞骨的外端连接端子与伞布的缝合时又必须将每两支的连接端子合并缝合在一起,其缝合的作业可能不止单支伞骨作业时间的双倍了。此外,雨伞的蜂巢的枢接槽一下子多出一倍,如蜂巢的有效体积不增加,则每一枢接槽间隔抗应力的蜂巢本体的有效材料厚度及强度将受到严重的挑战,而如为了弥补蜂巢枢接槽的间隔的材料强度而增大蜂巢的设计,需重新开模,无法使用公模,其成本因而增高,是否使雨伞的造价具有竞争力,均为有待克服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双股伞骨单元的伞骨架构造的提供,突破了常规FRP制伞技术的困难,将每一伞骨单元做成双股伞骨,再将两支FRP圆形杆利用双孔扁平状连接端子予以连成一双股伞骨单元,使每一双股伞骨单元与原单支FRP伞骨的装配作业完全相同,并使用相同的上、下蜂巢构造,不但不增加雨伞装配作业的工时,且双孔连接端子呈扁平形状体,使之与双支FRP圆杆结合后,形成一可稳定置放而不易滚动的构造,不论对于连接端子与FRP圆杆的灌胶作业的方便性及作业性以及稳定性都较以往的功效上有增进,同时双股雨伞的扁平形体与伞布的缝合作业更显方便,可使扁平的连接端子或伞骨贴合于两块小伞布之间更为结实牢靠,因而使雨伞的支撑应力提高,并增加了雨伞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1.一种双股伞骨单元的伞骨架构造,包括伞主轴,设在伞主轴上端的上蜂巢,设在伞主轴下端下蜂巢,以及主伞骨、支伞骨;其特征在于主、支伞骨均由两支伞骨并排组成,主伞骨一端连接一连接端子,该端子与伞主轴上端的上蜂巢枢接,主伞骨的中间设一枢接件;支伞骨的两端各连接一连接端子,其一端与伞主轴的下蜂巢枢接,另一端与主伞骨中部的枢接件枢接,从而形成双股主,支伞骨单元构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股伞骨单元的骨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端子的一端设有并向排列的双孔洞,端子的一侧设有灌胶孔,连接端子的另一端为扁平状,其平面与并排双孔面呈直角,并在此平面上设一枢接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股伞骨单元的骨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枢接件设有并向排列且两端相通的两个孔洞,两孔亦互相交接,在两孔交汇处外壳上部设有灌胶孔,下部至两端等距处并列设两个扁方形枢接部,其平面与双孔之纵深方向平行,在枢接部设有枢接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双股伞骨单元的伞骨架构造涉及的是一种双股伞骨单元的伞骨架构造,是由两支伞骨并排,并在其两端由具有双孔洞的连接端子予以连成一体,以形成双股主、支伞骨单元,使之与单一伞骨的形态相同的方式下,与上、下蜂巢枢接,并与伞布缝合在一起。
文档编号A45B25/02GK2352023SQ9820796
公开日1999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10日
发明者游清泉 申请人:游清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