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底镶嵌式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01197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底镶嵌式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生活日用品,具体讲是一种供人穿着的鞋。
现有技术中,鞋子是由鞋帮和鞋底固联为一体的。当人们穿着这种鞋从户外进入室内时,通常要脱鞋,否则将室内的清洁地面弄脏,这样作同时也存在另外一些问题,尤其一些具有脚味的人到他人家中,这将引起诸多不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穿着方便,同时可方便拆掉沾有污泥部份鞋底的双层鞋底的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底镶嵌式鞋,它包括鞋底和鞋帮,其特别之处在于鞋底由阴、阳两块底构成,其中阴底与鞋帮固联,阳底上设有隆起的凸块,凸块均布在其表面上,它与阴底上设置的凹部彼此镶嵌配合。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鞋底包括阴、阳两块,穿着时,阳底下表面与地面接触,阴、阳底之间是通过设置的凹、凸部位彼此镶嵌连接的,待需要时,可将阳底与阴底拆开,使两者分离,使人穿着干净的鞋入室内,而又不必将鞋子脱掉,使用十分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阳底的设置凸块一面的平面示意图;图3是阴底的设置凹部一面的平面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鞋子包括鞋底和鞋帮30,鞋底由阴、阳两底10、20构成,其中阴底10与鞋帮30固联,阳底20上设有隆起的凸块,凸块均匀布置在其表面上,它与阴底10上设置的凹部彼此镶嵌配合。
如图1、2所示,阳底20的前、后掌部位均匀布置若干斜三棱柱状的凸块21、22,其中前掌上的凸块21向前倾斜,后掌上的凸块22向后倾斜,掌中部位有隆起的端部为球状的小凸块23,上述凸块21、22、23与阴底10上对应设置的凹部配合镶嵌。
参见图1、2、3,阴、阳底10、20上前、后掌上的凸块21、22和凹部11、12的水平截面为等腰三角形,阳底20的靠近周边部位有向上隆起的凸边24,凸边24的截面为蘑菇状,该凸边24与阴底10上对应设置的凹槽14镶嵌配合,阳底20的后端有向上延伸的扣25,扣25上有指向阴底10后部的球头状凸块251,该凸块251与阴底10后部设置的凹部镶嵌配合。
穿着本实用新型无论是回到家中还是拜访亲友,进门脱鞋时,只须将鞋后跟的扣25打开,然后把阳底20拿下即可。穿鞋时,先把阴底10的前掌与阳底20前部扣合,之后轻轻一踩,阴、阳底10、20即可牢牢地嵌合在一起了,然后扣上扣25。本实用新型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脱鞋或穿鞋动作,穿、脱快捷、穿着可靠。
权利要求1.一种双底镶嵌式鞋,它包括鞋底和鞋帮,其特征在于鞋底由阴、阳两块底构成,其中阴底(10)与鞋帮固连,阳底(20)上设有隆起的凸块,凸块均布在其表面上,它与阴底(10)上设置的凹部彼此镶嵌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双底镶嵌式鞋,其特征在于阳底(20)上的前、后掌上均匀布置若干斜三棱柱状的凸块(21)、(22),其中前掌上的凸块(21)向前倾斜,后掌上的凸块(22)向后倾斜,掌中部位有隆起的端部为球状的小凸块(23),上述凸块(21)、(22)、(23)与阴底(10)上对应设置的凹部配合镶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底镶嵌式鞋,其特征在于阴、阳底(10)、(20)上前、后掌部位的凸块(21)、(22)和凹部(11)、(12)的水平截面为等腰三角形,阳底(20)的靠近周边部位有向上隆起的凸边(24),凸边(24)的截面为蘑菇状,该凸边(24)与阴底(10)上对应该设置的凹槽(14)镶嵌配合,阳底(20)的后端有向上延伸的扣(25),扣(25)上有指向阴底(10)后部的球头状凸块(251),该凸块(251)与阴底(10)后部设置的凹部镶嵌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鞋,它可以方便地将沾有污泥的鞋底部分去下,它包括鞋底和鞋帮,鞋底由阴阳两层底构成,其中阴底与鞋帮固联,阳底上设有隆起的凸块,凸块均布在其表面上,它与阴底上设置的凹部彼此镶嵌配合,本实用新型采用阴、阳两底的结构具有分合方便、快捷、穿着舒适、可靠的优点。
文档编号A43B13/00GK2384470SQ9921577
公开日2000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1999年7月9日 优先权日1999年7月9日
发明者张颖 申请人:张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