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截瘫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3242阅读:26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位截瘫助行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帮助高位截瘫病人实现自理的高位截瘫助行器。
一般高位截瘫病人只能长期坐或卧,吃饭、起居、大小便等基本生活需要他人帮助才能完成,因此给他人带来很大负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高位截瘫病人的基本生活能够自理的高位截瘫助行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位截瘫助行器,其特点是它包括U型的水平放置的上框及下框、连接上、下框的支撑、略带弹性的左、右水平放置的横拦;支撑的上、下端分别与上框、下框固定连接,横拦左、右端分别与左、右侧的支撑固定连接,横拦与下框之间的距离与人的膝关节距地面的高度相应;上、下框相互对应且都向后开口。
由于本实用新型只包括上、下框、支撑、横拦,因此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时病人双手握住上框,身体位于上框内,双臂支撑身体,略带弹性的横拦对应于病人的膝关节处,人的身体位于横拦的后侧,行走时病人用双手支撑身体,身体躯干部稍上一侧倾斜,使一侧的脚离开地面,然后前后摆动躯干,使其带动离开地面的脚被甩向前方并紧靠横拦,由于横拦的作用,使病人的腿能够直立,从而使身体前行,此种高位截瘫助行器即可使病人向前行走,又可使病人得到锻炼;这样,病人无需别人照顾即可在小范围内自理,如病人前趴上身压在上框边,可腾出双手干活;病人双手反吊抓住上框边,双膝跪在横拦上,病人大小便可自理,这是常用轮椅所不具备的功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一种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一种高位截瘫助行器,如
图1所示,它包括上框1、下框4、支撑、横拦3;上、下框为U型的水平放置,为了稳定,上框1比下框4最好小一点;上框1与下框4相互对应且都向后开口,支撑为连接上、下框的常用支撑,支撑的上、下端分别与上框1、下框4用常用方法固定连接,该实施例中支撑采用三根常用连接杆2,三根连接杆2分别安装在上、下框的前侧、左侧、右侧;横拦3带有弹性且左右水平放置,横拦3左、右端分别与左、右侧的支撑固定连接,为适应人的不同高低用常用方法使横拦距地面的距离高低可调。横栏可以用自行车的内胎等拴在左、右两侧的支撑上。在该实施例中,横拦左、右端分别与上、下框的左、右两侧的连接杆2用常用方法固定连接。横拦与下框之间的距离与人的膝关节距地面的高度相对应。
权利要求1.一种高位截瘫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U型的水平放置的上框(1)及下框(4)、连接上、下框的支撑、略带弹性的左、右水平放置的横拦(3);支撑的上、下端分别与上框(1)、下框(4)固定连接,横拦(3)左、右端分别与左、右侧的支撑固定连接,横拦(3)与下框(4)之间的距离与人的膝关节距地面的高度相应;上、下框相互对应且都向后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位截瘫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框(1)比所述下框(4)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位截瘫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为三根连接杆(2),三根连接杆(2)分别安装在所述上、下框(1、4)的前侧、左侧右侧,左侧、右侧的连接杆(2)分别与所述的横拦(3)左、右端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使高位截瘫病人基本生活能够自理的高位截瘫助行器,它包括U型的水平放置且向后开口的上框及下框、连接上、下框的支撑、带有弹性的左、右水平放置的横拦;支撑的上、下端分别与上框、下框固定连接,横拦左、右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支撑固定连接,横拦与下框之间的距离与人的膝关节距地面的高度相应。
文档编号A61H3/00GK2409960SQ0021356
公开日2000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0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23日
发明者张兆利, 郑德功 申请人:张兆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