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1002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炙锤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理疗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炙锤。
我们知道,临床应用的温和炙罐,其结构为一个开口式罐体及与之相连的手柄,罐体的筒壁及筒底上分别加工有通孔,艾条置于罐体内,在艾条燃烧时,一方面艾烟弥漫易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在燃烧时热量消耗速度快,从而导致治疗效果不理想,艾条的消耗量较大,治疗时间短,另外温度较高的艾条炭灰易从底部的通孔中露出灼伤皮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中草药消耗量小,热量损失较少,治疗时间长,治疗效果好的炙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设有罐体及与之相固定的手柄,其技术特征是罐体底部设有出气孔,罐体的上口设有相重叠的内盖和上盖,内盖和上盖上分别设有多个气孔,施转上盖至一定的角度,则上盖上的通孔与内盖上的通孔可重叠或错开若干角度,罐体内腔设有筒形内胆,内胆的筒壁上设有多个通孔。
本实用新型还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手柄中部设有进气孔,进气孔与罐体的内腔相通。上盖与内盖的中心部位设有炙嘴,上盖及内盖以炙嘴为转轴,炙嘴内设有弹簧,弹簧上端设有炙针,炙针一端卡在炙嘴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上盖与内盖上的通孔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调节通过进气孔的空气量来控制罐体的温度,具有使用方便,中草药消耗量小,热量损失少,治疗效果好的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罐体13为圆筒形结构,其底部均匀排列加工有出气孔1,罐体13上端为敞口式,罐体13上口经螺纹旋有上盖7,上盖7下侧设有内盖9,在上盖7与内盖9的中心部位设有炙嘴11,以炙嘴11为轴心,上盖7、内盖9可绕炙嘴11转动,上盖7、内盖9相对应位置上分别加工有多个气孔8,绕炙嘴11转动内盖9至一定的角度,则上盖7与内盖9上的气孔8重叠或错开一定的角度。炙嘴11为空腔式结构,其内腔设有弹簧12,炙针10下端卡在炙嘴11内腔并且与弹簧12接触,炙针10的上端为弧形面,罐体13的内腔经支架2安装有内胆3,内胆3为筒形结构,筒壁上加工有多个通孔4,罐体13上固定有手柄5,手柄5的中部设有进气孔6,进气孔6经罐体13上的气孔与罐体13的内腔相通。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向内胆3内放入艾条及药物,并用火点燃艾条,燃烧一定时间后将上盖7连同内盖9盖在罐体13的上口,并使上盖7与罐体13之间旋紧,拧动炙嘴11从而带动内盖9转动一定角度,使上盖7与内盖9上相对应的气孔8重叠,罐体13内腔与腔体外的气体可以进行对流,艾条的燃烧速度加快,迅速将罐体13的温度提升,当罐体13的温度提升到所需的温度时,拧动炙嘴11带动内盖9转动,上盖7与内盖9上的气孔8错开一定角度,使罐体13内腔与腔体外的气体不能或稍微能进行对流,控制艾条的燃绕速度,从而达到调节罐体13温度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罐体13底部作用于皮肤,艾条燃烧的烟雾升到内盖9时,向下反射经罐体13底部的出气孔1冒出并渗入皮肤,从而达到热疗和药疗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可通过炙针11进行点穴,即炙针11上瑞对准穴位并施以重压,炙针11将弹簧12压缩,从而可以起到点穴治病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在治疗过程中,如果需要增加罐体13的温度,可以经进气孔6用小型空气压缩泵将空气输入罐体13内,加快艾条的燃烧速度,从而快速提高罐体13的温度。
权利要求1.一种炙锤,设有罐体及与之相固定的手柄,其特征在于罐体底部设有出气孔,罐体的上口设有相重叠的内盖和上盖,内盖和上盖上分别设有多个气孔,罐体内腔设有筒形内胆,内胆的筒壁上设有多个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炙锤,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手柄中部设有进气孔,进气孔与罐体的内腔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炙锤,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上盖与内盖的中心部位设有炙嘴,上盖及内盖以炙嘴为转轴,炙嘴内设有弹簧,弹簧上端设有炙针,炙针一端卡在炙嘴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炙锤,其设有罐体及与之相固定的手柄,其技术特点是罐体底部设有出气孔,罐体的上口设有相重叠的内盖和上盖,内盖和上盖上分别设有多个气孔,罐体内腔设有筒形内胆,内胆的筒壁上设有多个通孔。上盖与内盖的中心部位设有炙嘴,上盖及内盖以炙嘴为转轴,炙嘴内设有弹簧,弹簧上端设有炙针,炙针一端卡在炙嘴内。本实用新型构造简单,使用方便,中草药消耗量小,热量损失较少,治疗效果好。
文档编号A61H39/00GK2441477SQ0021585
公开日2001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00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10日
发明者姜义明, 王艳娟 申请人:姜义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