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秦皮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96684阅读:7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含秦皮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中成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秦皮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中药秦皮滴眼液(龙新滴眼液)。
本发明的含中药秦皮滴眼液是由秦皮香豆素和冰片及其它常规药用辅料组成的,其中香豆素含量为50-90%。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了上述含中药秦皮滴眼液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①秦皮除杂质、洗净、粉碎至20目成秦皮粗粉;②秦皮粗粉中加入其重量10倍的90%浓度的乙醇,常温、常压,回流提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三次回流液,过滤得滤液;③滤液减压浓缩至生药量与浓缩液重量之比为0.8∶1;④浓缩液冷至室温后通过大孔树脂1300型柱吸附,经吸附的药液用水冲洗到流过液无色为止,继续用浓度为50%得乙醇洗脱至流出液在399nm波长处检测无紫外吸收,与浓度1%三氯化铁水溶液无墨绿色沉淀反应为止;⑤收集浓度为50%的乙醇洗脱液,洗脱液先减压回收到无乙醇为止,再浓缩至生药量与浓缩液重量之比为0.8∶1;⑥所得浓缩液再次通过大孔树脂1300型柱,同前述④、⑤步骤操作,再收集浓度为50%的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比重为1.15-1.20;⑦浓缩液冻干成粉末,得药粉,得药率约为3.75%,药粉经紫外光度法检测,总香豆素含量约为55%;⑧药粉配制成为水溶液,加辅料适量混匀分装即可。
本发明的含中药秦皮滴眼液中的主要成分为单味秦皮,与冰片经科学加工而成。具有祛风清热,解毒明目之功,主治外感风热或肝经风热所致结膜炎等症。
方中秦皮为治眼病之要药,外可浸液点眼,淋洗,治疗多种外障眼病,古人有“煎汤热淋洗眼,立效”之说;内服可治疗肝热目暗,障翳疼痛,风泪不止等诸症。《本经》言,秦皮有“除热”,治“目中青翳白膜”,又如《济生方》秦皮散治疗赤眼肿痛,痒涩眵泪等暴风容热症。
现代实验研究证实,秦皮煎剂对金葡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其4%溶液能吸收紫外线,并有显著抑制组织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作用。
龙新眼药水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治疗结膜炎临床研究报告如下我科于1997年至1999年间,将龙新眼药水用于治疗慢性结膜炎患者35例,总有效率达88.57%,对于慢性结膜炎所出现的目红、干涩、异物感、眵多等症状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I.材料与方法一、诊断标准(一)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眼科全书》李凤鸣著)1、患眼干涩、痒、异物感、灼热感或视疲劳,常有少量眼眵,或干或稀。2、睑球结膜充血,睑结膜可见滤泡增生乳头肥大。3、病情迁延,久治难愈。(二)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编中医眼科学》(李传课主编),《中医眼科临床手册》(肖国士等主编)(根据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自觉眼内沙涩不适、干涩、痒、或灼热感、或视疲劳,常有少量眼眵,或干或稀。2、睑内红赤,并有少量椒样或栗样颗粒,白睛浅层赤脉纵横,或粗或细,或稀或密,甚则虬蟠旋曲。3、病情迁移,经久难愈。(三)中医辨证风热上扰证患眼作痒、干涩、异物感、灼热或视疲劳。白睛红赤,睑内椒样或栗样颗粒,可伴口苦咽干,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浮数。二、病例选择标准(一)纳入病例标准符合本病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者,可纳入验证病例。(二)排除病例标准1、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或对本药过敏者。2、急性卡他性结膜炎,咽一结膜炎,包涵体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患者,淋病性结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3、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三)剔除病例标准试验期间因资料不全或未按规定服药,无法进行疗效判断者,试验期间合并使用其他相关治疗药物者,试验期间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而被迫终止者(但须列入不良反应统计),治疗期间病情严重恶化,需要立即加用其他措施者记为恶化病例。三、观测指标(一)安全性观测1、一般体检项目。2、血、尿、粪常规化验。3、心、肝、肾功能检查。4、根据药物可能出现的毒性反应做相应的安全性检查。(二)疗效性观测中医症状半定量积分法,每五天观察并记录一次

四、疗效评定标准鉴于目前中医和西医对结膜炎(赤丝虬脉)尚无明确之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天行赤眼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该疗效评定标准分为四级。临床痊愈症状全部消失。显效全部症状消失或主要症状消失,睑内乳头范围小于1/2,症状分值比小于89%大于等于70%。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睑内乳头范围大于1/2,睑内红赤轻度,症状分值比小于等于69%大于30%。无效各方面症状及体症无改善,甚至加重,症状分值比小于30%。

五、临床试验方法及疗程(一)分组方法将纳入病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例数共70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二)治疗方法及疗程药物治疗组用龙新眼药水,每一小时一次,每次2滴,每次不少于10次。病情控制后改为每天6次,疗程20天。
对照组用0.5%洁霉素眼药水,每一小时一次,每次2滴,每次不少于10次。病情控制后改为每天6次,疗程20天。II.结果(一)一般资料本组70例结膜炎患者,男性28例,女性42例;年龄最小者18岁,最大者58岁,平均年龄34.57±10.56。
表一 治疗组与对照组分组情况分组 例数男女年龄治疗前症状积分治疗组 35 132235.80±10.59 13.88±5.5对照组 35 152033.65±10.54 14.20±4.88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在性别、年龄及临床症状方面,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二)总疗效表二 治疗组与对照组总疗效比较(例、%)组别 例数 痊愈 显效 有效 无效显效率有效率治疗组 35 4 8 19 4 34.28% 88.57%对照组 35 1 3 9 22 11.43% 37.14%经X2检验,X2=13.63 p<0.05,两组间有效率有显著差异。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二)眼部症状变化1、眼干涩表三 两组治疗前后眼干涩症状比较组别治疗前5天 10天20天治疗组2.02±0.710.94±0.64*△ 0.88±0.72*△ 0.71±0.67*△对照组1.89±0.871.34±0.94*1.37±0.77*1.29±0.79**表示经t检验,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表示经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表三可见,治疗组与对照组自第5天起,眼干涩均有明显好转,疗效持续至20天。治疗组疗效自第5天起明显优于对照组。2、异物感表四 两组治疗前后异物感症状比较组别治疗前 5天 10天 20天治疗组 2.11±0.681.00±0.54*△ 0.89±0.57*△ 0.83±0.62*△对照组 1.86±0.691.49±0.74*1.37±0.73*1.37±0.69**表示经t检验,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表示经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表四可见,治疗组与对照组自第5天起,异物感均有明显好转,疗效持续至20天。治疗组疗效自第5天起明显优于对照组。3、目痒表五 两组治疗前后目痒症状比较组别治疗前 5天 10天 20天治疗组 1.74±0.850.89±0.53*△ 0.66±0.48*△ 0.66±0.68*△对照组1.60±0.77 1.23±0.77*1.09±0.74*1.06±0.84**表示经t检验,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表示经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表五可见,治疗组与对照组自第5天起,目痒均有明显好转,疗效持续至20天。治疗组疗效自第5天起明显优于对照组。4、眼眵表六、两组治疗前后眼眵症状比较组别 治疗前 5天 10天 20天治疗组1.09±0.78 0.57±0.61*0.49±0.61*△ 0.26±0.51*△对照组1.09±0.56 0.69±0.58*0.86±0.60*0.77±0.65**表示经t检验,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表示经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表六可见,治疗组与对照组自第5天起,眼眵均有明显好转,疗效持续至20天。治疗组疗效自第10天起明显优于对照组。5、视疲劳表七、两组治疗前后视疲劳症状比较组别治疗前 5天 10天 20天治疗组1.06±0.840.54±0.74*△ 0.43±0.7*△ 0.46±0.74*△对照组1.26±0.890.97±0.82 0.97±0.86 1.00±0.87*表示经t检验,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表示经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表七可见,治疗组自第5天起,视疲劳有明显好转,疗效持续至20天。治疗组疗效自第5天起明显优于对照组。6、眼灼热表八、两组治疗前后眼灼热症状比较组别 治疗前 5天 10天 20天治疗组 1.00±0.84 0.57±0.63*0.49±0.61*△ 0.49±0.61*△对照组 1.03±0.89 0.77±0.690.83±0.71 0.86±0.73*表示经t检验,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表示经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表八可见,治疗组自第5天起,灼热有叨显好转,疗效持续至20天。治疗组疗效自第10天起明显优于对照组。(三)眼部体征变化1、睑内红赤表九、两组治疗前后睑内红赤比较组别 治疗前 5天 10天 20天治疗组 2.20±0.631.37±0.60*△ 1.11±0.63*△ 0.91±0.56*△对照组 2.23±0.731.69±0.63*1.60±0.69*1.51±0.74**表示经t检验,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表示经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表九可见,治疗组与对照组自第5天起,睑内红赤均有明显好转,疗效持续至20天。治疗组疗效自第5天起明显优于对照组。2、睑内椒样或粟样颗粒表十、两组治疗前后睑内椒样或粟样颗粒比较组别 治疗前 5天 10天 20天治疗组 1.91±0.85 1.17±0.66*1.08±0.65*△ 0.74±0.61*△对照组 1.91±0.66 1.46±0.66*1.49±0.66*1.31±0.76**表示经t检验,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表示;经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显著姓差异。
表十可见,治疗组与对照组自第5天起,睑内椒样或粟样颗粒均有明显好转,疗效持续至20天。治疗组疗效自第10天起明显优于对照组。(四)全身症状变化1、口苦咽干表十一、两组治疗前后口苦咽干症状比较组别 治疗前 5天 10天 20天治疗组 0.43±0.500.46±0.510.51±0.510.57±0.50对照组 0.48±0.510.46±0.500.48±0.510.51±0.52经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
表十一可见,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口苦咽干症状无明显改善。两组间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苔脉变化表十二、两组治疗前后苔脉比较组别 舌苔黄腻 脉眩数治疗前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0.48±0.500.46±0.51 0.51±0.51 0.47±0.52对照组0.43±0.510.54±0.51 0.46±0.50 0.51±0.50经t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
表十二可见,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舌苔黄腻及脉眩数无明显改善。两组间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表十三 治疗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一览表

从上表可见,龙新眼药水对于结膜炎所出现的症状均有改善作用,起效时间短。尤其对于眼眵、眼灼热、视疲劳症状治愈率高,其次为目痒、眼干涩、异物感;在眼部体征上,龙新眼药水改善睑内椒样或粟样颗粒比睑内红赤疗效更好。III.讨论龙新眼药水是根据已故著名中医眼科名家范新孚教授祖传验方,及急慢性结膜炎以风热为患,上扰与目为主要病机。并根据《审视瑶函》“热为火,火性炎上。其病眵多,目毛燥,紧涩,赤脉贯睛。”“风热夹攻,火在血分之故。”名言。制成单味中药材的滴眼剂。具有祛风清热、解毒明目作用。中医药对结膜炎多以“暴风客热”、“天行赤眼”、“赤丝虬脉”等论治。有关研究表明,结膜炎的病理特点与中医风、热、湿、毒雍滞于白睛理论相一致。①龙新滴眼液具有祛风清热,解毒明目,方中秦皮为治眼病之要药。《古今医统》曰“秦皮煎汤洗目,去风毒除翳膜,收烂弦冷泪”。加入冰片芳香散透,引药深入,直达病所。本组35例结膜炎患者运用龙新眼药水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总有效率达88.57%,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对于慢性结膜炎所致的目红、眼干涩、目痒、灼热及视疲劳等症状比西药抗生素眼药水有明显改善。且具有疗效确切,起效快,作用持久,对角结膜无明显刺激等特点,减少了耐药性,降低了复发率,无副反应。②经毒理药理等试验证明,该药无毒副作用,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有着广泛的开发前景,但由于其为局部用药,故对于全身症状无治疗效果。该药对结膜炎有效率达88.57%,尤其能改善目红,干涩,异物感等症状。
权利要求
1.一种含中药秦皮滴眼液,其特征在于该滴眼液是由秦皮香豆素和冰片及其它常规药用辅料组成的,其中秦皮香豆素含量为50-90%。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中药秦皮滴眼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列步骤①秦皮除杂质、洗净、粉碎至20目成秦皮粗粉;②秦皮粗粉中加入其重量10倍的90%浓度的乙醇,常温、常压,回流提三次,每次1小时,合并三次回流液,过滤得滤液;③滤液减压浓缩至生药量与浓缩液重量之比为0.8∶1;④浓缩液冷至室温后通过大孔树脂1300型柱吸附,经吸附的药液用水冲洗到流过液无色为止,继续用浓度为50%的乙醇洗脱至流出液在399nm波长处检测无紫外吸收,与浓度1%三氯化铁水溶液无墨绿色沉淀反应为止;⑤收集浓度为50%的乙醇洗脱液,洗脱液先减压回收到无乙醇为止,再浓缩至生药量与浓缩液重量之比为0.8∶1;⑥所得浓缩液再次通过大孔树脂1300型柱,同前述④、⑤步骤操作,再收集浓度为50%的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继续浓缩至比重为1.15-1.20;⑦浓缩液冻干成粉末,得药粉,得药率约为3.75%,药粉经紫外光度法检测,总香豆素含量约为55%;⑧药粉配制成为水溶液,加辅料适量混匀分装即可。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一种中药秦皮滴眼液及制备方法,属中成药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中药秦皮滴眼液,该滴眼液主要成分为单味药秦皮和冰片。该药对结膜炎有效率达88.57%,尤其能改善目红、干湿及异物感等症状,经药理毒理等试验证明,该药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有广泛的开发前景。本发明提供了制备方法。
文档编号A61K9/08GK1399995SQ01126388
公开日2003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1日
发明者范新孚, 邹菊生 申请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中国科技开发院医药科技开发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