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静脉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220837阅读:6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静脉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静脉注射液用药物技术领域和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组方更合理简单、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能降低心肌耗氧量、能调节整体代谢作用、治疗急慢性心功能不全效果好的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静脉注射液。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生产上述药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种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静脉注射液用药物,其特征在于生药原料组成的重量百分比为红参20-30% 附子10-15% 川芎40-60% 大黄10-15%本发明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a)红参醇提液的制备;将市售的红参进行切片,先加入7-9倍重量、体积浓度7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时间1-1.5小时,取滤液,后加入3-5倍、体积浓度75%乙醇,加热回流,时间1-1.5小时,取滤液,并保留已经处理过的红参;b)川芎蒸馏液的制备;将市售的川芎加水蒸馏,水加入量为5-10倍重量计,收集蒸馏液为制备量重量的1/10,保留蒸馏液并冷藏和蒸馏过的川芎及其母液;c)大黄醇提液的制备;将大黄切片中分别加入4-6倍重量、体积浓度为95%乙醇,加热回流两次,每次1-1.5小时,滤取滤液,弃掉大黄渣,在大黄滤液中加10%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调整PH值至8-9,在冰箱内经过24-48小时冷藏,滤取滤液,将滤液用3-5%质量百分比浓度盐酸溶液调回PH值至5-6备用;d)附子预煎;将附子加入水5-10倍量重量计后,煎煮0.4-0.6小时;e)混合提取;将红参醇提后的保留物、川芎蒸馏后的保留物与先煎的附子合并,分别加入8-12倍、4-6倍的蒸馏水,进行煎煮两次,每次煎煮的时间1-1.5小时,过滤去除药渣,将药液加热浓缩至每毫升相当于1克生药,分次加入体积浓度95%乙醇,加醇时趁热搅拌,最后使含醇量达50-60%体积浓度,冷藏放置24小时,滤取醇液;f)醇提取物的精提和后续酸处理;将上述e步骤的醇液再合并红参醇提液,蒸发去掉乙醇,并加热浓缩至每毫升相当于生药5-10克的粘稠状物,再用20-30倍的体积浓度95%乙醇,加热分次提取,提取温度在60-80度,然后将醇液蒸发去乙醇,保持糖浆状物,加配制量9/10重量注射用水,加3-5%质量百分比浓度的盐酸溶液,调PH值至2-3,加0.5-1%活性炭煮沸,再置冰箱中冷藏24-48小时,过滤后,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5-6;g)将精制的滤液加入b步骤的川芎蒸馏液,再加抗氧化剂、助剂后,精滤,分装,灭菌,灯检、印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组方更加科学合理,本方拟定红参、附子、川芎、大黄研制静脉注射液,具有益气、复脉、活血、化瘀、回阳救逆作用,经过实践表明,制剂有明显的适应原样作用和应激作用,对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高低血压,可以不必顾虑,抗休克作用强,克服以前传统医学理论认为的休克是低血压造成的偏见,组方也比较简单,只有四味中药,但体现中医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的功效;2、血压的双向调节作用,该静脉注射液对血压的高低患者和急慢性心功能不全都适用,由于红参能调节机体动态的双向平衡,以及附子、川芎、大黄能增加心排指数、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提高组织灌流量作用,使本制剂具有血压的双向调节作用;3、降低心肌耗氧量,本制剂能使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下降,又能减缓心率,因此有降低心肌耗氧量作用,所以对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慢性心肺病等患者的心功能不全有很好的疗效;4、调整整体代谢的作用,本制剂对大多数患者治疗过程中,不仅心功能改善了。而且普遍反映乏力、纳差、失眠等症状有明显的改善,因为红参、附子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附子、川芎、大黄能增加组织灌流,从而能调节机体代谢,使患者全身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实施例,生药采用原料红参600克,附子300克,川芎1200克,大黄300克用来制备注射液4升。
其生产步骤如下1、参醇提液的制备;将市售的红参进行切片,先加入8倍重量、体积浓度7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时间1小时,取滤液,后加入4倍、体积浓度75%乙醇,加热回流,时间1.5小时,取滤液,并保留已经处理过的红参;2、川芎蒸馏液的制备;将市售的川芎加水蒸馏,水加入量为8倍重量计,收集蒸馏液为制备量重量的1/10,保留蒸馏液并冷藏和蒸馏过的川芎及其母液;3、大黄醇提液的制备;将大黄切片中分别加入5倍重量、体积浓度为95%乙醇,加热回流两次,每次1小时,滤取滤液,弃掉大黄渣,在大黄滤液中加10%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调整PH值至8-9,在冰箱内经过24-48小时冷藏,滤取滤液,将滤液用4%质量百分比浓度盐酸溶液调回PH值至5-6备用;4、附子预煎;将附子加入水8倍量,以重量计后,煎煮0.5小时;5、混合提取;将红参醇提后的保留物、川芎蒸馏后的保留物与先煎的附子合并,分别加入10倍、5倍的蒸馏水,进行煎煮两次,每次煎煮的时间1或1.5小时,过滤去除药渣,将药液加热浓缩至每毫升相当于1克生药,分次加入体积浓度95%乙醇,加醇时趁热搅拌,最后使含醇量达55%体积浓度,冷藏放置24小时,滤取醇液;在沉淀物中可以加入少量95%体积浓度乙醇再提取一下;6、醇提取物的精提和后续酸处理;将上述e步骤的醇液再合并红参醇提液,蒸发去掉乙醇,并加热浓缩至每毫升相当于生药8克的粘稠状物,再用25倍的体积浓度95%乙醇,加热分次提取,提取温度在70度,然后将醇液蒸发去乙醇,保持糖浆状物,加配制量9/10重量注射用水,加4%质量百分比浓度的盐酸溶液,调PH值至2-3,加0.5-1%活性炭煮沸,再置冰箱中冷藏24-48小时,过滤后,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5-6;7、将精制的滤液加入b步骤的川芎蒸馏液,再加抗氧化剂、助剂后,精滤,分装,灭菌,灯检、印字。
临床治疗用于心功能不全和血瘀症,主要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脑动脉硬化、心原性休克、病窦综合症。
剂量10%GS250毫升或500毫升中加入本制剂20毫升进行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每10-14天一个疗程,可以重复2-3个疗程。
本制剂在74例病例治疗观察结果表明,稳定型心绞痛缓解率90%,心电图改善率70%,不稳定型心绞痛缓解率92%,心电图改善75%,以PEP/LVET之比作为心功能指标,70例心功能不全者治疗后91%改善。结果见表70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者治疗后的STI改变

29例甲皱循环改变者治疗前后观察

16例血液流变性改变者治疗前后的观察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静脉注射液,其特征在于生药原料组成的重量百分比为红参20-30% 附子10-15% 川芎40-60% 大黄10-15%
2.一种生产上述注射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a)红参醇提液的制备;将市售的红参进行切片,先加入7-9倍重量、体积浓度7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时间1-1.5小时,取滤液,后加入3-5倍、体积浓度75%乙醇,加热回流,时间1-1.5小时,取滤液,并保留已经处理过的红参;b)川芎蒸馏液的制备;将市售的川芎加水蒸馏,水加入量为5-10倍重量计,收集蒸馏液为制备量重量的1/10,保留蒸馏液并冷藏和蒸馏过的川芎及其母液;c)大黄醇提液的制备;将大黄切片中分别加入4-6倍重量、体积浓度为95%乙醇,加热回流两次,每次1-1.5小时,滤取滤液,弃掉大黄渣,在大黄滤液中加10%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调整PH值至8-9,在冰箱内经过24-48小时冷藏,滤取滤液,将滤液用3-5%质量百分比浓度盐酸溶液调回PH值至5-6备用;d)附子预煎;将附子加入水5-10倍量重量计后,煎煮0.4-0.6小时;e)混合提取;将红参醇提后的保留物、川芎蒸馏后的保留物与先煎的附子合并,分别加入8-12倍、4-6倍的蒸馏水,进行煎煮两次,每次煎煮的时间1-1.5小时,过滤去除药渣,将药液加热浓缩至每毫升相当于1克生药,分次加入体积浓度95%乙醇,加醇时趁热搅拌,最后使含醇量达50-60%体积浓度,冷藏放置24小时,滤取醇液;f)醇提取物的精提和后续酸处理;将上述e步骤的醇液再合并红参醇提液,蒸发去掉乙醇,并加热浓缩至每毫升相当于生药5-10克的粘稠状物,再用20-30倍的体积浓度95%乙醇,加热分次提取,提取温度在60-80度,然后将醇液蒸发去乙醇,保持糖浆状物,加配制量9/10重量注射用水,加3-5%质量百分比浓度的盐酸溶液,调PH值至2-3,加0.5-1%活性炭煮沸,再置冰箱中冷藏24-48小时,过滤后,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PH值至5-6;g)将精制的滤液加入b步骤的川芎蒸馏液,再加抗氧化剂、助剂后,精滤,分装,灭菌,灯检、印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的静脉注射液用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生药采用红参20-30%、附子10-15%、川芎40-60%、大黄10-15%质量百分比组方。将红参醇提,川芎蒸馏,大黄醇提取液经过酸碱处理,附子预煎后,结合前面保留物进行水提和醇提,然后将醇提液进行混合,进一步做酸处理,配以川芎蒸馏液和抗氧化剂和助剂做成本制剂的注射液。它适合在冠心病、心肌炎、风心病、肺心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上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A61P9/10GK1364614SQ0113902
公开日2002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01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3日
发明者江淦达 申请人: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