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盖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836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瓶盖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应于处方而向药瓶内填充药片的药片填充装置中 的瓶盖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药瓶中收容药剂后利用瓶盖而封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l、2)。
作为用于向用瓶盖封闭药瓶的压盖装置供给瓶盖的装置,己有如以下
构成为了使瓶盖的方向全部朝向同样的方向,可以用振动器给予振动而 一个一个地供给瓶盖,且利用姿势控制单元,将瓶盖以朝向同一方向的方 式变换方向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旋转倾斜设置的搅拌环板, 并利用形成于中心轮的外周部的阶梯形状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l:美国专利第55029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5208762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平7-251915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2-179004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l中,用于向药瓶自动供给瓶盖的构成未被公开, 在专利文献2中,关于其具体的构成没有公开。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 瓶盖供给部必须具备振动器及姿势控制单元,导致存在造价高且结构复杂 化的问题。另夕卜,在专利文献4中,利用中心轮适当进行瓶盖的方向变换, 因此,存在可收容瓶盖的区域被限制的问题。

发明内容
对此,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瓶盖供给装置, 其通过简单且便宜的构成,能够使瓶盖以完全相同的方向进行供给。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瓶盖供给装置,其收容用于封闭填 充了药片的药瓶的多个瓶盖,并一个一个取出所述瓶盖而将该瓶盖供给压 盖部,其具备收容部,其收容所述多个瓶盖;排出单元,其在所述收容 部内,沿垂直方向可旋转地配置有环形部件,在所述环形部件上以一定间 隔设置有支承部件,将所述瓶盖的开口部向所述环形部件的相反侧以纵向 支承在所述支承部件上,同时向上方举起而从所述收容部排出。
根据该构成,在开口部朝向环形部件的状态下,与支承部件卡止的瓶 盖从支承部件脱落。与其相对,在开口部朝向环形部件相反侧的状态下, 与支承部件卡止的瓶盖支承于支承部件,并通过环形部件向上举起,从而 从收容部排出。其原因在于,纵向制成的瓶盖的重心不在瓶盖的壁厚的中 心,而在开口部的相反侧、即封闭侧。其结果是,瓶盖能够以相同的方向 进行供给。
本发明优选为,所述排出单元的环形部件由垂直部、从垂直部的下端 向下方倾斜延伸的倾斜部构成。这样一来,收容于收容部的瓶盖载置于倾 斜部地向垂直部搬运,并利用垂直部只将开口部朝向环形部件相反侧的状 态的瓶盖支承于支承部件并排出。
本发明优选为,在所述收容部的侧壁具备沿所述侧壁在垂直方向上可 往复移动的搅拌部件。这样一来,收容于收容部的瓶盖被搅拌,可改变瓶 盖的姿势,而容易被环形部件的支承部件支承。
本发明优选为,所述搅拌部件由沿所述收容部的侧壁平行的板构成, 并在所述板上设置瓶盖卡止的卡止部。这样一来,收容于收容部的瓶盖与 卡止部卡止而促进搅拌,因此,瓶盖的姿势容易改变,而更容易被环形部 件的支承部件支承。
本发明优选为,所述卡止部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孔,所述孔沿垂直方 向以一定间隔设置多个。由此,不会缩小收容部的容量,而能够以简单的 结构构成卡止部。
本发明优选为,所述搅拌部件与所述环形部件联动而驱动。由此,驱 动源只用一个即可,因此,可实现配置结构简单。
本发明优选为,在所述环形部件的折回侧设置有与所述环形部件并行 沿垂直方向延伸的排出路,并在所述排出路的上端设置有将在所述环形部件的上端折回的瓶盖导入所述排出路的导板。这样一来,能够使环形部件 和排出路尽可能地接近,而使装置紧凑化。
本发明优选为,设置有多个所述瓶盖供给装置,并设有瓶盖选择机构, 该瓶盖选择机构选择并供给要从各瓶盖供给装置排出的瓶盖的任一种,以 从各瓶盖供给装置排出种类不同的瓶盖。
这样一来,能够简单地选择尺寸不同的瓶盖,而向供给前端排出。
本发明优选为,所述瓶盖选择机构具有可接受瓶盖的瓶盖接受部,所 述瓶盖接受部具有多个旋转部件,该多个旋转部件可在与从所述各瓶盖供 给装置排出的瓶盖的排出方向相对的接受位置和所述瓶盖接受部向瓶盖 的供给方向的供给位置之间旋转,并设置于所述多个瓶盖供给装置的每一 个中,从而,通过选择性地使所述多个旋转部件旋转,可选择并供给要从 各瓶盖供给装置排出的瓶盖的任一种。这样一来,能够使瓶盖选择机构占 据的空间减小,从而能够使装置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只有在使幵口部朝向环形部件相反侧的状态时与支承部 件卡止的瓶盖被支承部件支承,并通过环形部件向上方举起而排出,因此, 具有以下效果,即可通过简单且便宜的构成,而使瓶盖以完全相同的方向 供给。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药片填充装置1的立体图。
图2是药片填充装置的门等拆下的主视图。 图3是药片填充装置的护板拆下的后视图。 图4是图2的IV-IV线剖面图。 图5是图2的V-V线剖面图。 图6是药瓶供给机构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图6的药瓶供给机构的盖取下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8是图6的药瓶供给机构的侧面剖面图。 图9是环状皮带的支承部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IO是表示基于环状皮带的支承部件的瓶盖的支承状态的俯视图。 图11是瓶盖选择机构的主视图(a)及侧面图(b)。图12是大瓶盖用转子的主视图(a)及剖面图(b),小瓶盖用转子的 主视图(a)及剖面图(b)。
图13是表示瓶盖选择机构在NG时(a)及OK时(b)的动作的主视图。
图14是表示瓶盖供给机构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15是压盖机构的主视图(a)及剖面图(b)。 图16是依次表示压盖机构的动作的主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3、瓶盖
19、 瓶盖供给机构
20、 压盖机构
104、 瓶盖收容部
105、 排出单元
106、 搅拌机构
108、 环状皮带 108a、垂直部 108b、倾斜部
109、 支承部件
115、 排出路
116、 导板 118、搅拌板 118a、卡止孔
122、瓶盖选择机构 124、转子
129、 大瓶盖接受部
130、 小瓶盖接受部
136、 大瓶盖接受部
137、 小瓶盖接受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
7下面,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药片填充装置1的外观。在设置于药片填充 装置1的正面中央的中央门2上设置有从内侧放置填充药片且用瓶盖3封
闭的药瓶4的九个取出架5。取出架5以易于取出药瓶4的方式向前方突 出并弯曲。在取出架5的上方设置有显示操作药片填充装置1的必要信息 的操作显示屏6。在取出架5的左方形成有用于投入大小瓶盖3a、 3b的瓶 盖投放口 7a、 7b。在中央门2的两侧设置有在药片盒21的装卸时开闭的 左右门8a、 8b。在左门8a的下方设置有内部装置检查用的门9a,在中央 门2的下方也设置有内部装置检查用的抽屉9b,在右门8b的下方设置有 用于投入大小的药瓶4a、 4b的两个门10a、 10b。
图2是药片填充装置的门等拆下的主视图,图3是拆下护板后的后视 图,图4是图2的IV-IV线剖面图,图5是图2的V-V线剖面图。参照这 些图,药片填充装置1包括两个药瓶供给机构11、药瓶输送带12、药 瓶输送臂机构13、贴标记机构14、药瓶升降机构15、两个药片供给机构 16、第一药瓶交接臂机构17、第二药瓶交接臂机构18、瓶盖供给机构19、 压盖机构20。
药瓶供给机构11从正面看在右下部设置两个,分别保管大小两个药 瓶4,取出收容与处方相对应的药片所需要的药瓶4后供给。
药瓶输送带12设置于上述药瓶供给机构11的背面,向中央沿水平延 伸,将从上述药瓶供给机构11供给的药瓶4输送至药瓶输送臂机构13。
药瓶输送臂机构13位于上述药瓶输送带12的终端,使自药瓶输送带 12输送来的药瓶4以向上方开口的方式变换方向,输送给贴标记机构14 及药瓶升降机构15。
贴标记机构14从正面看位于左下部,并在自药瓶输送臂机构13输送 来的药瓶4上粘贴标签。
药瓶升降机构15位于上述贴标记机构14和上述药瓶输送臂机构13 之间的位置,使利用上述贴标记机构14粘贴了标签的药瓶4上升,交给 于第一药瓶交接臂机构17。
药片供给机构16从正面看位于左右位置,具有安装在可旋转的滚筒 的周围的多个药片送料器,从药片送料器排出与处方相对应的药片,且向保持于上述第一药瓶交接臂机构的药瓶4供给。
第一药瓶交接臂机构17在上述两个药片供给机构16之间且位于背面
侧,从上述药瓶升降机构15接受药瓶4,移动到上述药片供给机构16的 任意药片送料器,填充与处方相对应的药片后,将药瓶4交给第二药瓶交 接臂机构18。
第二药瓶交接臂机构18在上述两个药片供给机构16之间且位于正面 侧,将从第一药瓶交接臂机构17接受的药瓶4交给于压盖机构19,并将 已压盖的药瓶4载置于取出架5。
瓶盖供给机构19从上述第二药瓶交接臂机构18的正面看位于左侧, 收容使用于封闭药瓶4的大小两种瓶盖3, 一个一个地供给任一种瓶盖3。
压盖机构20位于上述瓶盖供给机构19的下方,在由第二药瓶交接臂 机构18接受的药瓶4上安装由瓶盖供给机构19供给的瓶盖3。
下面,对本发明的瓶盖供给装置即瓶盖供给机构19、压盖机构20进
图6表示瓶盖供给机构19的正面外观图。瓶盖供给机构19中,大瓶 盖供给机构19a和小瓶盖供给机构19b左右相邻配置。大瓶盖供给机构19a 的图中,在左侧安装有大瓶盖导入通道IOI。大瓶盖导入通道101从形成 于大瓶盖供给机构19a的左侧壁的导入口 101a向正面侧延伸设置,其正 面开口部101b与上述门28相对。在小瓶盖供给机构1%的正面安装有小 瓶盖导入通道102。小瓶盖导入通道102与小瓶盖供给机构19b的罩体103 一体形成,且从形成于该罩体103的导入口 102a向左侧延伸设置,并超 越过大瓶盖供给机构19a的正面而从大瓶盖供给机构19a的左侧向正面侧 延伸设置,其正面开口部102b与上述门28相对。图7表示拆下小瓶盖导 入通道102的状态。大瓶盖供给机构19a和小瓶盖供给机构1%除上述瓶 盖导入通道101、 102之外,具有同样的构成,因此,没有区分以下两者 地进行说明。
图9表示瓶盖供给机构19的侧面图。瓶盖供给机构19包括瓶盖收 容部104、排出单元105、搅拌机构106、瓶盖选择机构122。
收容部104是随机收容通过上述瓶盖导入通道101、 102投入的多个瓶盖3的矩形箱形容器。
排出单元105具有从收容部104的背面侧的壁至底壁、并架设于两个 辊子107a、 107b间的环状皮带108,在上述环状皮带108上以一定间隔设 置支承部件109。环状皮带108由垂直部108a、从垂直部108a的下端向 下方倾斜延伸的倾斜部108b构成。在里侧的环状皮带108的垂直部108a 和倾斜部108b之间从内侧抵接有张紧辊110。利用电动机111通过齿轮 llla、 112驱动上侧辊108a,由此,表侧的环状皮带108从下端向斜上方 上升,进而沿垂直方向上升,从而在上端以折回的方式移动。如图9所示, 支承部件109以比瓶盖3的厚度稍微大的尺寸从环状皮带108突出,在中 央以稳定支承瓶盖3的方式形成切口 109a。如图10的上部所示,支承部 件109在瓶盖3的开口部朝向环状皮带108的相反侧时,能够稳定支承瓶 盖3,但是,如图10的下部所示,在瓶盖3的开口部与环状皮带108对 向时,瓶盖3从支承部件109脱落。其原因在于,纵向制成的瓶盖3的重 心不在瓶盖3的壁厚的中心,而在开口部的相反侧、即封闭侧。
在排出单元105的环状皮带108的上端附近设置有检测杆113和传感 器114,该检测杆113在支承于支承部件109的瓶盖3折回时发生动作, 该传感器114基于上述检测杆113的动作而开闭。
在排出单元105的背后形成有与环状皮带108的垂直部108a并行的 排出路115。该排出路115接受通过排出单元105输送且到达上端的折回 部的瓶盖3而向下方引导。在排出路115的上端设置有将瓶盖3导向排出 路115的导板116。
搅拌机构106具有搅拌板118,该搅拌板118借助多个导向件117而 沿收容部104的内侧壁在垂直方向上可往复移动地设置。在搅拌板118的 下部沿垂直方向以一定间隔形成有多个卡止孔U8a,该多个卡止孔118a 沿收容于收容部104的瓶盖3卡止的水平方向延伸。该搅拌板118的卡止 孔118a并不局限于孔,也可以是突起。从不减少收容部104的容量方面 来看,优选卡止孔118a。在搅拌板118的上部形成有位于侧缘的切口 118b, 并通过和与上述排出单元105的电动机111的驱动齿轮llla啮合的齿轮 119 一体设置的凸轮120的前端的辊121抵接于该切口 118b的上侧边缘, 由此,和上述排出单元105的环状皮带108联动,从而沿垂直方向周期性地往复移动。
瓶盖选择机构122具有滑槽123、大瓶盖用转子124a、小瓶盖用转 子124b。
滑槽123倾斜设置,其上端与上述大瓶盖供给机构19a的排出路115a、 所述小瓶盖供给机构1%的排出路115b连接,从而可从两者接受大瓶盖 3a和小瓶盖3b。滑槽123的下端縮小为通过大瓶盖3a和小瓶盖3b的任 一个的宽度。在滑槽123的两端的侧壁间,以和滑槽123的倾斜面相对的 方式安装有基板125。
大瓶盖用转子124a和小瓶盖用转子124b在滑槽123和基板之间,分 别配置于左侧和右侧,通过安装于基板125的电动机126而驱动旋转。大 瓶盖用转子124a是缺圆形的板状,其里面形成有槽127。槽127包括图 中上部的大瓶盖3a可通过的宽幅部127a;位于该宽幅部127a的下方的大 瓶盖3a不通过而小瓶盖3b可通过的窄幅部127b;位于上述宽幅部127a 和窄幅部127b之间的第一倾斜部127c、位于上述窄幅部127b的下方的第 二倾斜部127d。在宽幅部127a的入口边缘形成有用于易接受瓶盖3a的锥 面128。由上述槽127的宽幅部127a、第一倾斜部127c及滑槽123构成 本来应接受的可接受大瓶盖3a的大瓶盖接受部129 (以下,称为OK大瓶 盖接受部),由窄幅部127b、第二倾斜部127d及滑槽123构成本来不应接 受的可接受小瓶盖3b的小瓶盖接受部130 (称为NG小瓶盖接受部)。在 大瓶盖用转子124a上形成有位于OK大瓶盖接受部129的贯通孔131,在 NG小瓶盖接受部130上形成有切口 132。另外,在大瓶盖用转子124a上 的偏心位置埋设有磁铁133。
小瓶盖用转子124b是圆形板状,和大瓶盖用转子124a同样,其里面 形成槽134。槽134中,在图的上部形成有大瓶盖3a可通过的宽幅部134a, 在该宽幅部134a的下方形成有大瓶盖3a不通过而小瓶盖3b可通过的窄 幅部134b。在上述宽幅部134a和窄幅部134b间形成倾斜部134c。另外, 在宽幅部134a的入口边缘形成有用于易接受瓶盖3b的锥面135。由上述 槽134的宽幅部134a、第一倾斜部127c及滑槽123构成本来不应接受的 可接受大瓶盖3a的大瓶盖接受部136 (以下,称为NG大瓶盖接受部), 由窄幅部134b、滑槽123及突出设置于滑槽123的制动器(stopper) 138构成本来应接受的可接受小瓶盖3b的小瓶盖接受部137 (称为OK小瓶盖 接受部)。在小瓶盖用转子124b上形成有位于NG大瓶盖接受部136的贯 通孔139,在OK小瓶盖接受部137上形成有切口 140。另外,在小瓶盖 用转子124b的偏心位置埋设有磁铁141。
在上述基板125的左侧部设置有在大瓶盖用转子124a的OK大瓶 盖接受部129向上即朝向大瓶盖3a的排出路115a时检测大瓶盖用转子 124a的磁铁133的原点传感器142、和OK大瓶盖接受部129的贯通孔131 相对的OK传感器143、和NG小瓶盖接受部130的切口 132相对的NG 传感器i44。同样,在上述基板125的右侧部设置有在小瓶盖用转子124b 的NG大瓶盖接受部136向上即朝向小瓶盖3b的排出路115b时检测小瓶 盖用转子124b的磁铁141的原点传感器145、和NG大瓶盖接受部136的 贯通孔139相对的NG传感器146、和OK小瓶盖接受部137的切口 140 相对的OK传感器147。
根据图14的流程图,说明上述构成的瓶盖供给机构19的动作。以下 说明是关于大瓶盖3a的,但是小瓶盖3b也与之同样。
首先,在步骤SI中,判断瓶盖选择机构122的原点传感器142是ON 还是OFF,若是OFF,进行步骤S2,运转转子驱动电动机126,在原点传 感器142成为ON时,进行步骤S3,停止转子驱动电动机126。在步骤S4 中,瓶盖供给机构19的排出传感器114因瓶盖3的通过而被遮光时,可 知排出路115a中存在瓶盖3a。于是,进行步骤S5,根据NG传感器144 是否检测出入光,判断在NG小瓶盖接受部130中是否存在瓶盖3a。在步 骤S4中,如果瓶盖排出单元19的排出传感器114保持通光的状态,排出 路115a中没有瓶盖3a,因此,进行步骤S9,运转排出电动机lll,返回 至步骤S4而待机到瓶盖3a被排出。
在步骤S5中,如果判断在NG小瓶盖接受部130没有小瓶盖3b,则 接受大瓶盖3a,并使大瓶盖用转子124a转动,由此,能够只供给该大瓶 盖3a。于是,进行步骤S6,在OK传感器143检测出入光而判断OK大 瓶盖接受部129存在大瓶盖3a时,进行步骤S7,停止排出电动机ll,等 待瓶盖供给指令。另外,在OK传感器143未检测出入光而判断OK大瓶 盖接受部129没有大瓶盖3a时,进行步骤S9,运转排出电动机ll,返回步骤S4,直到OK大瓶盖接受部129接受大瓶盖3a之前,重复上述工序。 在步骤S5中,如果判断在NG小瓶盖接受部130存在小瓶盖3b,则
接受大瓶盖3a,并使大瓶盖用转子124a转动后,排出大瓶盖3a和小瓶盖
3b。因此,步骤S8中显示异常。
步骤S7之后,当发出瓶盖供给指令时,进行步骤Sll,运转转子驱动
电动机126,使大瓶盖用转子124a在图中顺时针转动约180度。由此,如
双点划线所示,大瓶盖3a被供给于压盖机构20。 [压盖机构〗
图15表示压盖机构20的主视图(a)及侧面图(b)。压盖机构20由 药瓶升降装置201和压盖主体202构成。
药瓶升降装置201具备载置有药瓶4的升降台203。升降台203可升 降地设置于在所述第二药瓶交接臂机构18间进行药瓶4的交接的下降位 置和在压盖主体202间进行药瓶4的交接的上升位置之间。在升降台203 上设置有防滑用的橡胶制垫204。
压盖主体202设置于上述盖供给机构19的下方,在固定于装置主体 la的基体结构205上,安装有一对药瓶保持臂206、 一对瓶盖支承杆207 及压盖转子208。
药瓶保持臂206具备一对臂主体212,该臂主体212被平行配设于基 体结构205的导向轴209和驱动轴210支承,通过电动机211使驱动轴210 旋转,由此从压盖主体202的正面来看沿左右水平方向相互接近或远离。 在一对臂主体212的下部,插通有在前端可摆动地安装有保持药瓶4的保 持部213的轴214。在保持部213和臂主体212间安装有螺旋弹簧215, 用于缓和在保持部213上保持药瓶4时的冲击。在一对臂主体212的上部, 插通有安装了保持且引导瓶盖3的导向部216的一对轴部217。在导向部 216和臂主体212间也安装有螺旋弹簧218,用于缓和在导向部216上保 持瓶盖3时的冲击。
从压盖主体202的正面看,瓶盖支承杆207安装于从基体结构205水 平延伸的矩形框体219上的前后位置。瓶盖支承杆207具有支承部221, 该支承部221从压盖主体202的侧面看大致是L字形,以轴220为中心可 转动地设置,并在前端上支承瓶盖3。瓶盖支承杆207在以下两个位置之间可以转动,即与图中实线所示的框体219的一部分抵接后支承部221成 为水平且可支承瓶盖3的支承位置、和如图中双点划线所示支承部221倾 斜且可通过瓶盖3的退避位置,且通过未图示的弹簧而向支承位置施力。 瓶盖支承杆207的支承位置比上述瓶盖选择机构122的滑槽123的下端更 向下方,并位于和上述药瓶保持臂206的导向部216的下表面大致同一水 平,从而可以支承由滑槽123供给的瓶盖3。
压盖转子208借助电动机224可驱动旋转地设置于基台223,该基台 223被从基体结构205向上方延伸的一对杆222穿过。压盖转子208安装 于一对轴227的下端,该一对轴227可滑动地穿过电动机224的驱动轴225 上设置的圆盘226。在圆盘226和转子208间的轴上安装有弹簧228,用 于缓和利用转子208按压瓶盖3时的冲击。另外,在基台223上安装有齿 条229,该齿条229和设置于基体结构205的电动机230的小齿轮231啮 合,从而可使基台223升降。
根据图16说明上述构成的压盖装置20的动作时,首先,如图16 (a) 所示,从上述瓶盖选择机构122的滑槽123供给瓶盖3,并将瓶盖3支承 于瓶盖支承杆207。填充了药片的药瓶4通过第二药瓶交接臂机构18而被 载置于药瓶升降装置201的升降台203,并移动至上升位置。接着,如图 16 (b)所示,药瓶保持臂206被驱动,通过保持部213保持药瓶4的同 时,通过导向部216保持瓶盖3。而且,如图16 (c)所示,压盖转子208 下降以将瓶盖3向药瓶4压紧。这时,瓶盖支承杆207克服施加力而退避 至退避位置,因此,瓶盖3 —边被保持部213导向一边通过瓶盖支承杆207 而压紧在药瓶4上。此处,旋转压盖转子208,使瓶盖3紧固于药瓶4。 压盖结束时,转子208上升返回到原始位置。另外,位于退避位置的瓶盖 支承杆207在与压盖转子208接触而使压盖转子208上升后,返回到支承 位置。最后,驱动药瓶保持臂206返回到退避位置。由此,进行了压盖的 药瓶4通过药瓶升降装置201的下降返回至下降位置,从而交付给第二药 瓶交接臂机构18。
权利要求
1、一种瓶盖供给装置,其收容用于封闭填充有药片的药瓶的多个瓶盖,并一个一个取出所述瓶盖而将该瓶盖供给于压盖部,所述瓶盖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收容部,其收容所述多个瓶盖;排出单元,其在所述收容部内,沿垂直方向可旋转地配置有环形部件,在所述环形部件上以一定间隔设置有支承部件,将所述瓶盖的开口部朝向所述环形部件的相反侧以纵向支承在所述支承部件上,同时向上方举起而从所述收容部排出。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单元的环形部件由垂直部和从垂直部的下端向下方倾斜延 伸的倾斜部构成。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收容部的侧壁具备沿所述侧壁在垂直方向上可往复移动的搅 拌部件。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瓶盖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部件由与所述收容部的侧壁平行的板构成,并在所述板上设置卡止瓶盖的卡止部。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瓶盖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止部是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孔, 所述孔沿垂直方向以一定间隔设置多个。
6、 如权利要求3 5中任一项所述的瓶盖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部件与所述环形部件联动而驱动。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环形部件的折回侧设置有与所述环形部件并行沿垂直方向延伸的排出路,在所述排出路的上端设置有将在所述环形部件的上端折回的瓶盖导 入所述排出路的导板。
8、 如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瓶盖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多个所述瓶盖供给装置,并设有瓶盖选择机构,该瓶盖选择机构选择并供给要从各瓶盖供给装 置排出的瓶盖的任一种,以从各瓶盖供给装置排出种类不同的瓶盖。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瓶盖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瓶盖选择机构具有可接受瓶盖的瓶盖接受部,所述瓶盖接受部具有多个旋转部件,该多个旋转部件可在与从所述各 瓶盖供给装置排出的瓶盖的排出方向相对的接受位置和所述瓶盖接受部 向瓶盖的供给方向的供给位置之间旋转,并设置于所述多个瓶盖供给装置 的每一个中,通过选择性地使所述多个旋转部件旋转,选择并供给要从各瓶盖供给 装置排出的瓶盖的任一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瓶盖供给装置,其通过简单且便宜的结构而能够使瓶盖以完全相同的方向供给。该瓶盖供给装置收容用于封闭填充有药片的药瓶的多个瓶盖(3),并一个一个取出瓶盖(3)而将其供给于压盖部,具备收容部(104),其收容多个瓶盖(3);排出单元(106),其在收容部(104)内,沿垂直方向可旋转地配置有环形部件(108),在环形部件(108)上以一定间隔设置有支承部件(109),将瓶盖(3)的开口部朝向环形部件(108)的相反侧以纵向支承在支承部件(109)上,同时向上方举起而从收容部(104)排出。
文档编号A61J3/00GK101443258SQ20078001708
公开日2009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11日
发明者汤山正二 申请人:株式会社汤山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