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注射器的针头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360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注射器的针头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医疗用安全注射器,尤指一种安全注射器的针头座。
现有的针头座是以紧配方式固定于注射筒前段内部。然而,当使用者欲组装针头时,其将针头插设于针头座的向后施力动作,常将针头座向后退入注射筒内。
另有现有注射筒为了承受注射时来自后端液体压力,将注射筒前段改成前小后大的锥形内部,借以阻挡针头座向前脱出注射筒外。然而,前小后大的锥形内部,使得前述插设针头的向后施力动作更容易将针头座退入注射筒内。
产业界为解决此问题,现在均从加大针头座、注射筒间的紧配力着手。然而,加大紧配力,却造成针头座组装于注射筒前段时的困难;而且,现有的针头座、注射筒是以一模多穴的塑胶注塑出模具注塑出成型,由于每一模穴的注塑出环境(例如浇道位置、射入温度、冷却速度等)并非全然相同,加上大量生产时若干个模具间也普遍存在差异性,因此注塑出后每一个针头座、注射筒很难控制其精确尺寸,二者间的紧配力仍然不易掌握,不合格率偏高,十分困扰产业界。
此外,当使用者组装针头时,常将针头先插设于针头座上再加以旋转。由于现有针头座外径、与注射筒内径均呈圆形,上述旋转动作将连带地使针头座随之旋转,造成使用者不易确定针头是否已组装妥当。反之,当使用者欲卸下针头时,旋转针头动作也使针头座随之旋转而不易拆卸。以上均非十分理想。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安全注射器的针头座,以便能避免针头座向后退入注射筒内。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安全注射器的针头座,以便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制造良率。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安全注射器的针头座,以便能促使针头的旋转组装或拆卸动作更加确实。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主要包括一注射筒、一针头座、以及一压力环。注射筒内部形成一中空容室,中空容室包括前段的小内径部、及后段的大内径部,并于小内径部与大内径部之间形成有一肩部,大内径部前方邻近肩部适当距离处向内凸设有凸缘。针头座包括前段的结合部、及后段的卡合部,并以一中央通道贯穿结合部与卡合部,结合部容置于注射筒小内径部内以便将针头座固定于注射筒内部,卡合部环周挖设有至少一缺槽,每一缺槽前端为一前缘面,每一缺槽内部容设有一可动件,可动件是以后方的至少一连结片连设于卡合部上,并于前方内侧形成有一勾合部。压力环套设于注射筒大内径部内壁的肩部与凸缘之间,并正对应于针头座后段的卡合部,压力环对应于每一缺槽位置处分别向内凸设一弹片,弹片前端正顶抵于缺槽的前缘面,弹片并能施加一向内预加力于可动件上,促使可动件能略向中央通道内部突出。
因此,当推杆向前推到底时,能以推杆头部伸入针头座的中央通道而撑开可动件,并使头部前端的勾部钩住可动件的勾合部,促使针头座能随推杆向后回拉而一并回收至注射筒内。
本发明压力环弹片的前端顶抵着针头座缺槽的前缘面,故能克服来自针头座前端所受的力、避免针头座向后退入注射筒内。由于不再仰赖针头座、注射筒的制造精度,故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制造合格率。
此外,本发明的压力环若能以外张弹力撑张固定(或以稍大外径紧配固定、或其他等效方式妥善固定)于注射筒大内径部内壁,则当旋转组装或拆卸针头时,针头座被带动旋转,将因弹片突伸入针头座缺槽内、且受到缺槽二侧的限制而受制止,故能使针头的旋转组装或拆卸动作更加确实。
由于本发明构造新颖,能提供产业上利用,且确有增进功效,故依法申请新型专利。
图2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压力环另一种实施态样。
1 注射筒 10 中空容室 11 小内径部12 大内径部13 肩部 14 凸缘
2 针头座20 中央通道21 结合部22 卡合部23,24 缺槽231,241 前缘面233,243 可动件232,232’,242,242’连结片2330,2430 勾合部5 针头3,3’压力环 31,32 弹片310,320 前端4 推杆41 头部 42 勾部优选实施例详述

图1显示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本例的安全注射器是由注射筒1、针头座2、压力环3、及推杆4所组成。
注射筒1呈一中空筒体,内部为一中空容室10,中空容室10前段为小内径部11,后段为大内径部12。小内径部11与大内径部12之间环设有一肩部13。大内径部12前方邻近肩部13适当距离处向内凸设有凸缘14。在本例中,该凸缘14是呈一整环设置,当然也可环周以间隔开的凸块、楔形块、或其他等效卡块呈对称设置。
请再配合图2一并观之,针头座2前段为结合部21,后段为卡合部22,并以一中央通道20从中贯穿之。卡合部22环周挖设有对称的二缺槽23,24,该二缺槽23,24的前端分别形成有一前缘面231,241,二缺槽23,24内部并分别连设有一可动件233,243。可动件233是以后方的二连结片232,232’一体连设于卡合部22上,可动件243也以后方的二连结片242,242’一体连设于卡合部22上。可动件233,243另于前方内侧分别形成有勾合部2330,2430。
组装时,压力环3先由前方套入针头座2并达到后段卡合部22位置处,再将针头座2、压力环3一起以装配组具由注射筒1后方压入到达注射筒1前段内径部11。此时,如图2所示,针头座2结合部21正可容设固定于注射筒1的小内径部11内部,而压力环3正套设于注射筒1的大内径部12内壁的肩部13与凸缘14之间,并对应于针头座2后段的卡合部22。
压力环3向内凸设二弹片31,32,该二弹片31,32分别对应于上述二缺槽23,24,并能对该二可动件233,243分别施加一向内预力。请注意该二弹片31,32的前端310,320正好分别顶抵于缺槽23,24前缘面231,241上。
图2显示当推杆4尚未推到底时,可动件233,243受到弹片31,32向内弹力的压迫,能以连结片232,232’,242,242’为轴略微向内旋转,便使其勾合部2330,2430略微向中央通道20内部突出。
图3显示当推杆4推到底时,推杆4头部41便伸入针头座2中央通道20并撑开二可动件233,243,此时二弹片31,32便向外张开回复至压力环3原始内径大小。因此,当推杆4向后回拉时,能以推杆4前端的勾部42钩住二可动件233,243的勾合部2330,2430,顺利将针头座2拉回越过压力环3的二弹片31,32而回收至注射筒1内。
请详阅图2,本例将针头5插套于针头座2前端时,由于压力环3二弹片31,32的前端310,320能分别顶抵于缺槽23,24的前缘面231,241,故能克服来自针头座2前端所受的力、避免针头座2向后退入注射筒1内。
使用本发明时,由于不再仰赖针头座、注射筒的制造精度以提供—避免针头座退入注射筒的紧配力,故能以较低精度注塑出成形针头座与注射筒,可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制造合格率。
图3所示本例的压力环3,是由不锈钢金属片环绕形成的开放环体,该压力环3若设成具有外张弹力以撑张固定于注射筒1大内径部12内壁,则当旋转组装或拆卸针头5时,针头座2连带旋动,将会因弹片31,32突伸入针头座2缺槽23,24内、且受到缺槽23,24二侧的限制而被制止,故能使针头5的旋转组装或拆卸动作更加确实。
图4显示本发明另一种压力环3’,其可设计成稍大外径的封闭环体以紧配置固定于注射筒1的大内径部12内壁,也可使针头5的旋转组装或拆卸动作更加确实。此种压力环3’的材质将不限于金属,也可使用其他高弹力材料,例如工程塑胶等。
综上所陈,本发明无论就其目的、手段及功效,均显示其迥异于现有技术的特征,为安全注射器的针头座的一大突破,恳请贵审查委员明察,早日赐准专利。惟应注意的是,上述诸多实施例仅是为了便于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发明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权利要求所述为准,而不应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权利要求
1.一种安全注射器的针头座,主要包括一注射筒,内部形成一中空容室,该中空容室包括前段的小内径部、及后段的大内径部,并于该小内径部与大内径部之间形成有一肩部,该大内径部前方邻近该肩部适当距离处向内凸设有凸缘;一针头座,包括前段的结合部、及后段的卡合部,并以一中央通道贯穿该结合部与卡合部,该结合部容置于该注射筒小内径部内而使将该针头座固定于该注射筒内部,该卡合部环周挖设有至少一缺槽,每一缺槽前端为一前缘面,每一缺槽内部容设有一可动件,该可动件是以后方的至少一连结片连设于该卡合部上,并于前方内侧形成有一勾合部;以及一压力环,套设于该注射筒大内径部内壁的肩部与凸缘之间,并正对应于该针头座后段的卡合部,该压力环于对应该等缺槽位置处分别向内凸设一弹片,该弹片前端正顶抵于该缺槽的前缘面,该弹片并能施加一向内预加力于该可动件上,促使该可动件能略向该中央通道内部突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注射器的针头座,其中所述缺槽的数量为至少二个,且沿该卡合部环周呈对称方式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注射器的针头座,其中该压力环具有一外线弹力以撑张固定于该注射筒大内径部内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注射器的针头座,其中该压力环为一开放环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注射器的针头座,其中该压力环为一封闭环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注射器的针头座,其中该压力环是由金属材质制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注射器的针头座,其中该凸缘是一整环设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主要包括注射筒、针头座、以及压力环。针头座前段的结合部固设于注射筒前段小内径部内,后段的卡合部设有缺槽,缺槽内容设有可动件,可动件以后方连结片连设于卡合部上。压力环套设于注射筒后段大内径部内壁的肩部与凸缘之间,并正好对应于针头座后段卡合部。压力环于对应缺槽处向内凸设弹片,促使可动件略微向内突出。本发明由弹片前端顶抵于缺槽前缘面,故能克服来自针头座前端的受力、避免针头座向后退入注射筒内,又可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制造合格率。本发明又能促使针头的旋转组装或拆卸动作更加确实。
文档编号A61M5/31GK1406643SQ0114170
公开日2003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13日
发明者罗正己 申请人:名高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