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塞式拔罐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684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柱塞式拔罐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医理疗器械,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柱塞式拔罐器。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拔罐器依据负压形成机理可分为两大类即吸球式和柱塞式。柱塞式拔罐器是以旋丝来推拉柱塞,操作时需先扣罐,再旋丝拔罐,必须一手用力按住罐体,一手旋丝,操作很不方便,且结构复杂,耐用性差,性能不可靠,不宜用于闪罐疗法。吸球式拔罐器,虽然放罐拔罐一次完成,由于橡胶吸球强度有限以及容易老化,使用寿命短,真空度低。总之现有拔罐器都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性能可靠、耐用,能同时实现放罐、拔罐,负压可随意调整,方便操作,且实用性强的柱塞式拔罐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柱塞式拔罐器,包括壳体、柱塞、手柄、弹簧,圆桶形壳体下口边缘外下方呈圆形凸出,壳体上口封闭中心有一圆形开孔,中心外有一排气孔,开孔上口呈管形凸出,柱塞的塞体呈上凸下凹形,外径同壳体内径相吻合,塞体外周有两道平行的半圆形凹槽,凹槽内置弹性密封圈,柱塞的塞杆呈圆柱形,顶端带丝扣,手柄呈半球形,下端中心有开孔并呈管形凸出,开孔内有同塞杆顶端丝扣相应的内丝扣,弹簧位于壳体和手柄之间,弹簧上下端分别套在手柄和壳体的管形凸出之上,壳体上口在弹簧外侧制有向上的喇叭口形凹起。
作为优选,所述柱塞的密封圈是橡胶圈。
作为优选,所述柱塞的密封凹槽是三条。
当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之后,可单手操作,只需两手指钩住喇叭口形凹起,用手掌按压手柄后放到患部松手即可,调节手柄按下的程度可方便地实现不同负压值即拔强度,使用非常方便,手柄采用半球形手感好,且操作方式符合人手结构和功能特点,频繁使用不易使手疲劳,更利于闪罐疗法操作;采用弹簧作复位动力,耐用性强;用两手指钩住喇叭口形凹起还可以防止弹簧碰手;采用一体性组件,所需零部件少,结构简单、造价低、性能可靠、操作方便、实用性强,更易被普通百姓所接受,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柱塞采用密封结构比整体性皮阀结构造价低,耐用且损坏后容易更换,能保证较高的气密性,总之能以简单的结构实现理想的拔罐功能。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柱塞式拔罐器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柱塞式拔罐器的侧视图。
本新型柱塞式拔罐器的结构如
图1所示,包括壳体1、柱塞2、手柄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4,圆桶形壳体1下口边缘外下方呈圆形凸出,壳体1上口封闭中心有一圆形开孔5,中心外有一排气孔,开孔5上口呈管形凸出,柱塞2的塞体呈上凸下凹形,外径同壳体1内径相吻合,塞体7外周有两道平行的半圆形凹槽8,凹槽8内置橡胶密封圈9,柱塞2的塞杆10呈圆柱形,顶端带丝扣,手柄3呈半球形,下端中心有开孔并呈管形凸出,开孔内有同塞杆10顶端丝扣相应的内丝扣,弹簧4位于壳体1和手柄3之间,弹簧4上下端分别套在手柄3和壳体1的管形凸出之上,壳体1上口在弹簧4外侧制有向上的喇叭口形凹起6。
权利要求1.一种柱塞式拔罐器,包括壳体(1)、柱塞(2)、手柄(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4),圆桶形壳体(1)下口边缘外下方呈圆形凸出,壳体(1)上口封闭中心有一圆形开孔(5),开孔(5)外有一排气孔,开孔(5)上口呈管形凸出,柱塞(2)的塞体呈上凸下凹形,外径同壳体(1)内径相吻合,塞体(7)外周有两道平行的半圆形凹槽(8),凹槽(8)内置弹性密封圈(9),柱塞(2)的塞杆(10)呈圆柱形,顶端带丝扣,手柄(3)呈半球形,下端中心有开孔并呈管形凸出,开孔内有同塞杆(10)顶端丝扣相应的内丝扣,弹簧(4)位于壳体(1)和手柄(3)之间,弹簧(4)上下端分别套在手柄(3)和壳体(1)的管形凸出之上,壳体(1)上口在弹簧(4)外侧制有向上的喇叭口形凹起(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式拔罐器,特征在于所述柱塞(2)的密封圈(9)是橡胶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式拔罐器,特征在于所述柱塞(2)的密封凹槽(8)是三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柱塞式拔罐器,包括壳体、柱塞、手柄、弹簧,壳体上设有喇叭口形凹起,柱塞塞体采用弹性密封圈密封,手柄采用半球形结构。采用上述结构后,结构简单,耐用性强,性能可靠,负压可随意调整,操作方式更符合人手结构和功能特点,频繁使用不易使手疲劳,方便使用,能以简单的结构实现理想的拔罐功能。
文档编号A61H7/00GK2484960SQ0120040
公开日2002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01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01年1月9日
发明者姜益潮 申请人:姜益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