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腹同步按提式主动深呼吸等效复苏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605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胸腹同步按提式主动深呼吸等效复苏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肺复苏器械,尤其是一种提高复苏成功率的心肺复苏器械器械。
实用新型的目的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苏器,用于从胸外、膈下(即腹部)两个途径同步按提,克服单纯胸外按提中顺应性很大的膈肌之反向浮动的局限性,充分发挥了膈肌、腹肌在深呼气、深吸气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有效地增加外部机械能的心脏和肺部利用率,提高动脉收缩压、回心血量、冠脉灌注量和肺部通气量,从而提高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并联的两套吸盘系统——分别作用于胸部和腹部——来实现胸腹同步按提操作的要求。本实用新型由固定板、立杆、横杆、杠杆、吸盘杆、大吸盘系统、小吸盘系统、固定板吸盘和连接结构组成(如图一)。吸盘均为橡胶材料制成,从而适应按提过程中吸盘不致脱离体表的要求;其中大吸盘系统由一个圆形的大吸盘构成,用于胸外压提;小橡胶吸盘系统用于剑突下至脐周区域的腹部压提,由于腹部软,小吸盘系统由多个不同的小吸盘组成(如图2),且其底面(如图3)中线部适度下凸(或吸盘中部上下径较大),小吸盘系统作用于腹部,小吸盘系统由几个圆形的小吸盘构成,小吸盘系统的底部呈“自行车车座”形状,以适应剑突下肋弓下腹部的形状。两套吸盘系统通过各自的立杆与各自的固定板相连;固定板上固设有吸盘,用于吸固身体腰背部,以保证按提操作过程中患者躯体不离开固定板;两固定板之间设有板轴,可以此调节两吸盘的距离以适应不同身长的患者。立杆由两部分组成立杆下部与固定板固定连接;上部呈丁字形分上端、下端、外端,其中下端与立杆下部组成套管结构,可通过旋转调节立杆外端的方向,通过伸缩调整立杆的高低,以适应不同身体前后径的患者。立杆上部的上端在穿过纵轴处设一杠杆轨道,立杆以其远端与杠杆以轴连接,以使杠杆以立杆远端为支点在杠杆轨道内上下活动,从而带动橡胶吸盘系统上下运动,进行胸/腹按提操作。杠杆轨道侧面有标尺孔,可据临床要求的上下幅度插入钉销,以限定提压的幅度;立杆上部的上端通过直角轴关节与横杆连接,从而增加稳定性,又不影响立杆的旋转,横杆为套管式结构,其长度经调节后可通过旋钉固定。两杠杆也为套管式结构,其长度(即力臂)可通过伸缩调节;杠杆的末端设有手柄,手柄有一定的侧向活动度,手柄竖直截面为半圆形,两手柄经对合即为一圆柱(杆)形手柄,套上手柄皮套可方便握持;吸盘杆上端固设有调位滑套,该滑套可沿着杠杆滑动,可据患者不同的体宽(左右径)调节,滑套上设有螺钮,旋紧后可固定调位滑套。吸盘杆下端通过活动关节的凹槽座嵌入橡胶与吸盘系统连接(可详见93219634.9实用新型),从而实现橡胶吸盘系统垂直体表上下运行的要求。杠杆到小吸盘系统底面距离适当短于杆杆到大吸盘底面的距离,以保证腹部受到高于胸部的吸提高度,也避免顺应性大的腹部受到过度下压,这通过两吸盘杆不同长度及有关调节即可轻易实现。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限制了顺应性很大的膈肌在复苏操作中的反向浮动,大大地增加了机械能的心肌、肺利用率,有效地增加了胸泵、心泵的功率、动脉收缩压、回心血量、冠脉流量;实施操作的过程模拟了主动深呼气、主动深吸气的机制,符合人体生理过程,充分发挥了膈肌(在呼吸中十分重要)、腹肌的“主动”作用,大大增加肺部通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更利于心、肺、脑的复苏。
我们临床中从400余例院内心跳停止患者选出76例具严格可比性的两组样本进行不同复苏手法的研究,其结果示,采用胸腹同步按压的复苏手法的复苏成功率远大于胸外按压、插入式(交替、反同步)压腹之复苏手法的成功率[2]。Barranco等有类似的报道,并通过临床研究证实,同步按压手法可产生高达105mmHg的主动脉压[1]。不难推断,胸腹同步按提式机械复苏操作可产生较之于同步手法(105mmHg的主动脉压)更高的主动脉压。
(2)本实用新型较之于单纯胸外复苏器械,其作用于胸部的机械强度得到适度降低,从而降低了软组织损伤度,防止胸廓骨折(特别是高龄患者)。
(3)杠杆通过长度调整增加力臂,使省力杠杆的优点更为突出,使以女性为多的护理人员同样胜任体力。
(4)多种调节结构使不同身长、胖瘦的患者均可适用,适用性广(除腹部严重内出血、肠瘘的心停患者外均可)。
图片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图2,小橡胶吸盘系统底面放大图。
图3,小橡胶吸盘系统侧视图;图中,1、固定板 2、立杆 3、横杆 4、杠杆 5、吸盘杆 6、大吸盘系统 7、小吸盘系统 8、固定板吸盘 9、立杆套管 10、杠杆轨道 11、直角轴关节 12、横杆套管 13、旋钉 14、板轴 15、杠杆套管 16、手柄 17、滑套 18、活动关节实现方式如图一,本实用新型由固定板(1)、立杆(2)、横杆(3)、杠杆(4)、吸盘杆(5)、大吸盘系统(6)、小吸盘系统(7)、固定板吸盘(8)通过连接而成。立杆(2)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呈丁字形分上端、下端、外端,其中下端与立杆(2)下部设成套管(9)结构,可通过旋转调节立杆外端的方向,也通过伸缩调整立杆的高低,以适应不同身体前后径的患者;立杆上部的上端在穿过纵轴处设一杠杆轨道(10),立杆(2)以其远端与杠杆(4)以轴连接,以使杠杆(4)以立杆远端为支点在杠杆轨道内上下活动,从而带动橡胶吸盘系统上下运动,进行胸/腹按提操作。杠杆轨道(10)侧面有标尺孔,可据临床要求的上下幅度插入钉销,以限定提压的幅度;立杆(2)下部与固定板(1)固定连接,立杆(2)上部的上端通过直角轴关节(11)与横杆(3)连接,从而增加稳定性,又不影响立杆(2)的旋转。横杆(3)设有套管(12)结构,其长度经调节后可通过旋钉(13)固定。两固定板(1)之间主设有板轴(14),可调节固定板(1)之间的角度以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两杠杆(4)也设有为套管(15)结构,其长度(即力臂)可调节;杠杆(4)的末端设有手柄(16),手柄(16)有一定的侧向活动度,手柄竖直截面为半圆形,两手柄经对合即为一圆柱(杆)形手柄,套上手柄皮套可方便握持;吸盘杆(5)上端固设有调位滑套(17),该滑套(17)可沿着杠杆(4)滑动,滑套上设有螺钮,旋紧后可固定调位滑套(17),据患者不同的体宽(左右径)调节;吸盘杆(5)下端通过活动关节(18)的凹槽座嵌入橡胶与吸盘系统连接(可详见93219634.9实用新型),从而实现橡胶吸盘系统垂直体表的运行的要求。固定板吸盘(8)用于吸固身体腰背部,以防杠杆提吸时离开固定板;大橡胶吸盘系统(6)用于胸外压提,小橡胶吸盘系统(7)用于剑突下至脐周区域的腹部压提,由于腹部软,小吸盘系统(7)由多个不同的小吸盘组成(如图2),且其底面(如图3)中线部适度下凸(或中线吸盘上下径较大),其外周形状为“自行车之车座”形,以适应剑突下肋弓下的形状;杠杆到小吸盘系统底面距离适当短于杠杆到大吸盘底面的距离,以保证腹部受到高于胸部的吸提高度,也避免顺应性大的腹部受到过度下压,这通过两吸盘杆不同长度及有关调节即可轻易实现。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只须将患者放于固定板上,通过上述的有关调整后,将大吸盘系统置于患者胸骨中下1/3为中主的胸部区域,将小吸盘系统置于剑突下、肋弓下至脐周的腹部区域,然后即可持续地、规律地进行腹胸同步接压、吸提的复苏操作。
《说明书》参考文献[1]BarrancoF,LesmesA,IrlesJA,etal.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withsinmultaneous chest and abdominal compressioncomparative study inhumans.Resuscitation 1990;2067-77。
张海鹏,朱金如,李树军,等.胸腹同步按压手法复苏效果的临床观察。中华急诊杂志,待发表
权利要求1.一种胸腹同步按提式主动深呼吸等效的心肺复苏器械,其特征在于由固定板、立杆、横杆、杠杆、吸盘杆、大橡胶吸盘系统、小橡胶吸盘系统、固定板吸盘连接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肺复苏器械,其特征在于杠杆连接了分别作用于胸、腹部的两套橡胶吸盘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心肺复苏器械,作用于腹部的小吸盘系统由多个小橡胶吸盘构成,其外周呈“自行车之车座”形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胸腹同步按提式模拟主动深呼吸的心肺复苏器械。它是由同时作用于胸、腹部的两套橡胶吸盘系统通过连杆结构组成的省力杠杆装置。通过本实用新型实现对腹胸部的同步按提,充分发挥了膈肌、腹肌在深呼气、深吸气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克服单纯胸外按提中顺应性很大的膈肌之反向浮动的局限性,显著增加了动脉收缩压(大于105mmHg)、回心血量、冠脉流量和肺部通气量,从而提高复苏成功率。
文档编号A61H31/00GK2543514SQ01229798
公开日2003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9日
发明者张海鹏, 朱金如, 李树军, 张力, 朱永, 李玮, 苏立伟, 邱立成 申请人:张海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