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皮下注射针头的连接端头和注射器的端部分开的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2562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使皮下注射针头的连接端头和注射器的端部分开的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皮下注射针头的连接端头和注射器的端部分开的分离装置,所述注射针头的连接端头具有与在注射器的端部上的连接部互补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之一具有径向弹性力,以及一装置,该装置用于把施加在所述注射针头和所述注射器之间的轴向力转换成至少一能使所述弹性连接部变形的径向分力。
背景技术
在市场上是可以买到的这一类型的皮下注射针头,把皮下注射针头固定到注射器的端部上是比较容易和快速的,因为不再需要拧旋针头,只要用沿轴线的压力就足以使互补的连接部分进行啮合。理论上说来,也应该可以用沿着轴线的抽出力把它们分开,但是因为没有适当的供抽出用的着力部分,因而使这种操作难以进行,因此只能通过传统的方式用旋松螺旋的方法把它们分开。
假定在需要每日注射药物的慢性病症的情况下,病人必须频繁地进行自注射,应易于满足处理注射针头的要求,尤其为便于它们安全卸去、处理或存放的目的要求。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局第WO 92/13585号公开文本(1992年8月20日)描述了一种针头容器,此针头容器包括一锥形的壳体,使用者在使用前,针头通过摩擦力保持在锥形壳体的开口端。在针头使用后,使用者可以重新把针头插入锥形壳体,把针头推到在锥形壳体的开口端的诸弹性的短小突出部之下。在针头完全插入之后,诸弹性小突出部就迅速弹回,防止针头退出。
第EP0364839号欧洲专利揭示了一种一次性使用类型的医用注射器,该注射器设有一空心盖,该空心盖在进行注射后可叠合于注射针头上以保护注射针头。在靠近盖腔的开口提供当注射针头被强迫进入盖腔时可紧密地与接头啮合的部分。
在所有的已有技术的情况下,当针头固定在注射器的出口端上时,使用者就不再能防止针头伤害。人们提出了几种注射装置以克服这种缺点,为此,这些注射装置包括一实施注射的机构,此机构可被一逆-弹簧力移动的提取装置所移动而进入提起位置,从此位置,该机构可以被释放而实施注射过程,即作用在含有要被注射的液体的柱塞上。
上述类型的装置例如揭示在第EP0359761号欧洲专利中。这种装置的壳体接近于一大尺寸的自来水笔,在未进行注射时,注射针头始终留在壳体之内。该注射装置有一个用于实现注射操作的机构,此机构可以由一提取单元逆-弹簧力而把注射针头推入一提起位置,从该位置它可以被释放以完成注射过程。此机构使皮下注射针头轴向移动以使针头从装置的壳体的前端突伸出来与病人的皮肤相接触从而可以插入皮肤而把液体注入体内。
由于这样的一种装置,除了在注射操作过程之外,注射针头都处在注射装置的圆筒形套筒内,以致使用者不能看到要引入外壳的开口的注射针头的精确位置,在开口中,由于注射针头通过注射装置的圆筒形套筒无法被看出,因此只得把它从注射装置中分离出来。
本发明的目的是使使用过的注射针头的处理变得更容易。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皮下注射针头的连接端头与注射器的端部分开的分离装置。
该装置的优点在于其设计和使用上的简易性。其他的优点在于除去针头所需操作的速度以及在其与注射器分离后使其不产生任何接触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特征将通过下面的描述而变得一清二楚,下面结合示意性的附图描述作为举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及本发明若干容器的一些变型。


图1a和图1b是本装置的一实施例的垂直剖视图,举例示出了在抽出皮下注射针头的过程中的两个步骤;图2是一第一种变型的垂直剖视图;图3a、图3b、图3c是第二种变型的垂直剖视图,表示在皮下注射针头使用中的三个连续步骤;图4a、图4b、图4c是第三种变型的剖面图,表示在皮下注射针头使用中的三个连续步骤。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一皮下注射针头2与一中空座套2a形式的连接端头形成一体,中空座套的内表面具有一由至少一凸肋2b组成的连接部。此中空座套2a最好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以便它可弹性地扩张并使凸肋2b与安置在注射器4的一端部3的外表面上的互补连接部比如一肋、一凹槽、一螺纹3a啮合。如图1中所示,可明显地看到,凸肋2b的半圆的外形有可能在两个方向上把一轴向压力转换成能使中空座套2a弹性变形的一径向分力。
在本文所例示的实施例中,注射器4在下列方面类似一圆珠笔它具有一容纳或收藏套筒(针筒)6的圆筒形筒体5,套筒6是用来容纳要注射药物的剂量,注射器的前端终止于连接端部3,此连接端部是用于推入皮下注射针头2的中空座套2a。注射器4是已知类型的,例如在第US5,092,842号和第US5,114,406号美国专利或在第EP0359761号欧洲专利中所公开的那种类型,其中,皮下注射针头在其静止状态是可缩进在圆筒形筒体5内的。由于这种器件不构成本发明的部分,其结构和操作的其他部分将不更详细地予以描述。
在图1a、图1b中所示的用于使皮下注射针头2的连接端头2a与注射器4的端部3分开的分离装置10采取圆筒容器的形式,它由两同心壁组成,一导引外壁10a和一由若干弹性臂10b形成的内壁。导引外壁10a和弹性臂10b与一平的环圈部10c形成一单体。弹性臂10b的自由端终止于锁定单元13,该锁定单元向着这些弹性臂10b的内表面延伸,从而形成一可变直径的开口17。此开口17的边沿由锁定单元13的斜角面13a加以限定。
斜角面13a具有以下作用当用过的皮下注射针头2抵着斜角面13a由注射器4的筒体的圆筒形表面5导引在抽出装置10的外圆筒表面10a的内表面内滑动引入(该内表面起到对圆筒形表面5的引导表面的作用)时,以及当施加一向下的轴向压力时,注射针头产生一离心的径向分力,此分力允许弹性臂10b分离,如图1a所示,从而增加了开口17的直径直到它使皮下注射针头2的连接端头2a可以通过开口17而插入。
如图1b所示,一旦连接端头2a的上表面处在锁定单元13的平面以下,弹性臂10b就恢复其原来位置。然后,若在保持皮下注射针头2的抽出装置10被固定时在注射器4上施加一抽出力,可使注射器4与注射针头2分开。
图2示出了一组合装置的一部分,该组合装置除了具有图1a和1b中的抽出注射针头2的装置的变型11-11e外,还具有一用于存放消毒的皮下注射针头2的容器1-1e。
这种存放容器1-1e具有一受圆筒形壁1b限定和用来容纳皮下注射针头2的壳体1。皮下注射针头2的壳体1的圆筒形壁1b的直径经过计算以允许装配一位于座套2a和注射针头2之间的中间部分,因此可正确地定位注射针头2。圆筒形壁1b的上边部1a作为在注射针头2的座套2a和中间部分2c之间提供的移动长度的终止处。一与供注射针头2用的壳体1的圆筒形壁1b同轴的第二圆筒形壁1c围绕圆筒形壁1b直到它达到与由圆筒形壁1b所限定的壳体1的基部。这个壁的径向部分1d向外延伸并终止于第三圆筒形壁1e,该壁1e与其它两个壁1c是同心的,但向后延伸到比其它两个壁高并形成一出入口7。
通常所谓的抽出装置11-11e的总的外形是类似于用来容纳消毒注射针头2的容器1-1e的外形。它也具有一壳体11以容纳一注射针头2。此壳体11与壳体1是同样的,其上端终止于边部11a,在该边部上搁靠着形成注射针头2的连接端头2a的座套的外表面。在此抽出装置中,围绕形成壳体11的壁的第二圆筒形壁11c通过若干弹性臂12连续向上一直到外壁11e的上端(平面),这些弹性臂结合形成一圆筒形接受座,它的直径与皮下注射针头2的连接端头2a的直径相匹配。
与在图1a、图1b中的弹性臂10b起同样作用的这些弹性臂12也终止于锁定单元13,此锁定单元13向内伸入在弹性臂12之间形成的接受座并限定一可变直径的开口17的边界。弹性臂12的长度是可选择得当连接端头2a的下表面靠在边部11a时,锁定单元13的下表面或内表面精确地位于注射针头2的连接端头2a上表面或外表面。这些锁定单元13的上表面或外表面13a是成斜角的并起到与在前述实施例中一样的作用,因此前述实施例运作方法的等效说明可供参考。
用于消毒(无毒)注射针头2的存放容器1-1e的上边沿和抽出装置11-11e的外壁11e的上边沿通过水平壁1f彼此连接。最好,这一壁1f可把容器1-1e和抽出装置11-11e连接到成对的其他同样类型的存放容器和抽出装置。
在这个变型中,在注射针头与注射器4分离时,注射针头保持夹在壳体11中,从而可免遭任何接触。
在图2所描述的变型中,每一个注射针头需要两个有差异的容器1-1e和11-11e,一个容器是用于消毒注射针头2,另一个容器是用于使用后的注射针头2。下面为我们将参照图3至3c中描述本发明的另一种变型,其中,一单一容器可以依次容纳一消毒注射针头,然后允许抽出和存放使用后的注射针头,从而与前述实施例相比可使注射针头的单一座架的能力增加一倍。
在上述变型中,有一容器21-21e,它或多或少类似于前述容器,具有三个同心圆筒形壁21b、21c、21e,但在运三个圆筒形壁中,由圆筒形壁21b形成的壳体21不是直接容纳皮下注射针头2,而是容纳另一个接受座部分22,此接受座22由两个同轴圆筒形部分形成的,一个是下接受座部分22a,容置并固定在壳体21的壁21b内,另一个是上接受座部分22b,它延伸直到容器21-21e的外圆筒形表面21e的上端并且它本身通过由锁定单元23形成的开口28分成两部分(图3b)。
安置注射针头2的壳体21之上的接受座22的上部的高度约为皮下注射针头2的连接端头2a的高度的两倍。诸弹性臂22c安置在接受座22的上圆筒形壁22b的下部。这些弹性臂22c具有类似于图2的弹性臂12的结构。它们的上端也终止于锁定单元23,该锁定单元与前述附图中的锁定单元13是相同的并且所起作用与锁定单元13相同。
图3a示出了一环圈24,该环圈在其底部处具有通道24a,并围绕注射针头2的连接端头2a。此环圈24a的尺寸是这样的,使得它可稍微突出于注射针头2的连接端头2a的上表面之外,以使锁定单元23和弹性臂22c保持在后面,如图3a所示。环圈24的直径可选择得使该环圈通过摩擦力卡住连接端头2a。一可以被穿孔的盖子25封闭容器21-21e的上开口。
使用者想要把封装在这个容器21-21e中的注射针头2连接到注射器4的端部3时,他可将该注射器4的筒体的圆筒形壁5的下边沿安放在盖子25的中心,接着在注射器4上施加轴向压力。上述压力的第一个作用是穿透盖子25,然后,注射器4在容器21-21e的圆筒形壁21e导引下,把注射器4的端部3引入形成皮下注射针头2的连接端头2a的座套的空腔内。注射针头2和座套的外壁之间的连接是通过对注射器4施加轴向压力,该轴向压力足以达到位于套的内表面上的凸肋2b的变形,以使凸肋锁定到位于注射器4的端部3的槽或螺纹3a上。
如果把连接到端部3的注射针头2沿着轴线抽出时,它随之带着环圈24一起上升直到它抵靠在抽出装置中的出入口27的边部22d上,因此边部形成在接受座22的圆筒形壁22b的上端。出入口27的直径约与注射针头2的连接端头2a的直径相同,因此允许注射针头通过连接端头2a和环圈24之间产生的滑动可自由地进入容器21-21e或从容器21-21e抽出,。很明显,上述两个部分之间的摩擦力必须小于在注射针头2和注射器4之间必须施加的轴向抽出力,以使注射针头2和注射器4分开。
如图3b所示,在环圈24的移动的终端处,若干通道24a是与锁定单元23相对的,允许锁定单元弹性臂22c的弹性恢复其原来形状而通过它们,并允许锁定单元23从环圈24的内表面突伸出。
一旦消毒注射针头2已经从容器中以所述方式移出,容器就准备好容纳使用后的注射针头并使注射针头与注射器4分开。再将用过的注射针头2通过出入口27插入抽出装置,然后,可以看出,分离方法是与有关图2所示方法相同的。突伸于环圈24内的锁定单元23的各部分具有倾斜的上表面23a,因此,在注射针头2的连接端头2a被插入时,施加在中心倾斜表面上的轴向压力则迫使它们分离,以使连接端头可被推动一直到它抵靠在在注射针头2的壳体21上端所形成的边部21a为止。
此时,锁定单元23被释放并因此可再次使在注射针头2的连接端头2a的上端闭合,把注射针头捕获在容器21-21e中。注射器4接着可通过沿着其轴线施加抽出力并保持容器21-21e加以分开,容器的人类工程学形状构成一使它易于抓住或固定的接合面(相互关系),否则这个抽出操作对缺乏经验的用户会是很困难的,如果不是这样的容器,甚至是不可能实现的。当几个容器并排地布置并通过共同的水平壁1f连接一起时这种人类工程学接合面的优点还会进一步增加,这将提高支承这些容器21-21e的共用享有座架的固定力。
在图4a至图4c所例示的本发明的变型中,容器采用管状体31的形式,它形成了一通过开口38进出的圆筒形壳体36。皮下注射针头可相继地插入该壳体36。在这个实施例中,注射针头2的连接座套2a还起到一隔离套的作用,此隔离套可使注射针头2沿着其轴线相互保持分离。由于当连接座套2a被连接到注射器4的端部3时,它必须径向扩张,因此连接座套2a的外径比管状体31的内径稍小一点,以防止连接操作导致注射针头卡住在管状体31中,从而使它难于移动。注射针头可通过位于连接套筒2a和注射针头2之间的另一部分2d而保持在管状体31内,注射针头的直径与管状体31的内径应相匹配。
注射针头2是可从管状体31的一端可接近的并与注射器的端部3连接的方式是与上述的方式相同的。在这个实施例中,在管状体收容注射针头2的数量是六个。第一注射针头2将是在最后使用的,它通过一支承件32保持在适当位置上,该支承件被安置成可在管状体31中滑动。不过,支承件32和管状体31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被选择得它将能抵得住达到注射针头2和注射器之间连接所需要的压力。上述支承件32具有两个轴向壳体32a、32b,它们相对于支承件32的中心镜面对称设置并且其面向外的末端是敞开的。诸壳体的直径是可选择的,以容纳皮下注射针头2的中间部分2c。
此支承件32及轴向壳体32a,32b使从管状体31中抽出的针头2可以在被使用后通过管状体31的另一端插入然后与注射装置4分开。为此目的,另一端具有弹性臂33,该弹性臂33和上述实施例一样其末端终止于锁定单元34。这些锁定单元34具有倾斜的外表面34a,它们形成可变直径开口37的边界。这些倾斜表面34a是用于把由针头2的部分2d所施加在其上的轴向力转换成一径向分力以使弹性臂33弯曲从而增加开口37的直径以允许连接端头2a可以通过。支承件32必须每当一使用过的针头通过具有锁定单元34的管状件31的端部被插入时必须滑动。
如图4c所示,诸锁定单元34啮合在位于连接座套2a的端部和套筒6之间的空间,因而施加在注射器4和管状体31之间的抽出力可以使注射器4和注射针头2分离,注射针头2则截留在管状体31中。此管状体人类工程学形状允许良好地抓住,因此可易于进行操作。
权利要求
1.一种使皮下注射针头(2)的连接端头(2a)和注射器(4)的端部(3)分开的分离装置,该皮下注射针头(2)的连接端头(2a)具有与所述端部(3)上的连接部(3a)互补的连接部(2b),所述连接部之一具有径向弹性,并且具有用于把施加在注射针头(2)和所述注射器(4)之间的轴向力转换成至少一能使所述弹性连接部变形的径向分力的装置,此装置包括一由锁定单元(13、23、34)所限定的的开口(17、28、37),该锁定单元由弹性片(10b、12、22c、33)形成一单件以使其直径可在一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之间变化,即其直径至少等于所述连接端头(2a)的直径和至少与锁定单元(13、23、34)有关联的一单件(13a、23a、34a)的直径,以把施加在所述单件(13a、23a、34a)上的轴向力转换成至少一能加到所述弹性片(10b、12、22c、33)上的径向分力而使它们径向变形,以便当所述连接端头(2a)沿着轴线与注射针头(2)一起移动而向前通过所述开口(17、28、37)时可增加所述开口(17、28、37)的直径,并在所述连接端头(2a)通过了开口和使锁定单元(13、23、34)与所述连接端头(2a)的后表面啮合后恢复其原来直径,其中,该装置具有一与所述开口(17、28、37)同轴的导引表面(10a、11e)。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装置,其中,所述开口(17、28、37)用作闭合壳体(11、21、32b)中的出入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装置,其中,所述导引表面(10a、lle)的一个边沿通过水平表面(1f)连接到至少一皮下注射针头(2)的存放容器(1-1e)。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装置,其中,装置具有纵向分成两部分的圆筒壳体(22),它们各自的长度近似相等,因而可通过由所述锁定单元(23)限定的所述开口(28)与所述连接端头(2a)的长度相匹配,该锁定单元由弹性臂(22c)形成一单件,该弹性臂连接于所述的圆筒壳体(22)的一端,该圆筒壳体(22)在其另一端通过出入口(27)与外部连通,所述出入口的直径约等于所述皮下注射针头(2)的连接端头(2a)的的直径,装置还具有一环圈(24),该环圈的内径约等于所述出入口(27)的内径,并安置成可在所述圆筒壳体(22)内滑动,因此能在壳体内占据两个限定位置,在两个位置之一,环圈与所述出入口(27)邻接,此环圈还具有这样一种布置和这样的尺寸的通道(24a),使得当环圈与所述出入口(27)邻接时,允许所述锁定单元(23)突伸出此环圈(24)的内表面,而在其另一限定位置,环圈使由所述弹性臂(22c)形成一单件的锁定单元(23)保持在连接端头(2a)后面,而环圈则由摩擦力与连接端头(2a)相固定。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分离装置,其中,装置具有管状体的形状,在该管状体中,若干皮下注射针头(2)依次安置在相应位置,使得所述注射器(4)从所述壁(31)的一端是可接近的,而另一端具有所述径向弹性锁定单元(33、34)以允许其直径在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之间变化,即其直径至少等于所述连接端头(2a)的直径和至少与锁定单元有关的一单件(34a)的直径,以便把施加在所述单件上的轴向力转换成至少一能施加于所述锁定单元(33、34)上的径向分力,从而使它们径向变形以增加所述开口的直径。
全文摘要
该皮下注射针头(2)的连接端头(2a)是如此设计的,使得它可连接到注射器(4)的端部(3)上并通过压力,即在注射针头(2)和所述注射器(4)之间施加一轴向抽出力来解除连接。该抽出装置具有一由弹性片(10b、12)形成一单件的锁定单元(13)所限定的开口(17),以便允许其直径可在至少等于所述连接端头(2a)的直径和至少与锁定单元(13)有关联的一单件(13a)的一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之间变化,以把施加在所述单件(13a)的轴向力转换成至少一能加到所述弹性片(10b、12)上的径向分力而使它们径向变形,因而当通过所述连接端头(2a)施加轴向压力时可增加所述开口(17)的直径。
文档编号A61G12/00GK1429123SQ01809498
公开日2003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15日
发明者吕克·贝热龙, 格雷瓜尔·博赛特, 热罗姆·穆兰, 劳伦特·索尔迪尼 申请人:阿雷斯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