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钙化的动脉斑集结和细胞功能紊乱以及平衡钙离子的方法

文档序号:892039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减少钙化的动脉斑集结和细胞功能紊乱以及平衡钙离子的方法
发明
背景技术
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在这种方法中,通过施用足量的具有生化和生理意义的矿物盐镁(Mg),更具体而言是具有生物活性的镁,即已知的复合镁络合物,可以降低钙化的动脉斑集结数量,并减轻细胞功能紊乱。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在这种方法中,通过施用足量的具有生化和生理意义的矿物盐钙(Ca),更具体而言是具有生物活性的钙,即已知的复合钙络合物,可以使钙离子保持均衡,而不会有助于钙化的动脉斑集结以及细胞功能紊乱。
背景技术
镁盐是人营养中的基本盐类。镁是三磷酸腺苷(ATP)的一部分,它是所有生物合成途径,糖酵解,环一磷酸腺苷(cAMP)的形成所必需的,它参与能量代谢和依赖能量的膜转运,而且也是核糖核酸(RNA)合成和遗传密码传递所必需的。镁盐(一种阳离子)是300多种酶,尤其是参与氧化磷酸化反应的酶的活性所必需的(即可以是通过底物和活性位点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可以是通过构型的改变来诱导)。镁盐是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一种重要成分。胞内的镁离子通过调控限速酶的活性来控制细胞代谢。而胞外的镁离子对神经和肌细胞膜电势的保持,以及脉冲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传递是关键的。镁盐在维持心肌组织和平滑肌组织的稳态中是重要的。在每一个生理过程中,镁盐都要和矿物钙盐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可以是协同的,也可以是拮抗的。
一般认为,在成人体内有20-28克的镁。大约59%是在骨骼和骨结构中,大约40%是在身体的肌肉组织和软体组织中,而身体细胞外液中的镁占1%(大约2-2.8克)。健康个体中的血清浓度是1.1-2.1mEq/l,据认为主要是由肾调节的。肾滤过的镁(没有结合到蛋白上的血清镁)可以通过肾近曲小管或亨利氏U型管重回收,对血清浓度反应的调节主要在这两个地方进行。在骨骼中的那部分镁和血液中的那部分镁之间存在一种被动平衡,据认为血液能调整胞外镁浓度的波动。
镁能使钙及其功能在人体中保持平衡。据认为成人体内含有大约1200克钙,大约99%在骨骼肌中,而大约1%(大约是12克)在细胞外液,细胞内结构和细胞膜上。这大约1%的钙和镁一起,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血液凝固和膜透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据认为血清钙浓度是由若干激素维持的,这些激素包括雌激素和睾酮。已知膳食蛋白能增强钙的吸收,而膳食磷能引起钙潴留。
已知镁缺乏能引起恶心,肌肉无力,神经肌肉和心脏兴奋,痉挛,抽搐,震颤,精神沮丧以及精神病行为,并能抑制肌肉正确的功能及其收缩,还能干扰钙和钾正常的利用。
镁是无机元素,人体内不能产生。人对镁的需求必须依赖食源。镁是地球外壳的天然成分,它通过生长在土壤中的食品进入人的食物中。含有最高浓度镁的食物包括没加工的所有谷物,豆类,种子和含有叶绿素的绿色植物食品(叶绿素分子中心的原子是镁原子)。加工过程中,通过去掉谷物的胚芽和外层(糠麸),能使没加工谷物中的镁损失80%以上。富含精制和加工食品,肉类以及乳制品的膳食中镁的含量低,膳食蛋白能增强钙的吸收,而膳食磷(在加工食品和苏打水中通常以磷酸盐的形式存在)能引起钙潴留。
在美国,膳食中镁的摄入量下降了,平均每人每天镁的供应量(以食物流通过食物分布体系评估)从1909年的408mg下降到1986年的329mg,几乎下降了20%。如果和早几十年相比,这种下降被认为相对小,那时美国人的标准饮食是没有精制和加工的食品,而且肉和乳制品的消耗也比较少。这与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1976,1977,1980,1981和1982年的总膳食研究中对典型的美国食品的化学分析以及美国农业部1985年和1987年分别对成年男性和女性镁的平均摄入量密切相关。在美国,饮食中未加工的全谷,谷类,种子和绿色植物食品下降,而同时精制和加工食品,肉类,苏打水以及乳制品却增加,这直接导致了饮食中镁摄入的下降。
在那些消化和同化正常的人中,从食品中吸收的镁大约是消化的镁的40-60%,比植酸盐(带负电荷的植酸,如植物叶中的肌醇六磷酸)或纤维存在时略微有所下降。
食物摄入不足,钙摄入过多(破坏钙代谢),应激水平过高或延长,和吸收不良相关的胃肠管异常,肾重吸收障碍,由系统或利尿药物引起过多的液体和电解质流失,以及某种药物的干扰都会造成人体镁缺乏。
因为对肾功能正常的人不会造成伤害,因此一般认为口服大量的镁是安全的。已知口服过多的镁会导致瞬时的腹泻。
口服镁会导致身体自然吸收镁困难。据认为只有3-12%的元素镁被人体吸收利用。在开发出复合镁络合物之前,提高人体对镁吸收的努力取得的成功有限。
然而,有证据表明和蛋白质氨基酸螯合的镁更能有效地被人体吸收,和元素镁相比,螯合物更能有效地穿过肠膜进入血液,但不清楚这如何更有效。因此,在开发出复合镁络合物之前,存在一种和选择正确剂量镁相关的不确定度。
复合镁络合物是一种复合的镁配位络合物,包括镁配位络合物,蛋白质氨基酸,以及抗坏血酸,它们重量比率是1∶1∶2,即一份镁,一份蛋白质氨基酸,两份抗坏血酸。复合镁络合物的这种组成会平衡酸碱度,从而产生一种中性的pH因子(即每升溶液中0.0000001克氢离子,pH和蒸馏水的pH基本上一样)。用所示方式制备时,带负电荷的氨基酸组分作为一种强络合剂,能结合带正电荷的镁组分,有效地形成配基配位络合物。此外,镁和抗坏血酸的第二次络合能增强了它与蛋白质氨基酸的第一次络合,从而充分达到它的潜能,它的潜能呈指数增长,利于肠吸收,细胞利用和效率。这种双络合过程被认为是一种逐步双络合的过程,或被认为是复合的配位络合物,或复合配基,或简单地被认为是复合络合物。这种复合的配位络合物能有效地加强镁产生一种组合物,这种组合物基本上是100%的被肠吸收,细胞利用,从而导致最大的效能。复合镁络合物比任何口服或消化的镁形式都要改进。
镁络合物已被证明能更好地被肠吸收和细胞利用,并且当以有效量施用时,能平衡钙代谢,防止营养不良性钙化,降低并使血压正常,减轻和控制应激诱导的心率失常期外收缩,防止动脉斑形成,预防动脉硬化并且保持人体心血管系统的稳态。这在我以前的美国专利No.5849337中更详细地描述了,该专利是1998年12月15日授权的。
众所周知,在美国以及大多数工业化国家,心血管疾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人们已经充分意识到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是钙化的动脉斑集结,这会降低动脉血流,并且最终导致心脏病发,中风以及外周动脉血流不足。动脉斑钙化指的是动脉斑被矿物钙盐钙化变硬。最近在影像处理设备,最显著的是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从而有可能获得非侵入性的,清楚的图像,而且还可能在工作和跳动的心脏中检测钙化的动脉斑集结,而不会产生模糊影像。
最近的研究表明,钙化的动脉斑集结的主要原因是钙离子代谢失衡,在胶原蛋白长期受损的动脉系统中,这种钙离子代谢失衡是由过量自由基造成的。钙离子是钙的一种形式,它不结合蛋白。最近发现,这种游离的未结合的钙离子是一种钙的形式,其能引起和帮助细胞功能失调以及钙代谢失衡,尤其是当这种形式的钙离子过剩,或者与诸如复合镁络合物这样更具生物利用形式镁不平衡,或两者兼而有之时,从而引起和有助于营养不良性钙化和钙化的动脉斑集结,代价就是牺牲其他在生物学上有重要功能的钙。复合的镁络合物能平衡紊乱的钙代谢,抑制细胞功能失调和钙化的动脉斑集结。有必要对钙的形式进行改进,从而平衡钙离子,而且不破坏正确的细胞功能,也不会造成钙化的动脉斑集结。
过去限制动脉斑集结的尝试一般局限在控制诸如膳食油脂和胆固醇减少,降血中胆固醇药物,以及降血压药物之类的“危险因子”上,但是效率都少于100%,而且有时候基本上是有害的副作用。过去对动脉斑集结的侵入性治疗包括血管成形术,分流种植手术以及动脉搭桥手术。这些手术除了本身固有的风险外,还已知在手术部位动脉斑集结一般会加速重新形成,这种现象在文献中记录得很清楚。
因此,需要一种复合镁络合物的给药方法以及对钙的形式进行改进的方法,其中复合镁络合物能有效地降低人体中钙化的动脉斑集结和细胞功能失调,而钙的改进形式能平衡钙离子,并且不会破坏细胞功能或导致钙化的动脉斑集结。
发明概述简而言之,概括地说,本法明介绍了一种方法,该方法能减少现有钙化的动脉斑集结(plaque buildup),并且通过口服复合镁络合物降低人体中细胞功能失调。施用有效量的复合镁络合物能达到这个目的,这种复合镁络合物能更好地促进肠吸收以及细胞利用,能够通过降低细胞功能失调改进细胞功能和提高细胞效能,平衡钙代谢,抑制营养不良性钙化以及保持人体心血管系统的稳态。此外,本发明还介绍了一种方法,它能改善钙的形式,这种改进形式能平衡钙离子,并且不会破坏细胞功能,不会导致细胞功能失调,也不会导致钙化的动脉斑集结。
根据上述发现,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它能选择性地施用一种改进的镁组合物,即已知的复合镁络合物,当施用有效量的这种复合镁络合物时,它能减少钙化的动脉斑集结的形成。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用于选择性地施用复合镁络合物,当施用有效量的这种镁络合物时,它能逆转或减轻动脉硬化的形成。本发明使用的术语“动脉硬化”是为了和任何心血管疾病相区别,尤其是那些具有下述特征的心血管疾病动脉斑形成或集结,动脉压缩或痉挛,形成血栓,动脉血流受到限制或降低,或动脉血压升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用于选择性地施用复合镁络合物,当施用有效量的这种镁络合物时,它能通过降低细胞功能失调,从而改进细胞功能和提高细胞效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法,用于改善钙的形式,这种改进形式能平衡钙离子,并且不会破坏细胞功能。
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钙的改进形式,这种改进形式能平衡钙离子,不会导致细胞功能失调。
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钙的改进形式,这种改进形式能平衡钙离子,但不会导致营养不良性钙化。
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钙的改进形式,这种改进形式能平衡钙离子,但不会导致钙化的动脉斑集结。
本发明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钙的改进形式,这种改进形式能平衡钙离子,并且制备简单,通过商业途径分配经济上可行。
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在下面详细地描述和临床病理研究中显而易见。
附图简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在施用镁络合物方案之前,用电子束CT扫描人供试者的左冠状动脉的钙化动脉斑集结。
图2是根据本发明方法,在施用镁络合物方案之后,用电子束CT扫描图1中同一人供试者的左冠状动脉的同一个位点,发现钙化动脉斑集结减少了。
图3表示的是人体的基本动脉结构,能有助于更清楚的理解钙化动脉斑集结作用的机制,并能解释本发明方法中的镁络合物的效果和优点。
发明详述本发明使用的术语“复合镁络合物”是为了确定本发明的镁络合物。复合镁络合物是一种复合的配位镁络合物,它包括镁配位络合物,蛋白质氨基酸,以及抗坏血酸,它们重量比率是1∶1∶2,即一份镁,一份蛋白质氨基酸,两份抗坏血酸。复合镁络合物的这种组成会平衡酸碱度,从而产生一种中性的pH因子(即每升溶液中0.0000001克氢离子,和蒸馏水的pH基本上一样)。用所示方式制备时,带负电荷的氨基酸组分作为一种强络合剂,能结合带正电荷的镁组分,有效地形成配基配位络合物。此外,镁和抗坏血酸的第二次络合能增强它与蛋白质氨基酸的第一次络合,从而充分达到它的潜能,它的潜能呈指数增长,利于肠吸收,细胞利用和效率。这种双络合过程被认为是一种逐步双络合的过程,或被认为是复合的配位络合物,或复合配基,或简单地被认为是复合络合物。这种复合的配位络合物能有效地加强镁产生一种组合物,这种组合物基本上是100%的被肠吸收,细胞利用,从而导致最大的效能。复合镁络合物比任何口服或摄取的镁形式都要改进,它在细胞水平和钙共同发挥作用。
据认为至少存在十种机制或水平有助于复合镁络合物的效能第一是镁的双复合络合;第二是化合物的酸碱度平衡;第三是带电的阴离子/阳离子平衡;第四是化合物组分的强协同作用;第五是化合物组分的比率;第六是无机膳食和有机膳食的平衡;第七是化合物平衡钙代谢的能力;第八是化合物对血液稳态的作用;第九是化合物对心肌和血管稳态的作用;第十是化合物抗氧化作用。
因为复合镁络合物基本上能被肠道100%吸收,给药可以更精确地控制和限制在满足要求的生理数量上。这就是复合镁络合物的一个重要的优点在于它能精确的,预选择地控制消费量来满足需要。
因为复合镁络合物有平衡的作用,因此它能和食物或其他营养物口服给药,而不会互相干扰,也可以空腹给药,而不会导致胃部不适,效能也不会下降。复合镁络合物具有很好的耐受性,即便是那些患有诸如肠易激综合征(IBS)这样的系统性吸收有困难的人也有耐受性,在这些人中,延迟或持续释放制剂(也就是已知的释放时间控制)有时能引起严重的肠道刺激。
复合镁络合物的另一个主要的好处是抗坏血酸组分的补充作用。除了能平衡和帮助镁外,抗坏血酸的一些功能和优点与镁相似,在这些功能中,相当重要的的是它能和许多酶共同发挥功能,并且在保持心脏和动脉平滑肌组织稳态方面发挥有利的作用。同样,通过调节草酸晶体,即草酸钙肾结石的形成,镁也能和抗坏血酸互补。这种协同强烈表明络合物指数功效的可能机制。和镁类似,一般认为对于那些肾功能正常的人而言,抗坏血酸是安全的,即便摄入大量的抗坏血酸。尽管现在已知口服过多的抗坏血酸可能引起短时间的腹泻(基本上和口服过多的镁相似),但当镁和抗坏血酸混合在一起形成复合镁配位络合物时,可以看见它们的肠耐受性有改善。这是肠吸收复合镁络合物质量改善所致,和单独摄取镁或抗坏血酸或在这两种物质没有连接形成复合的配位络合物时一起摄取相比,复合镁络合物摄取的有效量更多。
根据本发明,在施用复合镁络合物时有一个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好处,就是它对心血管系统起到保护作用,通过减少钙化的动脉斑集结,从而减轻动脉硬化的进程,这在下面会说明。在施用复合镁络合物时进一步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好处是,通过降低细胞功能失调改善细胞功能,并提高细胞效能。和其它形式的口服心血管疾病预防组合物相比,复合的镁络合物有了明显的改善,它是唯一被证明具有下述能力的组合物平衡钙代谢,抑制营养不良性钙化,减少钙化的动脉斑集结的数量,逆转动脉硬化的进程,降低细胞功能失调而不会导致任何有害的副作用。它在活体中的功效和安全性已经表示出来,这将在下面的临床病理中详细介绍。
下面的临床病例研究只是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而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的实质或范围。
临床病例研究所有的临床研究都是在活人中进行,而不是在实验动物或死尸组织中进行的。就方法学,测试供试者以及结果而言,本发明提出的临床研究都是典型的。所有的临床研究结果都在双盲法试验中独立证明了。
一位58岁的女性供试者临床诊断是动脉硬化,具体而言,恰好是在动脉分叉之前的左冠状动脉中出现了钙化的动脉斑集结,而在主动脉弓中有更少量的钙化的动脉斑集结。这已经通过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术(EBCT扫描)独立的证实了,此外也独立地进行了标准的诊断试验并且得到证实。在供试者中见到的钙化动脉斑集结的位点是典型的,而且它的进程和临床诊断为动脉硬化患者中见到的一样。仔细检测钙化的动脉斑集结的数目,确定冠状动脉斑集结的风险水平,以及追踪斑集结发展或衰退的速率。一个独立的风险评估把供试者冠状动脉斑集结风险水平确定为“中等”。
所有的临床试验室工作都是在双盲法试验证明基础上独立进行的,在这种双盲法实验中,每个实验室工作都被第二个独立的实验室证实了,而他们并不知道有另外的实验室参与了这项工作,而且在供试者中发现钙化的动脉斑集结后,任何一个实验室没有一个医生,护士,技术人员或导师知道在供试者身上采用了复合镁络合物方法。在随后的动脉扫描中,为了保持一致性,使用了同样的EBCT扫描设备和同样校准的EBCT扫描仪器,但是EBCT扫描设备的工作人员和试验室人员并不知道在供试者身上采用了复合镁络合物方案。供试者的年龄,体重,身体脂肪比率(超出中间值),血压(中度上升),血中胆固醇(上升,总血胆固醇是251-264mg/dl),家族史,压力指数以及钙化的动脉斑分布和位置或多或少都和同样年龄和同样健康状态的男性供试者上通常所看到的一致。该供试者是典型的测试供试者。
EBCT扫描表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施用镁络合物方案之前,供试者左冠状动脉中钙化的动脉斑集结如图1所示。
在供试者身上采用了精确的复合镁络合物施用方案,以分剂量每天施用2000-3000mg(通常是每顿饭后摄入1000mg),然而保持正常的饮食,即15-25%的蛋白,25-35%的脂肪以及40-60%的碳水络合物。根据观察,供试者每天摄入3000mg复合镁络合物获得的好处最多,这个水平是以前最大值的两倍(以及预防水平的两倍),却没有任何有害的副作用。这就增强了我们的认识,即肾功能正常的供试者施用复合镁络合物是十分安全的,即便剂量在很长的时间内多达3000mg/天。供试者的肾功能定期受到调控,血清肌酸酐和正常的参考值0.7-1.3mg/dl保持一致。供试者不接受任何药疗和其他不常见的物质,他不抽烟,中度活动,并且在生活方式上除了复合镁络合物方案外,没有什么不寻常或显著的地方。仔细地监控供试者,定期独立的进行全血检测,完全的病情检查,多普勒超声诊断以及对动脉系统进行EBCT扫描。
EBCT扫描后6个月表明在供试者的左冠状动脉和动脉弓中存在钙化的动脉斑集结,而在供试者开始复合镁络合物施用方案后6个月,用同一个校准的EBCT扫描仪器在同一个独立的实验室设备中进行EBCT扫描,结果表明供试者左冠状动脉中的钙化的动脉斑集结的数量每年下降27.3%,钙化的动脉斑集结减少的程度与在供试者动脉弓中见到的一样。因为一般认为钙化的动脉斑集结只是增长,而不会下降,而这种增长在若干年的时期内相对缓慢,因此用每年增长(减少)的速率来表示动脉斑集结的发展(或下降)。然而,根据我们在本发明中提到的发现,现在已经证明并独立的证实,钙化的动脉斑集结能减少,而且减少得相对容易并且速度很快,并且没有不良的副作用。
EBCT扫描表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在施用复合镁络合物后,供试者左冠状动脉的钙化动脉斑集结减少了,结果表示在图2。
众所周知,钙化的动脉斑集结不会自发地逆转。对供试者进行仔细地检查表明在供试者生活方式上没有什么不寻常的,或没有什么能导致钙化的动脉斑集结减少。施用本发明的镁络合物的方法对心血管系统表现出了深刻的好处,具体而言能减少钙化的动脉斑集结,因此能逆转和减轻动脉硬化的进程。
动脉斑集结是一种血纤维蛋白,胆固醇,脂类,血小板,细胞残骸和钙的复杂混合物。它和动脉功能削弱和受损,身体血凝固机制,细胞功能失调以及钙化相关。
EBCT扫描在本领域现状中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设备,它能获得清晰的图像,进行确切的钙化动脉斑检测。因为曝光速度上升,因此EBCT扫描能产生工作和跳动的人心脏的图像,而不会产生模糊的图像,并且暴露在射线中的时间有限。1997年,美国心脏协会(AHA)意识到了EBCT扫描在动脉硬化诊断中的用处“电子束CT也能用于检测冠状动脉中的钙沉积。通过EBCT检测出的钙数量和冠状动脉硬化基础数量相当。”1996年,AHA声称“总数为2745位的无症患者表明冠状动脉钙指数能高度预测心脏的发展趋势。EBCT扫描技术比血胆固醇检测功能要强10倍以上,是一种更有效的冠状动脉病症预测仪器。”因此,本发明人已发现施用有效量的复合镁络合物时,它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稳态有深刻的好处,而且它能降低钙化的动脉斑集结,这已经被EBCT扫描所证实。
复合镁络合物降低钙化的动脉斑集结的能力聚集到一点就是正确的细胞代谢,以及和钙共同发挥功能。
众所周知,镁对细胞功能是关键的。据认为镁和钙的正确平衡有助正确的细胞功能。过多的钙,或过多的钙离子,尤其是在镁不足的时候能破坏正确的细胞功能。过多的未平衡的钙离子进入细胞,并且积累能引起细胞功能下降和功能失调。尽管在过多的未平衡的钙离子存在的时候,整个细胞周期都能发生细胞功能失调,据认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线粒体和内质网是主要受到影响的细胞器。线粒体产生能量,形式是三磷酸腺苷,即已知的ATP,从而使得在整个人体中有活力的细胞都能发生化学反应。这发生在正常的细胞代谢过程中,它们能释放自由电子,并通过电子传递链中的一系列蛋白传递。电子传递的结果是在线粒体内膜上形成电势,而形成的能量被用作ATP合成的驱动力。ATP合成和正确的细胞代谢的关键是足够的吸收和正确的利用镁。不足够的镁,和/或不能足够地吸收镁,和/或过量的钙,和/或过量的钙离子,尤其是长期出现这种情况会破坏线粒体正常的ATP合成,引起细胞功能失调。线粒体功能紊乱严重地能影响整个细胞代谢,能量产生,从而最终影响细胞生存。现在相信细胞中线粒体功能紊乱和衰退可能是衰老过程和退行性疾病中的主要因素。据认为过多的自由基能有助于这些过程。自由基是细胞氧利用的副产品,如果没有足够的抗氧化剂来平衡,自由基能积累和损害整个细胞以及线粒体。和这紧密相关的是内质网的功能,内质网能贮存钙,使用时释放出来,使用后又贮存起来。内质网是细胞的一部分,细胞的许多化学活动都是在内质网中进行的。没有平衡的钙离子代谢,过多的钙,和/或过多的钙离子能破坏内质网正常的功能,并导致细胞功能失调。复合镁络合物以有效量施用并平衡钙代谢时,它通过降低细胞功能失调,促进细胞稳态来有效地改善细胞功能并且提高细胞效能。
施用复合镁组合物会产生有利的作用,负责这种作用的机制是组合物和钙在若干不同但紧密相关水平上相互作用,尤其是复合镁络合物平衡钙代谢的能力,抑制营养不良性钙化,组合物对动脉的加固和弹性提供支持,自由基能伤害组合物的抑制质量,并且络合物的成分不同寻常地具有互补的协同作用,在体内呈指数增长。
钙代谢的削弱,被认为是由自由基伤害所催化,它能使得过多的钙离子进入细胞,从而导致伤害和功能失调。已知钙能激活磷脂酶A,该酶能剪切膜磷脂中的花生四烯酸。花生四烯酸产生前列腺素和白三烯,它们能产生自由基。炎性物质白三烯能吸引并刺激白细胞,它在吞噬作用中能产生超氧自由基,导致自由基对周围组织的伤害。受损的血管微动脉和毛细血管膨胀,导致水肿和红血球从血管壁中泄露出来。刺激血小板可以产生微血栓症,而红血球能释放自由铁和铜,它们能增加组织的损伤。由于自由基对细胞的伤害,因此平滑肌细胞(即血管细胞)中过多的钙离子结合到钙调蛋白激活肌球蛋白激酶上,它能磷酸化肌球蛋白,引起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压缩,导致肌细胞压缩。在心肌细胞中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肌细胞中钙离子上升能引起肌肉痉挛。当血管的平滑肌纤维中出现收缩时,血流下降,而血压上升。当心脏的心肌纤维出现收缩时,会出现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已知胞内过多的钙通过降低氧利用效率,能损害心肌功能。胞内钙过多也起因于血清中钙离子水平的上升,它随着年龄缓慢上升,部分也是由过多的膳食磷引起的,从而使得更难抑制过多的钙进入细胞。另一因子应激能提高循环的儿茶酚胺,导致细胞内钙潴留,从而降低镁钙ATPase的完整性。在代谢过程中,儿茶酚胺产生自由基。而自由基参与动脉硬化症。
镁是天然钙通道的阻断剂,它能抑制钙进入细胞,并且抑制胞内贮存的钙的移动,导致房室和窦房传导减慢,以及动脉平滑肌和心肌松弛。这主要是血压降低和正常化所致,这种效果在供试者可以观察到。镁抵消了钙诱导的应激的作用。据认为参与钙代谢的一系列复杂事件都会导致自由基伤害,它和应激一起是动脉硬化的基础。不正确的利用钙看起来至少是形成动脉硬化症的部分原因。复合镁络合物能帮助稳定和平衡钙代谢,因此使其功能正常化。
众所周知钙化的动脉斑的组分之一是钙。最初认为动脉斑的钙化发生在斑形成的后期,然而,现在已知血清中的钙(具体而言是钙离子)在整个动脉斑的形成和集结过程中都会出现。复合镁络合物能提供有规则的高血清镁水平,被认为通过平衡血清钙功能,并使其正常化,从而帮助抑制和导致斑钙化的减少。尽管已知镁和钙是拮抗的,但并不能用光或消除钙,只能平衡它的功能。在复合镁络合物方案中,通过监控供试者血清钙的水平效果很明显,和正常的8.8-9.9mg/dl保持一致,不必施用任何钙。据认为施用过多的钙,或钙离子,能加剧未平衡的钙以及它的有害作用。
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做的1999个研究中,发现39位肾脏透析患者中有90%需要超高剂量的钙作为他们治疗方案的一部分,用EBCT扫描时,检测到它们形成了“严重的冠状动脉钙化”,而且这种情况即便是在那些20多岁的年轻人中也发现了,比这些特征典型出现的年龄早了至少20年。AHA 1998年4月发布了一个相关研究,它是根据Edinburgh动脉研究(Artery Study)做的,由英国心脏协会资助,涉及了1106位参与者,它们的血管厚度与血流状态和不同的血物质作了比较,这个研究发现“粘稠的”血液是男人血管硬化症的早期信号“研究记录了男人,而不是女人内膜中层厚度[动脉壁的内层和中层被认为是动脉斑沉积形成的地方]与血液粘性增加有显著的相关性,以及三个决定血液粘性的主要因素血浆粘性,纤维蛋白原以及红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是一种血蛋白,它通过凝血酶的作用能转化形成纤维蛋白凝结块,当它的水平上升到277mg/dl以上时,被认为有动脉硬化症的风险,而且它是一种血液组分,可通过现有的实验室技术检测出来。这个发现与充当血液凝固因子以及凝血因子的钙的角色相关。众所周知,钙在血凝固的若干阶段(血液凝固因子IV),尤其是纤维蛋白原(血液凝固因子I)的必须因素,有助于血液的粘度和粘性。
高半胱氨酸是甲硫氨酸代谢的副产品,施用足够的维生素吡哆醇(B-6),氰钴胺(B-12)以及叶酸能减轻高半胱氨酸,在患有动脉硬化症的20-30%患者中发现它的水平上升,它在供试者中的水平受到监控,而且和正常的参考值4-14nmol/ml相一致,平均值是8.1nmol/ml。
众所周知抗坏血酸能保持身体中诸如血管这样的胶原结构的稳态。抗坏血酸临床缺失导致严重的坏血病,它的特征是血管削弱,从而导致毛细血管出血扩散。据认为抗坏血酸亚临床缺失,尤其是长期缺失仍然会削弱血管,但不如临床缺失严重。因为血管一般具有削弱的性质,因此亚临床缺失会使血管表示出牙龈出血或非常小的血管出血。因为身体修复非常小的出血,天然的修复物质和功能,如内在和外加的凝血酶原和凝血酶的形成以及随后形成稳定的血纤蛋白多聚体能导致血管硬化。据认为定时施用复合的镁络合物能防止这些情况的出现,这是因为抗坏血酸组分的作用,同时该络合物中镁的不同寻常的强协同作用导致抗坏血酸组分更有效。也认为由于抗坏血酸组分是一种强的抗氧化剂,它能保护身体免受自由基的伤害,从而进一步有助于减少钙化的动脉斑集结,这被认为是动脉硬化的根本原因。总之,施用的复合镁络合物被认为能对血液,心脏和血管产生正常化的效果,它们显而易见具有互补的作用。
复合的镁络合物和钙在细胞水平上具有相关的功能。据认为未平衡的过量钙离子在胶原削弱,受到刺激的位点(众所周知发生在吸烟者的颈动脉),和/或血液紊乱的位点(典型的可以在诸如动脉弓这样的动脉弯曲中见到,以及在或动脉分叉处或附近见到),破坏动脉内皮细胞的细胞代谢,由过量自由基催化和损害,这时动脉斑的组分开始在这些位点形成。因为动脉斑在大小上增加了,因此它突入动脉板,完全参与内膜增厚,并且扩展到参与内膜中层的增厚。斑也突进动脉里面,阻碍血液流动,钙化,可能还引起动脉痉挛,和/或动脉收缩,还可能引起凝块集结破裂以及血栓形成。尽管过量钙离子是致病因素,复合镁络合物能平衡未平衡的钙代谢,并且证明能逆转这个过程,这一点在它减少钙化的动脉斑集结的能力中很明显。
为了帮助更好地理解这些复杂的过程怎样共同影响人类的动脉,基本的动脉结构在图3中描述了。
一般认为大量服用矿物质钙对保持成人健康是必需的,主要是预防骨质疏松症。最近对钙的研究以及它在人体的生物功能中的生物作用进行的精确检测表明在惯常思维和现实之间存在十分显著的不协调性,而且增加了对膳食钙的真实价值及其缺点的看法。
和其他矿物质一样,钙也是起源于地球。因此,钙是土壤和水的天然成分,通过消费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喝水,钙得以进入食物,而在最近100年左右,通过高消耗乳制品(母牛消耗植物,将钙浓缩在母牛的牛奶中)钙进入美国人的食物中,连美国政府都承认通过乳制品摄入的钙占美国人摄入钙的55-60%。此外,就在最近,以“强化”或“富集”形式钙被加入所有形式的加工食品中,而且它是最普遍的抗酸制剂(它目前是美国消耗的唯一的最大体积的药物)的主要成分。
钙在人体中有若干重要的功能。钙在整个成型期(童年到约25岁这段时期)能帮助形成骨骼,在这个时期,骨骼肌开始纵向生长。骨头纵向生长停止以后,它们的厚度和密度持续生长直到35岁,这时骨骼质量峰值被认为已经确定。尽管钙是骨骼的主要成分,但它是骨骼正确利用与骨骼形成的若干基本因素中的唯一一个。遗传能影响骨骼质量,而激素和生理活动能影响骨骼代谢。正常利用钙和形成骨骼所必需的其他基本营养物质包括镁,铜,锌,锰,氟,硅,硼,二氧化硅,锶,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C和维生素D,以及足够的形成胶原蛋白的氨基酸(胶原蛋白形成骨骼,胶原蛋白被钙和其他矿物质硬化,这个过程称为矿化)。当骨骼质量峰值达到最大时,骨质矿化量是新骨生长所必需的,而且骨骼质量峰值越大,那在衰老时,残留的骨骼密度和骨骼强度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骨质流失,在妇女更年期,由于雌激素下降,加速骨质流失,但男人骨质流失一般比妇女要滞后10或15年。膳食中的钙以及补充摄入的钙对成年人的骨质流失的影响很小,而接受了雌激素替代疗法的绝经后的妇女的骨质流失速率下降。据认为大豆异黄酮也能促进成年人骨质缓慢流失。
绝大部分贮存的钙沉积在骨骼中。和肌肉一样,由于缺乏规律的生理活动,骨骼也会变得恶化(即已知的萎缩),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萎缩会发展成骨质疏松症。已知那些在年老时经常活动,而且身体健康的人一般更强壮,精力更持久,而且维持更强的骨骼(结果从骨骼中释放过多的钙不会使身体超载,这种情况在年老时,那些很少活动的人中是常见的)。
已经证明老年人通过正确的锻炼能强健肌肉和力量,而如果锻炼持续的时间足够长,甚至于能强健骨骼(象肌肉这样的软组织比硬组织,如肌腱和韧带,而且最终是骨骼这样的结缔组织反应要快,组织越硬越致密,适应性反应越缓慢)。这是人体适应性机制的结果,这时可在一段时间检测到压迫的量(重量训练),而且这是目前可以想到的最好的预防骨质疏松的方法。
能把钙从骨骼中吸取出来的是因素是咖啡因,加工食品,过多的动物蛋白,苏打水,精制的碳水化合物,蔗糖,过多的钠,压迫以及缺乏定期的体育锻炼。从骨骼中吸取出来的钙释放到血流中,成为钙离子,因此导致钙代谢失去均衡,导致营养不良性钙化和钙化的动脉斑集结。现在认为那些能导致骨质疏松的因素和引起动脉硬化的因素一样。
人体中99%的钙贮存在骨骼中。剩余的1%的钙在诸如神经传导,肌肉收缩,血液凝固,斑以及膜透性这些生命机能中发挥关键的作用。在面临钙摄入或吸收不足时,贮存在骨骼中的钙释放出来保持生命机能所足够的钙水平。血液和软组织中的钙浓度被认为是通过若干激素和其他营养元素的相互作用来保持的,最显著的是镁和磷。
在有或没有足够数量的平衡营养元素(主要是镁,尤其是复合镁络合物)存在的情况下,摄入过多的钙会使钙离子的吸收过多,使身体过程失去均衡并被破坏,通过这个过程,钙离子被同化,并被正确地利用(钙代谢)。慢性地失去均衡的钙代谢能引起钙非正常地潴留和贮存在软组织中。失去均衡的钙代谢是营养型钙化产生的原因,也是钙化的动脉斑集结的基础。这是最近也是最重要的发现。
原先认为过量的钙仅仅使肝和肾的分泌功能超载,产生便秘,并增加尿结石形成(肾结石)的危险。最近发现,过量的未平衡的钙离子是软组织营养不良性钙化的原因,现在对钙离子的副作用开始有了更好的了解。认为钙的离子钙组分而不是蛋白质结合的钙组分是引起营养不良性钙化的主要诱因(只要不是太过量,过量的蛋白质结合的钙组分会被肝和肾充分处理)。这得到几个临床实验和流行病学研究强有力的证据支持。钙离子的区别在于其具有正电荷,因为它是阳离子电解质,所以当不平衡时,它能吸附并融合到软组织上(例如形成动脉斑)。也发现营养不良性钙在肿瘤形成点上沉积,并且参与了松果腺的钙化,这已经被EBCT扫描所证实,表明营养不良性钙与肿瘤形成和多发性硬化症之间可能存在联系。
在某种意义上说钙没被利用,因为它在发挥生物功能时被降解,然后需要持续地补充。更确切地说是从贮存库调出来,用完以后又归还到贮存库而几乎没有损失。钙在肌肉收缩中的利用比较典型,在肌肉收缩中,钙贮存在细胞内质网部分中,钙从内质网部分中释放出来,这时激活肌肉收缩,利用后钙被重新贮存。
现在已知人体生物功能所必需的钙量小于原先认为的,而且比美国人所消耗的钙量更少。英国曼彻斯特皇家医院(The Royal Infirmary,Manchester,UK),曼彻斯特大学心脏病学系的Stephen Seely博士1991年在国际心脏病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33191-198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西餐中钙过多是导致动脉疾病的主要原因吗?”的文章,在这项钙消耗和动脉疾病的标志性研究中,人体每天对钙的需求被详细地描述了。这篇文章认为过多的钙消耗是钙代谢平衡失调,营养不良性钙化和钙化的动脉斑形成和集结的主要因素。该研究也提出了一个建议的膳食摄入的钙量,这个值比目前推荐膳食供应量(RDA)要低,有证据显著表明摄入过多的钙和/或摄入未平衡的钙,结果会导致阴性健康。该项研究中还包括了若干引用的流行病学研究作为支持,其中,已发现在这些钙摄入介于200-400mg/天的国家,不存在动脉疾病,而且血压不会随着年龄而上升。相反,在那些钙摄入在RDA(800-1200mg/天)左右的国家,动脉疾病很普遍,而在那些钙摄入远超过RDA的国家,动脉疾病很猖獗。该研究提出的很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除了怀孕的妇女在她们怀孕期的最后三个月(以及哺乳期)每天应摄入650mg的钙外,年轻成年人每天摄入300-400mg钙,老人每天摄入200-300mg钙完全足以满足绝大部分正常状态下的人的身体需求。这些建议和美国以及其他消耗典型西餐的国家普遍摄取的膳食钙量有显著差异,在这些国家中研究表明每天膳食钙的总摄入量典型地要比建议的值大10倍(每天2000-4000mg)。
假设在美国消耗的乳制品,富钙食品,钙补充物和抗酸剂的数量,很容易看到,和目前流行的观念不同的是,典型的美国食物中含有的膳食钙要比最佳的膳食钙量高许多倍。营养学家和许多大夫都很明显认为这种水平的钙消耗量是正常的和理想的,而没有充分理解或考虑到过多钙消耗量所带来的后果,以及它和失去均衡的钙代谢,营养不良性钙化以及心血管疾病的联系。
日钙摄入量的RDA,由国家研究委员会(在制造的食品包装上的标签是“日值的百分比”)的食物和营养委员会,生命科学委员会设立,它是本研究建议的钙摄入量的约3-4倍。然而,国家研究委员会的食物和营养委员会在他们的RDA标准手册中并的确意识和承认“许多人群摄入比RDA更低的钙量很明显也能保持满意(健康)的状态”。在钙摄入中容易被忽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RDA表示所有组合来源的“总钙摄入量”(正常情况下,钙每天是通过食物,钙补充物,以及抗酸剂和药物相组合摄入的)。现在已知,摄入过多的总钙和/或摄入过多的钙离子能导致人体钙代谢失去平衡,营养不良性钙化,细胞代谢失调以及钙化的动脉斑集结。
现在已知过量的失衡的钙或钙离子也能促进血压升高,这是心血管疾病可以识别的标记。容易钙化的动脉是大动脉。由于大动脉有弹性,因此在心脏收缩时,它的功能是帮助提供整个身体的血液,而在心脏舒张时又能将血液运回心脏。心脏是人体中唯一的依靠舒张压提供血液的器官。反馈给心肌的舒张压依靠大动脉的弹性,其由临时贮存的扩张能驱动,扩张能是收缩压在扩张大动脉时提供的。如果舒张压下降(由于大动脉弹性下降),身体通过提高收缩压来补偿以保持舒张压(显而易见,反馈给心脏是关键的)。除了保持所有血管的健康弹性之外,保持健康大动脉弹性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健康的胶原蛋白,胶原蛋白由足够量的维生素C支持。降低大动脉弹性是保持更高的收缩压所必需的,它的目的是扩大大动脉到以前正常的容积,以至于舒张压不会下降。和大动脉成比例的钙化动脉斑集结(典型的是在动脉弓中可见)能降低大动脉的功能性弹性,从而提高血压。如果钙化的动脉斑集结在使它们变窄的冠状动脉中同时出现,这样进一步提高血流抗性,从而进一步提高血压。当血压上升时,心脏的负荷也上升。随着心脏的负荷上升,对氧气和营养的需求也增大。因此,当动脉斑集结发生钙化并在大动脉和其他动脉中逐渐上升时,血压螺旋式的上升,以消耗心脏功能贮备和增加心脏负荷为代价(最终削弱心脏,这是有慢性高血压史的老年人中常见的充血性心脏衰竭的前兆)。这被认为是随着年龄的增大,高血压的一个基本的原因,而这也是为什么高血压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原因。
乳制品,钙强化食品,钙补充物,以及抗酸剂都是食物中过量总钙和钙离子的主要来源。牛奶的营养物质含量和人奶的显著不同(和每升330mg钙含量的人奶相比,牛奶每升有1250mg钙)。牛奶中的磷酸盐水平高,而且是酸性的,这两者都能导致钙代谢失去平衡。牛奶中有过量的钙和饱和脂肪。牛奶中钙的含量是镁的10倍。已知过量的胞内钙能干扰正确的细胞功能的若干方面,例如胰岛素将葡萄糖转移进细胞能力的正确利用(另一种方式,糖尿病和动脉硬化症通过这种方式发生联系)。如果使用过量的牛奶,那牛奶的酸性(因为含有动物蛋白)就会将骨骼中的平衡的碱性钙吸取出来,从而削弱骨骼。
研究表明尽管乳酪含有饱和的动物脂肪,但它是唯一已知的不会导致钙代谢失衡,营养不良性钙化,以及钙化的动脉斑集结有乳制品。乳酪制造过程的研究揭示了这种原因。在乳酪制造过程中,牛奶的乳清部分,即奶的一薄层水淋淋的部分凝结后从更厚的部分(凝乳)中分离出来,然后按常规丢弃。丢弃的乳清中的钙含量以钙离子为主,这支持了下列发现,即过量的钙离子(在足够的平衡镁存在的情况下)是钙代谢失衡的主要原因,钙代谢失衡导致营养不良性钙化和钙化的动脉斑集结。据认为这种乳酪可能也是一种原因,乳酪越软,含有的饱和动物脂肪就越少,那它越不易导致动脉斑集结。现在认为,尽管乳酪中含有饱和动物脂肪,但乳酪不会导致钙代谢失衡,营养不良性钙化和钙化的动脉斑集结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的钙离子含量下降。乳酪钙离子含量看起来比众所周知的饱和动物脂肪更能强烈地影响钙化的动脉斑集结,这一点已经被若干流行病学研究所支持。
据认为遗传对心血管疾病的易感性的贡献不超过6-10%。广泛认为大约40-44%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不正确饮食中的“风险因子”造成的,如血液胆固醇上升,缺乏定期的体育锻炼,抽烟,应激,糖尿病,肥胖,以及高血压。但心血管疾病的剩余约50%原因直到现在还是常规的医疗研究难以理解的。当失去联系时,可以考虑失衡的钙代谢(在不能获得足量的诸如复合镁络合物以及改善的复合钙络合物这样的平衡营养物质的情况下,由过量钙离子引起)。过量膳食动物脂肪,氢化反式脂肪以及甘油三酯增加(由过量的膳食精制碳水络合物和糖增加)的途径不仅是一种因素,失衡的钙离子代谢被认为是钙化的动脉斑集结和动脉硬化的主要原因。已经证明复合镁络合物能降低钙化的动脉斑集结,尽管可以给身体提供某种形式的钙,而它对正常的钙功能和细胞代谢是必需的,但改善的钙络合物容易平衡钙离子。
失衡的钙离子代谢是钙化的动脉斑集结的主要原因,由于有此发现并且对某种不是离子但能平衡钙离子的钙形式的需要,一种制造改善的钙形式的方法已经被发现,现在已经被公开。
更具体而言,发现了一种制造改善的钙络合物的方法,这种钙络合物是复合的钙配位络合物。本发明使用的术语“复合钙络合物”是确定本发明使用的钙络合物。复合的钙络合物是复合的钙配位络合物,它包括钙配位络合物,蛋白质氨基酸,以及抗坏血酸,它们重量比率是1∶1∶2,即一份镁,一份蛋白质氨基酸,和两份抗坏血酸。复合钙络合物的这种组成会平衡酸碱度,从而产生一种中性的pH因子(即每升溶液中0.0000001克氢离子,和蒸馏水的pH基本上一样)。用所示方式制备时,带负电荷的氨基酸组分作为一种强络合剂,能结合带正电荷的钙组分,有效地形成配基配位络合物。此外,钙和抗坏血酸组分的第二次络合能增强它与蛋白质氨基酸的第一次络合,从而充分达到它的潜能,它的潜能呈指数增长,利于肠吸收,细胞利用和效率。这种双复合过程被认为是一种逐步双复合的过程,或被认为是复合的配位络合物,或复合配基,或简单地被认为是复合络合物。这种复合的配位络合物能有效地加强钙产生一种组合物,这种组合物基本上是100%的被肠吸收和细胞利用,从而导致最大的效能。复合钙络合物比任何口服或摄取的钙形式都要改进,而且由于它没有游离的未结合的钙离子,它并不能导致钙离子代谢失衡,营养不良性钙化,或钙化的动脉斑集结。
复合的钙络合物可以用下列两种方法中的一种来制备将两份抗坏血酸加入一份络合了一份蛋白质氨基酸的水溶性钙盐的水溶液中,然后用任何常规的方法回收干燥,或简单一点,在室温条件下,通过将两份抗坏血酸和一份钙充分混合,所述钙用一份蛋白质氨基酸络合。产生的复合钙配位络合物组合物不是离子,而且被充分加强了。
下列实施例仅是进一步例证本发明,但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
实施例1在一个非反应性的玻璃容器中,室温下将500mg以等比例与植物蛋白的氨基酸复合的碳酸钙(USP)溶解在100ml蒸馏水中。其后,往溶液中加入1000mg植物源的抗坏血酸(USP),然后连续地搅拌溶液。将含有溶液的玻璃容器放入加热的容器中。然后将水加入加热的容器中,高度恰好高过溶液,但玻璃容器中的溶液和加热容器中的水从不发生接触。然后将加热容器中的水加热到沸腾,而玻璃容器中的溶液不停地搅拌。不必将溶液加热到沸腾,加热并搅拌溶液,直到溶液混合物完全溶解,其后,将玻璃容器浸入冰浴器中,然后在冰箱中贮存24小时。24小时后,晶体分离出来,并冻干。晶体实验表明,由复合钙络合物转变而来的配位络合物含有大约425mg钙络合物和848mg的抗坏血酸,pH是7.0。
实施例2除了加热的溶液不是通过冷却,结晶,以及冻干步骤变干,而是在水蒸气加热的干燥器中干燥之外,其他试验步骤都重复实施例1。实验的产品和实施例1中的结果基本一样。
实施例3除了蒸馏水的量降低到5ml,而且加热的溶液是通过空气干燥而不是冷却,结晶和冻干步骤,其他的步骤重复实施例1。实验的产品和实施例1中的结果基本一样。
实施例4在一个非反应性的玻璃容器中,室温下将500mg以等比例与植物蛋白的氨基酸复合的碳酸钙(USP)和1000mg植物抗坏血酸(USP)溶解在5ml蒸馏水中,制备溶液,然后连续地搅拌溶液。不加热混合水溶液,空气干燥产品。产品试验表明复合钙络合物转变的配位络合物大约是100%,有大约500mg钙络合物和1000mg抗坏血酸。
实施例5完全混合500mg以等比例与植物蛋白质氨基酸复合的碳酸钙(USP)以及1000mg植物抗坏血酸,制备化合物。该混合物不是在水溶液中制备,因此,没必要干燥。产品试验表明复合钙络合物转变的配位络合物大约是100%,有大约500mg钙络合物和1000mg抗坏血酸。
尽管复合的钙络合物的主要目的是用来口服,但可以想象它也可以直接注射到胃肠道或肠胃外用药。当口服时,它必须和食物合并在一起,作为一种强化剂,或单独用作一种粉末,晶体或液体。此外,它可利用任何已知的技术和合适的粘合剂或载体一起生产成药片,药丸或胶囊。复合的钙络合物可以作为复合镁络合物的添加剂,与其共同使用。然而复合镁络合物能均衡未平衡的钙代谢,复合钙络合物能均衡钙离子。
通过分析临床病理获得的结论列举如下1.复合的镁络合物比其他任何口服形式的镁更能有效地被吸收。
2.复合的镁络合物能提供比其他任何口服形式的镁更容易被身体利用的镁。
3.复合的镁络合物耐受性好,不会引起胃部不适或使肠道产生应激性,即便是那些胃肠道抵抗力低或敏感的患者。
4.复合的镁络合物安全,不会对肾功能正常的人产生有害的副作用。
5.复合的镁络合物能有效地平衡钙代谢,而不用牺牲血清钙。
6.复合的镁络合物能有效地降低供试者血压,并使其正常化,收缩压降低20-30点,而舒张压降低10-20点。
7.复合的镁络合物能有效地改善血脂分布,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甘油三酯。
8.复合的镁络合物能有效地改善糖酵解,能量代谢和胰岛素缺损。
9.复合的镁络合物能有效地改善细胞ATP和cAMP的形成和产量。
10.复合的镁络合物能有效地改善细胞功能,提高细胞效能,降低细胞功能失调。
11.复合的镁络合物能有效地抑制营养不良性钙化。
12.复合的镁络合物能有效地降低钙化的动脉斑集结的形成或集结。
13.复合的镁络合物能有效地逆转或减缓动脉硬化的进程。
14.复合的镁络合物能抑制心脏动脉压缩和痉挛。
15.复合的镁络合物能抑制血栓的形成,并能通过降低血清钙在血液凝固和凝结中的作用,抑制血栓的大小,而不会牺牲正常的血液凝固和凝结。
16.复合的镁络合物能提供一种平衡,保持完整性,并且通过保持血液,心脏和血管的稳态使心血管系统正常化。
17.复合的镁络合物组分之间有强的天然协同作用,导致它的效率在体内呈指数增长。
18.动脉硬化的原因之一是身体对长期不能获得足量的,易吸收的镁和抗坏血酸的反应,镁和抗坏血酸不能在人体内获得,这样就不能防止细胞损伤,动脉削弱以及由失衡的钙所引起的自由基损伤。
19.已经发现钙化的动脉斑集结的原因是失衡的钙离子代谢,它是在长期的胶原蛋白削弱的动脉系统中由过量自由基催化的。
20.复合的镁络合物有利效果显然如此强烈以致它能克服钙化的动脉斑集结在大小上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自然趋势,然后出现逆转集结过程。
21.鉴于足量的镁能有利地影响血液,细胞以及心血管系统的神经肌肉组织,而足量的抗坏血酸能有利地影响血液和血管结构,因此当镁络合物和抗坏血酸被络合在一起形成复合的镁配位络合物时,它的效率呈指数增长,而当它以有效量给药时,能平衡钙代谢,防止营养不良性钙化,并降低钙化的动脉斑集结。
22.复合的镁络合物和其他特异的已知能支持心血管健康的营养物质具有协同作用,并且当一起给药时,复合的镁络合物的剂量较低,但仍然能收到好的效果(已经证明并且注意到其他特异的营养物质,不管是单独还是合在一起,如果没有有效量的复合镁络合物,都没有能力平衡钙代谢,防止营养不良性钙化,降低细胞功能失调,或降低钙化的动脉斑集结)。
23.复合的镁络合物和其他特异的已知能支持心血管健康的膳食以及生活方式的修正具有协同作用,并且当一起给药时,复合的镁络合物的剂量较低,但仍然能收到好的效果(已经证明并且注意到特异的膳食以及修正的生活方式,不管是单独还是合在一起,如果没有有效量的复合镁络合物,都没有能力平衡钙代谢,防止营养不良性钙化,降低细胞功能失调,或降低钙化的动脉斑集结)。
24.复合的钙络合物比其他任何口服形式的钙更能有效地被吸收。
25.复合的钙络合物能提供比其他任何口服形式的钙更容易被身体利用的钙。
26.复合的钙络合物耐受性好,不会引起胃部不适或使肠道产生应激性,即便是那些胃肠道抵抗力低或敏感的患者。
27.复合的钙络合物安全,不会对肾功能正常的人产生有害的副作用。
28.复合的钙络合物能和复合的镁络合物协同作用,帮助确立细胞稳态,而钙离子和镁相互拮抗,破坏细胞稳态。
29.复合的钙络合物不会破坏细胞功能,不会导致细胞功能失调,也不会导致钙化的动脉斑集结。
30.复合的钙络合物不是离子,能有效地平衡钙离子,而提供更有用的钙形式,用于保持正常的钙功能和细胞代谢。
31.因为钙和镁及其它们在人体中的功能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关系,而且作为一种制造复合的钙配位化合物的手段,这种配位化合物是必需矿物钙盐的改进形式,它不会导致钙代谢失去平衡,营养不良性钙化,细胞功能失调或钙化的动脉斑集结,这是因为它不是钙离子,因此有必要发明一种方法,通过制造和利用复合的钙络合物来平衡钙离子。
32.复合的钙络合物(它能平衡钙离子)能和复合的镁络合物(它能平衡失衡的钙离子代谢)协同作用,当它们一起给药时,复合的镁络合物的剂量较低,但仍然能收到好的效果(已经证明并且注意复合的钙络合物单独给药时,如果没有有效量的复合镁络合物,都没有能力平衡钙代谢,防止营养不良性钙化,降低细胞功能失调,或降低钙化的动脉斑集结)。
33.作为一种制造复合的无机矿物质(包括它们的盐,混合物和组合)配位络合物的手段,由于它们有增强和复合的矿物质络合物相关的肠吸收和细胞利用的潜力,有必要存在一种标准化方法,用来制造无机矿物质的复合络合物。
很明显,当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被介绍后,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有不同的修改和变化。在那种情况下,应该意识到本发明公开的复合钙络合物组合物可以包括任何可药用的钙,蛋白质氨基酸以及抗坏血酸,也包括不同比例的每种物质,它们适合本发明的目的。因此,上面列举的成分的特定比例是出于例证的目的,而不是限制本发明。本发明没有什么能限制在此使用和介绍的其他无机矿物质,盐或其混合物制造复合钙络合物的方法。
权利要求
1.通过给人施用一种复合的镁配位络合物从而逆转和降低人体中钙化的动脉斑集结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用蛋白质氨基酸共价结合镁形成镁配位络合物,其中氨基酸选自单个,二肽和多肽氨基酸,用抗坏血酸共价结合所述的镁配位络合物,从而完全形成一种复合的镁配位络合物,然后按一定数量将所述复合的镁配位络合物施用给人,从而能有效地逆转和降低人体中钙化的动脉斑集结。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包括其他步骤用所述蛋白质氨基酸和镁以等重共价结合,形成所述的镁配位络合物,然后镁配位络合物和抗坏血酸以等重共价结合完全形成所述复合的镁配位络合物,用来施用给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复合的镁配位络合物通过口服施用给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复合的镁配位络合物通过胃肠外施用给人。
5.通过给人施用一种复合的镁配位络合物降低人体中细胞功能失调从而改善细胞功能和提高细胞效率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用蛋白质氨基酸共价结合镁形成镁配位络合物,其中氨基酸选自单个,二肽和多肽氨基酸,用抗坏血酸共价结合所述的镁配位络合物,从而完全形成一种复合的镁配位络合物,然后按一定数量将所述复合的镁配位络合物施用给人,从而能有效地降低人体中细胞功能失调。
6.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包括其他步骤用所述蛋白质氨基酸和镁以等重共价结合,形成所述的镁配位络合物,然后镁配位络合物和抗坏血酸以等重共价结合形成所述复合的镁配位络合物,用来施用给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复合的镁配位络合物通过口服施用给人。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复合的镁配位络合物通过胃肠外施用给人。
9.通过给人施用一种复合的钙配位络合物从而平衡游离的未结合的钙离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用蛋白质氨基酸共价结合钙形成钙配位络合物,其中氨基酸选自单个,二肽和多肽氨基酸,用抗坏血酸共价结合所述的钙配位络合物,从而完全形成一种复合的钙配位络合物,然后按一定数量将所述复合的钙配位络合物施用给人,从而有效地平衡人体中游离的未结合的钙离子。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包括其他步骤用所述蛋白质氨基酸和钙以等重共价结合,形成所述的钙配位络合物,然后钙配位络合物和抗坏血酸以等重共价结合完全形成所述复合的钙配位络合物,用来施用给人。
11.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包括其他步骤从适合人消耗和利用的药用级钙,它的盐以及混合物中选择所述的钙。
12.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包括其他步骤从适合人消耗和利用的药用级抗坏血酸,它的盐以及混合物中选择所述的抗坏血酸。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复合的钙配位络合物通过口服施用给人。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复合的钙配位络合物通过胃肠外施用给人。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通过施用一种治疗有效量的复合镁配位络合物可以减少钙化的动脉斑集结和细胞功能紊乱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造并施用一种复合钙配位络合物,这种络合物能平衡钙离子,但无助于失去均衡的钙代谢,细胞功能紊乱或钙化的动脉斑集结。也公开了一种制造复合无机矿物质配位络合物的标准方法。
文档编号A61P9/10GK1625338SQ02828726
公开日2005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0年8月24日
发明者迈克尔·W·狄克逊 申请人:古斯蒂温德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