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针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4577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针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针筒,特别是指一种药剂注射完后,注射针受低压吸引而迅速被回收到内筒体中的安全针筒。
(2)背景技术如图1所示,一般传统针筒7包括表面有刻度、用来容纳药剂的外筒体72,外筒体72的前端有一开口,让针组件73从外筒体72前端螺合,针组件73包含形成有内螺纹(未图示)的针座730和注射针731,注射针731的后端穿过针座730,前端则暴露在外筒体72前方。外筒体72的后端形成有一截面积较大的开口724,推杆74就从外筒体72后端的开口724穿入,推杆74的前端组装有一可挠性材料制成的橡胶塞部743,塞部743的外径稍大于外筒体72后端开口724和筒身的内径,所以从后向前推挤推杆74时,塞部743可以完全封闭外筒体72的后端开口724,把吸进外筒体72里的药剂从注射针731前端挤出。
目前最大的问题在于,注射完以后,医护人员必须在匆忙中把针套从针筒7前端套在注射针731外,一不小心,就会误把注射针与针套错开而被刺伤,还因为注射针731已经接触到病患的血液,使得被刺伤的医护人员长期笼罩在感染爱滋病、B型肝炎等病毒感染型疾病的阴影下。
图2所示是一种目前市面可见的安全针筒2,大都是利用弹簧将针组件弹入外筒体中,然而因为操作人员需藉由复杂的按压动作方能解除针组件的卡制,而使其顺利弹入外筒体中,操作人员在按压针组件的时候仍有可能遭针组件刺伤,且按压动作如果不熟练未能使针组件顺利缩入外筒体中,反而容易造成针组件14刺穿外筒体而刺伤人员。
所以医疗器材业者都致力于『安全针筒』的设计,让医护人员在完成注射后,不必冒着被针扎的危险善后,而可以安全地把尖锐的针头收拾妥当。图2和图3是美国第5,395,337号专利所示的安全针筒8,其外筒体82前端塞有一夹具824,用来夹制针座830,而一封闭体85是借由具有导角的肋环850卡制在内筒体84前端,并受一弹簧86的向后拉力,当操作人员注射完毕以后,继续用力推内筒体84前进,就会推开外筒体82前端的夹具824,释放针座830和注射针831;肋环也被破坏而让封闭体85受弹簧86的拉力后缩,连针组件83一起弹回内筒体84里。
但是,如果考虑1cc或2cc容量的针筒,要在直径才数公厘的外筒体82里,沿筒身把一夹具824从后侧不偏不倚送至前端,还要同时以正确的角度精密地设置在正确的位置;直径更小的内筒体84里面,还需从后向前贯设一弹簧86,弹簧86的后端固定在内筒体84后端底部、再拉伸弹簧86,把前端固定结合到封闭体85。这样复杂又精密的组装过程,无疑使得针筒的价格暴涨,完全不符实际市场的价格需求。
(3)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藉由内筒体内部的负压吸引作用,而使针组件可以自动被迅速隐藏于内筒体里的安全针筒。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构造简单且操作便利,能有效防止操作人员遭注射针刺伤受到感染的安全针筒。
本发明的安全针筒,包含一具有一前端和一后端的外筒体、一具有一前端和一后端的内筒体、及一针组件,其中该外筒体两相对端间为一长向的中空筒身,该前端和该后端分别形成有一与该筒身相连通的开口,且该前端开口面积小于该后端开口面积;该针组件是可脱离地抵接组设于该前端形成有该开口的壁面上,并具有一后端形成有一开孔的中空针座、和一穿设于该针座并将一端暴露于该外筒体前端的注射针,该针座具有一本体、以及一形成于该本体前端而且直径小于该本体的前段,该前段的外径与该外筒体前端开口对应;其特点是该外筒体内设置有一与该前端间隔地被卡制的可挠性承座,该承座中形成有一前后走向、内径略小于该针座本体外径的通孔,以使该针座本体被迫紧设置于该承座,并使该针座前段卡制于该外筒体形成有该前端开口的内壁面;该内筒体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在该前端形成有一面积大于该针座的穿孔,该两相对端间为一长向的中空筒身,且该内筒体内壁而接近该前端形成有一径向收敛部,该内筒体是从该外筒体后端开口进入该外筒体筒身,并可在一该内筒体前端趋近该承座,和一该内筒体前端开口远离该承座的位置间滑动;以及一可挠性封闭体,具有一外径大于该径向收敛部内径的塞部、和一从该塞部前端向前延伸一预定距离的接合部,该封闭体是抵接迫紧于该内筒体的径向收敛部而封闭该内筒体前端穿孔,使该内筒体筒身内封存一低于外部的气压,供当该内筒体前端趋近该承座至一预定距离时,该接合部接合该针座,该内筒推抵该承座以解放该针座和该承座间的结合,且该针座受一反作用力,被驱动地解放该封闭体与该内筒体的结合而提供一吸引该针组件的负压。
(4)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的安全针筒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是一以往针筒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一种习知安全针筒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2安全针筒的使用过程示意图,说明封闭体和针组件的联结关系;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是图4实施例的部分剖视放大示意图,说明外筒体与针组件的结合关系;图6是图4实施例的部分剖视放大示意图,说明内筒体与封闭体的结合关系;图7至图10是图4实施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说明从注射至针组件被吸回内筒体的过程中,各元件相关位置的变化关系;以及图11至图14是第二优选实施例的组合剖视示意图,说明从注射到针组件被吸回内筒体的过程中,各元件相关位置变化关系。
(5)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及图7所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安全针筒1包含含一外筒体2、一装设于外筒体2前端的针组件3、一可脱离地组设于外筒体2里的内筒体4,以及一用以封闭内筒体4前端的可挠性封闭体5。
外筒体2具有长直走向的中空筒身20,筒身前端2 1和后端22分别形成与筒身20连通的开口210、220,后端开口220的截面积稍大于内筒体4,让内筒体4从这一开口220插进外筒体2里,前端开口210的截面积则比后端开口220、筒身20内径和内筒体4的截面都积小。外筒体2内壁面的内径和后端开口220相等,使外径稍大于该内径的一可挠性承座24可以从外筒体2后端开口220被推抵进入,而被卡制在外筒体筒身20里、与外筒体前端21间隔一预定距离的位置,承座24中则形成有一前后走向的通孔240。
针组件3包括一中空针座30、及一穿设于针座30的注射针31,针组件3可脱离地组设于外筒体2承座24处,让注射针31前端从外筒体前端21的开口210穿出。
内筒体4具有一和外筒体2同方向延伸的中空筒身40,筒身40前端41形成有一截面积大于针座30的穿孔410,并且把封闭体5设置在内筒体4前端形成穿孔410的内壁处,使内筒体筒身40形成一封闭空间。要吸取注射药剂时,内筒体4在外筒体2筒身20里,从内筒体4前端41接近承座24的位置被往后拉,而朝向远离承座24的位置滑动;注射时,则推压内筒体4后端42,使内筒体4往前滑向趋近外筒体2承座24的位置,缩减内筒体4前端41和外筒体承座24间的距离,把药剂挤出。当然,为保持内筒体4在外筒体2里进退时的气密状态,内筒体前端41筒身40上可以环设一可挠活塞件43。
为说明方便起见,本实施例的针座30结合到外筒体2承座24的结构是如图5所示,针座30从前向后依照直径大小可分为三段一外径较小且与外筒体前端开口210对应的前段301、外径稍大的本体302、以及一外径大于本体302的卡缘303,针座30后端则形成有一开孔300。承座24中形成有内径略小于针座本体302的通孔240,承座24的后侧沿形成有通孔240的壁面则形成有一倾斜面241,这样,当针座30从外筒体2后端开口220经过筒身20塞入承座通孔240时,针座本体302外表面会被承座24形成通孔240的壁面径向夹制迫紧,使针座30被固定在承座24处。同时,针座前段301也卡在对应的外筒体前端开口210处,卡缘303虽然无法进入通孔240,但会被略收纳于承座24的倾斜面241中。
至于本实施例中,封闭体5和内筒体4的结合,就如图6所示,在内筒体4内壁面从前端向后形成有延伸一预定距离的径向收敛部44,而且在本例中,内筒体后端42也形成有一穿孔420,内筒体4还包括一用以封闭后端穿孔420的尾盖45。尾盖45具有一基板452,及一延伸自该基板452且可伸入该内筒体4筒身40的颈部451,颈部451的外径则略大于内筒体后端穿孔420的内径。封闭体5具有一塞部52、和一从塞部52前端向前延伸一预定距离的接合部51,本例中塞部52更向后延伸出一碗状气密部53。封闭体5塞部52的外径小于内筒体4后端穿孔420,以经过后端穿孔420进入筒身40,塞部52的外径又略大于内筒体4的径向收敛部44内径,使封闭体5在内筒体4筒身里前进到接近前端41的时候,塞部52会被内筒体4的径向收敛部44夹制迫紧,封闭体5就此被固定在接近内筒体前端41的位置,而封闭内筒体4前端穿孔410。随后,对内筒体筒身40抽气,使其内部构成低于外界气压的一低压状态,而用气密的尾盖45封闭内筒体后端开口420。内筒体4前端的外壁更套设有一可挠活塞件43,其外径略大于外筒体筒身20内径。
封闭体5的接合部51是以一中空锥状从塞部52向前延伸,外径逐渐从后向前缩减,到接合部51前端时,形成一内径略小于针座卡缘303的盲孔510,盲孔510里更形成有一向前突起520。如图8所示,当内筒体前端41趋近承座24至一预定距离时,接合部51形成盲孔510的端部套合到针座卡缘303,突起520进一步封闭针座30后端开口300,避免外筒体3里的注射液体被持续挤出;而内筒体4持续推抵承座24前行。针座30的前段301受到外筒体2前端开口210内壁面的迫紧不能前进,使得承座24也相对针座30前进,承座形成通孔240的内壁脱离卡制针座本体302的位置,前行到针座的前段301处,针座30和承座24间的结合因此被解开。
随后如图9,因为针座前段301原本就受外筒体前端21形成开口210处内壁面的抵制,所以在内筒体4受到后方推力时,针座30会阻挠封闭体5,迫使封闭体5不能顺利跟随内筒体4前进,被驱动地解放封闭体5与内筒体4的结合,内筒体筒身40里的低压状态由此被释放,藉由碗状气密部53的封闭,空气无法轻易由塞部52与内筒体4间的缝隙流入筒身40,所以如图10,在内筒体4筒身40里的负压吸引作用下,已结合成一体的针组件3与封闭体5迅速内缩、并藏置于内筒体筒身40中,降低操作人员遭注射针31刺伤而受感染的风险。
当然,熟悉本实用新型技术领域的人员可以轻易理解,承座的结构、封闭体和针座对应的结构、封闭体组装到内筒体里的方式都不限制于上述实施例,如图11本实用新型第二优选实施例所示,和前一实施例相同的元件都是以相似的标号标示,其中,可挠性的承座24’包含一外径略大于外筒体内径的前缘241’、和一形成有前后走向通孔240’的基部242’,在承座24’塞进外筒体筒身20’时,可以尽量把承座24’前推,直到前缘241’推抵到筒身20’前端,承座基部242’就藉助前缘241’的间隔,保持和外筒体2’前端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是在一低压环境下,把可挠性封闭体5’从内筒体4’的前端穿孔410’强行塞进去,本例中,内筒体筒身40’接近前端穿孔410’形成有一径向收敛环44’,而封闭体5’在塞部52’后方,还延伸有一外径逐渐收敛的碗状导入部53’,使封闭体5’易于进入筒身40’,而且被卡制在径向收敛环44’构成的径向收敛部,而封闭前端穿孔410’,使内筒体筒身40’内保持在一低压状态。封闭体5’的接合部51’则包含埋设于塞部52’中的支撑段511’、和从支撑段511’前端延伸而暴露于塞部52’前的卡接段510’,针座本体302’内形成开孔300’的内壁则对应形成有一扣合部304’,使得内筒体4’如图12,在接近外筒体2’前端到一预定距离时,封闭体接合部51’的卡接段510’伸入针座开孔300’,并与扣合部304’结合,如图13,藉持续前推内筒体4’,使承座24’前缘241’受挤压,基部242’相对针座30’前进而解开对针座本体302’的卡制;来自针座30’的反作用力也迫使封闭体5’相对内筒体4’后退,脱离径向收敛环44’的卡制,于是如图14,内筒体4’里的低压被释放,把结合一体的针组件3’和封闭体5’吸入筒身40’中。
归纳上述,本发明的安全针筒是以一种简单的结构所构成,并且可以避免使用者不慎受伤,的确非常实用与进步。
权利要求
1.一种安全针筒,包含一具有一前端和一后端的外筒体、一具有一前端和一后端的内筒体、及一针组件,其中该外筒体两相对端间为一长向的中空筒身,该前端和该后端分别形成有一与该筒身相连通的开口,且该前端开口面积小于该后端开口面积;该针组件是可脱离地抵接组设于该前端形成有该开口的壁面上,并具有一后端形成有一开孔的中空针座、和一穿设于该针座并将一端暴露于该外筒体前端的注射针,该针座具有一本体、以及一形成于该本体前端而且直径小于该本体的前段,该前段的外径与该外筒体前端开口对应;其特征在于该外筒体内设置有一与该前端间隔地被卡制的可挠性承座,该承座中形成有一前后走向、内径略小于该针座本体外径的通孔,以使该针座本体被迫紧设置于该承座,并使该针座前段卡制于该外筒体形成有该前端开口的内壁面;该内筒体具有一前端及一后端,在该前端形成有一面积大于该针座的穿孔,该两相对端间为一长向的中空筒身,且该内筒体内壁面接近该前端形成有一径向收敛部,该内筒体是从该外筒体后端开口进入该外筒体筒身,并可在一该内筒体前端趋近该承座,和一该内筒体前端远离该承座的位置间滑动;以及一可挠性封闭体,具有一外径大于该径向收敛部内径的塞部、和一从该塞部前端延伸的接合部,该封闭体是抵接迫紧于该内筒体的径向收敛部而封闭该内筒体前端穿孔,使该内筒体筒身内封存一低于外部的气压,供当该内筒体前端趋近该承座至一预定距离时,该接合部接合该针座,该内筒推抵该承座以解放该针座和该承座间的结合,且该封闭体受该针座的一反作用力,被驱动地解放该封闭体与该内筒体的结合而提供一吸引该针组件的负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针筒,其特征在于该针座还具有一从该本体远离该前段侧向后延伸的一卡缘,该卡缘的外径大于该本体,且该封闭体接合部是一形成有一盲孔的锥状体,该盲孔内径略小于该卡缘的外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针筒,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封闭体塞部延伸有该接合部的侧面,还形成有一供封闭该针座后端开孔的突起。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针筒,其特征在于该封闭体接合部包括一埋设于该封闭体中的支撑段、及一从支撑段前端延伸而暴露于该塞部前的卡接段,且该针座形成开孔的内壁面更形成有一对应该卡接段的扣合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针筒,其特征在于该内筒体后端形成有一内径大于该封闭体外径的穿孔,供该封闭体从该后端穿孔进入该内筒体,且该内筒体还包括一用以封闭该后端穿孔的尾盖。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针筒,其特征在于该内筒体筒身上接近该前端处还设有一外径略大于该外筒体内径的可挠活塞件。
全文摘要
一种安全针筒,其内筒体前端形成有一开口,接近前端内壁面形成有径向收敛部,供抵制一可挠性封闭体密封该开口,使内筒体中保持低压,针座则可脱离地组设在外筒体前端,在药剂注射完成后,持续推抵内筒体,使封闭体结合针座而被阻挡,内筒体持续前进以解脱对封闭体的抵制、和外筒体与针座的结合,使注射针随针座与封闭体迅速被低压后吸而隐藏于内筒体中,防止操作人员遭注射针刺伤受到感染。
文档编号A61M5/31GK1520891SQ0310430
公开日2004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30日
发明者杨仲玉 申请人:杨仲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