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面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7006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创面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创面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医疗护理中,常常需要进行创面引流的操作。特别是在大面积的创伤、烧伤、褥疮、糖尿病溃疡等情况下,创面有大量的渗出液,必须对创面进行及时引流,才能避免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在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用纱布敷料更换来进行治疗,工作量大,消耗材料多,不便于对创面的观察和及时的治疗,而且对创面损失量(即创面流失的液体)也无法进行准确的统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容易发生创面感染,医生不便于对创面进行直观的观察,不能准确统计创面损失量,以及操作不方便和材料浪费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能使创面得到完全隔离并有效地防止交叉感染,能帮助医生对创面进行正确监测和治疗,使用方便,减少材料浪费的疗效好的创面引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创面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负压吸引器、海绵块、手术薄膜和导管所组成;手术薄膜上设有一个引流孔;导管的一端与负压吸引器的吸引口相连通,导管的另一端带有封口胶膜且通过手术薄膜上的引流孔与海绵块相连通。
在使用时,将经消毒的海绵块放置于开放性创面上以吸收创面渗液,用手术薄膜对海绵块及其下的创面进行封闭,将导管带有封口胶膜的一端通过手术薄膜上的引流孔与海绵块相连通,将导管的另一端与负压吸引器的吸引口相连通。这样,即可对创面进行连续的负压吸引和引流。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创面引流装置,由于海绵块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透水性,并且有通畅的引流通道,创面的渗液可以被及时吸取和排出,可有效地防止感染和促进创面愈合,并可随时对引流物的进行计量和性状的观察,从而帮助医生对创面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处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避免了材料浪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创面引流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创面引流装置中,导管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a是本实用新型创面引流装置中,一种形状的海绵块的示意图;图3b是本实用新型创面引流装置中,另一种形状的海绵块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创面引流装置由负压吸引器1、海绵块2、手术薄膜3和导管4所组成。
海绵块2是采用吸水性和透水性良好的医用海绵块,可以被裁剪成与创面相符合的形状,也可以预制成各种形状备用。例如,对于手烧伤创面,可以将海绵块裁剪成“手指凹形”,以便将每个手指都包裹起来。如图3a所示是一种形状的海绵块的示意图,如图3b所示是另一种形状的海绵块的示意图。
手术薄膜3上设有一个引流孔,且手术薄膜3的面积足以覆盖海绵块2及其下的创面。
导管4的一端与负压吸引器1的吸引口相连通,导管4的另一端带有封口胶膜5且通过手术薄膜3上的引流孔与海绵块2相连通。其中,封口胶膜5的作用是使导管4和手术薄膜3保持密封连接。
负压吸引器1属于常用医疗设备,在此不做详细描述。
在使用时,将经消毒的海绵块2放置于开放性创面6上以吸收创面渗液,用手术薄膜3对海绵块2及其下的创面6进行封闭,将导管4带有封口胶膜5的一端通过手术薄膜3上的引流孔与海绵块2相连通,并通过封口胶膜5使导管4和手术薄膜3保持密封连接,将导管4的另一端与负压吸引器1的吸引口相连通。这样,便形成一个完全封闭的系统。当创面吸引装置开启时,即对创面形成一个持续的负压吸引力,使创面的分泌物得到充分的引流。
权利要求1.一种创面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负压吸引器、海绵块、手术薄膜和导管所组成;手术薄膜上设有一个引流孔;导管的一端与负压吸引器的吸引口相连通,导管的另一端带有封口胶膜且通过手术薄膜上的引流孔与海绵块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创面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海绵块是采用与创面相符合的形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创面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负压吸引器、海绵块、手术薄膜和导管所组成;手术薄膜上设有一个引流孔;导管的一端与负压吸引器的吸引口相连通,导管的另一端带有封口胶膜且通过手术薄膜上的引流孔与海绵块相连通。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创面引流装置,可有效地防止感染和促进创面愈合,并可随时对引流物的进行计量和性状的观察,从而帮助医生对创面进行正确的判断和处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避免了材料浪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文档编号A61M27/00GK2636883SQ03206578
公开日2004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29日
发明者梁智 申请人:梁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