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拔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9434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拔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拔罐,特别是一种有罐顶、罐筒和罐底联接而成的合式拔罐。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拔罐。如民间的拔火罐,其中有玻璃瓶、陶瓷罐题。它们的功能单一,具有负压作用和减轻痛疼。近年来公开的有关拔罐的实用新型专利也不少。如真空多用拔罐(专利号ZL 93246093.3),理疗拔罐器(专利号ZL 9403025.5)和真空罐护托(专利号ZL 00201008)。上述装置知识在传统装置的外观上有所变化和改进,但是由于罐体尺寸单一、平口罐底不能适应人体不同大小的曲面部位使用,气密性差,拔罐效果不好。由于罐口接触多个病人,容易交叉感染功能还是单一。有的拔罐为适应人体不同部位需要,提供了较多数量的罐体。无疑就增加了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携带使用也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使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不足指出,提供一种适用于人体不同位,气密性好,能方便组合多样罐体的组合式拔罐。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半球形罐顶中心有手动活塞装于通气口内,罐顶与罐底之间设有罐筒,罐底的罐口周边套有橡胶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罐口的形状适用于人体不同部位,也适用弯曲较大的大小关节部位。
2、罐口周围套有的罐的橡胶圈,在抽气时利用负压作用和橡胶圈的弹性形变,使罐口精密扣住人体,使气密性好。提高了拔罐的效果。
3、一罐顶和罐筒组合可连接三种尺寸的罐口,使罐体总的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二。减少或增加罐筒的数量,又使组合式拔罐的高度发生变化。
这样用少数部件组合成数量较多的拔罐。降低成本和价格,便于生产和推广。
4、积和重量降低,便于携带。结构简单、组合灵活、使用方便。
5、罐口有橡胶套,且取下来后消毒再用,避免拔罐多人使,造成交叉感染。


图1是组合式拔罐结构示意图图2是罐顶的示意图图3是罐筒示意图图4是直筒形罐底示意图图5是梯形罐底示意图图6是倒梯形罐底示意图图7是直筒形罐底弧状口示意图图8是梯形罐底弧状口示意图图9是倒梯形罐底弧状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1-图9可知本实用新型由半球形罐顶3中心有手动活塞2装于通气口1内,罐顶3与罐底5之间设有罐筒4,罐底5的罐口周边上套有橡胶圈6。
所述的组合式拔罐其特征是罐底5的形状为直筒形。
所述的组合式拔罐其特征是罐底5的形状为梯形。
所述的组合式拔罐其特征是罐底5的形状为倒梯形。
所述的组合式拔罐其特征是所述的直筒形、梯形和倒梯形罐底5的罐口形状分别为弧形。
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各部分连接图。抽气机通过活塞抽气,使拔罐内空气造成负压。
图2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拔罐是用透明有机材料压制成球面和柱面的圆滑结合体,与罐筒以螺扣联接,再与罐底以螺扣联接,形成一个整体。罐底的罐口采用平面型罐口和曲面型罐口,适合人体各个不同部位使用。罐口还有橡胶套,使拔罐和皮肤紧密接触,保证拔罐密封。且取下后消毒再用,避免拔罐多人使用,造成交叉感染。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罐顶示意图。结合图2看到罐顶中心开有通气口1,口内装有手动活塞2。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罐筒结构示意图。它是罐顶和罐底连接的过渡段,可以和者两端以螺纹连接。各段连接式均有橡胶垫圈,以保证拔罐的气密性。
图5到图9是本实用新型设各种罐底图。一套不同口径的拔罐可有多种组合方式,满足人体各部位治疗的需要。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拔罐,由手动活塞和拔罐组成,其特征在于半球形罐顶(3)中心有手动活塞(2)装于通气口(1)内,罐顶(3)与罐底(5)之间设有罐筒(4),罐底(5)的罐口周边上套有橡胶圈(6)。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拔罐,其特征是罐底(5)的形状为直筒形。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拔罐,其特征是罐底(5)的形状为梯形。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拔罐,其特征是罐底(5)的形状为倒梯形。
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组合式拔罐,其特征是所述的直筒形、梯形和倒梯形罐底(5)的罐口形状分别为弧形。
专利摘要一种组合式拔罐,它是在半球形罐顶中心有手动活塞装于通气口内,罐顶与罐底之间设有罐筒,罐底的罐口周边上套有橡胶圈。该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组合灵活、使用方便、便于携带,气密性好、适合于人体不同部位进行拔罐,拔罐效果好。
文档编号A61H7/00GK2650749SQ0321159
公开日2004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3日
发明者唐英千, 戴超, 牛玉清 申请人:唐英千, 戴超, 牛玉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