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8950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穿着物品,例如婴儿尿布、失禁用尿布、训练短裤、尿布包裤等,这些物品均适合于吸收人体的排泄物并保持这些人体排泄物在一次性穿着物品中。
背景技术
作为一次性穿着物品的实例,短裤式一次性尿布已经众所周知,这种尿布由相对设置的前后腰区域和一个在前后腰区域之间延伸的裆部区域构成,在该裆部区域内,底片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进行处理的带状凸舌,这些凸舌适合于将已经被人体排泄物所污染的用过的尿布保持在预定的形状(见日本专利公报第1996-84746A)。
在上述申请中公开的尿布包括一个面向穿着者的皮肤并允许液体透过的顶片、一个面向远离穿着者之皮肤方向并且液体不能透过的底片和一个设置在这两个片材之间的液体吸收芯体。在这种尿布中,前后腰部区域通过多个热密封线沿着在横向上相对而置的侧部连接在一起,其中热密封线间断性地设置在该尿布的纵向上,从而形成了一个腰口和一对腿口。每个用于上述用途的带状凸舌都包括一个被粘接剂牢固粘接到底片之外表面上的固定带状部分和一个与固定带状部分相邻接并被放置在固定带状部分之外表面上的自由带状部分。自由带状部分在其内表面上涂覆有自粘剂,自由带状部分可通过该自粘剂临时粘接到固定带状部分的外表面上。塑料薄膜被用作这种带状凸舌的原料,而这种带状凸舌又用于对用过的尿布进行处理。
为了能够对已经被人体排泄物所污染的尿布进行处理,前后腰部区域分别被折叠成两折,将这些腰部区域放置在裆部区域上,接着,将自由带状部分从固定带状部分上剥离下来并利用自粘剂将其固定到底片的外表面上。这样,通过这些带状凸舌就可以将尿布保持在折叠状态下,以便于对其进行处理。

发明内容
对于由纤维型非织造织物制成的底片而言,将纺织整理油剂涂覆在非织造织物上或将后处理油混合到非织造织物的组分纤维中、从而使非织造织物的组分纤维柔韧平滑并使非织造织物具有防水性的技术已经是公知的。纺织整理油剂可从下述这组材料中选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及其混合物。在采用阴离子或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有时会将表面活性剂与脂肪和油、蜡、脂肪酸、高级醇、矿物油和硬化油任一种混合在一起,目的是有利于使这些表面活性剂附着在纤维上。
如果在上述申请所公开的尿布中,底片由纤维型非织造织物构成,而且这种非织造织物含有纺织整理油剂,那么由于纺织整理油剂与粘接剂之间的相容性的不同,纺织整理油剂可能会逐渐降低粘接剂的粘接力,而且带状凸舌与底片之间的粘接强度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固定带状部分与底片之间的粘接强度的下降将会产生很多麻烦带状凸舌的固定带状部分易于从底片的外表面上剥离下来,而且当将自由带状部分从相连的固定带状部分上剥离下来,以对尿布进行处理时,固定带状部分有时还会意外从底片上剥离下来。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经历较长时间后仍然能够在带条与底片的外表面之间保持所需粘接强度的改进型一次性穿着物品。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一次性穿着物品,该穿着物品包括有相对而置的前后腰部区域、一个在这些腰部区域之间延伸的裆部区域和多个与面向远离穿着者皮肤方向的底片的外表面连接在一起的带状凸舌。
本发明还包括由纤维型非织造织物制成的底片,而且,根据构成非织造织物的纤维的重量,该非织造织物中的纺织整理油剂的含量为0.04%(重量百分比)或更少(依据JIS L 1015 7.22所规定的溶剂提取方法测定的),该带状凸舌通过粘接剂永久地粘合到底片的外表面。
本发明包括下述实施例
(1)每个带状凸舌都包括一个被粘接剂永久性结合到底片之外表面上的固定部分和一个第一自由分部,该第一自由分部与固定部分相邻接以便能够放置在固定部分之外表面上,并利用设置在第一自由分部之内表面上的紧固装置临时结合到固定部分的外表面上。
(2)被施加在带状凸舌之固定部分上的粘接剂为压敏性粘接剂。
(3)每个带状凸舌还包括一个第二自由分部,第二自由分部分别设置在多个沿横向相对而置的前或后腰部区域之侧缘部分上,从而由此沿横向向外延伸;而且第二自由分部与第一自由分部相邻接以便能够被放置在第一自由分部之外表面上,该第二自由分部可通过设置在第二自由分部之内表面上的紧固装置临时性结合到第一自由分部的外表面上。
(4)这些带状凸舌设置在多个沿横向相对而置的前或后腰部区域之侧缘部分上,以沿纵向延伸;能够将前后腰部区域连接在一起的部件设置在这些带状凸舌的外表面上。
(5)固定带状部分与底片之间的粘接强度为4牛顿/20毫米或更高,该粘接强度是在穿着物品已经在温度为50℃和湿度为60%的条件下保存一周之后测定的。
(6)底片在其横向上具有弹性拉伸性,而且当底片沿其横向受到拉伸时,将这些带状凸舌结合到所述底片上。
(7)多个彼此间隔指定距离的弹性部件可收缩地连接到底片上,而且底片在其横向上的弹性拉伸性由这些弹性部件来提供。
(8)构成底片所用的纤维型非织造织物由纺粘型非织造织物或射流喷网法非织造织物制成。
(9)紧固装置以压敏粘接剂或钩的形式进行设置,其中所述钩构成了所谓的机械式紧固装置。


图1为一个透视图,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典型实施例的尿布,其中该尿布被局部剖开;图2为沿图1中的剖面线2-2的剖视图;
图3为一个透视图,图中示出了将用过的尿布卷起来,以备处理的状态;图4为一个透视图,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尿布;图5为沿图4中的剖面线5-5的剖视图;图6为一个透视图,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尿布;图7为沿图6中的剖面线7-7的剖视图;图8为一个平面图,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尿布;图9为沿图8中的剖面线9-9的剖视图;图10为一个透视图,图中示出了已经将前腰部区域的多个侧部与后腰部区域的多个侧部连接在一起的尿布。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附图,通过如下的说明,将会更加全面地理解根据本发明之一次性穿着物品的细节。
图1为一个透视图,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典型实施例的尿布10A,其中该尿布已经被局部剖开;图2为沿图1中的剖面线2-2的剖视图;图3为一个透视图,图中示出了用过的尿布10A被卷起来、以备处理的状态。在图1中,横向由箭头L表示,纵向由箭头M表示。在图2中,第一和第二自由分部28、29沿尿布10A的横向(箭头L1所示的方向)向外展开并由双点划线表示。在本文中用到的术语-顶片和底片11、12及带状凸舌26的“内表面”应被理解为面向芯体13的各个表面,在本文中用到的术语片材及带状凸舌的“外表面”应被理解为面向远离及背离芯体13之方向的各个表面。
尿布10A包括面向穿着者皮肤并允许液体透过的顶片11、面向远离穿着者皮肤的方向并且液体不能透过的底片12和设置在顶片与底片11、12之间的液体吸收芯体13。顶片11由亲水性纤维型非织造织物构成,底片12由憎水性纤维型非织造织物构成。芯体13被粘接剂(未示出)间断性地粘接到片材11、12中的至少一个片材的内表面上。
该尿布10A被加工成短裤状,其具有一个腰口17和一对腿口18并包括相对而置的前后腰部区域14、16和在腰部区域14、16之间延伸的裆部区域15。该尿布10A还包括围绕腰部的端部19和侧部20、21、22,其中端部19位于沿纵向相对而置的芯体13之端部13a的外侧并沿横向延伸,侧部20、21、22则位于沿横向相对而置的芯体13之侧缘13b的外侧并沿纵向延伸。
在腰口17和一对腿口18之间,前后腰部区域14、16的侧部20、22被放置平坦并通过多个热密封线23结合在一起,这些热密封线23沿纵向间断性地设置在侧部20、22的各个边缘区域附近。裆部区域15的相对设置的侧部21成圆弧形,而且这些圆弧沿横向向里凸出,从而使该裆部区域15的宽度小于前后腰区域14、16的宽度。这样,当前后腰区域14、16彼此分开并沿纵向将尿布10A展开时,该尿布10A就基本为类似沙漏的平面状。顶部和底片11、12沿围绕腰部的端部19和侧部20、21、22叠置在一起并利用粘接剂(未示出)将各自内表面间断性地粘接在一起。
围绕腰部的端部19设置有多个沿横向延伸并围绕腰部的弹性部件24,裆部区域15的侧部21设置有多个位于腿周围的弹性部件25,这样,这些弹性部件24、25就能够收缩。围绕腰部的弹性部件24和腿周围的弹性部件25设置在顶部和底片11、12之间并通过粘接剂(未示出)与这些片材11、12的内表面间断性地粘接在一起。
在前腰区域14内,一对带状凸舌26与各个侧部20连接在一起并沿横向延伸。每个带状凸舌26都被折叠,从而使其具有Z形横截面,而且适合于从相应的侧部20沿着在图2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横向向外展开。这些带状凸舌26具有一个沿横向延伸的固定部分27、一个与固定部分27相邻接并也沿横向延伸的第一自由带状分部28和一个与第一自由分部28相邻接并沿横向延伸的第二自由分部29。
固定部分27的内表面被压敏性粘接剂30永久性地结合到底片12的外表面上。第一自由分部28沿固定部分27的外端27a朝向固定部分27的外表面进行折叠。第一自由分部28被放置在固定部分27的外表面上并被压敏性粘接剂31临时结合到固定部分27的外表面上,其中压敏性粘接剂31被用作紧固装置并施加于第一自由分部28的内表面上。第二自由分部29沿第一自由分部28的内端部28b朝第一自由分部28的外表面进行折叠。第二自由分部29被放置在第一自由分部28的外表面上并被压敏性粘接剂32临时结合到第一自由分部28的外表面上,其中作为紧固装置的压敏性粘接剂32被施加于第二自由分部29的内表面上。第二自由带状分部29在其外端部29a附近设置有一个指状拉手33,而且该指状拉手上没有涂覆压敏性粘接剂。
压敏性粘接剂31被施加到第一自由分部28的整个内表面上;除了指状拉手33(位于外端部29a附近的区域)外,压敏性粘接剂32被施加到第二自由分部29的整个内表面上。固定部分27的整个外表面和第一自由分部28的整个外表面涂覆有分离剂(未示出)。在本文中所用的术语-第一和第二自由分部28、29的“内表面”是指当这些自由分部28、29被折叠起来时,面向芯体13的那些表面;而在本文中所用的术语-这些自由分部28、29的“外表面”是指当这些分部28、29被折叠起来时,面向远离芯体13之方向的那些表面。
压敏性粘接剂30、31可以从下述这组材料中选取热熔性粘接剂、丙烯酸粘接剂和橡胶粘接剂。分离剂可以是硅树脂、碳氟树脂、氨基醇酸树脂或聚酯树脂,这些树脂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公知的。
克服压敏性粘接剂31的粘合作用将带状凸舌26展开所需的剥离力最好小于克服压敏性粘接剂32的粘合作用所需的剥离力,以便于将带状凸舌26展开。或者,压敏性粘接剂30和压敏性粘接剂32可以是相同类型的粘接剂,只要压敏性粘接剂32产生的粘合力低于压敏性粘接剂30与底片12之间的粘合力即可。这是因为压敏性粘接剂32在底片上的保持时间要短于压敏性粘接剂30在底片上的保持时间,相应地,由于在非织造织物中存在纺织整理油剂而对压敏性粘接剂32的粘合力造成的影响也小一些。
带状凸舌26用于对已经被人体排泄物所污染的用过的尿布10A进行处理。对尿布10A的处理可以按照下述的方法来进行。在将尿布10A从穿着者身体上脱掉后,将裆部区域15沿纵向朝前腰区域14卷起来并将各个第二自由分部29的指状拉手33保持在手指之间,然后沿横向向里拉动第二自由分部29。通过沿横向向里拉动第二自由分部29,就可以将第二自由分部29从相应的第一自由分部28的外表面上剥离下来,接着,还可以将第一自由分部28从固定部分27的外表面上剥离下来。这样,第一和第二自由分部28、29就沿箭头L1所示的方向沿横向向外展开。现在,第二自由分部29的内表面就被压敏性粘接剂32固定到裆部区域15的外表面(底片12的外表面)上。如图3所示,尿布10A保持在卷起状态下,而且在该卷起状态下可以对该尿布进行处理。
带状凸舌26不仅可用于对用过的尿布10A进行处理,而且,当将尿布10A穿在穿着者的身体上时,其还可用于对围绕腰部的的尺寸N进行调节。尽管未在附图中示出,但是为了对尿布10A的围绕腰部尺寸N进行调节,可以沿横向将带状凸舌26的第一和第二自由分部28、29向外展开,接着,将带状凸舌26拉向横向上的中点位置并将带状凸舌26的第二自由分部29固定到后腰区域16的外表面(底片12的外表面)上。当将自由分部29固定到后腰区域16上时,分别在固定部分27和自由分部28、29之间延伸的每个侧部22其横向尺寸都会减小。这样,就可以减小尿布10A的围绕腰部的尺寸N。
在尿布10A内,根据构成非织造织物42的纤维重量,构成底片12所用的纤维型非织造织物42中的纺织整理油剂之含量为0.04%(重量百分比)或更小,带状凸舌26的固定部分27与底片12之间的粘合强度为4牛顿/20毫米或更高,其中粘合强度是在将尿布10A保持在温度为50℃、湿度为60%的条件下一周后测得的。依据JIS L 1015 7.22所规定的溶剂提取工艺,测定纺织整理油剂在非织造织物42中的含量。固定部分27与底片12之间的粘合强度通过下述方法进行测定(1)在温度为50℃、湿度为60%的条件下将尿布10A保存一周,同时在尿布上没有施加任何载荷;此后,在温度为20℃、湿度为20%的条件下继续保持24小时或更久。
(2)将固定部分27与底片12一起从尿布10A上切割下来,以获取一个用于进行检测的样本。
(3)在下述测量条件下利用由INSTRON JAPAN Co.LTD制造的INSTRON5543对粘合强度进行测量卡盘距离40毫米;剥离速度300毫米/分钟;剥离角度180°;环境温度为20℃,湿度为60%;测定范围在一个由两个点限定的范围内,其中一个点位于将带状凸舌26的固定部分27从底片12上剥离下来的起始点后方10毫米处,另外一个点位于剥离操作完成位置的前方30毫米处。在该范围内计算出平均粘合强度。
纺织整理油剂用于使非织造织物42的组分纤维柔韧平滑并使非织造织物42具有防水性。纺织整理油剂可被施加到非织造织物42上或混合到非织造织物42的组分纤维中。纺织整理油剂可从下述这组材料中选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及其混合物。在采用阴离子或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表面活性剂可与脂肪和油、蜡、脂肪酸、高级醇、矿物油和硬化油中任一种混合在一起,目的是有利于使这些表面活性剂附着在纤维上。
如果纺织整理油剂的含量超过0.04%(重量百分比),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纺织整理油剂就可能使粘接剂30的粘合力逐渐减小,直到固定部分27的粘合强度低于4牛/20毫米。如果固定部分27的粘合强度小于4牛顿/20毫米,那么就可以很容易地将带状凸舌26从底片12的外表面上剥离下来。这样,当沿着横向拉动带状凸舌26时,有时就可能将固定部分27意外地从底片12的外表面上剥离下来。
根据构成非织造织物42所用组分纤维的重量,如果非织造织物42中的纺织整理油剂的含量低于0.04%(重量百分比),那么就可以避免粘接剂30的粘合强度的下降,而且即使在尿布10A已经存放了很长时间,也仍然能够使带状凸舌26的固定部分27与底片12之间保持所需的粘合强度。即使尿布10A已经在温度为50℃、湿度为60%的条件下保存了一周以后,带状凸舌26的固定部分27仍然能够以4牛顿/20毫米或更高的粘合强度固定在底片12上,因此,即使尿布10A已经存放了很长时间,当沿着横向拉动带状凸舌26,以将第一和第二自由分部28、29展开时,也不用担心将带状凸舌26从底片12的外表面上意外剥离下来。
在这种尿布10A内,根据构成非织造织物41所用组分纤维之重量,在构成顶片11所用纤维型非织造织物41中的纺织整理油剂的含量最好为0.04%(重量百分比)或更低,而且顶部和底片11、12之间的粘合强度最好为0.15牛顿/25毫米或更高。非织造织物41中的纺织整理油剂的含量是按照与底片12所用方法相同的方法来测定的。顶片和底片11、12之间的粘合强度是按照与用来测定带状凸舌26与底片12的粘合强度的方法相同的方法来测定的(应该理解测量用的片材样本包括被粘接在一起的顶片和底片11、12)。
如果纤维型非织造织物41中的纺织整理油剂的含量超过0.04%(重量百分比),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纺织整理油剂就会使粘接剂30的粘合力逐渐下降,直到顶片和底片11、12之间的粘合强度下降到0.15牛顿/20毫米以下。假设顶部和底片11、12之间的粘合强度低于0.15牛顿/25毫米,那么在某些情况下,当沿着横向拉动带状凸舌26时,就可能使这些片材11、12相互剥离,这样拉动带状凸舌26的力就会仅仅作用于底片12上,从而使底片12产生泄漏。只要顶部和底片11、12之间的粘合强度为0.15牛顿/25毫米或更高,那么即使当沿横向拉动带状凸舌26时,也不必担心在将带状凸舌26与尿布10A连接在一起的区域附近使顶片和底片11、12相互剥离。此外,还可以沿着横向将带状凸舌26容易地向外展开,因为拉动带状凸舌26的力均匀作用于顶部和底片11、12上。
图4是一个透视图,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尿布10B被局部剖开;图5为沿图4中的剖面线5-5的剖视图。在图4中,横向也由箭头L表示,纵向也由箭头M表示。在图4中,沿着尿布10B的横向向里(箭头L2所示的方向)展开的第一和第二自由分部28、29由双点划线表示。
除了在第一和第二分部28、29展开时,各个带状凸舌26的第一和第二自由分部28、29沿尿布10B的横向向里延伸外,尿布10B与尿布10A相似。与尿布10A相同的那些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而且不再对其进行赘述。
在前腰区域14内,带状凸舌26与各个侧部20连接在一起并沿横向延伸。每个带状凸舌26都被折叠成具有Z形横截面的结构形式并适合于从相应的侧部20向内沿横向(在图5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方向)展开。带状凸舌26具有一个沿横向延伸的固定部分27、与固定部分27相邻接并也沿横向延伸的第一带状自由分部28和与第一自由分部28相邻接并沿横向延伸的第二自由分部29。
固定部分27的内表面被压敏性粘接剂30结合到底片12的外表面上。第一自由分部28沿固定部分27的内端27b朝固定部分27的外表面折叠。第一自由分部28被放置在固定部分27的外表面上并被压敏性粘接剂31临时结合到固定部分27的外表面上,其中作为紧固装置的压敏性粘接剂31被施加在第一自由分部28的内表面上。第二自由分部29沿第一自由分部28的内端部28a向第一自由分部28的外表面进行折叠。将第二自由分部29放置在第一自由分部28的外表面上并利用压敏性粘接剂32将其临时结合到第一自由分部28的外表面上,其中压敏性粘接剂32作为紧固装置被施加到第二自由分部29的内表面上。第二带状自由分部29在其内端部分29b的附近设置有未涂覆压敏性粘接剂的指状拉手33。固定部分27的外表面和第一自由分部28的外表面全部涂覆有分离剂(未示出)。
带状凸舌26可用来对已经被人体排泄物所污染的尿布10B进行处理。对尿布10B进行处理要按照如下所述的步骤来完成。在将尿布10B从穿着者身上脱下来后,沿纵向朝前腰区域14将裆部区域15卷起来,将各个第二自由分部29的指状拉手33保持在手指之间,然后沿横向向外拉动第二自由分部29。通过沿横向向外拉动该第二自由分部29,就可以将第二自由分部29从相应的第一自由分部28的外表面上剥离下来。然后第一自由分部28从固定部分27的外表面被剥离。这样,第一和第二自由分部28、29就沿横向向里展开。现在,就可以利用在图5中由点划线表示的压敏性粘接剂32将第二自由分部29的内表面固定到裆部区域15的外表面(底片12的外表面)上。与图1所示的情况相似,已经用过的尿布10B通过带状凸舌26保持在卷起状态下,而且在该状态下可对其进行处理。
当将尿布10B穿在穿着者身体上时,带状凸舌26还可用于对围绕腰部的尺寸进行调节。为对尿布10B的围绕腰部的尺寸N进行调节,带状凸舌26的第一和第二自由分部28、29可沿横向向里展开,接着,朝横向的中点位置拉动带状凸舌26,而且可利用粘接剂32将带状凸舌26的第二自由分部29固定到前腰区域14的外表面(底片12的外表面)上。当将第一自由分部28固定到前腰区域14上时,在固定部分27和自由分部28、29之间延伸的各个侧部22其横向尺寸将减小。这样,在固定部分27与自由分部28、29之间延伸的各个侧部22其横向尺寸就会减小。这样,就可以减小尿布10B的围绕腰部的尺寸N。
在尿布10B中,根据构成非织造织物42所用纤维的重量,构成底片12所用的纤维型非织造织物42中的织物用处理油的含量为0.04%(重量百分比)或更低,而且带状凸舌26的固定部分27与底片12的粘合强度为4牛顿/20毫米或更高,该粘合强度是在将尿布10B保持在温度为50℃、湿度为60%的条件下一周后测得的。根据JIS L 10157.22所规定的溶剂提取方法对非织造织物42中的纺织整理油剂的含量进行测定。固定部分27与底片12的粘合强度是利用与结合图1所述的方法相同的方法进行测定的。压敏性粘接剂30、31、32,分离剂和纺织整理油剂与图1所示之实施例采用的粘接剂、分离剂及纺织整理油剂相同。
根据构成非织造织物42所用组分纤维之重量,如果非织造织物42的纺织整理油剂的含量小于0.04%(重量百分比),那么就可以避免粘接剂30的粘合强度下降,而且即使在尿布10B已经存放了很长时间,也仍然能够使带状凸舌26的固定部分27与底片12之间保持所需的粘合强度。即使尿布10B已经在温度为50℃、湿度为60%的条件下保存了一周之后,带状凸舌26的固定部分27仍然能够以4牛顿/20毫米或更高的粘合强度保持在底片12上,这样,即使尿布10B已经存放了很长时间,当沿横向拉动带状凸舌26,以使第一和第二自由分部28、29展开时,仍然不必担心将带状凸舌26从底片12的外表面上意外剥离下来。
在该尿布10B中,构成顶片11所用纤维型非织造织物41内的纺织整理油剂的含量最好为0.04%或更低(这决定于构成非织造织物41的组分纤维的重量),而且顶部和底片11、12之间的粘合强度最好为0.15牛顿/25毫米或更高。
图6为一个透视图,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尿布10C;图7为沿图6中的剖面线7-7的剖视图。在图6中,围绕腰部的方向由箭头L表示,纵向由箭头M表示。在图7中,带状凸舌26的第一和第二自由分部28、29沿尿布10C的横向(由双点划线表示)向外展开。
该尿布10C包括面向穿着者皮肤并允许液体透过的顶片11、面向远离穿着者皮肤的方向并且液体不能透过的底片12和设置在顶片与底片11、12之间的液体吸收芯体13。顶片11由亲水性纤维型非织造织物构成,底片12由憎水性纤维型非织造织物41构成,而且底片12由复合纤维型非织造织物制成,该复合纤维型非织造织物由两层相互结合在一起的憎水性纤维非织造织物42、43构成。
尿布10C被加工成具有腰口17和一对腿口18的短裤型结构,而且包括相对而置的前后腰区域14、16及在前后腰区域14、16之间延伸的裆部区域15。该尿布10C还包括沿纵向相对设置并沿横向延伸的端部19和沿纵向延伸的侧部20、21、22。
在腰口17和一对腿口17之间,通过多个热密封线23将前后腰区域14、16的侧部20、22结合在一起,其中热密封线23沿纵向间断性地设置在侧部20、22的各个边缘区域附近。尿布10C的相对的侧部21在裆部区域15内呈圆弧状,而且该圆弧沿横向向里突出,这样,就使裆部区域15的宽度窄于前后腰区域14、16的宽度。因此,当前后腰区域14、16相互分开,而且尿布10C沿纵向展开时,该尿布10C就大体呈平面状的沙漏形。顶片和底片11、12沿围绕腰部的端部19和侧部20,21,22叠置在一起并利用粘接剂(未示出)间断性地将各自内表面结合在一起。
沿纵向相对而置的端部19设置有多个沿横向延伸的围绕腰部的弹性部件24,裆部区域15的侧部21设置有多个围绕腿部的弹性部件25,这样,这些弹性部件24、25就能够收缩。在围绕腰部的弹性部件24和围绕腿部的弹性部件25之间设置有多个辅助弹性部件34,这些辅助弹性部件沿纵向间隔开并沿横向延伸,这样就使这些辅助弹性部件34能够收缩。这些辅助弹性部件34基本以均匀的间距设置在纵向上。
围绕腰部的弹性部件24和围绕腿部的弹性部件25设置在顶片和底片11、12之间并利用粘接剂(未示出)间断性地与这些片材11、12各自的内表面粘接在一起。在这些辅助弹性部件34上,设置在底片12与芯体13之间的那些部分通过粘接剂(未示出)与底片12的内表面间断性地粘接在一起,同时设置在顶部和底片11、12之间的那些部分被粘接剂(未示出)间断性地粘接到顶部和底片11、12的各自内表面上。尽管辅助弹性部件34在图中被表示成基本分布在前后腰区域14、16的上半部分内,但是这些辅助弹性部件34也可以分别分布在前后腰区域14、16的基本全部范围内。
在前腰区域14内,一对带状凸舌26被连接到各个侧部20上并沿横向延伸。每个带状凸舌26都被折叠成具有Z形截面的结构形式并适合于由相应的侧部20向外沿横向(在图7中由双点划线表示的方向)展开。带状凸舌26包括有沿横向延伸的固定部分27、与固定部分27相邻接并也沿横向延伸的第一自由带状分部28和与第一自由分部28相邻接并沿横向延伸的第二自由分部29。
固定部分27的内表面被粘接剂30永久性粘接到底片12的外表面上。该固定部分27被粘接到底片12上,而辅助弹性部件34以预定的比率沿横向受到拉伸。第一自由分部28沿固定部分27的外端27a朝向固定部分27的外表面折叠。第一自由分部28被放置在固定部分27的外表面上并被压敏性粘接剂31临时结合到固定部分27的外表面上,其中压敏性粘接剂31被用作紧固装置并被施加在第一自由分部28的内表面上。第二自由分部29沿着第一自由分部28的内端部分28b朝向第一自由分部28的外表面折叠。第二自由分部29被放置在第一自由分部28的外表面上并被压敏性粘接剂32临时结合到第一自由分部28的外表面上,其中压敏性粘接剂32作为紧固装置被施加到第二自由分部29的内表面上。第二自由带状分部29在其外端部29a附近设置有一个没有涂覆压敏性粘接剂的指状拉手33。
压敏性粘接剂31被施加到第一自由分部28的整个内外端部28a、28b上,压敏性粘接剂32被施加到第二自由分部29的中间部分29c上,除了指状拉手33和第二自由分部29的内端部29c之外。另一方面,第一自由分部28的中间部分28c上没有涂覆压敏性粘接剂31,中间部分29c没有临时结合到固定部分27上。固定部分27的内外端部27a、27b及第一自由分部28在其外表面上涂覆有分离剂(未示出)。
与图1所示的情况相同,带状凸舌26不仅可用于对被人体排泄物所污染的用过的尿布10C进行处理,而且还可以用于对已经穿在穿着者身上的尿布10C的围绕腰部的尺寸N进行调节。对已被人体排泄物污染的尿布10C进行处理及对已经穿在穿着者身上的尿布10C的围绕腰部的尺寸N进行调节可按照对图1所示之实施例所描述的相同程序来完成。尿布10C保持在卷起状态下,而且能够在该卷起状态下对其进行处理。带状凸舌26不仅用于对用过的尿布10C进行处理,而且还在将尿布10C穿在穿着者身上时,用于对围绕腰部的尺寸N进行调节。为了对尿布10C的围绕腰部的尺寸N进行调节,该带状凸舌26可沿横向尺寸向外展开,接着将带状凸舌26拉向横向上的中点位置,带状凸舌26的第二自由分部29可被固定在后腰区域16的外表面(底片12的外表面)上。这样,就使尿布10C的围绕腰部的尺寸N得以减小。
在尿布10C中,根据构成非织造织物42所用纤维之重量,在构成底片12所用纤维型非织造织物42中的纺织整理油剂的含量为0.04%(重量百分比)或更低,而且带状凸舌26的固定部分27与底片12之间的粘合强度为4牛顿/20毫米或更高,其中粘合强度是在将尿布10C保存在温度为50℃、湿度为60%的条件下一周以后测得的。非织造织物42中的纺织整理油剂的含量是按照JIS L 1015 7.22所规定的溶剂提取方法进行测定的。固定部分27与底片12之间的粘合强度是按照参照图1所示之实施例加以描述的相同方法来测定的。就粘接剂30、31、32,分离剂和纺织整理油剂而言,可以采用与图1所示之实施例相同的粘接剂,分离剂和纺织整理油剂。
根据构成非织造织物42的组分纤维之重量,如果用于非织造织物42的纺织整理油剂的含量低于0.04%(重量百分比),那么即使尿布10C已经存放了很长时间,也仍然可以避免粘接剂30的粘合强度下降,而且还能够使带状凸舌26的固定部分27与底片12之间保持所需的粘合强度。
在尿布10C中,当围绕腰部的弹性部件24和辅助弹性部件34沿横向向里收缩时,前后腰区域14、16的顶部和底片11、12就会形成多个褶皱35。同时,这些弹性部件24、34的收缩会使固定部分27的尺寸(当在其内端和外端27a、27b之间测量时)减小,从而使固定部分27从整体上形成了多个褶皱36。带状凸舌26的第一自由分部28的中间部分28c不受固定部分27的约束,因此,第一和第二自由分部28、29的各个中间部分28c、29c就会向外弯曲,从而与固定部分27间隔一定的距离。
与图1所示的尿布10A相比,在尿布10C中,固定部分27更有可能从底片12上意外剥离下来,因为对于尿布10C而言,当弹性部件24、34收缩时,在带状凸舌26的固定部分27上形成了多个褶皱36,而对于尿布10A而言,在带状凸舌26的固定部分27上没有这种褶皱形成。但是,如果固定部分27与底片12之间的粘合强度为4牛顿/20毫米或更高,那么即使固定部分27形成有多个褶皱36,也仍然能够可靠地防止将固定部分27从底片12的外表面上剥离下来。
尿布10C的主要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自由分部28、29的各个中间部分28c、29c基本呈圆弧状弯曲,从而与固定部分27间隔开。由于具有这种结构设置,因此,可以沿横向向外对第二自由分部29进行拉伸,同时将指状拉手33保持在手中,这样一方面在第一自由分部的内端部和外端部28a、28b之间产生合适的剥离力,另一方面在第二自由分部29的内端部和外端部29a、29b之间产生合适的剥离力。这种剥离力有利于将第二自由分部29从第一自由分部28的外表面上剥离下来,同时还有利于将第一自由分部28从固定部分27的外表面上剥离下来。
对于尿布10C而言,在构成顶片11所用的纤维型非织造织物41中,根据构成非织造织物41的组分纤维之重量,纺织整理油剂的含量最好为0.04%(重量百分比)或更少,而且顶片和底片11、12之间的粘合强度最好为0.15牛顿/25毫米或更高。根据构成非织造织物43所用组分纤维之重量,在构成底片12所用的纤维型非织造织物43中,纺织整理油剂的含量也最好为0.04%(重量百分比)或更少。非织造织物42和非织造织物43之间的粘合强度最好为0.15牛顿/25毫米或更高。在非织造织物43中,纺织整理油剂的含量是利用与非织造织物42所用方法相同的方法进行测定的。非织造织物42顶片11和非织造织物43底片12之间的粘合强度是利用对带状凸舌26与底片12之间的粘合强度进行测定的同一方法来测定的(应该理解测量所用的片材样本包括被结合在一起的两层非织造织物42、43)。
如果纺织整理油剂在纤维型非织造织物41中的含量超过0.04%(重量百分比),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纺织整理油剂就会使粘接剂的粘合力逐渐下降,直到非织造织物层42、43之间的粘合强度下降到低于0.15牛顿/20毫米的水平。假设非织造织物层42、43之间的粘合强度低于0.15牛顿/25毫米,那么当沿横向拉动带状凸舌26时,有时就可能将这些非织造织物层42、43彼此剥离。
图8为一个平面图,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尿布10D;图9为沿图8中的剖面线9-9的剖视图;图10为一个透视图,图中示出了尿布10D,同时某前后腰区域14、16沿侧部20、22彼此连接在一起。在图8中,横向由箭头L表示,纵向由箭头M表示,前腰区域14内的其中一个侧部20在附图中被表示为处于向后折叠到顶片11之外表面上的状态下。
尿布10D包括允许液体透过的顶片11、液体不能透过的底片12和液体吸收芯体13,其中芯体13设置在顶片与底片11、12之间并被结合到片材11、12中的至少一个片材的内表面上。
在纵向上,尿布10D由前腰区域14、后腰区域16和在前后腰区域14、16之间延伸的裆部区域15构成。顶片11由亲水性纤维型非织造织物41构成,底片12由憎水性纤维型非织造织物42构成。
尿布10D的轮廓基本由沿纵向相对而置并沿横向延伸的端部19和沿横向相对而置并沿纵向延伸的侧部20、21、22限定而成。在裆部区域15内,侧部21呈圆弧状,这些圆弧沿尿布10D的横向向里突出,从而使尿布10D基本上为沙漏形的平面形状。顶片和底片11、12沿端部19和侧部20、21、22处于平展状态并用粘接剂(未示出)将其内表面间断性地粘接在一起。
围绕腰部的端部19设置有多个围绕腰部的弹性部件24,这些弹性部件沿横向延伸,从而使其能够收缩。裆部区域15的侧部21设置有多个围绕腿部的弹性部件25,这样,这些弹性部件25就能够收缩。这些弹性部件24、25设置在顶片和底片11、12之间并被粘接剂(未示出)间断性地粘接到这些片材11、12的内表面上。
侧部20、21、22设置有多个与其连接在一起并沿纵向延伸的防液体防漏片材37。每个液体防漏片材37都由憎水性纤维型非织造织物44制成。防漏片材37具有多个固定的侧部37a、多个活动部分37b和多个固定的端部37c,这些固定的侧部37a分别沿纵向平行于侧部20、21、22延伸,活动部分37b则沿纵向平行于这些固定部分37a延伸,固定的端部37c由位于各个活动部分37c上并沿纵向相对设置的端部限定而成。各个活动部分37b沿其内侧边缘上设置有多个可拉伸的弹性部件40,这些弹性部件在拉伸状态下被结合到各个内侧边缘上。弹性部件40被牢固地结合到各个活动部分37b上并被这些活动部分37b的部分所覆盖。沿纵向相对设置的固定端部37c沿尿布10D的横向向里折叠并在这种折叠状态下被牢固地结合到顶片11的外表面上。当尿布10D及其中的顶片沿纵向弯曲、并使弹性部件40相应地收缩时,活动部分37b在顶片11上隆起并构成了阻挡人体排泄物的屏障。
在前腰区域14内,沿横向相对设置的侧部20设置有一对沿纵向延伸的带状凸舌38。这些带状凸舌38用于将前腰区域14的侧部20与后腰区域16的侧部22彼此连接起来。每个带状凸舌38都具有矩形的形状,而且其长度大于其宽度,而且利用粘接剂30将其内表面与底片12的外表面结合在一起。带状凸舌38在其整个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钩39,这些钩构成了所谓的机械式紧固装置。
尿布10D可按照下述方式穿在穿着者身上将后腰区域16之侧部22的内表面与前腰区域14之侧部20的外表面一起放置平坦并将侧部22压靠在侧部20上。然后,将设置在带状凸舌38上的钩39与构成底片12所用的非织造织物之组分纤维缠结在一起,从而使带状凸舌38与后腰区域16的侧部22之内表面相接合。这样,这些前后腰区域14、16的侧部20、22就被连接起来。如图10所示,当将前后腰区域14、16连接在一起时,尿布10D就会具有一个腰口17和一对腿口18。在将前后腰区域14、16连接到一起后,穿着者的大腿就会通过腰口17进入到各个腿口18内,接着就可以使尿布10D沿穿着者的腰部向上滑动。
对于尿布10D而言,根据构成非织造织物42所用纤维之重量,纺织整理油剂(未示出)在构成底片12所用纤维型非织造织物42中的含量为0.04%(重量百分比)或更低,而且带状凸舌26的固定部分27与底片12之间的粘合强度为4牛顿/20毫米或更高,该粘合强度是在将尿布10D保持在温度为50℃、湿度为60%的条件下一周后测得的。纺织整理油剂在非织造织物42中的含量是根据JIS L 1015 7.22所规定的溶剂提取方法来进行测定的。带状凸舌38与底片12之间的粘合强度是利用结合图1所述的方法来进行测定的。采用的粘接剂30与纺织整理油剂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相同。
根据构成非织造织物42所用组分纤维之重量,如果非织造织物42中的纺织整理油剂的含量低于0.04%,那么就可以避免粘接剂30之粘合强度的下降,而且即使尿布10D已经存放了很长时间,也仍然能够使带状凸舌26的固定部分27与底片12保持所需的粘合强度。即使尿布10D在温度为50℃、湿度为60%的条件下存放了一周之后,带状凸舌38仍然能够以4牛顿/20毫米或更高的粘合强度固定在底片12上,这样,在将尿布10D已经存放了很长时间之后,即使带状凸舌38与后腰区域16的侧部22之间反复接合和脱开,也不必担心带状凸舌26从底片12的外表面上意外脱开。
对于这种尿布10D而言,根据构成非织造织物41的组分纤维的重量,在构成顶片11所用的纤维型非织造织物41中,纺织整理油剂的含量最好为0.04%(重量百分比)或更低,而且顶部和底片11、12之间的粘合强度最好为0.15牛顿/25毫米或更高。
顶片11所用的原料可以从下述这组材料中选取亲水性纤维型非织造织物,设置有多个孔的憎水性纤维型非织造织物和穿有微孔的塑料薄膜。构成顶片11和防漏片材37所用的纤维型非织造织物41、44可以从下述这组材料中选取射流喷网法非织造织物,针刺型非织造织物,熔喷法非织造织物,热粘型非织造织物,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和化学粘合非织造织物。
尽管构成底片12的非织造织物42、43最好从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和射流喷网法非织造织物中进行选取,但也可以采用针刺型非织造织物,熔喷法非织造织物,热粘型非织造织物或化学粘合非织造织物。另外,还可以将复合非织造织物用作底片12和防漏片材37的原料,这种复合非织造织物包括熔喷法非织造织物和被层压到熔喷法非织造织物的一个表面或两个表面上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即,SM-非织造织物,SMS-非织造织物或SMMS-非织造织物)。当由纺粘型型非织造织物和熔喷法非织造织物构成的复合非织造织物用作底片12的原料时,带状凸舌26、38最好被结合到纺粘型非织造织物的外表面上。
非织造织物41、42、43、44的复合纤维可以从下面这组材料中选取聚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氯乙烯纤维,聚乙烯纤维和聚苯乙烯纤维。这些组分纤维可以是皮芯型共轭纤维,并列型共轭纤维,改性中空纤维,微孔纤维或粘合型共轭纤维。
芯体13是短纤浆与超级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的混合物,或者是短纤浆、超级吸收性聚合物颗粒和热塑性复合树脂纤维的混合物,在这两种情况下,都要将其挤压到规定的厚度。芯体13最好完全被允许液体透过的片材例如薄纸或亲水性纤维型非织造织物所覆盖,目的是防止芯体13变形,同时还可防止聚合物颗粒脱落。聚合物颗粒可以从下述这组材料中选取淀粉基聚合物颗粒,纤维素基聚合物颗粒或复合型聚合物颗粒。
带状凸舌26、38所用的原料可以从由热塑性复合树脂和纤维型非织造织物制成的柔性塑料薄膜中选取。还可以将由已经被层压在一起的塑料薄膜和纤维型非织造织物制成的复合片材用作带状凸舌26、38的原料。最好将纺粘型非织造织物或射流喷网法非织造织物用作构成带状凸舌26、38所用的纤维型非织造织物。
粘接剂最好按照从下述方案中选取的图案施加到顶片11、底片12和防漏片材37上螺旋形、波浪型、锯齿型、点状和条带状花纹。按照这些图案将粘接剂施加到片材11、12、37上能够保证这些片材11、12、37间断性地彼此结合在一起,芯体13也被间断性地结合到片材11、12上,而且弹性部件24、25、40也间断性地结合到片材11、12、37上。除了采用粘接剂外,还可以采用焊接技术例如热密封技术或声波密封技术将片材11、12、37彼此结合到一起、将芯体13结合到片材11、12上和将弹性部件24、25、40结合到片材11、12、37上。
尽管如图1、4和6所示的尿布10A、10B和10C分别采用的每个带状凸舌26是单个被折叠成具有Z形截面的带状凸舌,但也可以通过将分开的带状凸舌连接在一起并折叠成Z形的方式来形成固定部分27和第一、第二自由分部28、29。如果尿布10A、10B和10C中的带状凸舌26由纤维型非织造织物制成,那么就可以用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自由分部28、29内表面上并构成所谓机械式紧固装置的钩来替代粘接剂31、32。在如图1、4和6所示的尿布10A、10B和10C中,还可以将带状凸舌26与后腰区域16的相对而置的侧部22连接起来并利用粘接剂30将带状凸舌26的固定部分27与位于后腰区域16内的底片12之外表面结合起来。此外,还可以在这些尿布10A、10B、10C上设置一个沿纵向在前或后腰区域14、16的横向中间区域延伸的单个带状凸舌26并利用粘接剂30将该带状凸舌26的固定部分27结合到底片12的外表面上。
在图6所示的尿布10C中,顶片和底片11、12,至少底片12是由可弹性拉伸的纤维非织造织物制成的。在这种情况下,无需将辅助弹性部件34连接到底片12上。如果尿布10C的底片12是由这种可弹性拉伸的纤维型非织造织物制成的,那么各个带状凸舌26的固定部分27就应该被结合到底片12上,同时底片12沿横向受到拉伸。作为可拉伸的纤维型非织造织物,可以采用由可拉伸纤维制成的纺粘型非织造织物或熔喷法非织造织物,而可拉伸的纤维又是通过对热塑性弹性体树脂纤维进行熔融纺丝而制成的。此外,还可以采用含有纤维型非织造织物的复合非织造织物,其中纤维型非织造织物由卷曲纤维制成,而卷曲纤维又是通过对热塑性复合树脂例如聚丙烯、聚乙烯或聚酯进行熔融纺丝并将其层压到由热塑弹性体树脂纤维制成的可拉伸的纤维型非织造织物的一个或两个表面上而得以制成的。在图8所示的尿布10D中,还可以在位于后腰区域16的相对设置的侧部22上设置带状凸舌38并将带状凸舌38的内表面结合到位于后腰区域16内的底片12之外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次性穿着物品其主要特征在于根据构成非织造织物所用组分纤维之重量,纺织整理油剂在非织造织物中的含量为0.04%(重量百分比)或更低。该特征可有效防止纺织整理油剂降低粘接剂所需的粘合强度和粘合力,另外,即使在这种穿着物品已经放了很长时间之后,仍然能够使带状凸舌与底片之间保持所需的粘合强度。即使在该物品已经被放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带状凸舌仍然能够以4牛顿/20毫米或更高的粘合强度保持在底片上,这样,即使当沿横向拉动带状凸舌或者使其与底片反复接合和脱开时,也不必担心带状凸舌会从底片的外表面上意外脱离。
在每个带状凸舌都包括有固定部分和自由部分的这种穿着物品中,带状凸舌能够用于使已经被人体排泄物所污染的穿着物品保持预定的形状,以对其进行处理;而且还可以对已经穿在特定穿着者身上的围绕腰部的尺寸进行调节。
对于前后腰区域之一在位于腰部区域的相对设置的侧部上设置有多个包括紧固装置的带状凸舌的穿着物品而言,这些带状凸舌可用于将前后腰区域的各个侧部连接起来。
权利要求
1.一种一次性穿着物品,具有相对而置的前后腰区域、一个在这些腰部区域之间延伸的裆部区域和多个带状凸舌,这些带状凸舌与面向远离穿着者皮肤之方向上的底片之外表面连接在一起,所述一次性穿着物品还包括由一种纤维型非织造织物制成的所述底片,根据构成所述非织造织物所用纤维之重量,纺织整理油剂在所述非织造织物中的含量为0.04%(重量百分比)或更低(根据JIS L 1015 7.22所规定的溶剂提取方法测得的),而且所述带状凸舌被粘接剂永久性结合到所述底片的外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带状凸舌都包括一个固定部分和一个第一自由分部,其中所述固定部分被所述粘接剂永久性结合到所述底片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一自由分部与所述固定部分相邻接,以将其放置在所述固定部分的外表面上并通过设置在所述第一自由分部之内表面上的紧固装置将其临时结合到所述固定部分的外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被施加到所述带状凸舌之所述固定部分上的所述粘接剂为压敏性粘接剂。
4.根据权利要求3的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的带状凸舌还包括一个第二自由分部,所述第二自由分部设置在位于所述前腰或后腰区域的沿横向相对而置的侧边缘部分上,以使其从此处分别沿侧向向外延伸,而且所述第二自由分部还与所述第一自由分部相邻接,这样就可以将其放置在所述第一自由分部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自由分部通过形成在所述第二自由分部之内表面上的紧固装置临时结合到所述第一自由分部的外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的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带状凸舌设置在所述前腰或后腰区域的沿横向相对而置且沿纵向延伸的侧向边缘部分上;能够将所述前后腰区域连接起来的部件设置在所述带状凸舌的外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的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带状部分与所述底片之间的粘合强度为4牛顿/20毫米或更高,该粘合强度是在所述穿着物品已经在温度为50℃、湿度为60%的条件下存放一周后测得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的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片具有可沿其横向的弹性可拉伸性,所述带状凸舌在所述底片沿横向拉伸的情况下被结合到所述底片上。
8.根据权利要求6的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多个以给定尺寸间隔的弹性部件可伸缩地与所述底片连接,所述底片沿其横向的弹性拉伸性由所述弹性部件来提供。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之一的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底片的所述纤维型非织造织物由纺粘型非织造织物或射流喷网法非织造织物构成。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8之一的穿着物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装置被设置成压敏性粘接剂或构成所谓机械式紧固装置的钩。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次性穿着物品,在该物品中,根据非织造织物(42)的组分纤维之重量,纺织整理油剂在构成底片(12)所用的纤维型非织造织物中的含量为0.04%(重量百分比)或更低。在该穿着物品的前腰区域内,沿横向相对而置的侧部(20)设置有一对沿横向延伸的带状凸舌(26)。每个带状凸舌(26)都包括一个被粘接剂(30)永久性粘接到底片(12)之外表面上的固定部分(27);一个第一自由分部(28),该第一自由分部(28)被施加在第一自由分部(28)之内表面上的粘接剂(31)临时粘接到底片(12)的外表面上;和一个第二自由分部(29),该第二自由分部(29)被施加在第二自由分部(29)之内表面上的粘接剂(32)临时粘接到第一自由分部(28)的外表面上。
文档编号A61F13/49GK1678270SQ0382056
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30日
发明者佐佐木彻, 伊藤京子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