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穿型一次性尿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8955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套穿型一次性尿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套穿型一次性尿布。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公报特开昭50-33044号中公开了图8的折叠型一次性尿布(尿布)201。该尿布201是由吸液性垫和透液性内面层222和不透液性外面层223所构成的矩形物,沿垂直于长边的横穿线210a对折至一半处。另外,该横穿线210a的中心点的两侧部分向尿布的内向折入而形成凹陷218。在该尿布中,为了在穿着时即使抻展也不会使凹陷218变形,进行折叠将相对的外面层223的表面相互局部地粘接。这样形成的尿布,即使为矩形物,但是由于其覆盖穿用者的胯部的部位的宽度较窄,所以该部位与胯部紧密接触而可以防止体液的泄漏。
在日本专利公报实开昭47-36734号中公开了由矩形带片所构成的折叠尿布。该尿布也是在尿布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向内向折叠尿布的两侧缘而成的。这样形成的尿布的胯部的宽度较小、可以与穿用者的胯部紧密接触,从而尿液的横向泄漏减少。
上述日本专利公报特开昭50-33044号中的尿布,由于折叠的片的表面相互粘接,所以可以保持其折叠部分的片的形状,但是,另一方面有时其折叠部分却难于柔软地变形而与穿用者的肌肤相接触。另外,该尿布,由于折叠其裆下区域的宽度变窄,在穿着时不会徒劳地压迫穿用者的胯部,但是,在排泄体液时,体液并不流入折叠的裆下区域的内侧而是容易泄漏到外侧。
对于日本专利公报实开昭47-36734所公开的尿布,向尿布的内向折叠的两侧缘,在穿着尿布时容易返回至折叠前的状态。

发明内容
在本发明中,提出了改良尿布的课题。即,在将一次性尿布的体液吸收部的两侧缘部分向尿布内向折叠时,不管该折入部分是否如上述公知技术那样粘接与否,均可以阻止其返回至折叠前的形状,此外,还可以解决由尿布的折叠而容易产生体液泄漏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课题,作为本发明的对象的是一种套穿型一次性尿布,具有相互正交的高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和前后方向,二等分上述宽度方向,并相对于沿上述高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大致对称地形成,其内面侧与尿布穿用者的肌肤侧相对,而其外面侧与上述穿用者的衣服相对,由覆盖上述穿用者的前腰围区域和后腰围区域和胯部的前腰围覆盖区域和后腰围覆盖区域和胯部覆盖区域划分出套穿形状,从而具有腰围开口和一对腿围开口,以上述胯部覆盖区域为中心向上述前后腰围覆盖区域方向较长地延伸的体液吸收部形成于上述内面侧。
上述体液吸收部包括吸液性芯材和透液性覆盖层,具有与上述肌肤相对的内面部分、与上述内面部分相反侧的外面部分、连接该两部分并从上述胯部覆盖区域向上述前后腰围区域延伸的相互并行的两侧缘部分,上述覆盖层在上述内面部分、上述侧缘部分以及上述外面部分的一部分覆盖上述芯材,在上述胯部覆盖区域的上述体液吸收部上形成有第1弯折部、第2弯折部和第3弯折部,该第1弯折部自上述侧缘部分和侧缘部分之间的中央部位沿上述前腰围区域划成大致V字形并延伸至上述各侧缘部分,该第2弯折部沿上述后腰围区域划成大致V字形并延伸至上述各侧缘部分,该第3弯折部在上述第1、2弯折部之间沿上述宽度方向延伸,弯折夹持上述中心线的上述各体液吸收部的两侧缘部分,以使上述外面部分在上述第3弯折部相对且使上述内面部分在上述第1弯折部和第2弯折部相对。在上述吸收部的上述侧缘部分的外侧设有障壁,该障壁沿上述侧缘部分较长地延伸且具有位于上述宽度方向内侧的内侧缘部和位于外侧的外侧缘部;上述障壁在上述胯部覆盖区域中,其上述内侧缘部位于上述外面部分的外侧、在上述中心线附近接合于形成上述胯部覆盖区域的层和上述覆盖层中的任何一个并呈基本固定于上述吸收部的状态,并且,上述内侧缘部在上述吸收部的上述侧缘部分附近从上述吸收部离开且相对于上述吸收部呈自由变形的状态;而且,上述障壁,其延伸至上述前后腰围区域的端缘部分的上述内侧缘部位于上述吸收部的外面部分的外侧且接合于形成上述前后腰围覆盖区域的层和上述覆盖层中的任何一个;上述障壁的宽度方向上的上述内侧缘部和外侧缘部之间的中间部分沿上述吸收部的侧缘部分从上述外面部分向内面部分弯折从而朝向上述中心线附近、同时在接合到上述内面部分后进行折返,以使上述外侧缘部朝向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相互接合重合的上述障壁。
在本发明中,具有如下的最佳实施形态。
(1)上述吸收部的上述外面部分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由不透液性层形成。
(2)上述一次性尿布,在上述吸收部的外面部分的外侧,具有位于上述覆盖层的外侧的无纺布,和位于上述无纺布的外侧并由塑料薄膜构成的上述不透液性层。


图1为套穿型一次性尿布的立体图。
图2为局部剖切图1的尿布时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III-III线剖视图。
图4为图1的尿布的展开图。
图5为表示局部剖切图4的尿布的示意图。
图6为表示沿图4的V-V线剖切面的图。
图7为图4的VII-VII线局部剖视图。
图8为现有技术的尿布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套穿型一次性尿布。
图1为套穿型一次性尿布1的立体图。图2为局部剖切图1的尿布1的示意图。图3为表示图2的III-III线剖切面的图。尿布1具有相互正交的高度方向、宽度方向、前后方向,高度方向为图1的上下方向,前后方向为图1的箭头P、Q所示的方向,宽度方向为图3的左右方向。尿布1由呈短裤型的覆盖部2和存留体液用的体液吸收部3构成。覆盖部2由无纺布或塑料薄膜等的片材所形成,具有朝向尿布穿用者的肌肤的内面2a和朝向衣服的外面2b,由前腰围覆盖区域6和后腰围覆盖区域7和胯部覆盖区域8覆盖穿用者的前后腰围区域和胯部。前后腰围覆盖区域6、7在尿布1的两侧部叠合成合掌状,由沿上下方向间隔排列的部位4而相互接合,由这些覆盖区域6、7、8划分出腰围开口9和一对腿围开口11。在这些腰围开口9和腿围开口11的各缘部以伸长状态安装有多条弹性部件12、13。体液吸收部3具有位于覆盖部2的内面2a侧、以胯部覆盖区域8为中心向前腰围覆盖区域6和后腰围覆盖区域7较长地延伸的两侧缘部分26、和在前后腰围覆盖区域6、7向腰围方向延伸的两端缘部分27。对于两侧缘部分26,将尿布1的宽度二等分,并朝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纵中心线A-A(同时参照图4)、即朝尿布1的宽度方向内向弯折,以使在胯部覆盖区域8的宽度变窄。吸收部3还具有在侧缘部分26的外侧向两端缘部27较长地延伸的障壁70。
图4为在接合部位4剥离图1、2的尿布1、将前后腰围覆盖区域6、7朝着沿尿布1的前后方向延伸的箭头P、Q方向展开的平面图。图5为局部剖切图4的平面图的图。图6表示图4的平面图的VI-VI线剖切面的图。在展开状态的尿布1中还示出了横中心线B-B,该横中心线与纵中心线A-A正交并二等分图的上下方向的长度且向尿布1的宽度方向延伸。图4的尿布1相对于纵中心线A-A大体对称,如沿横中心线B-B折叠即成为图1的尿布1。
图4、5、6所示的覆盖部2叠置有沙漏型的内部层16、中间部层17和外部层18。该内部层16是由通气性无纺布构成,如为疏水性的通气性无纺布则更佳。该中间部层17是由不透液性塑料薄膜构成,如为通气不透液性塑料薄膜则更佳,并呈与吸收部3的平面形状大体相同的矩形或比上述平面形状大的形状。外部层18由通气性无纺布构成,与内部层16相同形状、相同大小。这些层16、17、18由粘接或熔敷而间歇地相互接合而形成上述覆盖部2。位于内部层16和外部层18之间的腰围和腿围的弹性部件12、13借助粘结剂(未图示)安装于这些层16、18的至少一方。
吸收部3由芯材21和覆盖层22构成,在其两侧形成有障壁70,在图4、5中呈纵向长的矩形,一对侧缘部分26与纵中心线A-A并行地延伸,前后一对端缘部分27与侧缘部分26正交并沿腰围方向延伸。芯材21整体呈矩形,具有位于尿布穿用者的肌肤侧的内面23、位于衣服侧的外面24、沿纵向延伸的一对侧缘40a和沿腰围方向延伸的一对端缘40b。芯材21还具有沿着与横中心线B-B相一致的点划线R(第3弯折部)、从纵中心线A-A和横中心线B-B相交的芯材21的中央部沿前腰围覆盖区域6方向划成大体V字形而延伸至两侧缘40a的点划线S(第1弯折部)、从纵中心线A-A和横中心线B-B相交的中央部沿后腰围覆盖区域7方向划成大体V字形而延伸至两侧缘40a的点划线T(第2弯折部)而延伸的槽20r、20s、20t,由这些槽20r、20s、20t来划分出芯材部件21a、21b、21c、21d、21e、21f。槽20r和槽20s所成的角度为α,槽20r和槽20t所成的角度为β,在图中α和β为同样大小。在胯部覆盖区域8中,吸收部3的宽度窄于其覆盖区域8的宽度,在图1、2、3中形成腿围开口11的覆盖区域8的侧缘部分8a位于吸收部3的外面3b侧、并跨越吸收部3的侧缘部分26而向尿布1的宽度方向外向扩展,从而形成绕开口11一周的腿围翼11a。
芯材部件21a~21f,通过以适当的力压缩粉碎纸浆或高吸水性聚合物粒子等的吸水性材料而形成,此外,如果必要也可以用由薄纸或经过亲水化处理的热可塑性合成纤维构成的无纺布覆盖上述压缩物来形成。各芯材部件21a~21f的内面23或覆盖该内面23的薄纸(未图示)等可以预先粘接到覆盖层22上。另外,芯材部件21a~21f的外面24或覆盖该外面24的薄纸等可以预先粘接到内面层16上。
覆盖层22在芯材21的宽度方向覆盖芯材部件21a~21f的各内面23,并沿侧缘40a延伸至外面24,从而覆盖侧缘40a附近的外面24。在外面24上,覆盖层22的两侧缘部22a向芯材21的宽度方向外侧折返,各折返的两侧缘部22a借助热熔型粘结剂29粘接于障壁70。另外,覆盖层22的越过芯材21的端缘40b而延伸的端缘部分27借助热熔型粘结剂(未图示)接合于内面层16。这样的覆盖层22在芯材21的侧缘40a的附近呈Z字型或倒Z字型折叠的状态(参照图5、6)。覆盖层22采用了透液性的无纺布、开孔塑料薄膜、这些无纺布和薄膜的叠置层等。
图7为图4的VII-VII线局部剖视图,表示胯部覆盖区域8的障壁70,以虚线表示的障壁70与图3状态的障壁70相对应。障壁70为无纺布或塑料薄膜等的层79构成较为理想,如为不透液性层则更好,要是由通气不透液性层构成则最理想,在图示例中为重叠层79而成,并具有与纵中心线A-A平行的内侧缘部71和外侧缘部72。内侧缘部71位于吸收部3的外面侧,由粘结剂29或由熔敷而接合于覆盖层22的折返的侧缘部22a和内面层16,并在吸收部3的侧缘部分26的附近从吸收部3的外面24离开(参照图3)。在吸收部3的宽度方向,障壁70从吸收部3的外面24侧沿侧缘部分26而向内面23侧弯折并朝向纵中心线A-A,然后,外侧缘部72在宽度方向的中间部位73弯折以使其朝向吸收部3的宽度方向外侧,宽度方向断面呈Z字型或倒Z字型。在吸收部3的端缘部27,这样弯折的障壁70与形成吸收部3的内面的覆盖层22相接合,并且重合的障壁70相互接合。在胯部覆盖区域8中,如图7所示,如果除去将内侧缘部71接合于覆盖层22的折返的侧缘部22a和内面层16,再除去与吸收部3的内面3a的接合,则障壁70之间也无法接合。另外,如图3、4所示,这样的障壁70在内侧缘部71中从吸收部3的外面24离开的部位71a、外侧缘部72的缘72a、外侧缘部72向外侧折返的中间部位73的附近,分别具有至少由一条构成的第1、2、3弹性部件76、77、78。这些第1、2、3弹性部件76、77、78在吸收部3的两端缘部分27和27之间呈抻展状态,并接合于相互重合的层79和79之间的至少一方的内面。
如此形成吸收部3的图4状态下的尿布1沿横中心线B-B折叠,并使前后腰围覆盖区域6、7在接合区域4成为一体,从而形成图1的尿布1时,在胯部覆盖区域8中,两侧部分如图2、3所示朝纵中心线A-A弯折。即,沿槽20r弯折吸收部3以使芯材部件21c和21e的外面24(参照图3、6)相对,并使芯材部件21d和21f的外面24相对;在该弯折的同时,在吸收部3的前方端部和后方端部,吸收部3沿槽20s和槽20t在从宽度方向中央部至侧缘部分26划成大致V字型地延伸的各弯折部而弯折,以使芯材部件21a的内面23和芯材部件21c、21d的各内面23相对,并使芯材部件21b的内面23和芯材部件21e、21f的各内面23相对。吸收部3,在槽20r、20s、20t中,完全不含芯材21或仅含有极少量的芯材21,吸收部3在这些槽20r、20s、20t中的刚性低于其周边区域的刚性,以槽20r、20s、20t为导向可以容易地如图2那样进行弯折。
沿横中心线B-B折叠吸收部3并朝纵中心线A-A弯折时,第1、2、3弹性部件76、77、78收缩,在前后腰围覆盖区域6、7和胯部覆盖区域8中的至少胯部覆盖区域8,障壁70如图3那样立起。第1、3弹性部件76、78位于在图2、3中的胯部覆盖区域8的内面侧立起的吸收部3的侧方,使向吸收部3的纵中心线A-A弯折的部位朝前后方向的内侧、即箭头P、Q的反方向接近,阻止该部位向箭头P、Q方向抻展。特别是使位于吸收部3的外面24侧的第1弹性部件76横穿槽20r、20s、20t;同时,通过将其有效伸缩的长度控制在图5上下方向的大致胯部覆盖区域8的范围内,即使在穿着尿布1时也容易维持吸收部3的弯折的部位的形状;同时,相对于弯折的吸收部3,障壁70并不随之弯折,而是可具有细小的褶皱地形成大致平整的面而延伸。第2弹性部件77位于吸收部3的侧缘部分26的附近,从而在胯部覆盖区域8中,可使相互并行的障壁70之间比弯折且相互接近的吸收部3的侧缘部分26之间的间隔大,同时,可使外侧缘部72紧密地贴合于尿布穿用者的腿围。即使体液流入侧缘部分26之间,由第2弹性部件77的作用,体液也不会从尿布1中泄漏。第3弹性部件78,在障壁70中,具有使第1弹性部件76和第2弹性部件77之间的中间部位73从胯部覆盖区域8的内面立起的效果。
对于具有上述结构的套穿型一次性尿布1,如图3所示,由于在胯部覆盖区域8中宽度变窄地弯折,可使向尿布1的向上方的吸收部3的侧缘部分26和26紧密地贴合于尿布穿用者的胯部,而且可使向上方的侧缘部分26位于接近生殖器的位置,所以,尿液不会向宽度方向扩散而是被迅速地吸收。并且,两侧缘部分26和26之间的部分形成向下凹陷的内侧凹陷30a,从而不与穿用者的肌肤紧密地贴合,所以,吸收了尿液而呈湿润状态的吸收部3的内面3a并不以较大的面积与尿布穿用者的肌肤相接触而给人以强烈的湿润感。另外,即使体液不流入该凹陷30a而是流向侧缘部分26的外面,也可以由位于侧缘部分26的外侧、使缘72a与尿布穿用者的腿围紧密贴合的障壁70阻止该排泄物的流出,所以,体液不会泄漏到尿布1的外面。吸收部3的外面24的侧缘部分26的附近由透液性的覆盖层22形成,所以,流向侧缘部分26的外面的体液流入形成于弯折并朝上的吸收部3和障壁70之间的外侧凹陷30b(参照图3),并从其外面24而被吸收到芯材21。但是,如图3所示,芯材21的外面24的宽度方向的至少一部分,例如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可由不透液性层直接或间接地覆盖。
另外,在该尿布1中,在第1、3弹性部件76、78的作用的基础上,如图3、5所示,在吸收部3的宽度方向,覆盖层22的侧缘部22a向外侧折返并接合于障壁70的层79,层79接合于内面层16并固定,从而也可以抑制沿槽20r弯折的芯材部件21c和21e、21d和21f返回到弯折前的状态的动作,即向尿布外侧的动作。向尿布外侧的动作为朝向图3所示的箭头Y方向的动作,在由第1、3弹性部件76、78和侧缘部22a的共同作用而抑制该动作的尿布1中,即使在穿着尿布1时也容易维持吸收部3的弯折的形状。
在本发明中,在如图2那样弯折吸收部3时,由芯材21的厚度可不必设置槽20r而仅设置槽20s、20t即可如图所示地弯折吸收部3。另外,由压纹加工用辊等对沿图5所示的吸收部3的点划线R、S、T的部位或沿点划线S、T的部位进行局部地加压或加热加压使其相比于其周边区域为高刚性且将其作为弯折的导向,从而可以与该高刚性的部位并行地弯折吸收部3。
本发明的一次性尿布,其体液吸收部的两侧缘被分别弯折,以使在胯部覆盖区域朝吸收部的宽度方向内侧宽度变窄,而且在侧缘部的外侧设置有沿吸收部的长度方向弹性的可收缩的障壁,所以,可以可靠地维持弯折的吸收部的形状,还可以由该障壁阻止向吸收部之外流动的体液,防止体液的泄漏。
权利要求
1.一种套穿型一次性尿布,具有相互正交的高度方向、宽度方向、前后方向,二等分上述宽度方向,并相对于沿上述高度方向延伸的中心线大致对称地形成,其内面侧与尿布穿用者的肌肤侧相对,而其外面侧与上述穿用者的衣服相对,由覆盖上述穿用者的前腰围区域、后腰围区域以及胯部的前腰围覆盖区域、后腰围覆盖区域以及胯部覆盖区域划分出短裤形状,具有腰围开口和一对腿围开口,以上述胯部覆盖区域为中心向上述前后腰围覆盖区域方向较长地延伸的体液吸收部形成于上述内面侧,其特征在于,上述体液吸收部包括吸液性芯材和透液性覆盖层,具有与上述肌肤相对的内面部分、与上述内面部分相反侧的外面部分、连接该两部分并从上述胯部覆盖区域向上述前后腰围区域延伸的相互并行的两侧缘部分,上述覆盖层在上述内面部分、上述侧缘部分以及上述外面部分的一部分覆盖上述芯材,在上述胯部覆盖区域的上述体液吸收部上形成有第1弯折部、第2弯折部和第3弯折部,该第1弯折部自上述侧缘部分和侧缘部分之间的中央部位沿上述前腰围区域划成大致V字形并延伸至上述各侧缘部分,该第2弯折部沿上述后腰围区域划成大致V字形并延伸至上述各侧缘部分,该第3弯折部在上述第1、2弯折部之间沿上述宽度方向延伸,弯折夹持上述中心线的上述各体液吸收部的两侧缘部分,以使上述外面部分在上述第3弯折部相对且使上述内面部分在上述第1弯折部和第2弯折部相对;在上述吸收部的上述侧缘部分的外侧设有障壁,该障壁沿上述侧缘部分较长地延伸且具有位于上述宽度方向内侧的内侧缘部和位于外侧的外侧缘部;上述障壁在上述胯部覆盖区域中,其上述内侧缘部位于上述外面部分的外侧、在上述中心线附近接合于形成上述胯部覆盖区域的层和上述覆盖层中的任何一个并呈基本固定于上述吸收部的状态,并且,上述内侧缘部在上述吸收部的上述侧缘部分附近从上述吸收部离开且相对于上述吸收部呈自由变形的状态;而且,上述障壁,其延伸至上述前后腰围区域的端缘部分的上述内侧缘部位于上述吸收部的外面部分的外侧且接合于形成上述前后腰围覆盖区域的层和上述覆盖层中的任何一个;上述障壁的宽度方向上的上述内侧缘部和外侧缘部之间的中间部分沿上述吸收部的侧缘部分从上述外面部分向内面部分弯折从而朝向上述中心线附近、同时在接合到上述内面部分后进行折返,以使上述外侧缘部朝向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相互接合重合的上述障壁;在上述障壁的上述外侧缘部、向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折返的部位的附近、在上述内侧缘部中从上述吸收部离开的部位上,以伸长状态安装有在位于上述前后腰围区域的上述端缘部分之间延伸的弹性部件,在上述胯部覆盖区域,上述障壁处于沿其长度方向可伸缩的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上述吸收部的上述外面部分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由不透液性层形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吸收部的外面部分的外侧具有位于上述覆盖层的外侧的无纺布,和位于上述无纺布的外侧且由塑料薄膜构成的上述不透液性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套穿型一次性尿布。一次性尿布(1)的体液吸收部(3)在胯部覆盖区域(8)向尿布(1)的内向弯折。在吸收部(3)的侧缘部分(26)的外侧设有向吸收部(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障壁(70)。在障壁(70)上安装有与吸收部(3)的外面(24)相对的部分、缘的部分(72a)、在这两部分之间沿吸收部(3)的长度方向以伸长状态延伸的弹性部件(76、77、78)。
文档编号A61F5/44GK1678267SQ0382068
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02年8月30日
发明者佐佐木彻, 泷野俊介, 伊藤京子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