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牵引针孔封闭胶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085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骨牵引针孔封闭胶圈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骨牵引针孔的封闭装置。
目前在骨科临床的骨牵引术上,广泛应用无菌纱布敷盖、氧化锌橡皮膏固定的方法。骨牵引治疗在临床上需要6~8周的时间,故采用上述针孔封闭法,由于纱布直接与空气接触,针孔处点滴的消毒酒精挥发又较快,达不到针孔处严格消毒的目的,纱布直接暴露体表,易于污染,而且氧化锌橡皮膏容易脱落,使得纱布与皮肤分离,造成针孔外露等,这样即不符合严格的无菌要求,又会造成深部组织感染。
为了克服上述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治疗期间不易脱落,无菌程度高的封闭胶圈。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采用医用硅橡胶或乳胶为原料,模压成中间隆起的胶圈(参见图1)。胶圈的直径为65~75毫米,中间隆起部分〔1〕直径为45~55毫米,呈凹凸形,胶圈的厚度为0.5~3毫米,胶圈中心有不透的穿针孔槽〔3〕,孔槽〔3〕的直径为3~5毫米。中心孔的周围均匀地分布有6~10个透气孔〔2〕,以便保证胶圈内的皮肤正常呼吸,透气孔〔2〕的直径为2~4毫米,在胶圈隆起部分〔1〕的凹侧放置一厚度为2~4毫米,直径为43~53毫米的医用脱脂棉棉垫,圆形棉垫的中间有一直径为2~4毫米的穿针孔〔4〕。由隆起部分〔1〕所形成的空腔〔6〕深度为2~5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出现,可明显地降低感染率,胶圈封闭针孔的效果确切,无菌程度高,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可广泛适用于临床上斯、克氏针针孔封闭的需要。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棉垫示意图。
图中1是胶圈的隆起部分,2是透气孔,3是孔槽,4是穿针孔,5是刷胶面。
胶圈模压成形后,在胶圈的周围刷胶面〔5〕上均匀地刷有医用粘合剂,棉垫放入隆起部分〔1〕的凹侧。每两个胶圈对合在一起,中间隔有塑料薄膜,装入塑料袋内密封,然后用物理方法灭菌(临床上应用时剪开塑料袋,在无菌术下直接应用)。
使用时将胶圈在穿针孔处穿入针端内,使不同直径的斯、克氏针均能于胶圈密接,并平整,牢固地粘合在人体的皮肤上,以保持良好的封闭性能。每日从胶圈的透气孔〔2〕处滴入酒精,使针孔周围处皮肤无菌。
权利要求
1.一种封闭胶圈,其特征在于a、采用硅橡胶或乳胶为原料,模压成中间隆起的胶圈。b、胶圈隆起部分[1]的中心有穿针孔槽[3],孔槽[3]的圆周均匀地分布有透气孔[2]。c、在胶圈隆起部分[1]的凹侧放置医用脱脂棉圆形棉垫,棉垫的中间有穿针孔[4]。
2.按照权利要求
1所述的封闭胶圈,其特征在于胶圈的直径为65~75毫米,厚度为0.5~3毫米,隆起部分〔1〕的直径为45~55毫米。穿针孔槽〔3〕的直径为3~5毫米,透气孔〔2〕为6~10个,透气孔〔2〕的直径为2~4毫米,棉垫的厚度为2~4毫米,直径为43~53毫米,穿针孔〔4〕的直径为2~4毫米,由隆起部分〔1〕所形成的空腔〔6〕深度为2~5毫米。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骨牵引针孔的封闭装置,以硅橡胶或乳胶为原料模压成中间隆起的胶圈,胶圈中心有穿针孔槽,穿针孔的周围均匀地分布有透气孔。其优点是可明显地降低感染率,胶圈封闭针孔的效果确切,无菌程度高,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斯克氏针针孔封闭的需要。
文档编号A61F5/04GK87203245SQ87203245
公开日1988年2月3日 申请日期1987年5月11日
发明者王铁平 申请人:辽宁中医学院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