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急救起搏植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60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心脏急救起搏植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快速、准确地植入心脏起搏电极的医疗器械。
发明人于85年5月6日向中国专利局递交的《心脏急救起搏装置》专利申请(申请号85103895)有效地实现了经胸快速、准确地安置心脏起搏电极及使心脏起搏的目的。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暴露出一些技术上的不足之处和当今在医疗方面的需求问题。如原有的心脏急救起搏装置,其阴、阳极导线是分开的两根导线,即阴极导线与作为植入心内膜或心肌的针头连接,阳极导线与作为植入皮下的针头连接。这种结构形式不仅给操作者带来麻烦,而且给患者造成两处创伤。另外,该心脏急救起搏装置的使用是反复多次永久性的,而且结构较为复杂。据了解许多国家对这类多次永久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并不欢迎,尤其是对防止爱滋病或其它各种疾病的传染所需求的医疗器械普遍是一次性使用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造价低,工艺性好,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性能好,适用于任何环境下一次性使用的心脏急救起搏植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为了减少操作程序和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创伤,将互为绝缘的阴极导线和阳极导线组合在一起,并通过一个针头使阴极与心内膜接触,阳极与心肌接触,即将阴极导线与作为植入心内膜的针头连接,将阳极导线连接在可位于心肌电极上。阴、阳极导线间的绝缘物可以是聚胺酯或其它绝缘材料。为了降低成本,适合一次性使用,针头及针管的植入端可由不锈钢或镀银合金等制成。其尾端的连接处可由塑料制成。软管、导管可由橡胶或塑料制成,其软管最好由硅橡胶制成,其余均可由塑料制成。并在手柄内设有简单的锁闭件,其可以是杠杆或滚辊或是类似起锁闭作用的构件。为了事先在注射器中装入药物便于使用,注射器的输入或输出端可制成封闭的。为了使注射器能与针管联通还设有针头的联通器。电极导线是穿插在与手柄成联接体或成整体的针管中,并从位于手柄内且与针管成联接体的软管中引出。针头通过电极导线被卡在针管的端头,并通过手柄内的锁闭件,将电极导线及软管锁闭或放开。为了能使血液流入注射器,可在针头上或在针管植入端的侧壁上开有供抽回血或注药的孔道,并在针管尾端的侧壁上设有与注射器联通的联通管,其通过导管和联通器与注射器联通。通过注射器的抽吸有无回血来确定针头是否进入心腔,并将针头作为电极留植在心脏。为了防止针头和针管被污染可设有保护罩。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由于在手柄内采用了简单的杠杆或滚辊锁闭件,取消了其他配件。因此,简化了结构,降低了成本。另外,阴、阳电极导线为一整体导线,而且通过一次针刺便可将阴、阳电极安置在心内膜和心肌上,因而减少了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和感染机会,同时减少了操作程序为抢救争取了时间。再则,植入装置除针头、针管外其余部件大都是由塑料制成,而且在注射器内可备有急救药物,满足了一次性使用的需求。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易制造,工艺性好,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效果好,适用于任何环境下一次性使用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将从下列实施例的附图中更清楚地说明。
图1是心脏急救起搏植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手柄的剖视图。
图3是手柄的俯视图。
图4是电极导线和针头结构示意图。
图5是牵引钢丝示意图。
图6是电极导线连接件示意图。
图7是联通器与注射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8是保护罩示意图。
图9是图8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0是心脏急救起搏植入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针头的放大示意图。
图1所示的心脏急救起搏植入装置是由针头1、针管3、手柄6、软管7、锁闭件8、电极导线9、导管10、联通器11、和注射器12所构成。针头1、针管3的植入端是由不锈钢制成。软管7、导管8是硅胶管。针管3尾端的连接处,手柄6、锁闭件8、连通器11的套帽29,注射器12均由塑料制成。
手柄6是一个两端径不等的长方体壳体。在有凸台的壳壁上开有矩形孔,在面向矩形孔的壳壁面是一齿面,在矩形孔两侧的内壁上开有互为平行的水平沟槽14,在手柄6小径端的中部有一个一端带有内螺纹的连接管13,在大径端的中部有一个圆孔15。连接管13的螺纹端与针管3连接,另一端与软管7连接。软管7从圆孔15伸出(如图2、图3所示)。装在手柄6内的锁闭件8是一个带有齿面和中心轴的滚辊。滚辊的中心轴在沟槽14内动,滚辊齿面与壳壁齿面的间距随滚辊的滚动而变化,即滚辊向前滚动时两齿面间的间距缩小,反之则扩大。通过两齿面间距的变化,达到电极导线9的锁止或松开及软管7的封闭或开通。
针管3是一个一端侧壁开有两个位于同一径线的对称圆孔2,另一端带有联通管5及连接件4的管。其圆孔2距针管3植入端端头5至6毫米。与圆锥形针头1焊接在一起的电极导线9(如图4所示)是由设在聚胺酯塑料管17内的电阻值不大于45欧姆的阴极导线16及裸露在聚胺酯塑料管外表面上的弹簧状阳极导线19构成。阴极导线16的两端分别焊在针头1,电极导线9上的不锈钢卡箍21上。在卡箍21的末端有一个不锈钢环22。阳极导线19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电极导线9上的卡箍18、20上。卡箍18距针头1约10毫米,卡箍20距卡箍21约20毫米。电极导线9通过一端带有钩的牵引钢丝(如图5所示)经针管3、手柄6内的软管7引出。并将其插在插接件25(如图6所示)内,通过旋钮26、27分别将阴、阳极导线连接。阴、阳极插头23、24与起搏器连接。
注射器12的输入或输出端有一个密封胶塞28。注射器12与针管3的联接是通过导管10和联通器11实现的。联通器11是由设在护罩29内的针头30及套在针头30的密封胶管31所构成。当使用时,通过螺纹将护罩29紧固在注射器12上,针头30随着护罩29的旋进刺入注射器12内而联通(如图7所示)。
在针头1和针管3上套有保护罩(如图8、图9所示)。
图10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所不同的是,手柄6内的锁闭件8是杠杆式。它是由设在轴辊上的带有按钮32、33的操纵杆34、35和端头带有沟槽的压块36所构成。轴辊上的轴杆固设在手柄6两侧壁上的对称孔内。在手柄6的按钮孔壁上有凹坑,在操纵杆上有与凹坑相适应的凸块。通过按动按钮32、33来控制压块36的启闭。并通过操纵杆上的凸块和孔壁上的凹坑相互吻合来限定压块36的位置。
在针头1上开有两个孔道37。
权利要求
1.一种包括有针头[1]、针管[3]、软管[7]、导管[10]、锁闭件[8]和手柄[6]的心脏急救起搏植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在针头[1]上的电极导线[9]是由互为绝缘的阴极导线[16]和阳极导线[19]组合而成;注射器[12]的输出或输入端是封闭的,并通过联通器[11]和导管[10]与针管[3]联通。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联通器[11]是由设在护罩[29]内的针头[30]及套在针头[30]上的密封胶管[31]所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锁闭件[8]可以是杠杆或滚辊。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电极导线[9]是由设在聚胺酯塑料管[17]内的多股阴极导线[16]及裸露在聚胺酯塑料管外表面上的弹簧状阳极导线[19]构成,阴极导线[16]的两端分别焊接在针头[1]、电极导线[9]上的不锈钢卡箍[21]上,阳极导线[19]的两端分别焊接在电极导线[9]上的不锈钢卡箍[18]、[20]上。
5.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设有针头[1]和针管[3]的保护罩。
6.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针管[3]的管壁上或针头[1]上可开有孔道[37]。
7.根据权利要求
1、2、3、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注射器[12]、锁闭件[8]、手柄[6]、护罩[29]、保护罩可由塑料制成。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快速,准确地植入心脏起搏电极的医疗器械。它是由针头、针管、软管、电极导线、手柄、锁闭件、导管、带有针头的联通器、输入或输出端封闭的注射器、等构成。它可一次将阴、阳极电极安置在心内膜和心肌上,为心脏停搏、心脏传导阻滞及危急生命的心律失常病人急救起搏,抢救生命。适用于各级医疗单位的病房、手术室、抢救室、救护车、急救站及公共场所和家庭等。其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使用方便、效果好、可一次使用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N1/372GK87203103SQ87203103
公开日1987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1987年3月26日
发明者汪洋, 汪志作 申请人:汪洋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