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改良的骨科用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0864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结构改良的骨科用固定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骨科用固定器,尤指锁固件于抵持凸部上设有剖槽,当旋动锁固件锁固于锁固螺杆时,即使锁固件的抵持凸部抵持于连接件的上抵持凹槽内,进而便抵持凸部朝中心位置压缩,并稳固地夹持于锁固螺杆表缘。
背景技术
脊椎是人体的重要支撑架构,人体的坐、卧、躺、站、弯、蹲等姿势,均是由脊椎控制,因此,脊椎必须保持在最佳状态,方可使人体活动自如;而人体的脊椎由数个脊椎骨所组成,且在相邻的脊椎骨之间则具有椎间盘,因随着人体的老化,即使相邻脊椎骨间的椎间盘慢慢退化,进而造成相邻的脊椎骨的椎间盘会逐渐狭窄、萎缩或变形,导致脊椎骨会压迫到神经;或因意外伤害、活动姿势不正确等,均容易造成脊椎骨的受伤或损坏;当脊椎骨受伤时,为避免脊椎骨的椎间盘萎缩、变形进而压迫周围的神经或肌肉、筋脉等,则必须将受伤的脊椎骨由椎间盘处支撑开,将椎间盘复位于正常位置,使脊椎骨不致萎缩或变形;目前对于脊椎骨的椎间盘的复位所采用的治疗方式,是利用脊椎内固定器固设于脊椎骨的椎间盘,并加以连接定位,从而使脊椎骨受到适当的支撑而复位,而受伤的脊椎骨即得到支撑。
而现有关于脊椎内固定器,如TW公告第五一七五七四号「新型后方脊椎内固定器」新型专利案,公告于2003年1月11日的专利公报,申请案号第九0二0八八0四,请同时参阅图11、12所示,为现有脊椎内固定装置的立体分解图、连结元件的侧视剖面图,其包括有数个植入元件A,该植入元件A为一柱体,其一端具有一适当长度的植入螺纹A1,相对于植入螺纹A1的另一端具有一适当长度的外锁螺纹A2,两螺纹间具有一凸环A3,该凸环A3于外锁螺纹A2的一侧为一球状曲面A4;数个连结元件B,该连结元件B为一长形板块,其具有相互平行的二平面,该二平面的一端具有一垂直于该平面方向的第一通孔B1,套接在上述植入元件A的外锁螺纹A2,该第一通孔B1位于平面的二端缘分别具有一球面环状凹缘B2,相对于第一通孔B1的另一端具有一平行于上述平面的第二通孔B3,对应于该第二通孔B3位置的其中一平面具有一凸出部位,该凸出部位具有一由表面贯穿至该第二通孔B3的固定螺孔B4;一等截面杆件C,穿设于连结元件B的第二通孔B3;数个固定螺丝D,配置于连结元件B的固定螺孔B4;数个垫接元件E,配置于连结元件B上方,其中心具有一适当大小的通孔E1,套接于植入元件A的外锁螺纹A2,于连结元件B的一端面为一球状曲面E2,相对于球状曲面E2的另一端面为一组接平面E3;数个外锁元件F,该外锁元件F为一柱体,其中心具有一螺孔F1,螺合于植入元件A的外锁螺纹A2,于垫接元件E的一端为一组接平面F2。
前述现有的脊椎内固定器,在使用时仍存在有诸多缺失,例如1、该植入元件A通过外锁螺杆A2穿入连结元件B的第一通孔B1,并于外锁螺杆A2上套入垫接元件E后再以外锁元件F锁接于外锁螺杆A2上,然该垫接元件E并不能夹持于外锁螺杆A2外缘,无法卡持外锁螺杆A2,也不能使外锁螺杆A2达到定位,而使外锁螺杆A2容易产生摇晃、松动的现象。
2、该垫接元件E呈球形环体,由其外缘的球状曲面E2在连结元件B的球面环状凹缘B2中旋转移动,不具稳定功能,无法使外锁螺杆A2达到定位。
上述现有脊椎内固定器,在结构设计上存在有诸多缺失,而于使用时产生麻烦与不便,即为从事此行业者亟欲改善的症结所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骨科用固定器,使其具备锁接稳固、不易摇晃及偏位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固定器的锁固件的抵持凸部上设有数个剖槽,而当锁固件于连接件上的上抵持凹槽内锁接于植入件的锁固螺杆时,该锁固件的抵持凸部即受上抵持凹槽的抵持,朝中心处挤压且稳固夹持于锁固螺杆表缘。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锁固件的抵持凸部设有数个剖槽,而使抵持凸部具有弹性变形的弹性力。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锁固件的抵持凸部上的数个剖槽,该剖槽可为十字形状剖设,或呈米字形状剖设。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骨科用固定器,包括有连接件、锁固件及植入件所组成,该连接件上设有贯穿的接合孔,且于接合孔上方设有上抵持凹槽,而该植入件的一端设有植入螺杆,另一端则设有锁固螺杆,且锁固螺杆可穿过连接件的接合孔,并可供锁接一具抵持凸部的锁固件,且锁固件的抵持凸部收容于接合孔的上抵持凹槽内,其中该锁固件于抵持凸部上设有数个剖槽,且锁固件锁接于锁固螺杆时,锁固件的抵持凸部即可受上抵持凹槽的抵持,而朝中心位置挤压且稳固夹持于锁固螺杆表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固件锁合前的俯视剖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固件锁合后的俯视剖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固件锁合前的侧视剖面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固件锁合后的侧视剖面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11为现有脊椎内固定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12为现有脊椎内固定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中符号说明1 固定器2 连接件21侧面24接合孔211 通孔241 上抵持凹槽22顶面242 下抵持凹槽221 内螺孔 25衔接孔23定位螺杆26调移孔3 植入件31锁固螺杆32植入螺杆311 球面体4 锁固件41抵持凸部411 剖槽5 连杆6 骨骼A 植入元件A1植入螺纹A3凸环A2外锁螺纹A4球状曲面B 连结元件
B1 第一通孔B3 第二通孔B2 球面环状凹缘B4 固定螺孔C等截面杆件D固定螺丝E垫接元件E1 通孔E3 组接平面E2 球状曲面F外锁元件F1 螺孔F2 组接平面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构造,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现结合附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由图中可以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器1主要由连接件2、定位螺杆23、植入件3及锁固件4所组成,其中该连接件2的侧面21设有横向贯穿的通孔211,而于通孔211的垂直顶面22上则贯穿设有内螺孔221,且内螺孔221为供定位螺杆23锁入,并于通孔211的另一端设有垂直向贯通的接合孔24,该接合孔24的上端形成上抵持凹槽241、下端则形成下抵持凹槽242。
该植入件3穿设于连接件2的接合孔24内,其一端设有锁固螺杆31,另一端则延设有植入螺杆32,并于锁固螺杆31与植入螺杆32之间,设有球面体311。
该锁固件4锁设于植入件3的锁固螺杆31上,而锁固件4于一侧设有抵持凸部41,其可为圆椎曲面,也可为球状弧面。并于抵持凸部41上设有数个剖槽411,而使抵持凸部41具有弹性变形的弹性力。
通过上述构件于组构时,先将植入件3上方的锁固螺杆31穿入连接件2一侧的接合孔24内,而使锁固螺杆31底部的球面体311嵌入接合孔24的下抵持凹槽242内,以致该植入件3可调整偏移角度,而锁固螺杆31穿过接合孔24后通过锁固件4予以锁固,且使锁固件4锁入接合孔24的上抵持凹槽241内,即组构成固定器1。
而前述的固定器1通过连接件2的通孔211穿设于连杆5上(如图7、8所示),并以定位螺杆23锁入内螺孔221后抵压于通孔211中的连杆5上,从而使固定器1定位于连杆5上。
再请参阅图3、4、5、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固件锁合前的俯视剖面图、锁固件锁合后的俯视剖面图、锁固件锁合前的侧视剖面图、锁固件锁合后的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得知,当锁固件4在连接件2的上抵持凹槽241内锁接植入件3的锁固螺杆31时,其锁固件4的抵持凸部41即受上抵持凹槽241的抵持,使抵持凸部41产生压缩变形而朝中心位置形成弹性挤压,并可同时稳固地夹持于锁固螺杆31表缘,进而使锁固螺杆31被锁固件4夹持定位,从而使植入件3具有定位稳固且不易晃动的效果。
请参阅图5、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锁固件锁合前的侧视剖面图、锁固件锁合后的侧视剖面图,其中,利用植入件3的植入螺杆32锁入骨骼6内,并以植入件3的锁固螺杆31穿过连接件2的接合孔24,再以锁固件4锁于锁固螺杆31上,而锁固件4的抵持凸部41在接合孔24的上抵持凹槽241中受到凹弧抵持,而使抵持凸部41产生弹性压缩变形并朝中心位置挤压,且稳固夹持于锁固螺杆31上,使锁固螺杆31被锁固件4卡持定位,以便将植入件3与连接件2稳固结合,而将骨骼6做稳定支撑。
再请参阅图7、8、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该固定器1以植入件3的植入螺杆32锁入骨骼6内,且固定器1并以连接件2穿设于连杆5上,而可于连杆5上做适当的间距调整,从而使固定器1定位于连杆5上藉以将骨骼6支撑在适当的位置;该固定器1的植入件3的锁固螺杆31供锁固件4锁固,并由锁固件4的抵持凸部41朝中心位置挤压而抵持于锁固螺杆31,达到对植入件3锁紧不易晃动的功能。
请参阅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该连接件2一端设有衔接孔25且另一端设有调移孔26,该调移孔26呈长形槽孔状,而该衔接孔25、调移孔26分别可供植入件3的锁固螺杆31穿过,且穿设于调移孔26处的植入件3,可于调移孔26中做径向的调整、位移,从而使衔接孔25与位移孔26中穿设的二植入件3间做适当距离的调整,再以锁固件4锁接于锁固螺杆31上,而使植入件3分别固定于衔接孔25与调移孔26处。
且该植入件3的锁入螺杆31穿入衔接孔25后,并以锁固件4锁接于锁固螺杆31上,即于锁固件4于锁固螺杆31上旋动锁紧时并带动锁固螺杆31往上升移,且锁固件4上的抵持凸部41因具有数个剖槽411而产生向内收缩,并以抵持凸部41底部抵持于锁固螺杆31表缘,从而使锁固螺杆31受到卡持不致摇晃。
上述详细说明为针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说明而已,惟,该实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举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且本实用新型的锁固件一侧设有抵持凸部,并于抵持凸部上设有数个剖槽,而锁固件锁设于锁固螺杆时,其抵持凸部受到上抵持凹槽的抵持,而朝中心处挤压并稳固夹持于锁固螺杆上,达到锁固螺杆及不易摇晃的效果,并具有紧固植入件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改良的骨科用固定器于使用时,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实用新型诚为一实用性优异的发明创造。
权利要求1.一种结构改良的骨科用固定器,包括有连接件、锁固件及植入件所组成,该连接件上设有贯穿的接合孔,且于接合孔上方设有上抵持凹槽,而该植入件的一端设有植入螺杆,另一端则设有锁固螺杆,且锁固螺杆可穿过连接件的接合孔,并可供锁接一具抵持凸部的锁固件,且锁固件的抵持凸部收容于接合孔的上抵持凹槽内,其特征在于该锁固件于抵持凸部上设有数个剖槽,且锁固件锁接于锁固螺杆时,锁固件的抵持凸部即可受上抵持凹槽的抵持,而朝中心位置挤压且稳固夹持于锁固螺杆表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结构改良的骨科用固定器,其中,该固定器的连接件于侧面设有通孔,并于顶面则设有内螺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结构改良的骨科用固定器,其中,该连接件上的内螺孔可供定位螺杆锁入,并使定位螺杆锁入通孔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结构改良的骨科用固定器,其中,该固定器可由连接件侧面的通孔穿设于连杆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结构改良的骨科用固定器,其中,该连杆可于两端分别穿设有固定器,且该二固定器可于连杆上调整适当的间距。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结构改良的骨科用固定器,其中,该固定器的连接件于接合孔的下方设有下抵持凹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结构改良的骨科用固定器,其中,该锁固件的抵持凸部可为圆椎曲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结构改良的骨科用固定器,其中,该锁固件的抵持凸部可为球状弧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结构改良的骨科用固定器,其中,该植入件上于植入螺杆与锁固螺杆之间设有球面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结构改良的骨科用固定器,其中,该连接件一端设有衔接孔且另一端则设有调移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结构改良的骨科用固定器,其中,该连接件上的调移孔可为长形槽孔状,以供锁入件的锁固螺杆于调移孔中做径向位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骨科用固定器,该固定器包括有连接件、锁固件及植入件所组成,该连接件设有接合孔,且于接合孔的上、下方分别设有上、下抵持凹槽;再者,植入件一端设有锁固螺杆,而远离锁固螺杆的另一端则设有植入螺杆,且锁固螺杆可供穿入接合孔后,于接合孔的上抵持凹槽锁接一具抵持凸部的锁固件,而锁固件于抵持凸部上则设有数个剖槽,当锁固件在上抵持凹槽内锁接锁固螺杆时,其抵持凸部即受上抵持凹槽的抵持,朝中心位置挤压且稳固地夹持于锁固螺杆表缘。
文档编号A61B17/68GK2694917SQ200320124430
公开日2005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8日
发明者刘荣东 申请人:万邦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