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多糖硫酸酯在制备治疗慢性肾炎和肾衰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4583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真菌多糖硫酸酯在制备治疗慢性肾炎和肾衰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生物提取物的新用途,具体是涉及一种真菌多糖硫酸酯在制备治疗慢性肾炎和肾衰竭的药物中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肾脏是重要的泌尿器官,目前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除了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外,还相继认识了一些新的肾小球疾病,如脂蛋白肾病、肥胖相关性肾病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最后共同结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failure.CRF),如慢性肾小球肾炎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多于3-20年后出现肾功能衰竭。肾衰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实质损害所导致的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及涉及多个器官功能紊乱的综合征,治疗较为困难,目前最好的办法是采取血液净化和肾移植。因医疗条件限制,昂贵的医疗费用难于承受,仍有相当部分病人得不到治疗而自动出院,预后十分严重。据有关资料统计,单纯肾小球病变在我国患病率高达6%,每年约有肾脏病人3000万,其中死于尿毒症者就有10000人以上。
直至今日,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药物仍然主要以类固醇类激素、细胞毒类药物、消炎药和受体阻断剂为主,但它们副作用明显,疗效范围有限。如皮质激素治疗时并发溃疡、出血、高血压或出现氮质血症等不良后果,磷酸胺治疗时会出现降低白细胞等不良后果,口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疗效不确切,而且西医治疗的疗效不稳定,容易复发。
得益于丰富的天然中药资源宝库,中国学者发明出较多的治疗慢性肾炎和肾衰的中药复方,但至今还没有治疗效果理想的药物开发出来,如大黄和雷公藤不仅副作用大,对病人的有效作用时间也有限。
来源于真菌的多糖不同于植物多糖,它大多是均多糖,在自然界含量丰富,来源广泛。10多年来,多糖衍生物尤其是硫酸酯化多糖的独特作用被逐渐发现,作为抗血栓药物已在临床上应用,其它如海藻多糖硫酸酯及其水解衍生物以及人工合成寡糖硫酸酯长期以来被用作抗艾滋病、乙肝和单纯性疱疹等病毒药物。
基于对肾脏疾病机理的认识,人们发现用糖胺聚糖及其衍生物治疗慢性肾脏疾病有显著效果(Shestakova MV,et al..Terapevticheskii Arkhiv.1997,69(6)34-37;Skrha J,et al..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1997,38(1)25-31)。如Akima K等(1996,1999)以酸性粘多糖(优选硫酸化的透明质酸半人工合成产物)和具有抗凝血活性的葡聚糖硫酸酯用作治疗间质肾炎、肾小球肾炎和狼疮肾炎(Akima K等,日本专利08-301771;美国专利5981509);Egidio M等(1994)以粘多糖来源的多糖硫酸酯治疗糖尿病肾病,降低尿白蛋白效果尤佳(Egidio M等,日本专利06-091713);徐祖洪等(1995,1998)公开了一种褐藻多糖硫酸酯新的制备方法和作为治疗肾衰疾病药品中的应用(中国专利95112292.4、98120283.7);毕爱芳等(1998)申请了用褐藻多糖硫酸酯作为治疗肾小球疾病的药品专利(中国专利98110201.8),但上述治疗慢性肾炎和肾衰疾病的专利均不涉及真菌来源的β-葡聚糖硫酸酯。
迄今为止,对茯苓多糖药理效用的研究绝大多数集中于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活性,还未发现任何茯苓多糖硫酸酯治疗肾脏疾病方面的研究报导。关于茯苓多糖及其衍生物免疫调节和抗肿瘤的研究举例如下赵吉福等(1994)对茯苓多糖进行Smith降解,然后降解产物再分别经过氧化、磺酰化和乙酰化,这些新的水溶性新茯苓多糖衍生物经动物实验证明具有抗肿瘤和增强免疫功能作用(中国专利94112670.6)。Hamuro J等首次对茯苓多糖进行羧甲基化,并发现羧甲基茯苓多糖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Hamuro J,et al..Nature.1971,23315)。国内学者对羧甲基茯苓多糖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发现羧甲基茯苓多糖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和抗肿瘤活性(陈春霞.中国食用菌.1990,9(4)12-14;张秀军等中国药学杂志.2002,37(12)913-916)。

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真菌多糖硫酸酯的新用途,即在制药中的新应用。
2.技术方案本发明涉及真菌多糖硫酸酯在制备治疗慢性肾炎和肾衰竭疾病的药物中应用。上述所说的真菌多糖包括茯苓多糖、猪苓多糖和裂褶菌多糖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结合真菌多糖硫酸酯的药理试验和结果来说明其在制药领域中的新用途。
真菌多糖硫酸酯对腺嘌呤致CRF大鼠肾脏系数、肾功能、尿肌酐和尿蛋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使用真菌多糖硫酸酯治疗后,肾脏系数较模型对照组有显著下降,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有明显下降,其中尿素氮下降更为显著,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明显增加,总蛋白己接近正常水平。尿肌酐排出显著增多,尿蛋白排出明显减少,每视野肾小球数为10.5个,比模型组和地塞米松组多,近曲小管数目增多,远曲小管扩张程度明显减轻,以上实验结果详见实施例。
3.有益效果通过上述药效实验结果证明真菌多糖硫酸酯在治疗肾炎和肾衰竭疾病的疗效是显著的,并通过急性毒性试验的结果也表明该药物的毒副作用小。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真菌(茯苓、猪苓、裂褶菌等)多糖硫酸酯急性毒性实验1、实验动物 昆明种小白鼠,体重20±2g。
2、实验样品配制 取样品6g完全溶解于40ml生理盐水中,制成浓度为150mg/ml的溶液备用。
3、毒性实验 取小白鼠20只,雌雄各半,每只小白鼠按体重计算给予样品溶液0.04ml/g,灌胃给药,相当于6000mg/kg,观察10天。动物均健康生存,经解剖观察肝、肾等脏器未发现异常。本品对小白鼠口服的最大耐受量在6000mg/kg以上,根据美国对LD50′值的毒性分级,属于低毒类物质(大于5000mg/kg)。
实施例2真菌(茯苓、猪苓、裂褶菌等)多糖硫酸酯治疗慢性肾衰的药效实验1、腺嘌呤慢性肾衰(CRF)动物模型 SD雄性大鼠适应1周后,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每组14只,每天给予腺嘌呤250mg/kg体重,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21天。腺嘌呤配成25mg/ml的混悬液,灌胃容量10ml/kg鼠重。另有10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不给予腺嘌呤。
2、动物分组 正常对照组,给于等量蒸馏水;模型对照组,给于等量蒸馏水;地塞米松组,地塞米松0.1mg/kg;真菌多糖硫酸酯组,真菌多糖硫酸酯0.45g/kg。所有组均灌胃给药。
3、采样检测 造模开始第5天给予药物治疗,每天1次,连续30天。治疗结束时,代谢笼单喂收取12小时尿,期间禁食禁水,量取尿量;蒸馏水稀释10倍,测定尿肌酐、尿蛋白;眼眶静脉采血,离心取血清,测定肌肝、尿素氮、总蛋白和白蛋白。治疗结束时,眼眶采血后,脱颈椎处死大鼠,剖腹取出肾脏,称重后,置于10%甲醛溶液,作病理检查。
4、结果
4.1一般情况观察 正常对照组大鼠被毛光泽,紧密贴身,活动敏捷,食量较多,饮水适量,体重逐步增加,大便呈颗粒状,尾色淡红。造模各组大鼠,1周后出现多饮多尿,食量减少,被毛干枯蓬松少光泽,活动减少,精神不振。真菌多糖硫酸酯各组较模型组大鼠活动较多,灌胃时挣扎有力。
4.2死亡情况 造模后1周内有动物死亡,多数发生在造模后2-4周内。正常对照组无大鼠死亡,模型组有4只死亡(4/14),地塞米松组有4只死亡(4/14),真菌多糖硫酸酯各组分别有2只(2/14)、1只(1/14)和2只(2/14)死亡。
4.3对大鼠肾脏系数的影响 真菌多糖硫酸酯对腺嘌呤致大鼠CRF肾脏系数的影响见表1。
表1 真菌多糖硫酸酯对腺嘌呤致CRF大鼠肾脏系数的影响组别 体重(g) 肾重(g) 肾系数(g/100g)正常对照组377.50±32.722.48±0.320.66±0.06模型对照组226.50±3.46 6.43±1.89△△2.82±0.61△△地塞米松组222.00±52.875.02±0.73*2.34±0.43*茯苓多糖硫酸酯**269.37±19.435.51±0.922.04±0.28**猪苓多糖硫酸酯**272.12±22.245.48±0.892.03±0.27**裂褶菌多糖硫酸酯**271.17±21.465.45±0.862.02±0.27**与模型对照组比,*P<0.05,**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P<0.05,△△P<0.01造模后大鼠肾脏重量显著增加。真菌多糖硫酸酯治疗后,肾脏系数较模型对照组有显著的下降。
4.4对血液肌酐、尿素氮、总蛋白和白蛋白的影响 真菌多糖硫酸酯对腺嘌呤致CRF大鼠肾功能的影响见表2。
表2 真菌多糖硫酸酯对腺嘌呤致CRF大鼠肾功能的影响组别 Scr(μmol/L) Bun(mmol/L) TP(g/L) HLB(g/L)正常对照组45.87±12.26 10.28±1.59 88.56±4.14 37.66±2.38模型对照组143.13±30.77△△ 29.91±7.78△△ 72.22±5.37△△ 20.35±3.79△△地塞米松组155.69±27.53 21.81±2.36**77.97±10.53 21.66±4.38茯苓多糖硫酸酯**96.31±19.47**△△12.33±1.56**83.48±6.26**△ 29.92±3.27**△△猪苓多糖硫酸酯**97.45±20.11**△△12.54±1.59**82.17±6.26**△ 29.22±3.11**△△裂褶多糖硫酸酯**95.89±19.08**△△12.01±1.47**84.33±6.26**△ 30.10±3.33**△△与模型对照组比,*P<0.05,**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P<0.05,△△P<0.01动物造模后,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有极为显著的升高(P<0.01),而总蛋白(TP)和白蛋白(HLB)则表现为明显的降低(P<0.01)。经真菌多糖硫酸酯治疗后,血清Scr和Bun水平有明显的降低,其中尿素氮下降更为显著,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别已无显著意义,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明显增加,总蛋白已接近正常水平。
4.5对尿肌酐和尿蛋白的影响 影响结果见表3。
表3 真菌多糖硫酸酯对腺嘌呤致CRF大鼠尿肌酐和尿蛋白的影响组别尿肌酐(μmol/L) 尿蛋白(mg/L)正常对照组 3060.00±1016.94 886.40±400.07模型对照组 1129.30±538.37△△ 2028.80±444.60△△地塞米松组 1639.10±238.85*1235.20±453.39**茯苓多糖硫酸酯**1961.20±393.40**△△ 884.10±309.01**猪苓多糖硫酸酯**1957.33±389.23**△△ 881.21±305.12**裂褶菌多糖硫酸酯**1972.31±397.54**△△ 889.34±314.37**与模型对照组比,*P<0.05,**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P<0.05,△△P<0.01动物造模后,肌酐经尿排泄显著降低,尿蛋白的排出显著增加,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极为显著(P<0.01)。经真菌多糖硫酸酯治疗后,尿肌酐排出显著增多,尿蛋白排出则明显减少。
4.6肾脏的病理学检查 动物肾脏经10%甲醛溶液固定,取材,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后HE染色,光镜观察。内容包括肾小球、近曲小管、肾髓质、肾孟、肾间质结缔组织及血管,每只动物计数4个视野的肾小球数,并计算其均值。
4.6.1正常对照组 每视野肾小球为15.6个,肾小球结构正常,肾小球囊腔清晰,无狭窄或闭塞现象。近曲小管及远曲小管上皮细胞无变性坏死,管腔大小正常,腔内未见各种管型。肾髓质结构清晰,肾盂粘膜为复层移行上皮,上皮细胞下未见炎细胞浸润。
4.6.2模型对照组 每视野肾小球为5.4个,肾小球结构正常或体积缩小,其内细胞数减少,球囊隙增大。近曲小管数目明显减少,肾小球周围无近曲小管或残存少数近曲小管。远曲小管管腔明显扩张,有的相互靠近呈网状,多数管腔内见透明复型或颗粒管型。肾小管管腔和间质内,可见呈放射状或菊花状排列的淡绿色沉淀物(腺嘌呤),多数已形成肉芽肿。间质的成纤维细胞明显增多,并有大量慢性炎细胞浸润,肾髓质及肾盂基本正常。
4.6.3地塞米松组 每视野肾小球为5.6个,肾小球结构变化同模型对照组。近曲小管数目较模型对照组稍多,远曲小管扩张程度基本同模型对照组,多数动物管腔内见透明管型,少数为颗粒管型。肾小管腔内、间质内腺嘌呤沉积,肉芽肿形成,间质纤维化及炎症基本同模型对照组。
4.6.4真菌多糖硫酸酯组 每视野肾小球平均为10.5个,近曲小管数目增多,远曲小管扩张程度明显减轻。1只动物标本管腔内见颗粒管型,腺嘌呤沉积程度轻。其余变化与模型对照组相似。
实施例3姜××,男,46岁,干部。长期高血压,后因肺部感染诱发尿毒症。血肌酐1600,血尿素氮28,后即进行肾透析,每周2-3次。透析半年后服用茯苓多糖硫酸酯,开始每天服用6片,每片含500mg,共3000mg分2次服用,持续3个月,后减少药量到每天2000mg,持续服药。反映服药后起效迅速且疗效明显,体质增强,食欲增加,全身骚痒消失,精神好转,尿蛋白、血肌酐和血尿素氮下降速度快,不反弹。现口中氨臭完全消失,尿量明显增多,每周血透1次,血肌酐下降到800,血尿素氮下降到15。
实施例4李××,女,35岁,农民,儿时因眼睑部浮肿到医院检查,发现尿中有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常规治疗无好转,病情延续近20年,现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给予茯苓多糖硫酸酯,每日服用胶囊4粒,每粒含量500mg,分2次服药,共2000mg,治疗3个月,复查尿分析基本正常至今未反复。服药后主观感受为食欲增加,睡眠质量提高,体质增强。
权利要求
1.真菌多糖硫酸酯在制备治疗慢性肾炎和肾衰竭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菌多糖硫酸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真菌多糖包括茯苓多糖、猪苓多糖和裂褶菌多糖等。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真菌多糖硫酸酯在制药领域中的新用途。该药物具有显著降低肾脏系数、血清肌肝、尿素氮水平,明显增加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使尿肌酐排出量增加,尿蛋白排出明显减少等功能,用于治疗肾炎和肾衰竭疾病,具有疗效显著和毒副作用小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P13/00GK1557332SQ20041001393
公开日2004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7日
发明者焦庆才, 刘茜, 陈群, 李绪亮 申请人:南京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