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硬胶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4612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硬胶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血管性头痛,特别是偏头痛、妇女经期头痛、紧张性头痛的中药硬胶囊剂。
背景技术
血管性头痛,特别是偏头痛、妇女经期头痛、紧张性头痛,自3000多年前就已得到诊断,如不及时治疗,80%会形成习惯性偏头痛,并形成家族性遗传性头痛,给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危害。目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多为西药,副作用大,不适合长期和优选使用;中药制剂目前含有天麻成分的药物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血管性头痛,特别是偏头痛、妇女经期头痛、紧张性头痛的治偏痛胶囊。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配方川芎20份-10份柴胡2份-4份白芷1份-2份白芥子6份-12份 白芍10份-5份 香附4份-8份郁李仁2份-4份甘草2份-4份,植物油适量上述配方优选为川芎 20份柴胡 2份白芷1份香附 4份白芍 10份郁李仁 2份白芥子 6份甘草 2份制备方法是按如下步骤进行1、按比例取川芎、香附、柴胡、郁李仁、白芷五味药粉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及浸膏项下的渗滤法,用乙醇渗滤提取,回收乙醇后,减压浓缩,备用;2、以上五味药渣与余下白芍、甘草、郁李仁三味加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浓缩,加乙醇至含醇量达75%,沉淀48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3、合并上述两种浸膏,干燥,制成干粉末;4、干粉末混匀装入胶囊,每粒胶囊装入量0.20-0.55克。
本发明提供的新剂型-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硬胶囊,其优点在于起效快、服用量小、服用和携带方便、口感好,可进行定性定量的质量检测,稳定性好。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详述本发明药的制备方法。
实施例1处方川芎 3000g柴胡 300g白芷 150g 香附 500g白芍 1200g郁李仁 300g白芥子 800g甘草 300g制法1、以上八味,取川芎、香附、柴胡、郁李仁、白芷五味药粉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及浸膏项下的渗滤法,用乙醇渗滤提取,回收乙醇后,减压浓缩至293克,备用;2、以上五味药渣与余下白芍、甘草、郁李仁三味加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浓缩至3210克,加乙醇至含醇量达75%,沉淀48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650克;3、合并上述两种浸膏,干燥,制成干粉末;干粉末混匀装入胶囊制成胶囊900粒(每粒0.39g,一次服用4粒,一天3次)。
实施例2处方川芎 3000g柴胡 300g 白芷 150g 香附 600g白芍 1500g郁李仁 300g 白芥子 900g甘草 300g制法4、以上八味,取川芎、香附、柴胡、郁李仁、白芷五味药粉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及浸膏项下的渗滤法,用乙醇渗滤提取,回收乙醇后,减压浓缩至293克,备用;5、以上五味药渣与余下白芍、甘草、郁李仁三味加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浓缩至3525克,加乙醇至含醇量达75%,沉淀48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706克;6、合并上述两种浸膏,干燥,制成干粉末;7、干粉末混匀装入胶囊制成胶囊900粒(每粒0.42g,一次服用4粒,一天3次)。
实施例3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VID)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1∶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40nm;理论塔板为以芍药苷计不低于1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芍药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毫升含芍药苷120μg的对照品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适量,研细,取约1.0g,精密称定,置碘量瓶中,精密加甲醇1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45分钟,取出,放冷,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离心。吸取上清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本品每粒含芍药苷(C23H28O11)不少于3.8mg。
实施例4试验例以下通过试验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药物的有益效果,1、一般资料临床医院江苏省徐州市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A、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患者100名,其中女性80名,男性20名,病程在3年以上;B、习惯性偏头痛患者100名,其中女性60名,男性40名,病程在2年以上;C、女性经期头痛患者100名,病程不固定;D、紧张性头痛患者100名,病程不固定。
2、疗效标准显效服用后平均30-50分钟起效,达到止痛目的,按疗程1-3个月服用对5年之内的长期偏头痛或习惯性头痛患者治愈后1-2年内不复发;有效服用后平均30-50分钟起效,达到部分止痛目的,按疗程1-3个月服用对2年之内的偏头痛和习惯性头痛患者改善,但不一定不复发;无效服用后无效,服用3天没有任何改善头痛程度的作用。
3、服用方法每天3次,每次4粒(0.42克/粒)4、临床治疗结果显效300例 有效60例 无效40例总有效率90%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硬胶囊,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川芎20-10份 柴胡2-4份 白芷1-2份白芥子6-12份 白芍10-5份 香附4-8份郁李仁2-4份 甘草2-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硬胶囊,其特征在于配方的优选比例为川芎20份柴胡2份白芷1份 香附4份白芍10份郁李仁2份 白芥子6份甘草2份
3.制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硬胶囊的方法,其步骤如下(1)按比例取川芎、香附、柴胡仁、郁李仁、白芷五味药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及浸膏项下的渗滤法,用乙醇渗滤,回收乙醇后,减压浓缩至稠膏备用;(2)以上五味药渣与白芍、甘草、郁李仁三味合并加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浓缩,加乙醇至含醇量达75%,沉淀48小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3)合并上述两种浸膏,干燥、制成干粉末;(4)干粉末混匀装入胶囊,每粒胶囊装0.20-0.55克。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血管性头痛的硬胶囊,由川芎、柴胡、白芷、白芥子、白芍、香附、郁李仁、甘草为原料制成。制备方法是按比例取川芎、香附、柴胡仁、郁李仁、白芷五味药粉碎成粗粉照流浸膏及浸膏项下的渗滤法,用乙醇渗滤,回收乙醇后,减压浓缩备用。将药渣余下的白芍等三味加水煎煮、浓缩、加乙醇至含醇量达75%,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合并上述两种浸膏,干燥、制成干粉末,干粉末混匀装入胶囊,具有起效快,服用量小,口感好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P25/06GK1657066SQ20041001412
公开日2005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21日
发明者张言军 申请人:张言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