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通络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773391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葛根通络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葛根通络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血管神经性头痛是头颅部血管神经调节障碍所引起的一种反复发作性的头痛,有周期性、发作性、剧烈性的特点,病程缠绵,多久治不愈。临床表现多为一侧或双侧或前额、颞顶、头枕部甚或全头部阵发性剧烈头痛,头痛性质有跳痛、刺痛、刀割样痛、搏动样痛、胀痛等,重者头痛如劈。低头、受寒受热、用力咳嗽等均可使头痛加重,大部分患者伴有失眠、乏力、心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重者还伴有恶心、呕吐、双眼抽痛、流泪、畏光、视力模糊等表现。本病属中医“内伤头痛”范畴,认为本病病位在脑,与肝脾肾相关,痰浊、肝风为其潜在病理因素,瘀阻脑络为其核心病机。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葛根通络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是一种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药物组合物。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一种葛根通络颗粒,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葛根15-30份,川芎15-30份,羌活10-15份,半夏10-12份,胆南星3-6份,天麻6-10份,石决明11-20份,川牛膝10-15份,蜈蚣3-5份,沙参15-30份,灸甘草3-6份,赤芍10-15份,白芍10-15份。
[0005]所述葛根30份,川芎30份,羌活15份,半夏12份,胆南星5份,天麻10份,石决明15份,川牛膝15份,蜈蚣5份,沙参30份,灸甘草5份,赤芍15份,白芍15份
[0006]—种葛根通络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一,根据重量份数加入葛根15-30份,川芎15-30份,羌活10-15份,半夏10-12份,胆南星3-6份,天麻6-10份,石决明11-20份,川牛膝10-15份,蜈蚣3_5份,沙参15_30份,灸甘草3-6份,赤芍10-15份,白芍10-15份;
[0008]步骤二,加水煎煮若干次,每次煎煮后过滤;
[0009]步骤三,合并滤液,浓缩为稠膏;
[0010]步骤四,在稠膏中加入蔗糖和糊精后,混合烘干;
[0011 ]步骤五,制成粒状,即得到葛根通络颗粒葛根通络颗粒。
[0012]所述步骤一中,加入葛根30份,川;30份,宪活15份,半夏12份,胆南星5份,天麻10份,石决明15份,川牛膝15份,蜈蚣5份,沙参30份,灸甘草5份,赤芍15份,白芍15份。
[0013]所述步骤二中,加水煎煮三次。
[0014]所述步骤二中,第一次煎煮1.2-1.5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各煎煮0.8-1小时。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简便有效,辨证施治,标本同治,临床可操作性强,易于临床医生掌握应用,现已在本院临床推广应用,病人易于接受,临床远期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0017]—种葛根通络颗粒,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葛根15-30份,川芎15-30份,羌活10-15份,半夏10-12份,胆南星3-6份,天麻6-10份,石决明11-20份,川牛膝10-15份,蜈蚣3-5份,沙参15-30份,灸甘草3-6份,赤芍10-15份,白芍10_15份。
[0018]一种葛根通络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步骤一,根据重量份数加入葛根15-30份,川芎15-30份,羌活10-15份,半夏10-12份,胆南星3-6份,天麻6-10份,石决明11-20份,川牛膝10-15份,蜈蚣3_5份,沙参15_30份,灸甘草3-6份,赤芍10-15份,白芍10-15份;
[0020]步骤二,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煎煮1.2-1.5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各煎煮0.8-1小时,每次煎煮后过滤;
[0021 ]步骤三,合并滤液,浓缩为稠膏;
[0022]步骤四,在稠膏中加入蔗糖和糊精后,混合烘干;
[0023]步骤五,制成粒状,即得到葛根通络颗粒葛根通络颗粒。
[0024]实施例1:
[0025]步骤一,根据重量份数加入葛根30份,川;30份,宪活15份,半夏12份,胆南星6份,天麻1份,石决明20份,川牛膝15份,蜈蚣5份,沙参30份,灸甘草6份,赤芍15份,白芍15份;
[0026]步骤二,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煎煮1.5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各煎煮I小时,每次煎煮后过滤;
[0027]步骤三,合并滤液,浓缩为稠膏;
[0028]步骤四,在稠膏中加入蔗糖和糊精后,混合烘干;
[0029]步骤五,制成粒状,即得到葛根通络颗粒葛根通络颗粒。
[0030]实施例2:
[0031]步骤一,根据重量份数加入葛根15份,川;15份,宪活10份,半夏10份,胆南星3份,天麻6份,石决明11份,川牛膝10份,蜈蚣3份,沙参15份,灸甘草3份,赤芍10份,白芍10份;
[0032]步骤二,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煎煮1.2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各煎煮0.8小时,每次煎煮后过滤;
[0033]步骤三,合并滤液,浓缩为稠膏;
[0034]步骤四,在稠膏中加入蔗糖和糊精后,混合烘干;
[0035]步骤五,制成粒状,即得到葛根通络颗粒。
[0036]实施例3:
[0037]步骤一,根据重量份数加入葛根22份,川;23份,宪活12份,半夏11份,胆南星4份,天麻8份,石决明15份,川牛膝13份,蜈蚣4份,沙参23份,灸甘草5份,赤芍12份,白芍13份;
[0038]步骤二,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煎煮1.2-1.5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各煎煮0.8-1小时,每次煎煮后过滤;
[0039]步骤三,合并滤液,浓缩为稠膏;
[0040]步骤四,在稠膏中加入蔗糖和糊精后,混合烘干;
[0041 ]步骤五,制成粒状,即得到葛根通络颗粒。
[0042]实施例4:
[0043]步骤一,根据重量份数加入葛根30份,川;30份,宪活15份,半夏12份,胆南星5份,天麻1份,石决明15份,川牛膝15份,蜈蚣5份,沙参30份,灸甘草5份,赤芍15份,白芍15份;
[0044]步骤二,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煎煮1.2-1.5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各煎煮0.8-1小时,每次煎煮后过滤;
[0045]步骤三,合并滤液,浓缩为稠膏;
[0046]步骤四,在稠膏中加入蔗糖和糊精后,混合烘干;
[0047]步骤五,制成粒状,即得到葛根通络颗粒。
[0048]本方中药以“角药”葛根、川;、宪活为主药,葛根性甘平,味凉,归脾胃经,可解表通络,现代药理研究葛根具有镇静和扩张脑血管作用,改善脑供血,促进细胞代谢功效,对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有显著疗效,且无任何副作用;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善疏通升散,上达巅顶,下行血海,为血中气药,具有开解诸郁,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川芎能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抑制自由基等。羌活辛苦性温,归膀胱、肾经,升散之性上达巅顶,有祛风止痛之功效,善治头痛。三药相辅相成,有机配合,起到通络止痛的作用。辅以法半夏、胆南星、天麻祛风化痰,通窍止痛;石决明、川牛膝、蜈蚣平肝潜阳,通络止痛;佐以赤、白芍柔肝养阴,缓急止痛;沙参扶正润燥,亦可制约川芎升散;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祛风化痰、通络止痛之效。
[0049]发明人根据姜良铎教授的“角药理论”和“状态医学理论”,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提出“抓主证、用主药”的观点,自拟葛根通络颗粒治疗本病。国际头痛学会推荐的西药治疗,虽然能对症治疗,减轻疼痛,缓解症状,但难以从根本上治疗此病,且常易复发。葛根通络颗粒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疼采用辩证施治,标本兼职,近期和远期疗效明显,且复发率低,效果优于西药治疗。
【主权项】
1.一种葛根通络颗粒,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葛根15-30份,川;15-30份,羌活10-15份,半夏10-12份,胆南星3-6份,天麻6-10份,石决明11-20份,川牛膝10-15份,蜈蚣3-5份,沙参15-30份,灸甘草3-6份,赤芍10-15份,白芍10-1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葛根通络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葛根30份,川;30份,羌活15份,半夏12份,胆南星5份,天麻10份,石决明15份,川牛膝15份,蜈蚣5份,沙参30份,灸甘草5份,赤芍15份,白芍15份。3.一种葛根通络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重量份数加入葛根15-30份,川;15-30份,宪活10-15份,半夏10-12份,胆南星3-6份,天麻6-10份,石决明11-20份,JI丨牛膝10_15份,蜈蚣3_5份,沙参15_30份,灸甘草3-6份,赤芍10-15份,白芍10-15份; 步骤二,加水煎煮若干次,每次煎煮后过滤; 步骤三,合并滤液,浓缩为稠膏; 步骤四,在稠膏中加入蔗糖和糊精后,混合烘干; 步骤五,制成粒状,即得到葛根通络颗粒葛根通络颗粒。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葛根通络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加入葛根30份,川;30份,宪活15份,半夏12份,胆南星5份,天麻10份,石决明15份,川牛膝15份,蜈蚣5份,沙参30份,灸甘草5份,赤芍15份,白芍15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葛根通络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加水煎煮三次。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葛根通络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第一次煎煮I.2-1.5小时,第二次和第三次各煎煮0.8-1小时。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葛根通络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葛根15-30份,川芎15-30份,羌活10-15份,半夏10-12份,胆南星3-6份,天麻6-10份,石决明11-20份,川牛膝10-15份,蜈蚣3-5份,沙参15-30份,灸甘草3-6份,赤芍10-15份,白芍10-15份。本发明简便有效,辨证施治,标本同治,临床可操作性强,易于临床医生掌握应用,现已在本院临床推广应用,病人易于接受,临床远期疗效优于西药治疗。
【IPC分类】A61P25/06, A61K9/16, A61K36/8988, A61K35/618, A61K35/648
【公开号】CN105535556
【申请号】CN201510963186
【发明人】曹利民, 郭喜存
【申请人】曹利民
【公开日】2016年5月4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