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脑中风偏瘫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7285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脑中风偏瘫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一)、所属领域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医用配置品。具体地说是一种含有原材料的、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脑中风的医用配置品。
(二)、背景技术心脑血管疾病及脑中风、偏瘫是很难治愈的疾病,它会给患者带来长期的痛苦。虽然现在有多种治疗这类疾病的药物,但疗效都不十分明显,治愈后还有复发的可能。
(三)、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脑中风、偏瘫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无毒副作用,成本低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脑中风偏瘫的中药。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由天麻55-65份、牛膝55-65份、蜈蚣13-16份、黄芪55-65份、甘草28-32份、钩藤55-65份、大黄9-11份、丹参85-95份、枣仁55-65份、灵芝55-65份、板蓝根25-35份和大青叶25-35份组成。
本发明产品中的天麻味甘微温,入肝经,善息风锁痉,止头晕痛,用于肢体麻木,手足不遂及肝虚头痛,眩晕等症;牛膝味苦酸平,入肝肾经,经补肝肾强腰膝,益能活血,而通利关节;蜈蚣味辛温,入肝经,有止痉挛、解毒之功;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汉之功;丹参味苦微寒,入心、心包经,具有活血祛瘀的作用;灵芝味有性平,补益气血,有扶正之功;枣仁味甘酸平,入心脾肝胆经,养肝、宁心、安神;钩藤味甘微寒,入肝心包经,能消热,平肝、息风、止痉、常与天麻配伍,以治风热头痛,眩晕痉挛之病症;大青叶味苦大寒,入心、胃经,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板蓝根入肺胃经,有清热凉血,解毒的作用;大黄味苦寒,入脾、胃、大肠、心包肝经,攻积导滞、泄火逐瘀。本发明将这些原料混合,各原料之间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奏益气活血,祛风止痉,平肝解毒,宁心安神之功。本发明的产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脑中风、偏瘫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患者易于接受。药源广泛,价格低廉,制作容易,治疗成本低。
(四)、具体实施方案下面举例对本发明做更详细地描述
按天麻55-65份、牛膝55-65份、蜈蚣13-16份、黄芪55-65份、甘草28-32份、钩藤55-65份、大黄9-11份、丹参85-95份、枣仁55-65份、灵芝55-65份、板蓝根25-35份和大青叶25-35份的重量比备好原料,将各原料粉碎成细沫后混合均匀制成散剂。
按天麻60份、牛膝60份、蜈蚣15份、黄芪60份、甘草30份、钩藤60份、大黄10份、丹参90份、枣仁60份、灵芝60份、板蓝根30份和大青叶30份的重量比备好原料,将各原料粉碎成细沫后混合均匀制成散剂。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脑中风偏瘫的中药,其特征是它由天麻55-65份、牛膝55-65份、蜈蚣13-16份、黄芪55-65份、甘草28-32份、钩藤55-65份、大黄9-11份、丹参85-95份、枣仁55-65份、灵芝55-65份、板蓝根25-35份和大青叶25-35份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脑中风偏瘫的中药,其特征是它由天麻60份、牛膝60份、蜈蚣15份、黄芪60份、甘草30份、钩藤60份、大黄10份、丹参90份、枣仁60份、灵芝60份、板蓝根30份和大青叶30份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脑中风偏瘫的中药,其特征是它由天麻55-65份、牛膝55-65份、蜈蚣13-16份、黄芪55-65份、甘草28-32份、钩藤55-65份、大黄9-11份、丹参85-95份、枣仁55-65份、灵芝55-65份、板蓝根25-35份和大青叶25-35份组成。本发明的产品具有益气活血,祛风止痉,平肝解毒,宁心安神的功效。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脑中风、偏瘫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患者易于接受。药源广泛,价格低廉,制作容易,治疗成本低。
文档编号A61K35/64GK1765405SQ20041004398
公开日2006年5月3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7日
发明者高兰香, 姜洪甦, 姜洪涛, 姜洪文 申请人:高兰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