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眼病的药物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7283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眼病的药物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眼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眼睛疾病为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持续注视距离目标使眼过劳而出现的近视眼就是眼病的一种,常伴有眼酸胀、干涩、发热、头痛、头昏等症状。因目为肝窍,故名为“肝劳”。相当于西医的视疾劳症。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近视人数在逐年增多,以眼镜来对付近视眼,成为消极之法,而采用滴眼液也只是暂时缓解症状,是治标而不治本。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眼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它对多类眼病均有稳定疗效,标本兼治,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本发明的按下述配方选药熟地黄 360-440g地黄360-440g枸杞子 360-440g菊花360-440g菟丝子 270-330g茺蔚子 270-330g车前子 270-330g五味子 270-330g党参150.3-183.7g茯苓270-330g知母180-220g远志180-220g黄柏119.7-146.3 石菖蒲 180-220g本发明所述的治疗眼病药物的制法为a、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原料配方备料,酌予碎断后备用;b、向备料中加8倍量的水,煎煮,时间为2小时,得到滤液后,再向备料中加7倍量水,煎煮,时间为2小时;c、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滤液至相对密度为1.12-1.13的清膏,该密度测定条件为80℃;d、进行喷雾干燥;e、取干燥膏粉1份,糊精1份、蔗糖1.2份及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在80℃以下干燥制成1000g,分装,即制成成品。
中医学认为,久视劳心伤神,损血耗气,目失所养,劳瞻竭视,肝肾精血高耗,不能濡养目窍,其病机为阴血不足,精气亏虚,故眼病主要与肝、心、肾有关。本发明的效果在于通过补肾养肝,益精养血,使精血不足所致的视疲劳、视物昏花,羞明流泪、两眼干涩,酸胀疼痛的不适得到治愈。本发明以熟地黄、地黄为君药,熟地黄味甘微苦性温,既能益肾填精,补肝益血。地黄味甘性凉,善能滋阴,为滋阴血之上品。以枸杞子、菊花为臣药,枸杞子味甘性平,能滋肾补肝,益精明目。菊花味甘苦性平,能清热明目。茺蔚子、菟丝子、五味子、车前子为佐药,茺蔚子能益精明目,菟丝子能补肝肾明目,车前子能清热明目,五味子能补肾固精,精足则明止。方中又佐以党参、茯苓,益气健脾,补脾气以化精微,即补后天以养先天之意。石菖蒲、远志,开心益智,耳目聪明。知母、黄柏滋阴降火,以治阴虚所生之内热。使本发明起到滋肾养肝,滋阴降火,益精补血、明目之功效。本发明按照国家有关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做了急性毒性实验和长期毒性实验,证明无毒性。经稳定性试验,证明药品性能稳定。一九九五年十二月至一九九六年二月,在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黑龙江省医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二院进行400例临床观察,其中男性192例,女性208例。纳入实验的病例均辩证属于中医的能近怯远症的肝肾亏虚型和肝血不足型,即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近视眼。其中按年龄分布情况治疗组300例中10-12岁79例,13-15岁130例,16-18岁91例;对照组100例中10-12岁30例,13-15岁46例,16-18岁2 4例;按病程分布情况治疗组300例中1年内99例,1-2年104例,2年以上97例;对照组100例中1年内34例,1-2年36例,2年以上30例;按视力轻重分布情况治疗组560只中轻度140只,中度282只,重度138只;对照组中轻度53只,中度89只,重度48只。治疗组口服本发明制成品,每次1袋,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对照组服用中成药杞菊地黄丸,每日3次,10-14岁每次服5粒;15-18岁每次服8粒,温开水送服。疗程为四周。治疗组与对照组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的方法。在性别、年龄、病程、视力轻重分布情况方面无明显差异,有可比性。全部病例均以远视力改善情况、眼干涩改善情况、头昏耳鸣改善情况、眼球酸胀改善情况腰膝酸软改善情况、视物模糊改善情况、视疲劳改善情况为检测指标。。经临床验证统计,本发明对能近怯远症的肝肾亏虚和肝血不足型的疗效的确切的,其有效率为90.2%。治疗前后进行血、尿常规和肝功、肾功的检测,均无异常变化。观察病例在用药期间均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按以下配方备料熟地黄400g 地黄400g枸杞子400g 菊花400g菟丝子300g 茺蔚子300g 车前子300g 五味子300g党参167g茯苓300g知母200g远志200g黄柏133g石菖蒲200g该药物的制法为a、按照本发明所提供的原料配方备料,酌予碎断后备用;b、向备料中加8倍量的水,煎煮,时间为2小时,得到滤液后,再向备料中加7倍量水,煎煮,时间为2小时;c、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滤液至相对密度为1.12-1.13的清膏,该密度测定条件为80℃;d、进行喷雾干燥;e、取干燥膏粉1份,糊精1份、蔗糖1.2份及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在80℃以下干燥制成1000g,分装,即制成成品。
药材的粒度影响浸提的效果,药物粉碎后能促进药物的溶解与吸收,有利于有效成份的溶出,所以我们在提取前将药物酌予碎断。
本发明的药物的有效成份主要为水溶性成份,本发明采用正交试验法选定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及煎煮用水量等三因素,最后选择向备料中加8倍量的水,煎煮,时间为2小时,得到滤液后,再向备料中加7倍量水,煎煮,时间为2小时;水浸膏得率最高。有效成份提取的最完全。
本发明的干燥方法采用喷雾干燥,它是瞬间干燥,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料,产品质量好,易溶解,可根据需要控制和调节产品的粗细度和含水量等质量指标,并能改差善制剂的溶出速度。
本发明制成颗粒剂,是因为颗粒剂是结合汤剂、酒剂、糖浆剂的特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中药剂型,它保持了汤剂吸收快、显效迅速的特点,克服了汤剂服用前临时煎煮,久置易霉败变质的特点,并可掩盖药物的苦味,本品种的中药材全部分经过提取精制,体积缩小,运输、服用方便、味甜适品,患者乐于服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眼病的药物,其特征是该药物的原料配方是熟地黄 360-440g 地黄360-440g枸杞子 360-440g菊花360-440g 菟丝子 270-330g茺蔚子 270-330g车前子 270-330g 五味子 270-330g党参150.3-183.7g茯苓270-330g 知母180-220g远志180-220g黄柏119.7-146.3 石菖蒲 180-220g
2.按照权利要求1所提供的一种治疗眼病药物的制法,其特征是a、按照权利要求1所提供的原料配方备料,酌予碎断后备用;b、向备料中加8倍量的水,煎煮,时间为2小时,得到滤液后,再向备料中加7倍量水,煎煮,时间为2小时;c、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滤液至相对密度为1.12-1.13的清膏,该密度测定条件为80℃;d、进行喷雾干燥;e、取干燥膏粉1份,糊精1份、蔗糖1.2份及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在80℃以下干燥制成1000g,分装,即制成成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眼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的原料配方是包括熟地黄等共计十四位中药。向备料中加8倍量的水,煎煮,合并煎液,滤过,浓缩滤液至相对密度为1.12-1.13的清膏,该密度测定条件为80℃,进行喷雾干燥,取干燥膏粉1份,糊精1份、蔗糖1.2份及乙醇适量,制成颗粒,在80℃以下干燥制成1000g,分装,即制成成品。本发明它对多类眼病均有稳定疗效,标本兼治,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P27/02GK1634272SQ20041004398
公开日2005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7日
发明者丁玉波 申请人:丁玉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