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8329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草药剂。
背景技术
我国是肝炎病症的多发国,其中乙型肝炎患者约有1.2亿人,现在主要采用西药治疗,存在负作用明显和治疗费用大等缺点;传统中医学把肝病划分为五类情况,在遇到具体病例时往往又归纳不清。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慢性肝炎的表现特征,把慢性肝炎分为湿热将尽和湿热未尽两种类型,特提出一种治疗慢性肝炎湿热将尽的中药。本发明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由太子参、黄芪、首乌、当归、菟丝子、水牛角、丹参、茵陈、绞股蓝、玉蕊(玉米须)、蚤休、白花舌草组成,其质量配比为2∶4∶1∶2∶1∶2∶2∶4∶4∶4∶4∶4;本发明需要将茵陈、绞股蓝、玉蕊、蚤休、白花舌草煎成膏状,过滤去渣后烘干成粉,再混合太子参、黄芪、首乌、当归、菟丝子、水牛角、丹参的药粉过80目筛后,按照0.4克/粒装成胶囊成药。本发明适用于慢性肝炎,湿热将尽、脾肾两虚。服用时一日三次,一次六粒,三个月为一疗程。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在研制时将茵陈60克、绞股蓝60克、玉蕊60克、蚤休60克、白花舌草60克煎成膏状,过滤去渣后烘干成粉,将太子参30克、黄芪60克、首乌15克、当归30克、菟丝子15克、水牛角30克、丹参30克粉碎为粉状,将两组药材混合后过80目筛后,按照0.4克/粒装成胶囊成药。
在实际治疗中陈欣,一个36岁的房县某厂工人,两年前突然发现乏力,面色灰暗,精神萎靡,乏力腿沉等症状,大便不畅,采用本中药制剂服用一日三次,一次六粒,排毒扶正转阴。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尿样呈正常,肝功能恢复正常。
李新安,女,50岁,机关的工作人员,2003年患病,久治不愈,延为慢性,住院治疗数月,症状稍有改善,仍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采用本中药制剂服用一日三次,一次六粒,排毒扶正转阴。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HBV-DNA转阴,肝功能正常。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由太子参、黄芪、首乌、当归、菟丝子、水牛角、丹参、茵陈、绞股蓝、玉蕊、蚤休、白花舌草组成,其质量配比为2∶4∶1∶2∶1∶2∶2∶4∶4∶4∶4∶4;本发明需要将茵陈、绞股蓝、玉蕊、蚤休、白花舌草煎成膏状,过滤去渣后烘干成粉,再混合太子参、黄芪、首乌、当归、菟丝子、水牛角、丹参的药粉过80目筛后,按照0.4克/粒装成胶囊成药。
全文摘要
本发明针对慢性肝炎的表现特征,把慢性肝炎分为湿热将尽和湿热未尽两种类型,特提出一种治疗慢性肝炎湿热将尽的中药。本发明一种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由太子参、黄芪、首乌、当归、菟丝子、水牛角、丹参、茵陈、绞股蓝、玉蕊(玉米须)、蚤休、白花舌草组成,本发明需要将茵陈、绞股蓝、玉蕊、蚤休、白花舌草煎成膏状,过滤去渣后烘干成粉,再混合太子参、黄芪、首乌、当归、菟丝子、水牛角、丹参的药粉过80目筛后,按照0.4克/粒装成胶囊成药。本发明适用于慢性肝炎,湿热将尽、脾肾两虚。服用时一日三次,一次六粒,三个月为一疗程。
文档编号A61K9/48GK1660199SQ20041006134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14日
发明者彭静涛 申请人:彭静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