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8337阅读:7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胃病的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配制品,具体是以中草药及化学药合制而成治疗胃病的药物。
背景技术
胃病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据报道,我国胃病发病率之高(7~10%)、发病人数之众已居世界首位。在我国社会人口中,有近10%的人患有胃溃疡,将近有30%的人患有各种胃炎,目前全国胃病患者的总人数,经粗略估计有近3亿人。
超过三分之二的胃病是因为胃酸过多而引发的,产生胃酸过多原因一是慢性病,如胃溃疡、慢性胃炎、消化不良;二是由于摄入过多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姜、蒜、醋、油、酸等等。西药治疗胃酸过多,常用一些碱性药如碳酸氢钠片、氢氧化铝片、三硅酸镁片等,或是其它的制酸药,这些药物虽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当时的症状,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引起胃酸过多的本因。而纯中药制剂如左金丸(黄连、吴茱萸)、气滞胃痛颗粒(柴胡、延胡索、枳壳、香附、白芍、甘草)注重了调理养胃治本因,但往往起效较慢,对于胃痛患者来说,需要及时地止痛或改善症状,以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因此,中西药合用是治疗胃病较佳选择。目前与本发明药处方类似的如“陈香露白露片”,其处方为甘草、石菖蒲、大黄、陈皮、碳酸镁、川木香、氧化镁、碳酸氢钠、次硝酸铋,具有健胃和中、理气止痛功效,方中石菖蒲功效为开窍宁神,化湿和胃;大黄功效为泻实热、下积滞、行瘀、解毒;陈皮、甘草理气和中。其余为碱性西药,中和胃酸。一般厂家以生大黄入药,但生大黄泻下性烈,对年老、气虚、体弱者易造成腹泻等不良反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救必应为主要中药成份,由中药及化学药联合配制的、对胃痛疗效显著、可治本而副作用又小的药物。
本发明治疗胃病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西药为原料制备而成救必应2~98,木香5~50,高良姜5~50,肉桂5~50,陈皮5~50,甘草5~50,碳酸氢钠5~50,三硅酸镁5~50。
本发明组合物各组分按重量份选用以下配比范围具有更佳的效果救必应10~70,木香10~40,高良姜5~30,肉桂5~30,陈皮5~30,甘草5~30,碳酸氢钠10~50,三硅酸镁15~50。
本发明组方中救必应为我国南方地区民间草药铁冬青的干燥根皮或树皮,《中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对其有收载。其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治疗扁桃体炎、急性胃肠炎、痢疾等。本发明选用救必应配伍具有行气止痛、健脾消食的木香,温中止痛的高良姜,散寒止痛、活血通络的肉桂,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陈皮,缓急止痛、解毒、缓和药性的甘草,以及中和胃酸的化学药碳酸氢钠、三硅酸镁共同配制而成,组方中的中药成份健胃止痛,舒气导滞,温中止痛,活血化瘀改善胃内血流循环,以消炎解毒来解决胃部炎症及溃疡;化学药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溃疡面,迅速而长效的缓解胃酸分泌过多引起的上腹疼痛、胸口闷烧、胃消化不良,打嗝返酸等症状。中西药两者相辅相成,标本兼治。本发明的组方不仅在健胃、理气、止痛、中和胃酸方面佳于“陈香露白露片”,且本发明中的“救必应”在本方中还增加起到了消除胃部炎症,对胃炎、溃疡引起的炎症起到很好的抗炎、消炎的作用。消除炎症病灶,增加止痛功效。
本发明药物是将各组分原料按常规制药工艺制备成各种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丸剂、散剂或水剂等。
临床试验表明,本发明药物对胃痛的疗效显著,并能明显改善嗳气、嘈杂泛酸、腹胀、纳呆少食等症状,改善胃痛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
典型病例介绍1、谭××,男性,28岁,司机。由于经常吃酸辣食物,抽烟等原因,5年前开始出现上腹部反复疼痛,曾做过胃镜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因工作劳累、情志不畅,上述症状复发,症见上腹部胀疼,持续时间约3小时,进食后可缓解,疼痛多在饥饿时或夜间加重,伴两胁胀闷,纳呆食少,嗳气返酸、恶心、大便秘结等。西医诊断十二指肠溃疡。中医诊断胃痛。服用本药1周后疼痛减轻;2周上腹部疼痛、腹胀、返酸等症明显减轻;3周上述症状基本消失;继续服用至第四周,诸症消失。疗效评定临床痊愈。
2、黄××,男性,48岁,患者因长期抽烟、喝酒导致反复上腹部疼痛2年。因酒后病情复发,症见上腹部胀满疼痛,痛及两胁,疼痛持续约3小时,进食后或恼怒时疼痛加重。伴胃中嘈杂,泛酸,恶心,嗳气、纳差,二便尚可。西医诊断胃溃疡。中医诊断胃痛。服用本药后1周,上腹疼痛,腹胀减轻;2周,上腹胀满疼痛、泛酸、胃中嘈杂、恶心、嗳气、纳差等症状明显减轻;3周,诸症基本消失。疗效评定临床痊愈。
3、单××,女性,59岁,上腹部胀痛反复发作6年。因进食过多生冷食物复发,症见上腹部胀痛,进食后加重,伴恶心胸闷、食少纳呆、嗳气频频,二便尚可。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断胃痛。服用本药1周后,上腹部胀痛减轻;2周,上腹胀痛、恶心胸闷、食少纳呆、嗳气频频等症基本消失;4周诸症消失。疗效评定临床痊愈。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取救必应50g,木香40g,高良姜25g,肉桂25g,陈皮20g,甘草30g,碳酸氢钠50g,三硅酸镁70g,将上述药物烘干、粉碎,制成颗粒,压制成片,即成。
实施例2取救必应60g,木香45g,高良姜20g,肉桂20g,陈皮25g,甘草25g,碳酸氢钠55g,三硅酸镁60g,将上述药物提取纯化成清膏,制成颗粒,装入胶囊,即成。
实施例3取救必应70克,木香10克,高良姜5克,肉桂5克,陈皮5克,甘草5克,碳酸氢钠10克,三硅酸镁15克,将上述药物烘干、粉碎,制成颗粒,压制成片,即成。
实施例4取救必应70克,木香40克,高良姜30克,肉桂30克,陈皮30克,甘草30克,碳酸氢钠50克,三硅酸镁50克,将上述药物提取纯化成清膏,制成颗粒,装入胶囊,即成。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胃病的药,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西药为原料制备而成救必应2~98,木香5~50,高良姜5~50,肉桂5~50,陈皮5~50,甘草5~50,碳酸氢钠5~50,三硅酸镁5~5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以中草药及化学药配制而成的治疗胃病的药物。该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西药为原料制备而成救必应2~98,木香5~50,高良姜5~50,肉桂5~50,陈皮5~50,甘草5~50,碳酸氢钠5~50,三硅酸镁5~50。本发明药物对胃病、胃痛疗效显著,标本兼治。
文档编号A61P1/00GK1660205SQ20041006144
公开日2005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12月24日
发明者刘容在 申请人:刘容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