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驹乙肝胶囊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1673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虎驹乙肝胶囊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和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药,特别是涉及虎驹乙肝胶囊,本发明还涉及该药物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肝炎,尤其是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祖国医学认为肝炎多为感受湿热致病,湿热病邪,侵入人体,留恋日久,隐伏体内,则易伤及肝、脾等脏,肝为藏血之脏,湿热迁延持续不解,必致久病及血,瘀滞肝络,或湿瘀互结或热郁血瘀。脾喜燥恶湿,湿热邪毒,蕴遏交蒸,肝病及脾,困遏中焦,土壅木郁,势必导致肝之疏泄失司,脾之运化失常,而至形成肝郁脾虚,湿热瘀滞之证。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调理肝脾,祛邪重点在于清热利湿,祛瘀解毒,扶正重点在于健脾养肝,舒达肝气,使其邪祛正复,以达康复之目的。
西医也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一是由于乙肝病毒(外邪)长期存在,二是机体免疫功能的紊乱,治疗原则是抗病毒治疗(祛邪)和免疫调节治疗(扶正)兼顾。
目前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市场上各种药物也疗效不一,各有侧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副作用少、疗效好、成本低、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标本兼治的虎驹乙肝胶囊。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药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利用祖国医学的明显优势,通过多种药物的有机配伍,达到祛邪扶正、标本兼治的效果。
本发明由虎杖、蚂蚁、板蓝根、茵陈、黄芪、枸杞子、丹参、三七、大枣、五味子、柴胡等十一味中药组成,其中虎杖清热解毒,利湿退黄,配以茵陈、柴胡、板蓝根,用其清热解毒,利胆退黄,抑制病毒,疏肝,解郁止痛,护肝及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作用;加上黄芪、枸杞子、五味子、大枣,具益气养阴的补益作用,增强网状细胞的吞噬作用,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护肝降酶,防止肝糖元减少的作用;丹参、三七具活血化瘀、止痛,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耐氧能力,促进组织修复,缩小软化肿大的肝脾,减少纤维化程度的作用;蚂蚁具扶正固本养肝益肾之功效,也有抗炎护肝作用,蚂蚁体内的草体蚁醛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蚂蚁还含有较多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及酶、三萜类化合物,具有护肝、降酶、增加免疫机能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方以虎杖清热解毒,利湿退黄,活血化瘀;蚂蚁养肝益肾,强身补虚,二药合而为君,有利于祛邪与扶正的互补增效。板蓝根、茵陈清热利湿解毒;黄芪、枸杞子益气补脾养肝,共为臣药,前二者助虎杖清除湿热,后二者助蚂蚁补虚强身。佐以丹参、三七,活血化瘀,护肝通络,大枣、五味子补脾养肝。柴胡入肝经以疏肝解郁,理气调血,为佐而兼使。全方祛邪与扶正相互结合,既能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以除邪,又能对肝脾两虚、虚实掺杂的病理特点综合治疗。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下列措施实现的虎驹乙肝胶囊,它是主要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虎杖1.77-5.32份,蚂蚁0.75-2.3份,板蓝根0.89-2.67份,茵陈0.7-2份,黄芪0.45-1.34份,枸杞子0.35-1.06份,丹参0.45-1.34份,三七0.05-0.14份,大枣0.13-0.4份,五味子0.35-1.06份,柴胡0.35-1.06份。
所述的虎驹乙肝胶囊,其中各重量份的原料药优选虎杖2.66份,蚂蚁1.15份,板蓝根1.33份,茵陈1份,黄芪0.67份,枸杞子0.53份,丹参0.67份,三七0.07份,大枣0.2份,五味子0.53份,柴胡0.53份。
所述的虎驹乙肝胶囊,其中所用蚂蚁原料为黑蚂蚁。
所述的虎驹乙肝胶囊的制备工艺,包含下列步骤a.按配方取三七用水洗净后,烘干粉碎,用60-90%乙醇喷湿,密闭放置12-36小时,取出,60-100℃烘干,过50-250目筛,得三七粉,备用;b.按配方取蚂蚁除杂质,清洗,加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30-60℃时测相对密度为1.1-1.4的浓缩液,药渣烘干打粉,过30-80目筛,得蚂蚁粉,备用;c.按配方取黄芪、枸杞子、大枣加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过滤,保留药渣备用,取滤液合并浓缩至30-60℃时测相对密度为1.1-1.4的浓缩液,备用;d.按配方取虎杖、板蓝根、茵陈、丹参、五味子、柴胡及步骤c所得药渣,加60-90%乙醇回流提取1-3次,每次1-4倍量,提取1-3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浓缩至30-60℃时测相对密度至相对为1.1-1.4的浓缩液,同时,回收乙醇;e.将上述步骤b、c、d所得各浓缩液合并,与步骤a、b所得三七粉、蚂蚁粉混匀,干燥,加入适量辅料,制成胶囊剂。
所述的制备工艺步骤a中三七的粉碎可以是微粉粉碎,过100-250目筛;或常温细粉粉碎。
所述的制备工艺中将步骤b中所得浓缩液于-10~-20冷冻干燥成粉,备用。
所述的制备工艺中分别将步骤c、d中所得浓缩液喷雾干燥成细粉,备用。
所述的制备工艺中分别将步骤c、d中所得浓缩液干燥,常温粉碎成细粉,备用。
本说明书中的细粉指符合药典(2001年版)规定的能全部通过五号筛(80目)并含能通过六号筛(100目)不少于95%的粉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方精当,标本兼治,效果确切,毒副作用小,用药安全,且选用药物中主药之一的蚂蚁为资源的有效开发,具有良好的疗效和生物利用前景,该药不但可用于治疗和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而且还具有改善脂肪肝及肝硬化的效果;制备方法中蚂蚁进行前处理加工,并根据药材中护肝、降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的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进行提取分离,其残渣还用作辅料,提高了主要成份的含量,增加了疗效,节约了成本。
以下通过本发明药物虎驹乙肝胶囊的动物试验情况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药效学试验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18-25g;SD大鼠,130-150g;麻鸭,12月龄,平均体重与性别比例相近,在相同条件下饲养。
实验药物1、虎驹乙肝胶囊按实施例1制备,用1%CMC(羧甲基纤维素)配成混悬液,分别按0.5g/kg(相当于2.34g生药/kg)和1g/kg(相当于4.67g生药/kg)给药。(注根据中药命名规则,“虎驹乙肝胶囊”中的“虎”代表虎杖,“驹”代表玄驹,即蚂蚁,以上两字表示该药所用的君药为虎杖和蚂蚁;“乙肝”表示可用于治疗和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胶囊”表示剂型。)2、联苯双酯片江苏吴江制药厂生产。
3、阿昔洛韦片上海黄河制药厂生产。
方法和结果一、虎驹乙肝胶囊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取小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23±2g,平均分为5组,虎驹乙肝胶囊二组,分别灌胃给予0.5g/kg和1g/kg,联苯双酯组灌胃给予100mg/kg,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蒸馏水,每天一次,连续10天,末次给药后腹腔注射0.1%CCL4橄榄油10ml/kg(正常对照组不注射),禁食不禁水,20小时后断头处死动物,收集血液,分离血清,测定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换酶(ALT),结果见表1,并取每只动物的同一叶肝脏作病理切片,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查。
表1虎驹乙肝胶囊对CCL4致小鼠肝损伤的影响(x±SD IU/L)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结果表明,虎驹乙肝胶囊具有明显的降酶作用,且随用药剂量加大而作用增强。
肝脏组织形态学检查表明,正常组未见异常变化;模型组可见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普遍肿胀,且成团排列,并可见小灶性坏死,大部分为溶解性坏死,坏死处有炎性细胞浸润,虎驹乙肝胶囊二个组及联苯双酯组动物病变程度与范围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肝小叶结构基本完整,肝细胞呈索状排列,仅有部分肝细胞出现轻度变性和点状坏死。
二、虎驹乙肝胶囊对CCL4致大鼠肝损伤的影响取大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40±10g,平均分为5组,虎驹乙肝胶囊二组,分别灌胃给予0.5g/kg和1g/kg,联苯双酯组灌胃给予100mg/kg,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蒸馏水,每天一次,连续10天,末次给药后腹腔注射0.1%CCL4橄榄油10ml/kg(正常对照组不注射),禁食不禁水,20小时后断头取血,分离血清,测定AST和ALT(结果见表2),并取每只动物的同一叶肝脏作病理切片,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查。
表2虎驹乙肝胶囊对CCL4致大鼠肝损伤的影响(x±SD IU/L)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结果表明,虎驹乙肝胶囊具有明显降酶作用,且随用药剂量加大而作用增强。肝脏组织形态学检查表明,正常组未见异常变化,模型组可见肝细胞肿胀,细胞轮廓不清、肝窦变窄,并可见小灶性坏死,虎驹乙肝胶囊二个组及联苯双酯组动物病变程度与范围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肝细胞仅有部分点状变性坏死而无灶性坏死。
三、虎驹乙肝胶囊对D-氨基半乳糖致大鼠肝损伤的影响取大鼠50只,雌雄各半,体重140±10g,平均分为5组,虎驹乙肝胶囊二组,分别灌胃给予0.5g/kg和1g/kg,联苯双酯组灌胃给予100mg/kg,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蒸馏水,每天一次,连续10天,末次给药后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400ml/kg(正常对照组不注射),禁食不禁水,20小时后断头取血,分离血清,测定AST和ALT(结果见表3),并取每只动物的同一叶肝脏作病理切片,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查。
表3虎驹乙肝胶囊对D-氨基半乳糖致大鼠肝损伤的影响(x±SD IU/L)

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结果表明,虎驹乙肝胶囊具有明显降酶作用,且随用药剂量加大而作用增强。肝脏组织形态学检查表明,正常组未见异常变化,模型组可见肝细胞明显肿胀,并广泛坏死,虎驹乙肝胶囊二个组动物肝脏病变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且可见枯氏细胞增生,二组动物肝损伤程度,大剂量组明显轻于小剂量组,联苯双酯组动物病变程度与虎驹乙肝胶囊大剂量组相似。
四、虎驹乙肝胶囊对CCL4诱发大鼠肝硬变的影响取大鼠90只,雌雄各半,体重130±10g,按相近体重分为5组,除正常对照组(不注射CCL4)为10只外,其余各组均为20只,分别于皮下注射10%CCL4橄榄油5ml/kg,每周二次,连续3个月,于注射CCL43个月起,开始给药,分别灌胃给予虎驹乙肝胶囊0.5g/kg、1g/kg、以及联苯双酯100mg/kg,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灌胃给予蒸馏水10ml/kg,每日一次,连续给药2个月,末次给药后24小时,分别取各组10只动物,断头取血,分离血清,测定AST、ALT、总蛋白、白蛋白、A/G比例,结果见表4,并取各鼠同一叶肝脏作病理切片,进行组织形态学检查。
表4虎驹乙肝胶囊对CCL4诱发大鼠肝损伤的影响(n=10,x±SD,IU/L)

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果表明,虎驹乙肝胶囊1g/kg组及联苯双酯组,具有改善肝功能,降酶及升高蛋白含量等作用,对肝实质性病理变化有明显改善作用。
五、虎驹乙肝胶囊对大鼠胆汁分泌量的影响取大鼠40只,体重250±10g,雌雄各半,先以乌拉坦1g/kg腹腔注射麻醉动物,分别将动物固定于大鼠固定板上,打开腹腔,于总胆管内插入引流管,收集1小时胆汁,然后将动物均分为4组,虎驹乙肝胶囊二组分别灌胃给予0.5g/kg、1g/kg、联苯双酯组灌胃给予100mg/kg、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蒸馏水,给药后继续收集胆汁4小时,每小时记录胆汁一次,并灌胃给予5%葡萄糖盐水5ml/kg一次,结果见表5。
表5虎驹乙肝胶囊对大鼠胆汁分泌量的影响(x±SD)

给药前后比较*P<0.05**P<0.01六、虎驹乙肝胶囊对小鼠碳粒廓清功能的影响取小鼠40只,体重19±1g,雌雄各半,均分为4组,虎驹乙肝胶囊二组分别灌胃给予0.5g/kg、1g/kg、联苯双酯组灌胃给予100mg/kg、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蒸馏水,每天一次,连续7天,第8天尾静脉注射印度墨汁(1∶1.5生理盐水稀释)10ml/kg,注射后1分钟和5分钟,分别从眼眶取血20μl,加入0.1%Na2CO3溶液2ml中摇匀,然后用分光光度计于680nm处比色,测定光密度(OD),同时取各鼠肝脏称重,并计算廓清指数(K值)和吞噬指数(a值),结果见表6。
表6虎驹乙肝胶囊对小鼠碳粒廓清功能的影响(x±SD)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结果表明,虎驹乙肝胶囊能明显提高小鼠碳粒的廓清指数和吞噬指数,表明其对网<p>试验数据2

综合上述试验结果可以得出,与现有技术中的防治鸡球虫病西药相比,本发明的抗球虫作用效果明显,而且促进鸡的生长作用效果明显,同时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用批量生产,大面积的推广。
表9虎驹乙肝胶囊对二硝基氟苯诱发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的影响(x±SD)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结果表明,虎驹乙肝胶囊明显抑制由二硝基氟苯诱发的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
小结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虎驹乙肝胶囊对由CCL4、D-氨基半乳糖引起的小鼠、大鼠肝损伤,具有明显的降酶作用和改善肝脏组织病变作用,其作用强度均随用药剂量增加而加大,另外,虎驹乙肝胶囊还具有一定的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和利胆作用。
十、本发明对鸭乙型肝炎动物模型的药物抑制试验采用垂直传播感染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DHBV-DNA检测阳性麻鸭,分设6组,各组均为12只随机选择的十二月龄麻鸭,虎驹乙肝胶囊低、中、高三个剂量(分别为0.2g/kg、0.6g/kg、1.8g/kg)组和阳性药物(阿昔洛韦100mg/kg)对照组,口腔途径喂饲给药,每周隔日3次给药,连续12周;DHBV-DNA(+)对照组和DHBV-DNA(-)对照组均喂饲乳酶生片剂各一粒,连续十二周。以上各组麻鸭分别在给药前、给药后第四周、第八周、第十二周和停药后第二周静脉采血,根据陈渊卿等建立的方法(陈渊卿等,中华传染病杂志 1(2)163),作血清的DHBV-DNA斑点杂交试验(结果见表10)。在停药的第二周,各组麻鸭同时放血致死取肝脏,并置福尔马林固定液和2.5%戊二醛固定液保存,分别作鸭肝常规病理检查(结果见表11及图1-6)和电镜检查(结果见图7-12)。
表10虎驹乙肝胶囊对麻鸭血清DHBV-DNA含量的影响


表中++++相当于DHBV-DNA含量为100pg;+++为50pg;++为25pg;+为10pg。
表列数据经自然对数转换后作为方差分析,用药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结果表明,本发明不同剂量组麻鸭血清DHBV-DNA含量在用药前后有比较明显的变化,用药期间三组的DHBV-DNA平均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用药12周时,各组分别有6-9只麻鸭血清DHBV-DNA转为阴性,转阴率分别为75%、50%、58.33%,提示虎驹乙肝胶囊有较明显的抗病毒作用,能抑制DHBV-DNA的复制,降低血清DHBV-DNA的含量,此外还发现三个药物组麻鸭的血清DHBV-DNA含量即使在停药后第2周仍能基本维持于停药时的水平,未见某些药物(如膦甲酸钠和阿昔洛韦)所常见的停药后明显“反跳”或回升现象,表明虎驹乙肝胶囊有较好的持续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本实验中,DHBV-DNA(+)对照组麻鸭血清DHBV-DNA含量虽略有变化,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意义,但与药物组的变化相比有明显差别。
表11光镜下实验组和对照组鸭肝病理炎症变化比较

结果表明,光镜下DHBV-DNA(+)组麻鸭肝组织炎性改变介于“±~+++”之间,平均加权为1.0833,出现较明显的炎症改变,类似慢性迁延性肝炎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肝组织汇管区炎症和小叶实质炎症明显,肝细胞肿胀显著,窦细胞活跃,汇管区胆管增生,并有明显脂肪性变。虎驹乙肝胶囊组的鸭肝病理均有所改善,炎症减轻,变化向阴性对照组靠拢,其中尤以中、高剂量组较为明显。阿昔洛韦组情况与虎驹乙肝胶囊三个剂量组基本相似。
本发明的毒理学试验一、急性毒性试验由于虎驹乙肝胶囊毒性较低,无法测出口服LD50值,且该药不宜腹腔注射,故以最大浓度和最大给药体积进行小鼠口服最大耐受量试验。
1、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取小鼠5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5组,每组为一个剂量,剂量分别为1.27g/kg、1.69g/kg、2.25g/kg、3.00g/kg、4.00g/kg,试验前禁食不禁水,16小时后各组分别按上述剂量以0.4ml/10g一次灌胃给药,给药后连续观察7天,记录动物一般情况及死亡情况,7天后处死动物进行尸检。
结果按上述剂量给药后,各组动物除给药当天活动减少处,余无异常反应,7天内各组均未出现死亡,见表12,无法测出LD50值。尸检各组动物主要脏器,肉眼观察未见异常改变。
表12虎驹乙肝胶囊的小鼠LD50测定结果

2、最大耐受量试验分别取小鼠(体重19±1g)、大鼠(体重220±20g)各20只,雌雄各半,先禁食16小时,然后用100mg/ml(最大浓度)浓度的虎驹乙肝胶囊混悬液,小鼠按0.4ml/10g体重、大鼠按2ml/100g体重灌胃给药,每隔4小时给药一次,连续给药3次,给药后观察7天内动物的外观行为、摄食、粪便和死亡情况及毒性反应,未死亡动物于7天后处死进行尸检。
结果小鼠、大鼠分别连续3次(1天内)给药后,连续观察7天,动物无一死亡,外观行为无异常,活动自如,无兴奋及抑制现象,摄食量分别为小鼠6.5±1.3g/天、大鼠32.6±4.8g/天,粪便呈颗粒状,无拉稀现象,毛色柔顺有光泽,尸检示主要脏器肉眼观察均无异常改变。结果表明小鼠最大耐受量为12g/kg(折生药量56.04g/kg),相当于成人一日剂量的240倍,大鼠最大耐受量为6g/kg,相当于成人一日剂量的120倍(临床成人一日口服量为3g/60kg)。
二、长期毒性试验SD大鼠160只,体重109.37±19.56g,鼠龄为6周,随机分为四组,每组40只,雌雄各半,即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溶媒1%CMC)及本发明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1g/kg、2g/kg、4g/kg),每天上下午各灌服一次,灌胃体积为2ml/100g体重,连续6个月,给药结束再观察3周。结果示整个实验期间,各组动物生长、食饮、活动、增重、粪便等一般情况均无异常变化;给药三个月、给药结束、观察期结束后三个给药剂量组动物均未见明显毒性反应,血常规、血小板、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等血液生化指标及病理学检查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剂量相当于成人临床用量的20、40、80倍,提示本发明用于临床比较安全。


图1是DHBV-DNA(-)对照组鸭肝病理切片光镜照片。
图2是虎驹乙肝胶囊低剂量组鸭肝病理切片光镜照片。
图3是虎驹乙肝胶囊中剂量组鸭肝病理切片光镜照片。
图4是虎驹乙肝胶囊高剂量组鸭肝病理切片光镜照片。
图5是DHBV-DNA(+)对照组鸭肝病理切片光镜照片。
图6是阿昔洛韦对照组鸭肝病理切片光镜照片。
图7是DHBV-DNA(-)对照组鸭肝病理切片电镜照片。
图8是虎驹乙肝胶囊低剂量组鸭肝病理切片电镜照片。
图9是虎驹乙肝胶囊中剂量组鸭肝病理切片电镜照片。
图10是虎驹乙肝胶囊高剂量组鸭肝病理切片电镜照片。
图11是DHBV-DNA(+)对照组鸭肝病理切片电镜照片。
图12是阿昔洛韦对照组鸭肝病理切切片电镜照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发明加以说明,所列实施例中每份的量均以100克计。
实施例1配方虎杖2.66份,黑蚂蚁1.15份,板蓝根1.33份,茵陈1份,黄芪0.67份,枸杞子0.53份,丹参0.67份,三七0.07份,大枣0.2份,五味子0.53份,柴胡0.53份。
制备工艺按配方取三七用水洗净后,烘干粉碎,用80%乙醇喷湿,密闭放置24小时,取出,90℃烘干,微粉粉碎,过200目筛,得三七粉,备用;按配方取黑蚂蚁除杂质,清洗,加水煎煮3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50℃时测相对密度为1.3的浓缩液备用,药渣A烘干打粉,过50目筛,得蚂蚁粉,备用;按配方取黄芪、枸杞子、大枣加水煎煮3次,每次2小时,过滤,保留药渣B备用,取滤液合并浓缩50℃时测相对密度为1.25的浓缩液,备用;按配方取虎杖、板蓝根、茵陈、丹参、五味子、柴胡及药渣B,加8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3倍量,提取2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至50℃时测相对密度至相对为1.3的浓缩液;将上述各浓缩液合并,与所得三七粉、蚂蚁粉混匀,干燥,加入适量辅料,打成细粉,常规工艺制成胶囊。
实施例2配方虎杖1.77份,黑蚂蚁2.3份,板蓝根2.67份,茵陈2份,黄芪0.45份,枸杞子0.35份,丹参1.34份,三七0.05份,大枣0.13份,五味子1.06份,柴胡1.06份。
制备工艺按配方取三七用水洗净后,烘干粉碎,用60%乙醇喷湿,密闭放置36小时,取出,70℃烘干,微粉粉碎,过250目筛,得三七粉,备用;按配方取黑蚂蚁除杂质,清洗,加水煎煮2次,每次3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30℃时测相对密度为1.1的浓缩液,浓缩液于-20冷冻干燥后过筛得细粉A备用,另蚂蚁药渣烘干打粉,过80目筛,得蚂蚁粉,备用;按配方取黄芪、枸杞子、大枣加水煎煮2次,每次3小时,过滤,保留药渣D备用,取滤液合并浓缩至30℃时测相对密度为1.15的浓缩液,浓缩液喷雾干燥过筛得细粉B备用;按配方取虎杖、板蓝根、茵陈、丹参、五味子、柴胡及药渣D,加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3倍量,提取2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浓缩至40℃时测相对密度至相对为1.1的浓缩液,浓缩液喷雾干燥过筛得细粉C备用,同时,回收乙醇;将细粉A、B、C合并,与所得三七粉、蚂蚁粉混匀,加入适量辅料,常规工艺制成胶囊。
实施例3配方虎杖5.32份,黑蚂蚁0.75份,板蓝根0.89份,茵陈0.7份,黄芪1.34份,枸杞子1.06份,丹参0.45份,三七0.14份,大枣0.4份,五味子0.35份,柴胡0.8份。
制备工艺按配方取三七用水洗净后,烘干粉碎,用90%乙醇喷湿,密闭放置12小时,取出,60℃烘干,过80目筛,得三七粉,备用;按配方取黑蚂蚁除杂质,清洗,加水煎煮2次,每次3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40℃时测相对密度为1.2的浓缩液备用,药渣A烘干打粉,过70目筛,得蚂蚁粉,备用;按配方取黄芪、枸杞子、大枣加水煎煮3次,每次2小时,过滤,保留药渣B备用,取滤液合并浓缩至40℃时测相对密度为1.25的浓缩液,备用;按配方取虎杖、板蓝根、茵陈、丹参、五味子、柴胡及药渣B,加6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3倍量,提取3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至40℃时测相对密度至相对为1.2的浓缩液;将上述各浓缩液合并,与所得三七粉、蚂蚁粉混匀,干燥,加入适量辅料,打成细粉,常规工艺制成胶囊。
实施例4配方虎杖3.8份,黑蚂蚁2.0份,板蓝根1.5份,茵陈1.3份,黄芪0.8份,枸杞子1.0份,丹参0.8份,三七0.1份,大枣0.18份,五味子0.5份,柴胡0.7份。
制备工艺按配方取三七用水洗净后,烘干粉碎,用70%乙醇喷湿,密闭放置24小时,取出,70℃烘干,过50目筛,得三七粉,备用;按配方取黑蚂蚁除杂质,清洗,加水煎煮3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60℃时测相对密度为1.1的浓缩液,药渣A烘干打粉,过50目筛,得蚂蚁粉,备用;按配方取黄芪、枸杞子、大枣加水煎煮3次,每次2小时,过滤,保留药渣B备用,取滤液合并浓缩至60℃时测相对密度为1.1的浓缩液,备用;按配方取虎杖、板蓝根、茵陈、丹参、五味子、柴胡及药渣B,加8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3倍量,提取2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至60℃时测相对密度至相对为1.1的浓缩液;将上述各浓缩液合并,与所得三七粉、蚂蚁粉混匀,干燥,加入适量辅料,打成细粉,常规工艺制成胶囊。
权利要求
1.虎驹乙肝胶囊,其特征在于它是主要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虎杖1.77-5.32份,蚂蚁0.75-2.3份,板蓝根0.89-2.67份,茵陈0.7-2份,黄芪0.45-1.34份,枸杞子0.35-1.06份,丹参0.45-1.34份,三七0.05-0.14份,大枣0.13-0.4份,五味子0.35-1.06份,柴胡0.35-1.0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虎驹乙肝胶囊,其特征在于各重量份的原料药优选虎杖2.66份,蚂蚁1.15份,板蓝根1.33份,茵陈1份,黄芪0.67份,枸杞子0.53份,丹参0.67份,三七0.07份,大枣0.2份,五味子0.53份,柴胡0.53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虎驹乙肝胶囊,其特征在于所用蚂蚁原料为黑蚂蚁。
4.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虎驹乙肝胶囊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包含下列步骤a.按配方取三七用水洗净后,烘干粉碎,用60-90%乙醇喷湿,密闭放置12-36小时,取出,60-100℃烘干,过50-250目筛,得三七粉,备用;b.按配方取蚂蚁除杂质,清洗,加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30-60℃时测相对密度为1.1-1.4的浓缩液,药渣烘干打粉,过30-80目筛,得蚂蚁粉,备用;c.按配方取黄芪、枸杞子、大枣加水煎煮1-3次,每次1-3小时,过滤,保留药渣备用,取滤液合并浓缩至30-60℃时测相对密度为1.1-1.4的浓缩液,备用;d.按配方取虎杖、板蓝根、茵陈、丹参、五味子、柴胡及步骤c所得药渣,加60-90%乙醇回流提取1-3次,每次1-4倍量,提取1-3小时,滤过,合并提取液,浓缩至30-60℃时测相对密度至相对为1.1-1.4的浓缩液,同时,回收乙醇;e.将上述步骤b、c、d所得各浓缩液合并,与步骤a、b所得三七粉、蚂蚁粉混匀,干燥,加入适量辅料,制成胶囊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步骤a中三七的粉碎可以是微粉粉碎,过100-250目筛;或常温细粉粉碎。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将步骤b中所得浓缩液于-10~-20冷冻干燥成粉,备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分别将步骤c、d中所得浓缩液喷雾干燥成细粉,备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分别将步骤c、d中所得浓缩液干燥,常温粉碎成细粉,备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虎驹乙肝胶囊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由虎杖、蚂蚁、板蓝根、茵陈、黄芪、枸杞子、丹参、五味子、柴胡、大枣、三七等十一味原料药组成,通过将蚂蚁的水煮浓缩液,黄芪、枸杞子、大枣的水煮浓缩液,虎杖、板蓝根、丹参、五味子、柴胡、茵陈乙醇提取的浓缩液合并,与蚂蚁粉和三七粉混和,干燥,制备而成。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方精当,标本兼治,效果确切,毒副作用小,用药安全,且蚂蚁为资源的有效开发,具有良好的疗效和生物利用前景;制备方法中蚂蚁进行前处理加工,并根据药材中护肝、降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的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分别进行提取分离,其残渣还用作辅料,可提高主要成分的含量,增加疗效,节约成本。
文档编号A61P1/16GK1634329SQ200410065020
公开日2005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9日
发明者张文鹄, 夏培元 申请人:淮安天照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