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排液输液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4879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排液输液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输液瓶,特别是一种靠自身变形来调整瓶内压力达到自动排液的输液瓶。
背景技术
已有的医用输液瓶,输液时都要靠进气针不断地向瓶内补充空气,以保证液体的排出。不纯净空气的进入容易污染药液,造成不良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申请号为01238227.2的塑料输液软瓶和申请号为02266022.4的自吸塑料输液瓶,采用无进气设计,靠瓶体自吸瘪后产生的压力排液。这种输液瓶存在的不足是,无论是圆柱形瓶体,还是椭圆柱形瓶体,相对均匀的壁厚使其具有基本相同的刚性强度,很难在一个方向产生自吸变形,瓶内易形成负压,影响液体的完全排出;柱形瓶体,其底部会存在较大的不能自吸瘪的空间,也影响排液,且瓶内残留液多,达不到完全排液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吸瘪效果好、使用安全、性能可靠的自排液输液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排液输液瓶,包括塑料瓶体,其特征在于瓶体横剖面为椭圆形,瓶体沿长径方向的纵剖面近似于纺锤形,瓶体各部位的壁厚不相同。瓶体各部位的横截面积不相等,从瓶体中间向上、下两端递减。瓶体中段壁厚小于上段和下段壁厚,从中段向上、下段递增,中段部位的短径壁厚度小于长径壁厚度。瓶体中段短径壁厚度为0.1-0.2毫米,长径壁厚度为0.2-0.3毫米,其它部位的壁厚为0.2-0.5毫米。
为了能提高塑料瓶体的自吸瘪效果,减小排液后的瓶体空间,排液彻底,首先,本实用新型对瓶体形状进行了改进,瓶体的横剖面为椭圆形,而沿瓶体长径方向的纵剖面近似于纺锤形,短径壁呈外弧线,使得瓶体各部位的横截面积不相等,从瓶体中段向上段和下段逐渐减小。与椭圆柱形瓶体相比,瓶体上段和下段不能吸瘪的空间较小,吸瘪面积大,有利于排净液体。其次,改变瓶体的壁厚,即瓶体各部位的厚度不相同,瓶体中段的厚度小于上、下两段的厚度,从中段向上段和下段逐渐增厚,并且中段瓶体的短径壁厚度小于长径壁的厚度,由于瓶体中段较薄,且又以中段的短径壁为最薄点,因此只能沿短径方向产生变形,这样便可以锁定瓶体吸瘪方向,即只能在短径方向上产生吸瘪。在不用通过外部补气的条件下,通过瓶体的自吸瘪实现排液。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瓶体设计合理,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产生吸瘪,自吸效果好,吸瘪面积大,排液彻底,使用安全可靠。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图1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3所示,瓶体(1)的横剖面为椭圆形,沿瓶体长径方向的纵剖而近似于纺锤形,即短径壁(5)纵截面呈外弧线,瓶体上段(2)和下段(3)横截面积逐渐减小,近似于椭圆锥形。瓶体中段(9)的壁厚较上、下两段薄,中段的短径壁(5)比长径壁(4)薄。中段的短径壁厚度为0.1-0.2毫米,长径壁厚度为0.2-0.3毫米,并从中段逐渐向上、下两端增厚至0.3-0.5毫米。瓶的底面(6)向内凹陷,凹部中心设有凸柱(7),用以连接吊环。瓶的顶部是瓶口(8),与专用瓶盖焊接。
权利要求1.一种自排液输液瓶,包括塑料瓶体,其特征在于瓶体横剖面为椭圆形,瓶体沿长径方向的纵剖面近似于纺锤形,瓶体各部位的壁厚不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排液输液瓶,其特征在于瓶体各部位的横截面积不相等,从瓶体中间向上、下两端递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排液输液瓶,其特征在于瓶体中段壁厚小于上段和下段壁厚,从中段向上、下段递增,中段部位的短径壁厚度小于长径壁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排液输液瓶,其特征在于瓶体中段短径壁厚度为0.1-0.2毫米,长径壁厚度为0.2-0.3毫米,其它部位的壁厚为0.2-0.5毫米。
专利摘要一种自排液输液瓶,包括塑料瓶体,其特征在于瓶体横剖面为椭圆形,瓶体沿长径方向的纵剖面近似于纺锤形,瓶体各部位的壁厚不相同。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瓶体设计合理,只能在一个方向上产生吸瘪,自吸效果好,吸瘪面积大,排液彻底,使用安全可靠。
文档编号A61J1/05GK2699876SQ20042003182
公开日2005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04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6月1日
发明者叶祥林 申请人:叶祥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