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口腔中快速溶解的薄膜新剂型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19904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在口腔中快速溶解的薄膜新剂型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在口腔中快速溶解的薄膜新剂型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一病种。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心脑血管疾病药物的研究成为药物开发的热点。
脑梗塞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约占脑血管病的75%,有一定的病死率,80%的存活者留有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约40%重度致残。估计每年因本病造成的损失与医疗费用高达100亿元以上,已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负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其病因是由于一些不能掺进动脉壁的血脂类物质如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沉积在动脉内膜上形成“粥样斑块”后因液中钙质的沉着,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缺血性脑中风(脑梗塞),在急性发作期以及在中风前期和恢复期均是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时机。
中医药在上述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以复方丹参、黄杨宁、阿魏酸钠等为主要原料的复方或单方制剂均有着确切的疗效,西药硝酸甘油也有明确的疗效。
复方丹参制剂有片剂、胶囊、针剂、滴丸等剂型;黄杨宁的制剂有片剂、胶囊、针剂、滴丸、分散片等;硝酸甘油的制剂有溶液剂、片剂、舌下含片等;阿魏酸钠有滴丸、片剂、胶囊等。
在口腔中快速溶解的薄膜新剂型与片剂、胶囊等传统剂型相比,它具有服用方便、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及对消化道粘膜刺激作用小等优点;在短于1分钟内,最快的几秒钟能在患者口中溶解,服用时可不需用水。和注射剂相比,减少直接进入血液而造成的副作用等,制备工艺成本过高、工艺复杂等,所以开发此药膜是非常意义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的目在于提供一种在口腔中快速溶解的薄膜新剂型。
本发明的第二个的目的在于提供薄膜新剂型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生理可接受薄膜,含有一种或几种活性成分,在口腔中释放药物,迅速被口腔黏膜吸收,对急症病人来说是一种起效快的给药最佳的途经。特别适于粘着并且快速溶解在使用者的口腔中。快速溶解薄膜起效,经口腔或经粘膜释放药学活性物质从而发挥药效。对急症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所以开发这种快速溶解薄膜剂,是有意义的,也是体现这一剂型的特点。该工艺简单,经济,实用,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还涉及制备特别适合口腔给药的柔软的、非自粘着性薄膜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成膜剂和至少一种稳定剂混合得到成膜混合物;将水溶性组分溶解在水中得到水溶液;将成膜混合物和水溶液混合得到水合聚合物凝胶;混合油类形成油混合物;将油混合物加入水合聚合物凝胶中并且混合,得到均匀乳化凝胶;将该均匀凝胶涂抹在村底上;干燥涂抹好的凝胶得到薄膜。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的在口腔中快速溶解的薄膜新剂型,其特征是该薄膜由至少一种或多种活性成分,成膜材料和药用辅料组成。更具体的说薄膜由0.01-90%一种或多种活性成分,及余量的成膜材料和药用辅料组成。较好的活性成分占总薄膜的0.1-80%。
本发明所述的活性成分包括治疗心血管病药、偏头痛药中的活性成分。具体是指心血管病药中的复方丹参提取物、黄杨宁中的环维黄扬D、硝酸甘油;治疗偏头痛药中的阿魏酸钠。
其中复方丹参处方丹参、三七、冰片组成,功能与主治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胸中憋闷,心绞痛。
黄杨宁提取物中含量为(环维黄扬D),环维黄扬D含量为35-100%,优选85-99%,功能与主治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用于气滞血淤所致的胸痹心痛,脉结代;冠心病、心律失常见上述证候者。
硝酸甘油含量为50-100%,扩张血管和增强心脏的功能,用于预防和治疗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硝酸甘油也是防治心绞痛及心肌梗塞发作的常备救急药。
阿魏酸钠化学名称为3-甲氧基-4-羟基桂皮酸钠盐二水合物,其含量为20-100%。优选90-99%主要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病、肾小球疾病、肺动脉高压、糖尿病性血管病变、脉管炎等血管性病症的辅助治疗,亦可用于偏头痛、血管性头痛的治疗药。
本发明各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物的制备,采用已知的常规方法获得。(例如复方丹参提取物、黄杨宁中的环维黄扬D、治疗偏头痛药中的阿魏酸钠,可以水或任意比例乙醇、甲醇、丙酮、氯仿、乙酸乙酯、石油醚、正丁醇、环己烷为溶剂,经煎煮、醇沉、热回流、渗漉、超声、大孔吸附树脂柱纯化,微波、PH值梯度萃取等手段分离、富集、纯化制得,或通过合成方法制备)。
本发明所述的成膜材料包括多糖类聚合物、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乙烯吡咯烷酮-醋酸乙烯-共聚物,或支链淀粉、直链淀粉、高级直链淀粉、羟丙基化高级直链淀粉、玉米醇溶蛋白、大豆蛋白分离物。
其中所述的多糖类聚合物为右旋糖苷、糊精、壳多糖、壳聚糖、海藻酸钠、阿拉伯胶、果胶、胶原;纤维素为羧甲基纤维钠、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其中所述的成膜材料占薄膜的20-99.7%,由于中药的复方或单味药各自有效的成分或部位是不同,所以辅料和制备方法是有所选择的药物达到快速熔解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在药物以分子形式溶解时需要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可溶性、非结晶性,崩解速度是由载体的溶解速度和特殊表面所决定的,快速溶解物质应具有较大的极性,如右旋糖苷、糊精、海藻酸钠、阿拉伯胶,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和纤维素类,药物和极性基团能够与聚合物产生相互作用,从而具有较好的可溶性。反之,少数极性药物存在高的过饱和浓度,由于温度的原因发生重结晶,使释放速度或水溶液,经干燥,制得。使用的水溶性聚合物为右旋糖苷、糊精、海藻酸钠、阿拉伯胶,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乙烯吡咯烷酮-醋酸乙烯-共聚物、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此外,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乙烯吡咯烷酮-醋酸乙烯-共聚物的选择是根据它们在水中或有机溶剂(乙醇)中的溶解性。使用后者在于它的有较高的蒸汽压力和较好的干燥速度。
本发明所述的药用辅料包括增塑剂、表面活性剂、甜味剂、抗粘合剂、矫味剂、稳定剂、增稠剂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药用辅料一般占薄膜的0-30%,较好为0.01-30%,最佳为0.1-15%。可根据不同药物中的活性成分的理化性质,及生物特性适当的加以调节,例如为了使膜具有较好的可塑性加入增塑剂(甘油淀粉、丙二醇、聚乙二醇)。抗粘合剂(硬脂酸镁、硬脂酸、乳化剂)。
矫味剂包括天然或人工矫味剂。这些矫味剂可以选自矫味油和矫味芳香剂,或它们的混合物。代表性矫味油包括留兰香油、肉桂油、薄荷油、丁子香油、月桂油、百里香油适用的还有人工天然或合成水果矫味剂,包括柠檬、葡萄、苹果、香精、柠酸、桉油、薄荷精油等。
矫味剂的用量一般与这样的因素有关,如矫味剂类型、矫味剂本身和预期强度有关。所以,可以为了在最终产物中获得预期的结果可以改变该用量。这种改变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无需过多实验就能够作出的。通常,用量为约0至约30重量%,优选约0.1至约15重量%。
甜味剂包括天然和人工甜味剂。例如糖精钠、阿斯巴糖、木糖醇、甘露醇、新橙皮甙、半乳糖、甘草甜素、蔗糖、二氢查斗酮等。一般是该组合物的0%至约10重量%。优选约0.1至约5重量%。为获得预期的甜度,使用的用量根据不同样品而定。
表面活性剂包括脂肪酸的单酸甘油酯和二酸甘油酯类化合物以及聚氧化乙烯山梨糖醇酯,例如Atmos300、聚山梨酸酯80、司盘65等。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可以是该薄膜的约0.1至约15重量%,优选约0.1至约5重量%。其它适当表面活性剂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等。
稳定剂包括黄原胶、槐树豆胶和角叉菜胶,用量是该薄膜的约0至约10%。其它适当表面活性剂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等。
稳定剂包括黄原胶、槐树豆胶和角叉菜胶,用量是该薄膜的约0至约10重量%,优选约0.1至约2重量%。其它适用的稳定剂包括瓜子胶等。
乳化剂包括硬脂酸三乙醇胺、季铵化合物;阿拉伯胶、明胶、卵磷脂、胶体镁铝硅酸盐等,用量是该薄膜的约0至约5重量%,优选约0.01至约0.8重量%。
增稠剂包括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用量是约0至约30重量%,优选约0.01至约20重量%。
粘合剂包括淀粉,用量是约0至约30重量%,优选约0.1至约10重量%。
本发明的药膜还可以添加着色剂或色料。着色剂的用量可有效产生预期的色泽。本发明所用的看色剂,包括颜料,例如二氧化钛,其混合量至大约5重量%,并且优选小于约1重量%。色料也可以包括天然食物色素,如红曲、栀子黄、姜黄素,和适用于食品和药物的染料,本发明的在口腔中快速溶解的薄膜新剂型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活性成分、聚合物溶解在水或乙醇、甲醇、正丁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中;较好的溶剂为水或乙醇、丙酮、乙酸乙酯等。
2)溶解或悬浮其他的辅料;3)涂抹该溶液在硅橡胶纸上或合适的载体物上;4)在35-65℃下干燥0.5-4小时;5)将干燥好的半成品,通过剪切割或膜压分离得到所规定大小的膜;6)包装分离得到的膜。
下面通过本发明所采用的活性成分药理实验数据,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复方丹参(1)复方丹参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健康Wistar大鼠,雄性,体重250±50g。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按人用剂量的4、8倍设置剂量,每天给药1次,连续5天。于末次给药后1h,腹腔注射水合氯醛(350mg/kg)麻醉后,测定II导正常心电图,打开胸腔,以环形勾将心脏拉出胸腔,在动脉圆锥与左心耳的中点之间冠状静脉处以5/0号丝线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将心脏置回胸腔,抽出胸腔内空气,缝合。结扎后30、60min记录II导心电图,测量ST段(J点)的抬高情况。结果表明,复方丹参对结扎所致的大鼠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见表1),抑制ST段的升高。
表1复方丹参对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x±s,n=10)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2)复方丹参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健康Wistar大鼠,雌雄兼用,体重200±20g。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按人用剂量的4、8倍设置剂量,每天给药1次,连续5天。于末次给药后1h,腹腔注射水合氯醛(350mg/kg)麻醉后,仰卧位固定,分离颈总动脉,将BT87-3型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测定仪的刺激电极和温度探头钩上,温度探头在远心端,刺激电极靠近心端。温控电流强度80μA,刺激电流2mA,刺激5min后,取下刺激电极,再等待3min将温控电流强度调零。记录从刺激开始到动脉温度骤降所需的时间(s),作为动脉血栓形成时间。结果表明,复方丹参明显延长血栓的形成时间(见表2)。
表2复方丹参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x±s,n=10)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
(3)复方丹参对血小板聚集反应的影响选取健康家兔,雄性,体重2.5-3kg,实验共分3组,随机分组,每组6只,分别按临床剂量的4、8倍设置剂量,连续给药5天,于末次给药后1小时,取血进行实验。从家兔颈总动脉取血(用3.8%枸橼酸钠抗凝,全血与抗凝剂为9∶1),800rpm离心10min,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再经3500rpm离心10分钟,制备贫血小板血浆(PPP)。血浆预温(37℃)30min后,用PPP调100%,用PRP调零,分别加入ADP、AA、胶原诱导剂,按比浊法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聚集百分数,计算聚集反应抑制率。结果表明,复方丹参明显抑制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见表3)。
表3复方丹参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反应的抑制作用(X±SD,n=6)

黄杨宁(1)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健康Wistar大鼠,雄性,体重250±50g。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按人用剂量的4、8倍设置剂量,每天给药1次,连续5天。于末次给药后1h,腹腔注射水合氯醛(350mg/kg)麻醉后,测定II导正常心电图,打开胸腔,以环形勾将心脏拉出胸腔,在动脉圆锥与左心耳的中点之间冠状静脉处以5/0号丝线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将心脏置回胸腔,抽出胸腔内空气,缝合。结扎后30、60min记录II导心电图,测量ST段(J点)的抬高情况。结果表明(见表1),黄杨宁对结扎冠脉所致的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降低ST段的升高程度。
表1黄杨宁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x±s,n=10)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2)黄杨宁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健康Wistar大鼠,雌雄兼用,体重200±20g。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按人用剂量的4、8倍设置剂量,每天给药1次,连续5天。于末次给药后1h,腹腔注射水合氯醛(350mg/kg)麻醉后,仰卧位固定,分离颈总动脉,将BT87-3型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测定仪的刺激电极和温度探头钩上,温度探头在远心端,刺激电极靠近心端。温控电流强度80μA,刺激电流2mA,刺激5min后,取下刺激电极,再等待3min将温控电流强度调零。记录从刺激开始到动脉温度骤降所需的时间(s),作为动脉血栓形成时间。结果表明,黄杨宁可延长血栓的形成时间,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见表2)。
表2黄杨宁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x±s,n=10)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硝酸甘油(1)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健康Wistar大鼠,雄性,体重250±30g。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按人用剂量的4、8倍设置剂量,每天给药1次,连续5天。于末次给药后1h,腹腔注射水合氯醛(350mg/kg)麻醉后,测定II导正常心电图,打开胸腔,以环形勾将心脏拉出胸腔,在动脉圆锥与左心耳的中点之间冠状静脉处以5/0号丝线结扎冠脉左前降支;将心脏置回胸腔,抽出胸腔内空气,缝合。结扎后5、15、30min记录II导心电图,测量ST段的抬高情况。结果表明,硝酸甘油能快速起效,抑制ST段的升高,对大鼠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见表1)表1硝酸甘油对大鼠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x±s,n=10)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2)对血小板聚集反应的影响选取Wistar大鼠,雄性,体重230±20g,实验共分3组,每组10只,分别按临床剂量的4、8倍设置剂量,连续给药5天,于末次给药后1小时,取血进行实验。从家兔颈总动脉取血(用3.8%枸橼酸钠抗凝,全血与抗凝剂为9∶1),800rpm离心10min,制备富血小板血浆(PRP),再经3500rpm离心10分钟,制备贫血小板血浆(PPP)。血浆预温(37℃)30min后,用PPP调100%,用PRP调零,分别加入ADP、AA、胶原诱导剂,按比浊法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聚集百分数,计算聚集反应抑制率。结果表明,硝酸甘油明显抑制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见表2)表2硝酸甘油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反应的抑制作用(X±SD,n=10)

阿魏酸钠(1)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健康Wistar大鼠,雌雄兼用,体重200±20g。按体重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按人用剂量的4、8倍设置剂量,每天给药1次,连续5天。于末次给药后1h,腹腔注射水合氯醛(350mg/kg)麻醉后,仰卧位固定,分离颈总动脉,将BT87-3型实验性体内血栓形成测定仪的刺激电极和温度探头钩上,温度探头在远心端,刺激电极靠近心端。温控电流强度80μA,刺激电流2mA,刺激5min后,取下刺激电极,再等待3min将温控电流强度调零。记录从刺激开始到动脉温度骤降所需的时间(s),作为动脉血栓形成时间。结果表明,阿魏酸钠明显延长血栓的形成时间(表1)表1阿魏酸钠对大鼠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x±s,n=10)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
(2)对缺血再灌大鼠的脑组织生化学的影响Wistar大鼠,雄性,体重300±30g,腹腔注射35%水合氯醛(350mg/kg)麻醉,侧卧固定,在手术显微镜下手术,分离颈外动脉的、颈内动脉,并小心与迷走神经分离,从颈外动脉远心端将尼龙线插入到颈内动脉,至Willis环处,以有效阻断大脑中动脉,按人用剂量的4、8倍设置剂量,给药24小时后,断头取脑,沿冠状面切片,测定脑组织中的MDA及SOD的含量。结果表明,阿魏酸钠降低MDA的水平,升高SOD的活力(见表2)。
表2阿魏酸钠对脑组织生化学指标的影响(x±s,n=10)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p<0.001药膜的稳定性实验按照《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进行了室温自然留样考察。在室温下于通风干燥处放置十二个月,通过性状、鉴别、溶化性、含量测定、微生物限度等五个方面对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复方丹参药膜、黄杨宁药膜、硝酸甘油药膜和阿魏酸钠药膜放置十二个月稳定。
本发明薄膜与已有剂型相比的积极效果在于(1)含有活性物质的膜在缺少水的情况下,可服用。聚合物膜在几秒内或1分钟在舌上溶解,含服在口腔或舌下,吞咽服用时会在胃肠中溶解迅速吸收,它们的药物代谢过程是相似的。
(2)与冻干粉相比的优点是制备方法的简单,成本低,此外本品有少量的吸湿性但不必使用昂贵的、不透水蒸汽的包装材料。
(3)此剂型与固体制剂(片剂、胶囊、滴丸等)比较,具有溶解快、起效快,提高生物利用度,特别适用于急症药,如心脑血管、镇痛、安眠等,其优点是药物立即溶解,对吞咽困难的病人也不成问题,同样适合不合作病人的使用(儿童和老人);在旅行或用水不便时,同样可以服用,薄薄一片膜,吞服方便,进入体内后活性治疗成分易于从载体上释放出来,方便患者使用,病人易于接受。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仅为解释性的决不意味着它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复方丹参提取物3.2g,2.5gHPC,6.0g聚乙烯吡咯烷酮,0.02g甜菊糖,0.3g甘油,溶于16ml95%的乙醇中,形成混悬液,此溶液用橡皮刮板涂抹在硅橡胶纸上,所形成350微米的膜在35℃干燥30分钟,继续在65℃干燥30分钟,在平面重量为80g/m2下,形成厚度为90微米的膜,小心从硅橡胶纸上取下,切割成2×3cm的片,即得药膜。
实施例2复方丹参提取物3.2g,甲基纤维素2.0g,乙烯吡咯烷酮-醋酸乙烯-共聚物5.0g,0.02g阿斯巴糖,0.1g黄原胶,0.3g丙二醇,溶于12ml50%的乙醇中,形成混悬液,此溶液用橡皮刮板涂抹在硅橡胶纸上,所形成300微米的膜在30℃干燥30分钟,继续在60℃干燥60分钟,在平面重量为100g/m2下,形成厚度为80微米的膜,小心从硅橡胶纸上取下,切割成2×3cm的片,即得药膜。
实施例3复方丹参提取物3.2g,7.5g乙烯吡咯烷酮-醋酸乙烯-共聚物,0.02g糖精钠,0.3gPEG400,溶于12ml75%的乙醇中,形成混悬液,此溶液用橡皮刮板涂抹在硅橡胶纸上,所形250微米的膜在30℃干燥30分钟,继续在60℃干燥60分钟,在平面重量为80g/m2下,形成厚度为75微米的膜,小心从硅橡胶纸上取下,切割成2×3cm的片,即得药膜。
实施例4环维黄扬D 0.1g,2.0g甲基纤维素,5.0g乙烯吡咯烷酮-醋酸乙烯-共聚物,0.5g木糖醇,0.05g槐树豆胶,0.3g丙二醇,0.1g薄荷精油,溶于12ml95%的乙醇中,此溶液用橡皮刮板涂抹在硅橡胶纸上,所形成300微米的膜在30℃干燥30分钟,继续在65℃干燥30分钟,在平面重量为100g/m2下,形成厚度为80微米的膜,小心从硅橡胶纸上取下,切割成2×3cm的片,即得药膜。
实施例5环维黄扬D 0.2g,3.5gHPC,3.5g聚乙烯吡咯烷酮,0.02g甜菊糖,0.2g甘油,0.1g聚山梨酸酯80,0.05g的硬脂酸,溶于16ml90%的乙醇中,此溶液用橡皮刮板涂抹在硅橡胶纸上,所形成300微米的膜在30℃干燥30分钟,继续在65℃干燥30分钟,在平面重量为100g/m2下,形成厚度为80微米的膜,小心从硅橡胶纸上取下,切割成2×3cm的片,即得药膜。
实施例6环维黄扬D 0.2g,2.0g黄原胶,3.5g槐树豆胶,1.5g淀粉,0.02g阿斯巴糖,0.2g丙二醇,0.05g的硬脂酸镁,溶于14ml95%的乙醇中,此溶液用橡皮刮板涂抹在硅橡胶纸上,所形成350微米的膜在30℃干燥30分钟,继续在60℃干燥60分钟,在平面重量为80g/m2下,形成厚度为50微米的膜,小心从硅橡胶纸上取下,切割成2×3cm的片,即得药膜。
实施例7阿魏酸钠3.0g,1.0g黄原胶,2.5g槐树豆胶,1.5g淀粉,0.02g阿斯巴糖,0.2g丙二醇,0.08g的硬脂酸镁,溶于14ml水中,形成凝胶液,此溶液用橡皮刮板涂抹在硅橡胶纸上,所形成350微米的膜在30℃干燥30分钟,继续在60℃干燥6 0分钟,在平面重量为80g/m2下,形成厚度为70微米的膜,小心从硅橡胶纸上取下,切割成2×3cm的片,即得药膜。
实施例8阿魏酸钠2.5g,1.0gHPC,3.5g聚乙烯吡咯烷酮,0.02g新橙皮甙,0.2g甘油,溶于14ml水中,形成凝胶液,此溶液用橡皮刮板涂抹在硅橡胶纸上,所形成300微米的膜在30℃干燥30分钟,继续在60℃干燥60分钟,在平面重量为80g/m2下,形成厚度为80微米的膜,小心从硅橡胶纸上取下,切割成2×3cm的片,即得药膜。
实施例9阿魏酸钠5.0g,2.0g甲基纤维素,3.0g乙烯吡咯烷酮-醋酸乙烯-共聚物,0.5g木糖醇,0.3g丙二醇,0.1g薄荷精油,溶于12ml50%的乙醇中,形成凝胶液,此溶液用橡皮刮板涂抹在硅橡胶纸上,所形成300微米的膜在30℃干燥30分钟,继续在65℃干燥30分钟,在平面重量为90g/m2下,形成厚度为100微米的膜,小心从硅橡胶纸上取下,切割成2×3cm的片,即得药膜。
实施例10硝酸甘油0.5g,10g黄原胶,25g角叉菜胶,15g淀粉,0.1g阿斯巴糖,1g聚山梨酸酯80,2g丙二醇,溶于14ml水中,形成凝胶液,此溶液用橡皮刮板涂抹在硅橡胶纸上,所形成250微米的膜在35℃干燥30分钟,继续在65℃干燥30分钟,在平面重量为80g/m2下,形成厚度为60微米的膜,小心从硅橡胶纸上取下,切割成2×3cm的片,即得药膜。
实施例11
硝酸甘油0.5g,20g甲基纤维素,30g乙烯吡咯烷酮-醋酸乙烯-共聚物,5g木糖醇,3g丙二醇,1g薄荷精油,溶于14ml水中,形成凝胶液,此溶液用橡皮刮板涂抹在硅橡胶纸上,所形成250微米的膜在35℃干燥30分钟,继续在65℃干燥30分钟,在平面重量为80g/m2下,形成厚度为60微米的膜,小心从硅橡胶纸上取下,切割成2×3cm的片,即得药膜。
实施例12硝酸甘油0.25g,10gHPC,30g聚乙烯吡咯烷酮,5g木糖醇,3g丙二醇,1g薄荷精油,溶于14ml水中,形成凝胶液,此溶液用橡皮刮板涂抹在硅橡胶纸上,所形成250微米的膜在35℃干燥30分钟,继续在65℃干燥30分钟,在平面重量为80g/m2下,形成厚度为60微米的膜,小心从硅橡胶纸上取下,切割成2×3cm的片,即得药膜。
实施例13硝酸甘油0.25g,2.0g海藻酸钠,3.5g聚乙烯吡咯烷酮,0.02g新橙皮甙,0.2g甘油,溶于14ml水中,形成凝胶液,此溶液用橡皮刮板涂抹在硅橡胶纸上,所形成300微米的膜在30℃干燥30分钟,继续在60℃干燥60分钟,在平面重量为80g/m2下,形成厚度为80微米的膜,小心从硅橡胶纸上取下,切割成2×3cm的片,即得药膜。
权利要求
1.一种在口腔中快速溶解的薄膜新剂型,其特征是该薄膜由0.01-90%一种或多种活性成分,及余量的成膜材料和药用辅料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新剂型,其特征是所述的活性成分是指治疗心血管病药、偏头痛药中的活性成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新剂型,其特征是所述的治疗心血管病药是指复方丹参中的丹参提取物、黄杨宁中的环维黄扬D、西药硝酸甘油;治疗偏头痛药中的阿魏酸钠。
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薄膜新剂型,其特征是所述的活性成分占总薄膜的0.1-8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新剂型,其特征是所述的成膜材料包括右旋糖苷、糊精、壳多糖、壳聚糖、海藻酸钠、阿拉伯胶、果胶、胶原;纤维素为羧甲基纤维钠、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乙烯吡咯烷酮-醋酸乙烯-共聚物,或支链淀粉、直链淀粉、高级直链淀粉、羟丙基化高级直链淀粉、玉米醇溶蛋白、大豆蛋白分离物;其成膜材料的重量占薄膜的20-99.7%。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新剂型,其特征是所述的药用辅料为增塑剂、表面活性剂、甜味剂、抗粘合剂、矫味剂、稳定剂、增稠剂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其重量占薄膜总量的0-30%。
7.一种在口腔中快速溶解的薄膜新剂型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活性成分、聚合物溶解在水或乙醇、甲醇、正丁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中;2)溶解或悬浮其他的辅料;3)涂抹该溶液在硅橡胶纸上或合适的载体物上;4)在35-65℃下干燥0.5-4小时;5)将干燥好的半成品,通过剪切割或膜压分离得到所规定大小的膜;6)包装分离得到的膜。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快速溶解在口腔中的薄膜剂及其制备方法,该薄膜由0.01-90%一种或多种活性成分,及余量的成膜材料和药用辅料组成。制备方法为将活性成分、聚合物溶解在水或有机溶剂中或悬浮其他的辅料且涂抹该溶液在硅橡胶纸上或合适的载体物上,在35-65℃,干燥0.5-4小时;将干燥好的半成品,通过剪切割或膜压分离得到所规定大小的膜。本发明的优点是药物在短于1分钟内,最快的几秒钟,能在患者口中立即溶解,服用时可不需用水。对不合作或吞咽困难的病人也不成问题,薄薄一片膜,吞服方便,进入体内后活性治疗成分易于从载体上释放出来,方便患者使用,病人易于接受。
文档编号A61K9/70GK1846729SQ20051001330
公开日2006年10月18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2日
发明者马素珍, 周福军, 侯文彬, 华洁, 吴疆, 阎立萍 申请人:天津药物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