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头痛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383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头痛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背景技术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头痛,属于多发病。目前西医的治疗方法有三种,一是服用现有的西药止痛药,但只对轻型病人有效,对重型病人无效或效果很差。二是打封闭,对部分病人暂时有效,但不能治愈。三是手术治疗,将三叉神经根切断,患者不宜接受。中医已往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针灸、推拿方法治疗,短时间内有效,对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无效。中药多数医家用虫类治疗,治疗效果也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头痛的药物,提高对头痛病的治疗效果,克服以往对头痛治疗上的不足。
本发明的药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材组成柴胡10-15、白芍20-25、枳实10-15、甘草5-10、川芎15-25、大黄5-10、香附10-15、石膏30-50、黄芩5-15、龙胆草5-10、钩藤15-20、地龙10-20、僵蚕10-15、白芷10-15、蔓荆子10-15、菊花15-20、枸杞15-25。
本发明药物的剂型可制成水提取液、粉碎成粉剂,或现有的各种形式的剂型。其中的水提液用通常的水煎煮的方法,最终所得药液控制或调整到所用中药材重量的2倍,并经常规的灭菌后分装。
粉剂的制备方法是通常的清选、干燥、粉碎、混合,得粒度为100目的药物混合物,按已有技术的方法灭菌、分装。
本发明药物的服用量为水煎剂每次口服50-100毫升,每日3次;粉剂每次口服5克,每日3次。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利用疏肝、解郁、和血、止痛的柴胡、枳实、甘草、香附、白芍治本。再用清胃火的石膏、清相火的黄芩、清肝火的龙胆草、配合平肝息风的钩藤、地龙、僵蚕,养肝阴的枸杞、白芍、菊花,治头痛的白芷、蔓荆子及较大剂量的川芎,引火下行的大黄,所用药材互相协同,得到了一种疗效确切,治愈率明显高于现有的各类医治方式及药品的治疗头痛的中药。
到目前为止,服用本发明的药物治疗头痛的患者已近300例。根据对用药超过一年的120例跟踪随访统计,治愈者99例,疼痛减轻、发病时间间隔延长20例,没感觉出治疗效果1例。举例的典型病历有蔡迎春,男,53岁,身份证号220105195202232039,患偏头痛20年,曾多方就医治疗无效,后半年疼痛加剧,难于忍受,服用本发明药物15天治愈,至今三年半未复发。
陈曦,女,身份证号220103198002060624,患偏头痛5年,每2至3天发作一次,已发展到服用现有的止痛药无效果的程度,服用本发明药物3次后,症状减轻,服用7天治愈。至今13个月未复发。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取柴胡10g、白芍20g、枳实10g、甘草5g、川芎15g、大黄5g、香附10g、石膏30g、黄芩15g、龙胆草10g、钩藤20g、地龙20g、僵蚕15g、白芷15g、蔓荆子15g、菊花20g、枸杞25g,第一次加水660毫升,煎煮20分钟,滤出药液;第二次加水330毫升,煎煮20分钟,滤出药液;加热蒸发或加蒸馏水使药液量为150毫升,常规灭菌、分装,最小包装单位50毫升。
实施例2。
取柴胡15g、白芍25g、枳实15g、甘草15g、川芎25g、大黄5g、香附15g、石膏50g、黄芩5g、龙胆草5g、钩藤15g、地龙15g、僵蚕10g、白芷10g、蔓荆子10g、菊花15g、枸杞15g。将前述药材分别粉碎成100目粉末后混合均匀,再常规灭菌、分装,最小包装单位5g。以再制得药粉的基础上中加入蜂蜜,制成通常的蜜丸剂型,每丸含5g药粉。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头痛的药物,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中药材组成柴胡10-15、白芍20-25、枳实10-15、甘草5-10、川芎15-25、大黄5-10、香附10-15、石膏30-50、黄芩5-15、龙胆草5-10、钩藤15-20、地龙10-20、僵蚕10-15、白芷10-15、蔓荆子10-15、菊花15-20、枸杞15-25。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头痛的药物,由柴胡、白芍、枳实、甘草、川芎、大黄、香附、石膏、黄芩、龙胆草、钩藤、地龙、僵蚕、白芷、蔓荆子、菊花、枸杞组成,本发明的药物可制成水提液、粉剂。所用药材互相协同,得到了一种疗效确切,治愈率明显高于现有的各类医治方式及药品的治疗头痛的中药。
文档编号A61P25/04GK1879778SQ200510016880
公开日2006年1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15日
发明者白云新 申请人:白云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