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椎板双侧开门内固定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1484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颈椎椎板双侧开门内固定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是一种颈椎椎板双侧开门内固定件。颈椎病及颈椎管狭窄病人需行颈椎椎板双侧开门手术。该手术在减压及扩大颈椎管容积的同时防止了颈椎反屈畸形的发生、维持了脊柱的稳定性。目前使用的方法是将棘突从基底部纵形剖开,将大小合适之植骨块嵌入其中,并用丝线缝合固定。但由于固定不牢固,植骨块移位、脱落。常发生脊椎后结构重新回到手术前的位置,再次形成椎管狭窄,而导致手术失败,从而给病人带来很大的痛苦,甚至会加重病人的病情。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不足而提供颈椎椎板双侧开门内固定件,使颈椎椎板双侧开门手术后,脊椎后结构固定在所需要的位置,保持良好的减压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颈椎椎板双侧开门内固定件,由固定件、螺钉组成,其特征在于固定件1外形近似倒“U”形,固定件1左、右端的端面上开有螺孔6,固定件内侧上端面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卡固件5,卡固件5下端设有弯钩4,卡固件5和固定件的左、右端面之间的空间构成“鸭嘴”状卡槽2;固定件1左、右端的内侧面设有“V”形突起3;固定件和螺钉采用不锈钢或纯钛或钛合金或可吸收生物材料制成;所述的螺孔内径小于螺钉的螺纹外径。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卡槽,可将纵形剖开后的棘突基底部固定于卡槽内。在固定件两端背侧各有一螺孔,螺钉通过该螺孔将固定件的两端固定于两侧椎板上。同时螺孔内径小于螺钉的螺纹外径,这样螺钉穿过螺孔时只能旋入或旋出,而不能自动进退,以达到更好牢固锁定目的。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结构新颖,颈椎椎板双侧开门手术后,将脊椎后结构固定在所需要的位置,保持良好的减压效果。“鸭嘴”状卡槽将纵形剖开后的棘突基底部固定于卡槽内,减少椎管狭窄的复发率,手术成功率高,病人更能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
图1的俯视图。
图3为
图1的仰视图。
图4为
图1的A方向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参见
图1、图2、图3、图4、图5,1为固定件,2为卡槽,3为“V”形突起,4为弯钩,5为卡固件,6为螺孔,7为螺钉,8为棘突基底。参见
图1、图3,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具加工制造成型,固定件1外形制成近似倒“U”形,固定件1左、右端的端面上开有螺孔6,固定件1左、右端的内侧面设有“V”形突起3,固定件内侧上端面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卡固件5,卡固件5下端设有弯钩4,卡固件5与固定件的左、右端面之间的空间构成“鸭嘴”状卡槽2;这种技术对本专业人员来说还是较清楚的。
权利要求1.一种颈椎椎板双侧开门内固定件,由固定件、螺钉组成,其特征在于固定件(1)外形近似倒“U”形,固定件(1)左、右端的端面上开有螺孔(6),固定件内侧上端面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卡固件(5),卡固件(5)下端设有弯钩(4),卡固件(5)和固定件的左、右端面之间的空间构成“鸭嘴”状卡槽(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椎板双侧开门内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固定件(1)左、右端的内侧面设有“V”形突起(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椎板双侧开门内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固定件和螺钉采用不锈钢或纯钛或钛合金或可吸收生物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椎板双侧开门内固定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孔内径小于螺钉的螺纹外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是一种颈椎椎板双侧开门内固定件,由固定件、螺钉组成,其特征在于固定件1外形近似倒“U”形,固定件1左、右端的端面上开有螺孔6,固定件内侧上端面设有两个相互对称的卡固件5,卡固件5下端设有弯钩4,卡固件5和固定件的左、右端面之间的空间构成“鸭嘴”状卡槽2;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结构新颖,颈椎椎板双侧开门手术后,将脊椎后结构固定在所需要的位置,保持良好的减压效果。“鸭嘴”状卡槽将纵形剖开后的棘突基底部固定于卡槽内,减少椎管狭窄的复发率,手术成功率高,病人更能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61B17/68GK2860377SQ20052004812
公开日200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9日
发明者周许辉 申请人:周许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