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介入式光治疗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介入式光治疗装置。
现有技术现有的介入式光治疗装置包括光发生器、光纤,光纤一端与光发生器连接,另一端为介入端,由于光发生器发出的光要通过光纤的耦合和传导才能进行介入治疗,降低了光的能量和利用效率,使治疗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是现有的光治疗装置因由于光发生器发出的光要经过光纤的耦合和传导才能进行介入治疗而导致治疗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介入式光治疗装置,包括光发生器、导管、冷媒体和电源线,其特征是,所述导管的介入端设置有密封端盖,介入端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的光发生器设置在电路板上,导管内设置有冷媒体流动的冷媒进入腔、冷媒排出腔并有将光发生器与电源相连接的电源线。
所述的光发生器为LD芯片或LED芯片。
所述导管的介入端由透明材料制成。
在采用了上述方案后,由于光发生器直接设置在介入端,其发出的光直接介入人体,不需经过中间耦合和传导,大大提高了光的利用率,解决了现有的光治疗装置因由于光发生器发出的光要经过光纤的耦合和传导才能进入人体进行介入治疗而导致治疗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另外,由于光发生器直接设置在透明导管内的电路板上,光发生器(芯片)的封装工艺上更加简单、合理与可靠,结构上更加紧凑与合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治疗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导管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一种介入式光治疗装置,包括光发生器3、导管2、冷媒体9和电源线5,其特征是,所述导管的介入端设置有治疗头,治疗头包括端盖1、光发生器3、电路板4,所述的光发生器3设置在电路板4上,电路板4直接固定在导管2内,导管2一端通过粘合剂7密封端盖1,导管2内设置有冷媒体9循环的冷媒进入腔6、冷媒排出腔10和将光发生器3与电源相连接的电源线5。光发生器3可以为LD芯片或LED芯片,工作时光发生器3发出光同时产生热量,冷媒体从冷媒进入腔6通过电路板上的孔(冷媒流通道)8进入冷媒排出腔10并吸收光发生器发出的热量从冷媒排出管10带走,从而降低光发生器3的温度,使光发生器3正常工作。
图中各标志的含义为1.端盖 2.导管 3.光发生器 4.电路板 5.电源线6.冷媒进入腔 7.粘合剂 8.电路板上的孔(冷媒流通道) 9.冷媒体 10.冷媒排出腔
权利要求1.一种介入式光治疗装置,包括光发生器、导管、冷媒体和电源线,其特征是,所述导管的介入端设置有密封端盖,介入端内设置有电路板,所述的光发生器设置在电路板上,导管内设置有冷媒体流动的冷媒进入腔、冷媒排出腔并有将光发生器与电源相连接的电源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光治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光发生器为LD芯片或LED芯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式光治疗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导管的介入端由透明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介入式光治疗装置,包括光发生器、导管、冷媒体和电源线,导管的介入端设置有端盖、内设电路板,光发生器设置在电路板上,电路板直接固定在导管内,导管一端由端盖密封,导管内设置有冷媒体流动的冷媒进入腔、冷媒排出腔并有将光发生器与电源相连接的电源线。由于光发生器直接设置在介入端,其发出的光直接介入人体,不需经过中间耦合和传导,大大提高了光的利用率,解决了现有的光治疗装置由于光发生器发出的光要经过光纤的耦合和传导才能进行介入治疗而导致治疗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文档编号A61B18/20GK2882674SQ20052006624
公开日2007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20日
发明者宋世鹏 申请人:宋世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