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麦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15568阅读:15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参麦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参麦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中使用的心悸气短、神经衰弱,津少口渴,腰膝酸软的中药制剂品种繁多,但由于剂型或处方的局限性,较多的中成药仅起辅助治疗作用且大多不适合糖尿病人使用。参麦胶囊是利用全天然中药中提取出的有效成分制成的中药新药。它具有养阴生津,补益脾气,祛痰止咳的功效,对于面黄肌瘦、津少口渴、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神经衰弱,热病津伤等有很好的疗效。为更广泛适用于临床,将其开发研究成方便适用的胶囊制剂,将有非常积极的社会和经济学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参麦胶囊,该制剂携带方便,且便于患者服用以及药品的保管和贮存;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该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得到的产品,其质量比较容易控制,有效成分也易于检测。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参麦胶囊,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下述处方量的中药材及辅料配制而成的红参25g 南沙参337.5g 麦冬562.5g黄精337.5g 山药425g 枸杞子175g淀粉160~220g羧甲淀粉钠22~30g硬脂酸镁5~7g制成 1000粒本发明参麦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中药提取、颗粒生产、胶囊装填过程,其具体工艺步骤如下A、中药提取过程先按处方量称取红参,切成0.1~0.5cm的薄片后,加10倍量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得红参提取液,同时回收乙醇,所得药渣再与麦冬等其余五味中药材加10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5(80℃)的清膏,再加等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后,再将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80~85℃)的清膏,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后,备用;B、颗粒生产过程在步骤A制得的中药细粉中,加入红参提取液及淀粉,混匀,制成参麦颗粒;
C、胶囊装填过程将步骤B制得的参麦颗粒干燥后,加入羧甲淀粉钠、硬酯酸镁,混匀,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成品。
所述参麦胶囊成品的规格为每粒装0.5~0.58g。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胶囊为中药先进的剂型,具有服用量少、疗效与其它剂型有等效的特点,技术含量高,可增加适用人群。
2、本发明胶囊制剂不易吸潮,稳定性好,不仅易于吞服,而且服用极为方便也易于吸收。
3、本发明提供的参麦胶囊质量稳定,分散性好、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治疗效果好,且服用及携带更为方便。
4、本发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和人参皂苷Rg1的含量,同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红参、南沙参、麦冬、黄精、山药、枸杞子进行定性,更有利于质量的控制。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一种参麦胶囊,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下述处方量的中药材及辅料配制而成的红参25g 南沙参337.5g麦冬562.5g黄精337.5g山药425g枸杞子175g淀粉160g 羧甲淀粉钠22g 硬脂酸镁5g制成 1000粒本发明参麦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中药提取、颗粒生产、胶囊装填过程,其具体工艺步骤如下A、中药提取过程先按处方量称取红参,切成0.1~0.5cm的薄片后,加10倍量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得红参提取液,同时回收乙醇,所得药渣再与麦冬等其余五味中药材加10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5(80℃)的清膏,再加等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后,再将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80~85℃)的清膏,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后,备用;B、颗粒生产过程在步骤A制得的中药细粉中,加入红参提取液及淀粉,混匀,制成参麦颗粒;C、胶囊装填过程将步骤B制得的参麦颗粒干燥后,加入羧甲淀粉钠、硬酯酸镁,混匀,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得每粒0.5g的成品。
实施例2本发明参麦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中药提取、颗粒生产、胶囊装填过程,其具体工艺步骤如下一种参麦胶囊,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下述处方量的中药材及辅料配制而成的
红参25g 南沙参337.5g 麦冬562.5g黄精337.5g山药425g 枸杞子175g淀粉190g 羧甲淀粉钠30g硬脂酸镁7g制成 1000粒本发明参麦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中药提取、颗粒生产、胶囊装填过程,其具体工艺步骤如下A、中药提取过程先按处方量称取红参,切成0.1~0.5cm的薄片后,加10倍量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得红参提取液,同时回收乙醇,所得药渣再与麦冬等其余五味中药材加10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5(80℃)的清膏,再加等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后,再将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80~85℃)的清膏,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后,备用;B、颗粒生产过程在步骤A制得的中药细粉中,加入红参提取液及淀粉,混匀,制成参麦颗粒;C、胶囊装填过程将步骤B制得的参麦颗粒干燥后,加入羧甲淀粉钠、硬酯酸镁,混匀,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得每粒0.54g的成品。
实施例3一种参麦胶囊,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下述处方量的中药材及辅料配制而成的红参25g 南沙参337.5g 麦冬562.5g黄精337.5g 山药425g 枸杞子175g淀粉220g 羧甲淀粉钠22g硬脂酸镁5g制成 1000粒本发明参麦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中药提取、颗粒生产、胶囊装填过程,其具体工艺步骤如下A、中药提取过程先按处方量称取红参,切成0.1~0.5cm的薄片后,加10倍量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得红参提取液,同时回收乙醇,所得药渣再与麦冬等其余五味中药材加10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5(80℃)的清膏,再加等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后,再将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80~85℃)的清膏,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后,备用;B、颗粒生产过程在步骤A制得的中药细粉中,加入红参提取液及淀粉,混匀,制成参麦颗粒;C、胶囊装填过程将步骤B制得的参麦颗粒干燥后,加入羧甲淀粉钠、硬酯酸镁,混匀,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得每粒0.58g的成品。
权利要求
1.一种参麦胶囊,其特征在于它是按下述处方量的中药材及辅料配制而成的红参25g 南沙参337.5g 麦冬562.5g黄精337.5g 山药425g 枸杞子175g淀粉160~220g羧甲淀粉钠22~30g硬脂酸镁5~7g制成 1000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参麦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中药提取、颗粒生产、胶囊装填过程,其具体工艺步骤如下A、中药提取过程先按处方量称取红参,切成0.1~0.5cm的薄片后,加10倍量乙醇回流提取三次,每次1小时,滤过,合并滤液得红参提取液,同时回收乙醇,所得药渣再与麦冬等其余五味中药材加10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5(80℃)的清膏,再加等量乙醇,搅匀,静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后,再将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80~85℃)的清膏,低温干燥,粉碎成细粉后,备用;B、颗粒生产过程在步骤A制得的中药细粉中,加入红参提取液及淀粉,混匀,制成参麦颗粒;C、胶囊装填过程将步骤B制得的参麦颗粒干燥后,加入羧甲淀粉钠、硬酯酸镁,混匀,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成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参麦胶囊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参麦胶囊成品的规格为每粒装0.5~0.58g。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于面黄肌瘦、津少口渴、腰膝酸软、食欲不振、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神经衰弱等有较佳疗效的参麦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它是按下述处方量的中药材及辅料,经中药提取、颗粒生产、胶囊装填过程配制而成的红参25g、南沙参337.5g、麦冬562.5g、黄精337.5、山药425g、枸杞子175g、淀粉160~220g、羧甲淀粉钠22~30g、硬脂酸镁5~7g。本发明工艺先进,质量易于控制、稳定,制剂的分散性好、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治疗效果好,不仅易于吞服,且携带更为方便。
文档编号A61P25/20GK1840082SQ20061002019
公开日2006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0日
发明者岳顺疆 申请人:岳顺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