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烧、烫伤的糊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44429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烧、烫伤的糊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纯天然药物为原料制成治疗烧烫伤的外用药,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烧烫伤的中药糊剂。
背景技术
烧伤、烫伤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外科疾病,给病人带来无限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通常临床治疗方法是用抗菌素等药物防止感染;治疗处理深度大面积创面时,必需在无菌环境下操作,并施以抗休克、抗感染,输液防止酸中毒,在治疗过程中,护理难度大,治疗周期长,病员忍受巨大痛苦,而且常留下疤痕、残疾。我国中医在治疗烧、烫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明了许多治疗方法和中药制剂,有各种膏、丸、散、糊等,这些验方在治疗烧、烫伤中显示出较好的效果,各有其特点和疗效,虽然如此,在民间还有许多更有特色和疗效的民间秘方,由于各种历史原因或认识上的原因没有被发现,有待挖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中药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治疗烧烫伤外用的中药糊剂及其制备方法,达到治疗方便及时,止痛快,治愈时间短,愈后不留疤痕,治疗效果好的目的,以为最大限度减小烧烫伤患者的痛苦。
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下列组分制成的(用量为重量份)
冰片1~3白矾1~3桐油16~50陈石灰50~160天然雪100~300 乙醇(95%医用酒精)5~15本发明药物的最佳组分是(用量为重量份)冰片1白矾1桐油16.5陈石灰50天然雪100 乙醇(95%医用酒精)5药物研究冰片,见“中药大辞典”第951页,味辛苦,凉,入心、肺经,开诸窍,散郁火,清热止痛。在乙醇中易溶《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1999年8月第1版138页。
白矾见“中药大辞典”第680页,为矿物明矾石,经加工提炼而成的结晶,为含水硫酸铝钾KAl(SO4)2·12H2O。味酸、涩、寒,有小毒,有消炎,收敛,防腐作用。低浓度白矾液对烧烫伤的常见细菌,如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
桐油见“中药大辞典”第1779页,为大戟科植物油桐的种子所榨出的油,含α-桐酸、亚油酸、油酸、饱和脂肪酸。桐油性甘微辛、寒,有大毒。
石灰见“中药大辞典”第582页,为石灰岩加热而成,即生石灰,生石灰暴露空气中,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成碳酸钙,因此陈久的石灰,主要成份为碳酸钙。石灰味辛、温、有小毒。本发明选用陈石灰。
天然雪辛、凉,来源于天上,有清热泻火,清凉之功。
备注无天然雪可用纯水冷冻结冰后化水,代替天然雪。
乙醇有抗菌收敛作用。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1、将冰片制成粉,浸泡到浓度95%的乙醇(医用酒精)中,浸泡一周后备用;
2、取天然雪化水备用,无天然雪可用纯水冷冻结冰后化水,代替天然雪;3、将白矾制成粉,放入天然雪水中,静置一周后取清液;4、用池子装入陈石灰,放入煎开后的上述清液和备用的溶有冰片的酒液,浸泡24小时,中途搅拌三次,取澄清溶液;5、将上述澄清溶液加入铝锅中并加入桐油,搅拌并以文火煎熬,制成乳白色糊状制剂;6、装瓶,即得。
本发明为家传秘方,已应用于临床,商品名称“赵氏烧烫伤速愈灵”。
主治烧伤、烫伤;功能抗菌、消炎、收敛、止痛、生肌;用法患处用淡盐水洗净擦药,一天三至五次,不包扎;疗效轻、中、深II度伤分别为5日、15日、30日左右治愈;禁忌辛辣食品、生姜、糯食、酱油、青菜、黑色素等食品。
注意严重患者须上氧补液,中轻患病者,可口服其它消炎止痛药,本药为外用药,勿入眼及口内。
用药时病变转规轻者用药1至3天表皮变黑,皮脱而愈;肌肉损伤感染者,用药后皮肉开始变白、变黄、变黑至黑皮脱而愈。
毒副作用1、误服后轻度中毒者,胸闷、头晕、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血性大便,呼吸困难,抽搐,可因心脏麻痹而死亡。
2、在用“赵氏烧烫速愈灵”期间,如患者药物过敏者停用。轻微皮肤过敏,用醋酸地塞米松软膏外擦可愈。
本发明人从2002年1月1日至2006年8月24日止治疗403例烧、烫伤患者,除2例重伤转院外全部治愈。403例患者,全部使用“暴露疗法”轻度的临床特点发红、干燥、灼痛、表面未破皮、起水泡;中度的临床特点肿胀、湿润、水泡破皮、感染时间较短、较浅者;深II度的临床特点肿胀、湿润、感染较深、时间较长者。

403例分别情况如下


医案(摘)举例1、谢XX,男,1.1个月,临床烧烫伤编号197号现病史双手腕及手指全部被开水烫伤,有少量水泡;治疗用生理盐水清洗患处,外擦“赵氏烧烫速愈灵”,日3~5次,不包扎;疗效用药40分钟后小孩停止哭叫,用药1天后表皮变黑,6天后脱痂而愈,无疤痕。
2、莫XX,女,3岁半,临床烧烫伤编号202号现病史双臀部、腰部、大腿、右手被菜油烫伤,约20%面积;辩病辩证依据患儿被菜油大面积烫伤,部分轻度感染,惊哭,时有疼痛感,面貌焦粹,饮食欠佳,舌红薄白,脉数有力,属中医“火盛伤阴”症。
治疗1、输液、止痛、抗菌、消炎、抗休克治疗;2、外擦“赵氏烧烫速愈灵”。
疗效治疗2天后皮肤开始变黑,脱皮感染部位由白变黄、变黑,治疗20天后痊愈,无疤痕。
3、王XX,男,6岁,临床烧烫伤编号126号现病史开水烫伤,下半部20%面积,部分愈合,感染部10%面积。
治疗1、输液、止痛、抗菌、消炎、抗休克;2、外擦“赵氏烧烫速愈灵”。
疗效患儿用药2天后表皮变黑,感染部位由白变黄,然后变黑,经治疗12天后,患者带“赵氏烧烫速愈灵”出院回家自疗,30天痊愈,小部分有疤痕。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1、取冰片1000g制成粉,浸泡到5000g浓度为95%的乙醇(医用酒精)中,浸泡一周后备用;2、取天然雪100000g化水备用,无天然雪可用纯水冷冻结冰后化水,代替天然雪;3、将白矾1000g制成粉,放入100000g天然雪水中,静置一周后取清液;4、用池子装入陈石灰50000g,放入煎开后的上述清液和备用的溶有冰片的酒液,浸泡24小时,中途搅拌三次,取澄清溶液50000g备用;5、将上述备用的澄清溶液加入铝锅中并加入桐油16500g,搅拌并以文火煎熬,制成乳白色糊状制剂60000g;6、装瓶(100g装或200g装),即得。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组分制成的(用量为重量份)冰片1~3白矾1~3桐油16~50陈石灰50~160天然雪100~300 乙醇(95%医用酒精)5~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组分制成的(用量为重量份)冰片1 白矾1 桐油16.5 陈石灰50天然雪100 乙醇(95%医用酒精)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1)将冰片制成粉,浸泡到浓度95%的乙醇(医用酒精)中,浸泡一周后备用;(2)取天然雪化水备用,无天然雪可用纯水冷冻结冰后化水,代替天然雪;(3)将白矾制成粉,放入天然雪水中,静置一周后取清液;(4)用池子装入陈石灰,放入煎开后的上述清液和备用的溶有冰片的酒液,浸泡24小时,中途搅拌三次,取澄清溶液;(5)将上述澄清溶液加入铝锅中并加入桐油,搅拌并以文火煎熬,制成乳白色糊状制剂;(6)装瓶,即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烧烫伤外用的中药糊剂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下列组份制成的(用量为重量份)冰1,白矾1,桐油16.5,陈石灰50,天然雪100,乙醇(95%医用酒精)5,kg制备方法(1)将冰片制成粉,浸泡到浓度95%的乙醇(医用酒精)中,浸泡一周后备用;(2)取天然雪化水备用,无天然雪可用纯水冷冻结泳后化水,代替天然雪;(3)将白矾制成粉,放入天然雪水中,静置一周后取清液;(4)用池子装入陈石灰,放入煎开后的上述清液和备用的溶有冰片的酒液,浸泡24小时,中途搅拌三次,取澄清溶液;(5)将上述澄清溶液加入铝锅中并加入桐油,搅拌并以文火煎熬,制成乳白色糊状制剂;(6)装瓶,即得。本发明为家传秘方,商品名称“赵氏烧烫伤速愈灵”。
文档编号A61K33/06GK1931220SQ20061005122
公开日2007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2日
发明者赵正华 申请人:赵正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