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感冒的中药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44435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防治感冒的中药喷雾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感冒的中药制剂,特别是涉及一种经鼻腔给药的防治感冒的中药喷雾剂。
背景技术
感冒是发病率很高的一种疾病,引起感冒的病毒种类很多,而且病毒还常发生变异,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性很强的特效药,药店中治疗感冒的药物很多,治疗方法也不竟相同,各种药物和治疗方法各自具有其自己的特点和疗效,但也同时存在各自的不足。因此人们还在有针对性的研制新的感冒药和治疗方法,达到更好的防治感冒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感冒的中药和制备方法,能够让人们通过喷洒药物在人体适当的部位,杀灭感冒病毒防止其生长繁殖,达到防治感冒的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本制剂属于复方制剂,其物征在于,每制备1000ml药液所需原料药为金银花100~300g,鹅不食草100~300g,西南黄芩50~200g,野菊花50~200g ,连翘50~200g,薄荷5~20g,天然冰片1~3g,甘草25~100g,路旁菊50~200g,板蓝根50~200g,苦参50~200g。
优化的原料配方是金银花200g,鹅不食草200g,西南黄芩100g,野菊花100g,连翘100g,薄荷10g,天然冰片2g,甘草50g,路旁菊100g,板蓝根100g,苦参100g。
上述配方中所用药材在“中药大辞典”都有记载金银花,(见《中药大辞典》第403页)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味甘,性寒,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鹅不食草(见《中药大辞典》第2400页)为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带花全草,味辛、温、利九窍,通鼻气、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西南黄芩(见《中药大辞典》第2017页)又名滇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味苦,寒,有泻实火,除湿热作用;野菊花(见《中药大辞典》第2144页)为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味苦、凉,有疏风清热,消肿解毒作用;连翘(见《中药大辞典》第1111页)为木犀科植物连翘的果实,味苦,性凉,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薄荷(见《中药大辞典》第2648页)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全草或叶,味辛,性凉,有疏风、散热、解毒作用;天然冰片(见中药大辞典》第951页)为龙脑香植物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味辛、凉、有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作用;甘草(见《中药大辞典》第567页)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状茎,味甘、性平、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的作用;路旁菊(见《中药大辞典》第2485页)为菊科植物圆齿狗哇花的全草,味苦,性寒,有解毒消炎、止咳的作用;板蓝根(见《中药大辞典》第1250页)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和草大青的根,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苦参(见《中药大辞典》第1283页)为豆科植物苦参的根,味苦,性寒,有清热、燥湿的作用。
本发明的喷雾剂的制备方法取薄荷、金银花用水蒸气蒸馏法收集蒸馏液备用;药渣与野菊花、鹅不食草、西南黄芩、连翘、甘草、路旁菊、板蓝根、苦参加水煎煮二次,分次滤过,合并滤液,并浓缩至至50~80℃下相对密度1.25~1.30的清膏,放冷。加95%的乙醇使滤液的含醇量达75%,搅拌,放置24小时,滤过,取上清液加5%的碳酸氢钠调节PH值至6.5~7.5。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乙醇味,加入备用的蒸馏液,加入用乙醇稀释的天然冰片1~3g混匀,加水至规定量,将药液分装,灭菌,即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的制剂对感冒病毒具有抑制和杀灭的作用;2、鼻腔喷雾给药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鼻腔面积约150cm2,粘膜下血管非常丰富,鼻腔呼吸道有微小纤毛运动,进一步增加药物吸收的有效面积,使药物可迅速进入鼻腔组织细胞;3、部分被吸入的小粒药物对已经进入肺的病菌亦有杀灭作用;4、副作用小,安全可靠。药物的使用方法是将本发明的中药喷雾剂装入医用雾化器中,晚上喷洗每侧鼻腔及鼻咽部,按压1~2次,隔2~3分钟后用力吸鼻咽部未吸收的多余的药液,从口腔吐出体外,达到清洗的目的,感冒流行季节及感冒初期,每天喷洗2~3次,方法同上。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具有给药方便,治疗和防预效果良好,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等优点,可用于对感冒引起的头疼、咳嗽与气管炎的防预和治疗,适于各类人群使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取薄荷5~20g、金银花100~300g用水蒸气蒸镏法收集蒸馏液200ml备用;药渣与野菊花50~200g,鹅不食草100~300g,西南黄芩50~200g,连翘50~200g,甘草25~100g,路旁菊50~200g,板蓝根50~200g,苦参50~200g加水煎煮二次,分次滤过,合并滤液,并浓缩至至50~80℃下相对密度1.25~1.30的清膏,放置冷却,搅拌并加95%的乙醇使滤液的含醇量达75%,放置24小时,滤过,滤液加5%的碳酸氢钠调节PH值到6.5~7.5,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乙醇味,加入备用的蒸馏液200ml,加入用适量乙醇稀释的天然冰片混匀,加水至1000ml,将药液分装,灭菌,即得。
实施例2优化的原料配方是取薄荷10g,金银花200g用水蒸气蒸镏法收集蒸馏液200ml备用,药渣与野菊花100g,鹅不食草200g,西南黄芩100g,连翘100g,甘草50g,路旁菊100g,板蓝根100g,苦参100g加水煎煮二次,分次滤过,合并滤液,并浓缩至至50~80℃下相对密度1.28的清膏,放冷,搅拌并加95%的乙醇使滤液的含醇量达75%,放置24小时,滤过,滤液加5%的碳酸氢钠调节PH值到6.5~7.5,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乙醇味,加入备用的蒸馏液200ml,加入用适量乙醇稀释的天然冰片2g混匀,加水至1000ml,将药液分装,灭菌,即得。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治感冒的中药喷雾剂,其特征在于每制备1000ml药液所需原料药为金银花100~300g,鹅不食草100~300g,西南黄芩50~200g,野菊花50~200g,连翘50~200g,薄荷5~20g,天然冰片1~3g,甘草25~100g,路旁菊50~200g,板蓝根50~200g,苦参50~200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防治感冒的中药喷雾剂,其特征在于每制备1000ml药液所需原料药的原料配方是金银花200g,鹅不食草200g,西南黄芩100g,野菊花100g,连翘100g,薄荷10g,天然冰片2g,甘草50g,路旁菊100g,板蓝根100g,苦参100g。
3一种防治感冒的中药喷雾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取薄荷、金银花用水蒸气蒸馏法收集蒸馏液备用;药渣与野菊花、鹅不食草、西南黄芩、连翘、甘草、路旁菊、板蓝根、苦参加水煎煮二次,分次滤过,合并滤液,并浓缩至50~80℃下相对密度1.25~1.30的清膏,放冷。加95%的乙醇使滤液的含醇量达75%,搅拌,放置24小时,滤过,取上清液加5%的碳酸氢钠调节PH值至6.5~7.5。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乙醇味,加入备用的蒸馏液,加入用乙醇稀释的天然冰片,混匀,加水至规定量,将药液分装,灭菌,即得。
全文摘要
一种防治感冒的中药喷雾剂,每制备1000ml药液所需原料药的原料配方是金银花200g,鹅不食草200g,西南黄芩100g,野菊花100g,连翘100g,薄荷10g,天然冰片2g,甘草50g,路旁菊100g,板蓝根100g,苦参100g。制备方法取薄荷、金银花用水蒸气蒸馏法收集蒸馏液备用;药渣与野菊花、鹅不食草、西南黄芩、连翘、甘草、路旁菊、板蓝根、苦参加水煎煮二次,分次滤过,合并滤液,并浓缩至50~80℃下相对密度1.25~1.30的清膏,放冷。加95%的乙醇使滤液的含醇量达75%,搅拌,放置24小时,滤过,取上清液加5%的碳酸氢钠调节pH值至6.5~7.5。静置12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无乙醇味,加入备用的蒸馏液,加入用乙醇稀释的天然冰片,混匀,加水至规定量,将药液分装,灭菌,即得。
文档编号A61P31/12GK1965907SQ20061005126
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6日
发明者张芝庭 申请人:贵州神奇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