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4211阅读:3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纺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立体卷曲纤维的无纺布。此外,本发明涉及将该无纺布用作正面片材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判断无纺布手感的时候,通常是用捏、轻拽、摸、或弯折等方法,通过向无纺布施加各种力来调查其与无纺布的伸长、起皱、弯折等变形之间的关系。无纺布的手感从上述多种多样的角度综合性地进行判断。
有关判断无纺布手感的要素之一的表面平滑性,以提高该特性为目的,提出了一种表面的起毛得到了抑制的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材(参照日本专利申请特开2003-235896号公报和特开2003-265528号公报)。在特开2003-235896号公报中,通过将含有表面层和与上述表面层层叠的第2层的2层或更多层的层进行层叠而得到正面片材,其中所述表面层是通过形成短纤维网并将从其表面突出的该短纤维的顶端用加热到120~130℃的热辊压下而得到的,所述第2层是由混合了天然纤维的纤维网得到的。另一方面,在特开2003-265528号公报中,通过将无纺布夹在二根辊之间或使辊在无纺布表面上滚过而将起毛的纤维压倒在无纺布表面。抑制无纺布表面的起毛对于提高手感是重要的因素。但是,仅仅抑制了起毛,综合手感还称不上良好,在对手感的提高产生较大影响的其它要因,即柔软感及膨松感方面并不充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纺布,其包含立体卷曲纤维,该立体卷曲纤维的卷绕方向相对于轴线方向成55度或以下的角度θ倾斜。
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将无纺布用作正面片材,所述无纺布包含立体卷曲纤维,该立体卷曲纤维的卷绕方向相对于轴线方向成55度或以下的角度θ倾斜。
再者,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形成包含潜在卷曲性纤维的纤维网,使该纤维网的构成纤维之间熔融粘合,在该熔融粘合的同时或之后使上述潜在卷曲性纤维表现出立体卷曲,然后实施轧光加工使表现出立体卷曲的纤维变形,并使纤维的卷绕方向相对于轴线方向倾斜。


图1是本发明的无纺布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断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无纺布中包含的立体卷曲纤维的一例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得到的无纺布中包含的立体卷曲纤维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4是比较例1得到的无纺布中包含的立体卷曲纤维的电子显微镜照片。
图5是通常的立体卷曲纤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根据其优选的实施方案参照着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无纺布的优选实施方案的断面示意图。无纺布1是具有包含其一个表面的第1层11和包含另一个表面的第2层12的2层结构的无纺布。第1层11和第2层12分别由纤维集合体(fiber aggregate)构成,相互层叠并局部地接合。第1层11和第2层12的接合部13如图示那样,通过热和/或压力的作用而被压密化,从而厚度比无纺布1的其它部位小。这样,在第1层11一侧存在着大量按照预定的图案分散配置的凸部15和大量形成在接合部13上的凹部14,通过这些凸部15和凹部14,则无纺布1的第1层的表面就形成了凹凸形状。
第1层11和第2层12的构成纤维在其交叉点相接合,或成不相接合的状态。当纤维之间接合于交叉点时,作为其接合方式,可以列举出例如采用热风法的热熔融粘合以及采用粘接剂的粘接等。如后所述,当第2层12中包含卷曲纤维时,从提高纤维之间的自由度,提高厚度方向的压缩回复性及平面方向的伸缩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该卷曲纤维不相接合,而是通过相互缠绕被薄片化。
第2层12中包含立体卷曲纤维。由于包含立体卷曲纤维而赋予无纺布1伸缩性。如图5所示,立体卷曲纤维具有纤维沿着轴线A卷绕成线圈(coil)状(螺旋状)的形状。如同一个图中所示,立体卷曲纤维通常是其纤维的卷绕方向相对于轴线A的方向成接近水平的角度θ。与之对照,本实施方案的无纺布1中包含的立体卷曲纤维如图2所示,纤维的卷绕方向相对于纤维的轴线A的方向倾斜成角度θ。这样,以相同直径的立体卷曲纤维进行比较时,则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案的立体卷曲纤维与图5所示的通常的立体卷曲纤维相比,断面二次矩(moment)下降。其结果是,无纺布1整体对弯曲的刚性下降,这样无纺布1就成为柔软且悬垂(drape)性优良的柔软的产品。进而,与由无纺布1所具有的凹凸结构带来的膨松感相辅相承,使无纺布1的柔软性变得更加显著。因此,即使将无纺布1设计成高单位面积质量,也能够保持柔软性或柔软度。除此之外,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案的立体卷曲纤维与图5所示的通常的立体卷曲纤维相比,当观察其整体时,纤维的表面变得平滑。其结果是,包含立体卷曲纤维的第2层12的表面变得平滑。
从使无纺布1成为更加柔软且悬垂性优良的柔软的产品的观点、以及使其表面变得更加平滑的观点出发,本实施方案的立体卷曲纤维的纤维卷绕方向相对于轴线A的方向成55度或以下、优选为45度或以下的角度(以下将该角度也称作卷绕角)θ。卷绕角θ的下限值没有特别限制,但优选5度或以上。卷绕角θ通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立体卷曲纤维来进行实测。此时,在立体卷曲纤维沿轴线A卷绕1周的范围内,当由于测定位置的不同而倾斜角度不同时,将倾斜角度最小位置的该倾斜角度定义为卷绕角θ。此外,第2层12中包含的立体卷曲纤维的卷绕角θ没有必要全部在上述的范围内,只要是以多根立体卷曲纤维为对象测定的卷绕角θ的平均值在上述范围内,就可以赋予无纺布1所期望的特性。用于测定卷绕角θ的立体卷曲纤维的根数设为5~10根是合适的。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案的无纺布1由于含有图2所示状态的立体卷曲纤维,因而除了具有立体卷曲纤维本来的性质所带来的伸缩性之外,还可成为柔软且悬垂性优良的柔软的产品,而且第2层12的表面变得平滑。从使第2层12的平滑性变得更加显著的观点出发,立体卷曲纤维如图2所述,优选其横断面S的形状为扁平形状。与图2所示的本实施方案的立体卷曲纤维不同,通常的立体卷曲纤维如图5所示,其横断面S的形状是圆形的。
当立体卷曲纤维的横断面S是扁平形状时,优选其扁平率值(长轴长度/短轴长度)为1.2或以上,特别优选为1.3或以上的扁平形状。立体卷曲纤维优选为在其全长上横断面呈扁平形状,但是不局限于此,只要是全长中的70%或以上、特别是80%或以上的部分的横断面呈扁平形状,则无纺布1的表面平滑性会变得非常显著。特别当立体卷曲纤维之间的交叉点相接合时,优选接合部的横断面呈扁平形状。
另外,立体卷曲纤维优选全部为扁平形状,但并不局限于此。将第2层12的纵断面用电子显微镜放大来观察立体卷曲纤维的横断面形状时,以根数为基准,只要70%或以上的纤维呈扁平的形状,则无纺布1的表面平滑性会变得非常显著。另外,也可以并非立体卷曲纤维的全长都呈扁平的形状。用于观察扁平状态的立体卷曲纤维的根数设为10根是合适的。
为了进一步赋予无纺布1的第2层12以平滑性,第2层12中包含的上述横断面S为扁平形状的立体卷曲纤维,优选其横断面的长轴方向大致在无纺布1的平面方向上取向。从这个观点出发,尤其是位于第2层12的表面及其附近的立体卷曲纤维,优选其横断面S的长轴方向在无纺布1的平面方向上取向。所谓大致取向,是指将第2层12的纵断面用电子显微镜放大来观察扁平的立体卷曲纤维的长轴方向时,以根数为基准,则70%或以上的纤维的长轴方向与无纺布1的平面方向成±30度或以内的角度。
另外,从使无纺布1的两面的平滑性更加显著的观点出发,第1层11的构成纤维也像第2层12中包含的立体卷曲纤维那样,优选其横断面的形状为扁平形状,进而,更优选其横断面S的长轴方向在无纺布1的平面方向上取向。
本实施方案中,优选无纺布1的第1层11中也包含立体卷曲纤维。这样,由于(1)卷曲(crimp)形状所产生的伸缩性、以及(2)非熔融粘合的相互缠绕所产生的纤维之间的高自由度,可以起到第1层11的凸部的压缩回复性提高、缓冲性(cushion)变得良好的附加效果。第1层11中包含的立体卷曲纤维与第2层12中包含的立体卷曲纤维可以是相同种类的,也可以是不同种类的。此时,从顺利地在第1层11上形成凹凸结构的观点出发,优选第2层12中包含的立体卷曲纤维的比例高于第1层11中包含的立体卷曲纤维的比例。
当第1层11中包含立体卷曲纤维时,其比例优选为第2层12中包含的立体卷曲纤维的比例的10~90%,特别优选为30~50%。各层中包含的立体卷曲纤维的比例的值,第1层11优选为10~70重量%,特别优选为10~50重量%。第2层12优选为50~100重量%,特别优选为70~100重量%。
当第1层11中包含立体卷曲纤维时,该立体卷曲纤维也同第2层12中包含的立体卷曲纤维一样,优选纤维的卷绕方向相对于轴线方向倾斜。这样,可进一步赋予无纺布1伸缩性,而且进一步赋予其柔软性或柔软度。除此之外,第1层11的表面会变得平滑。从上述观点出发,第1层11中包含的立体卷曲纤维优选具有就第2层12中包含的立体卷曲纤维进行说明的形状及结构。即,对于第1层11中包含的立体卷曲纤维,可以适宜地适用对第2层12中包含的立体卷曲纤维进行的说明。
在无纺布1中,优选第1层11的密度(纤维密度)比第2层12低。即,优选第1层11形成了比第2层12更疏松的结构。这样,在第1层11一侧形成的凸部15变得膨松,无纺布1整体的缓冲性变得良好,手感提高。此外如后所述,当将无纺布1用作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材,并且将第1层11配置在皮肤接触面一侧时,由于排出到正面片材上的液体迅速地被吸收到第1层11内,而且被吸收到第1层11内的液体利用疏密梯度结构(gradient of sparse-dense structure)而顺利地往第2层12移动,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液体残留在正面片材的表面而引起的不透气、痒及皮肤炎症、不快感等。
从上述观点出发,第1层11的密度d1和第2层12的密度d2之比(d2/d1)优选为1.2~10,特别优选为3~10。有关各层的密度,第1层11的密度优选为0.001~0.05g/cm3,特别优选为0.01~0.03g/cm3。另一方面,第2层12的密度优选为0.03~0.2g/cm3,特别优选为0.04~0.1g/cm3。密度的测定方法如下。
首先,从无纺布1切出长宽为30mm×30mm的试验片。有关第1层11的密度d1,在与试验片的长度方向(构成第1层的无纺布的纤维取向方向(无纺布制造时的流动方向))大致平行且通过接合部13的线上,沿厚度方向垂直地做切断面。从该断面测定第1层11的表观厚度t1(mm)。表观厚度t1的测定方法如后所述。接着,从在第1层11和第2层12接合前预先测定的第1层11的面积(a1×b1)和使第1层11与第2层12接合后测定的第1层11的面积(a2×b2),按照下式求出试验片的收缩面积率A(%)。
收缩面积率A=((a1×b1-a2×b2)÷(a1×b1))×100再者,从求得的收缩面积率A(%)和在第1层11和第2层12接合前预先测定的第1层11的单位面积质量P1(g/m2),按照下式求出第1层11和第2层12接合后的第1层的单位面积质量P2(g/m2)。
第1层的单位面积质量P2=P1×100/(100-A)然后,按照下式求出第1层11的纤维密度d1(g/cm3)d1=P2×(1/1000)×(1/t1)有关第2层12的密度,可以采用和第1层11的密度测定方法同样的方法求出。此时,第2层12的表观厚度t2用后述的方法测定,用测定的值算出密度d2。
表观厚度t1和t2的测定方法如下。首先,从无纺布切出长宽为30mm×30mm的试验片。然后在与长度方向(构成第1层的无纺布的纤维取向方向(无纺布制造时的流动方向))大致平行且通过接合部13的线上做切断面。使用OLYMPUS公司制的Highscope SZH10得到该断面的放大照片。对照着放大照片的比例(scale),求出第1层11的最大厚度,将其定为第1层的表观厚度(t1)。此外,在其第1层的最大厚度测定部位测定第2层的厚度,将其定为第2层的表观厚度(t2)。即,第1层和第2层的表观厚度是沿着在无纺布的厚度方向上延伸的同一直线测定的。
无纺布1的单位面积质量尽管要视具体的用途而确定,但优选为40~110g/m2,特别优选为50~90g/m2。关于构成无纺布1的各层,第1层11的单位面积质量优选为20~55g/m2,特别优选为25~45g/m2。第2层12的单位面积质量优选为20~55g/m2,特别优选为25~45g/m2。
就各层的构成纤维进行说明,如前面所述,第2层12中包含立体卷曲纤维。第2层12可以只由立体卷曲纤维构成,也可以包含其它的纤维。作为其它纤维,可以列举出例如通常的热塑性纤维及人造丝等再生纤维、棉等天然纤维。当第2层12中除了立体卷曲纤维之外,还包含其它纤维时,其它纤维的混合量相对于第2层12整体优选为1~50重量%,特别优选为5~30重量%。
另一方面,作为第1层11的构成纤维,可以列举出例如通常的热塑性纤维及人造丝等再生纤维、棉等天然纤维。此外,如前面所述,第1层11中也可以包含立体卷曲纤维。此时的立体卷曲纤维的混合量如上所述。
第1层11及第2层12中包含立体卷曲纤维以外的纤维时,从使无纺布1的两面的平滑性变得更加显著的观点出发,立体卷曲纤维以外的纤维也和立体卷曲纤维同样,优选其横断面的形状为扁平形状,进而更加优选其横断面S的长轴方向在无纺布1的平面方向上取向。
下面,就本实施方案的无纺布1的优选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分别制造构成第1层11和第2层12的纤维集合体。作为该纤维集合体,可以使用例如纤维网及无纺布。无纺布采用例如热风法、热辊法(热压花法)、气流成网法、熔喷法等制造。纤维网采用例如梳理机制造。特别优选使用无纺布作为构成第1层11的纤维集合体,使用纤维网作为构成第2层12的纤维集合体。
优选在构成第2层12的纤维网中包含潜在卷曲纤维。所谓潜在卷曲纤维,是指在被加热前可以和通常的无纺布用纤维同样地进行处理,并且通过预定温度下的加热而表现出线圈状的立体卷曲,从而具有收缩性质的纤维。潜在卷曲纤维由例如以收缩率不同的2种热塑性聚合物材料为成分的偏心芯鞘型复合纤维(eccentric core-sheath conjugate fiber)或并列型复合纤维(eccentric side-by-side conjugate fiber)构成。作为其实例,可以列举出JP-A-9-296325及JP-B-2759331中记载的潜在卷曲纤维。
另一方面,优选在构成第1层11的无纺布中包含潜在卷曲纤维或线圈状的立体卷曲纤维。此外,优选构成第1层11的无纺布中不包含潜在卷曲纤维以外的热收缩性纤维。
接着,在构成第2层12的纤维集合体上重叠构成第1层11的纤维集合体,将它们按照预定的图案局部地接合。使两者接合的方法,只要能够形成至少第1层11的厚度比其它部位减少了的接合部13,则各种方法都可以使用。优选例如热压花法或超声波压花法。接合部13可以是相互独立的散点状,也可以是直线状或曲线状(包括连续波形等)、格子状、锯齿形状等。当将接合部13配置成散点状时的各接合部的形状可以设置成圆形、三角形、四角形等任意的形状。
对接合的第1层11和第2层12施加热,使第2层12中包含的潜在卷曲纤维立体卷曲成线圈状。该状态的立体卷曲纤维成为图5所示的状态。即,纤维的卷绕方向相对于轴线A的方向大致成水平方向。通过卷曲,位于接合部13之间的第2层12的构成纤维收缩。伴随着该收缩,位于接合部13之间的第1层11的构成纤维隆起。通过该隆起而形成了凸部15。此外,在凸部15之间、即在接合部13的位置形成了凹部。这样,得到了第1层一侧的表面形成了凹凸形状的无纺布。这种无纺布的详细制造方法记载在例如本申请人先前的申请CN1348026A、TW550317B、CN1509864A中。
接着对得到的无纺布实施轧光加工。轧光加工中使用一对辊来进行。上述辊之中,一个辊是金属制的轧光辊。另一个辊是D硬度(JISK6253)优选为40~100度、更优选为70~95度的树脂制辊或金属制辊。轧光辊的D硬度比另一个辊高,或与另一个辊相同。通过使用上述辊的组合,从而使无纺布中包含的立体卷曲纤维的卷绕方向相对于轴线的方向倾斜。
具体而言,无纺布被导入至一对辊之间并被施以轧光加工而被夹压。其结果是,立体卷曲纤维变形,从而其卷绕方向相对于轴线的方向倾斜。而且横断面变成扁平形状。再有,通过夹压而对无纺布施加了“搓揉”的作用,纤维之间的结合点的一部分变形或被破坏,无纺布变得柔软。进而,变形成扁平形状的立体卷曲纤维的横断面中的长轴方向在无纺布的平面方向上取向。此时,如果在第2层12中除了立体卷曲纤维外,还包含其它纤维(没有卷曲的纤维或二维卷曲的纤维),则可集中地对立体卷曲纤维施加夹压力,纤维的卷绕方向的倾斜变得更加显著。而且纤维的扁平化变得更加显著。第1层11中包含卷曲纤维的情况也是同样的。
对无纺布实施轧光加工是一直以来都在采用的,但其目的如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几乎都是为了防止无纺布表面的起毛。因此,轧光加工的条件比较温和,轧光加工进行到纤维变形这种程度的情况很少。特别是对包含立体卷曲成线圈状的纤维的无纺布实施轧光加工而使该立体卷曲纤维变形的情况,由于会破坏特意形成的线圈状的卷曲状态,因此被认为是不利的加工。与之相反,本发明者意外发现,通过对包含立体卷曲纤维的无纺布实施轧光加工,使该立体卷曲纤维如图2所示地变形,则无纺布对于弯曲的刚性下降,从而无纺布变得柔软,而且表面变得平滑。其理由如前面所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立体卷曲纤维的断面二次矩下降。
轧光加工中的线压优选为50~700N/cm,更优选为100~300N/cm。通过在该条件下实施轧光加工,则既能够保持高生产率的生产线速度,又能够可靠地使立体卷曲纤维的卷绕方向倾斜。而且能够可靠地使横断面变形成扁平形状。各辊通常是在非加热状态下使用。在一对辊之中,轧光辊可以是实施了镜面加工的平滑辊,也可以是施加了梨皮面等细微凹凸的凹凸辊。当另一个辊是树脂辊时,可以使用例如由硬质橡胶、硅橡胶、聚氨酯橡胶、丙烯腈-丁二烯橡胶(NBR)、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EPDM)等树脂构成的辊。当另一个辊是金属制的辊时,和轧光辊同样,可以是实施了镜面加工的平滑辊,也可以是施加了梨皮面等细微凹凸的凹凸辊。
如上所述,上述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1)形成包含潜在卷曲性纤维的纤维网的工序;(2)使该纤维网的构成纤维之间熔融粘合的工序;(3)然后使上述的潜在卷曲性纤维表现出立体卷曲的工序;(4)实施轧光加工使表现出立体卷曲的纤维变形,并使纤维的卷绕方向相对于轴线的方向倾斜的工序。视不同的情况,有时也同时进行(2)的使纤维网的构成纤维之间熔融粘合的工序和(3)的使潜在卷曲性纤维表现出立体卷曲的工序。
采用上述方法得到的无纺布1可以用于例如生理用卫生巾及卫生护垫、一次性尿布等各种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材、外科用衣类、清洁薄片等各种用途。如前面所述,无纺布1由于表面平滑、而且对于弯曲的刚性低、是柔软且悬垂性优良的柔软的产品,所以将无纺布1特别用作吸收性物品的正面片材时,可以得到触感良好且穿戴舒适感优良的吸收性物品。当将无纺布1用作正面片材时,从使触感更加良好的观点出发,优选按照该无纺布的第1层一侧与使用者的肌肤相接触的方式配置。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案。例如上述实施方案的无纺布1是2层结构,但代之也可以将无纺布设计成单层结构,也可以设计成3层或更多层的多层结构。当将无纺布设计成单层结构时,优选包含50重量%或以上、特别优选为70重量%或以上的卷曲纤维。无纺布也可以由100%的卷曲纤维构成。当将无纺布设计成3层或更多层的多层结构时,从进一步提高平滑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至少最外层包含卷曲纤维。
实施例以下用实施例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是本发明的范围不受这些实施例1(1)第1层的纤维集合体的制造以大和纺织株式会社制造的潜在卷曲性纤维CPP(商品名、2.2dtex×51mm、鞘成分树脂的熔解温度(熔点)145℃)作为原料,通过梳理法制造单位面积质量为15g/m2的纤维网。使用热压花辊(145℃±10℃)对纤维网进行热压花加工,制造第1层的纤维集合体。压花面积率为28%。
(2)第2层的纤维集合体的制造以大和纺织株式会社制造的潜在卷曲性纤维CPP(商品名、2.2dtex×51mm、鞘成分树脂的熔解温度(熔点)135℃)作为原料,通过梳理法制造单位面积质量为30g/m2的第2层的纤维集合体。
(3)无纺布的制造使第1层的纤维集合体和第2层的纤维集合体重叠,通过超声波压花法使两纤维集合体局部地接合,得到层叠体。由压花加工得到的各接合部的形状为圆形,其排列图案是菱形格子状。在热风炉中以热风方式向层叠体吹送130℃±10℃的热风5~10秒钟。由此使各纤维集合体中包含的潜在卷曲性纤维卷曲,从而使各纤维集合体朝着其面内方向收缩。此时,第1层的纤维集合体中包含的潜在卷曲性纤维由于先前进行的热压花加工,其卷曲受到妨碍,所以第2层的纤维集合体的面积收缩率比第1层的纤维集合体的面积收缩率高。其结果是,在由第1层的纤维集合体形成的第1层中,在接合点之间形成了大量凸部。这样得到的无纺布的单位面积质量为92g/m2,接合点的面积率为无纺布面积的7%。
(4)轧光加工使用一对金属镜面辊进行轧光加工。线压为300N/cm。
实施例2以大和纺织株式会社制造的潜在卷曲纤维(CPP纤维(商品名)、2.2dtex×51mm)以及大和纺织株式会社制造的芯鞘型热熔融粘合性复合纤维作为原料,通过梳理法制造梳理纤维网。潜在卷曲纤维和热熔融粘合性复合纤维的重量比(前者∶后者)为50∶50。潜在卷曲纤维的芯由聚丙烯构成,鞘由乙烯-丙烯无规共聚物构成。热熔融粘合性复合纤维的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鞘由聚乙烯构成。对该梳理纤维网实施超声波压花加工。压花图案和实施例1相同。接着,以热风方式吹送热风,使纤维交叉点热熔融粘合。由此得到单位面积质量为92g/m2的无纺布。
对得到的无纺布进行轧光加工。轧光加工使用一对金属镜面辊进行。线压为300N/cm。
比较例1和2除了在实施例1和2中不实施轧光加工以外,采用和实施例1和2同样的方法得到无纺布。
评价对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无纺布用电子显微镜测定立体卷曲纤维的卷绕角和断面形状。卷绕角是以5根纤维作为对象进行测定,算出其平均值作为卷绕角的值。此外,用以下的方法测定表面特性(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摩擦系数MIU、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MMD、压缩特性的线形性LC、弯曲刚性B。上述测定按照以下的书中记载的方法,使用KATO TECH株式会社制造的KESFB4-AUTO-A(商品名)测定。
川端季雄著、《手感评价的标准化和解析》、第2版、社团法人日本纤维机械学会(The Textile Machinery Society of Japan)手感计量和规格化研究委员会、昭和55年(1980年)7月10日发行。
此外,采用以下的方法对无纺布的手感进行了功能评价。结果如表1所示。再者,实施例1和比较例1所得到的无纺布中的立体卷曲纤维的电子显微镜照片表示在图3和图4中。
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的测定方法准备20cm×20cm的试验片,安装在平滑的金属平面的试验台上。用9.8cN(误差±0.49cN以内)的力将触头压贴在试验片上。以0.1cm/sec的恒定速度使试验片水平移动2cm。对试验片施加19.6cN/cm的单轴张力。触头是将0.5mm直径的钢琴线弯曲成宽5mm的U字状而构成的,并以9.8cN的力压贴试验片。触头被弹簧顶压。弹簧常数设定为24.5cN/mm(误差±0.98cN/mm以内),共振频率在脱离表面接触的状态下设定为30Hz或以上。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的测定值用SMD值表示。MD及SD也同时进行该测定,由下式(1)计算出平均值,将其作为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
表面粗糙度的平均偏差SMD={(SMDMD2+SMDCD2)/2}1/2(1)摩擦系数MIU及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MMD的测定方法准备20cm×20cm的试验片,安装在平滑的金属平面的试验台上。用49cN的力将触头的接触面压贴在试验片上,并以0.1cm/sec的恒定速度使试验片水平移动2cm。对试验片施加19.6cN/cm的单轴张力。触头是将20根与表面粗糙度的测定中所使用的触头同样的0.5mm直径的钢琴线并排并弯曲成宽10mm的U字状而得到的,通过重锤以49cN的力使接触面压贴在试验片上。摩擦系数的测定值用MIU值表示,该摩擦系数MIU值的平均偏差用MMD值表示。MD及CD也同时进行该测定,由下式(2-1)、(2-2)计算出平均值,将其作为摩擦系数MIU及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MMD。
摩擦系数MIU={(MIUMD2+MIUCD2)/2}1/2(2-1)摩擦系数的平均偏差MMD={(MMDMD2+MMDCD2)/2}1/2(2-2)压缩特性的线形性LC的测定方法准备20cm×20cm的试验片,安装在试验台上。将该试验片在具有面积为2cm2的圆形平面的钢板之间进行压缩。压缩速度为20μm/sec,压缩最大荷重为4.9kPa。回复过程也用同一速度进行测定。压缩特性的线形性用LC值表示。LC值由下式(3)定义。
LC=WC/WOC(3)式中,WC=∫TmT0PdT]]>WOC=Pm(T0-Tm)/2此外,T0表示压力为49Pa时的试样的厚度,Tm表示在最大压力Pm(4.9kPa)时的试样的厚度。
弯曲刚性B的测定方法准备20cm×20cm的试验片,安装在试验台上。将试验片固定在间隔为1cm的夹头上。在曲率K=-2.5~+2.5cm-1的范围内,对试验片进行等速度曲率的纯弯曲。变形速度为0.50cm-1/sec,进行1个周期(cycle)变形。弯曲刚性值B按照上述的《手感评价的标准化和解析》的记载,是由曲率为0.5~1.5及-0.5~-1.5之间的弯曲矩的倾斜计算出的,但是在无纺布的测定中,在该曲率之间有可能发生弯曲,难以得到正确的测定数值。因此,本发明中的弯曲刚性B由0~最大弯曲矩值以及0~最小弯曲矩值的倾斜计算。MD及CD也同时进行该测定,由下式(4)计算出平均值,将其作为弯曲刚性B。
弯曲刚性B={(BMD2+BCD2)/2}1/2(4)无纺布的手感从柔软性及平滑性的观点出发对无纺布的手感进行了功能评价。以10个代表为对象按照以下5个级别进行了评价。结果以10人的平均数表示。
·关于柔软性“柔软而且手感良好”5符合4大致符合3说不好是符合还是不符合2不太符合1不符合·关于平滑性“平滑而且手感良好”5符合4大致符合3说不好是符合还是不符合2不太符合1不符合表1


*在实施例1和2中,变形成扁平形状的立体卷曲纤维大致在无纺布的平面方向上取向。
从表1所示的结果清楚可知,实施例所得到的无纺布中,立体卷曲纤维的卷绕方向相对轴线方向倾斜,并且纤维的横断面呈扁平形状,因此判断该无纺布是弯曲刚性低且柔软的产品。而且可以判断该无纺布表面平滑且手感良好。
如以上所详述,本发明的无纺布中包含的立体卷曲纤维的卷绕方向相对于轴线方向倾斜,所以无纺布表面平滑,而且在弯曲时刚性低,是柔软且悬垂性优良的柔软的产品。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纺布,其包含立体卷曲纤维,该立体卷曲纤维的卷绕方向相对于轴线方向成55度或以下的角度θ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其中立体卷曲纤维的横断面形状是扁平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纺布,其具有包含该无纺布的一个表面的第1层和包含另一个表面的第2层,其中所述的一个表面由具有大量凹凸部的凹凸形状构成,包含另一个表面的第2层中含有所述立体卷曲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纺布,其中第1层中也包含立体卷曲纤维,第2层中包含的立体卷曲纤维的比例高于第1层中包含的立体卷曲纤维的比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纺布,其中第1层中包含的立体卷曲纤维的卷绕方向相对于轴线方向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纺布,其中第1层的密度低于第2层的密度。
7.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将无纺布用作正面片材,所述无纺布包含立体卷曲纤维,该立体卷曲纤维的卷绕方向相对于轴线方向成55度或以下的角度θ倾斜。
8.一种无纺布的制造方法,其包括形成包含潜在卷曲性纤维的纤维网,使该纤维网的构成纤维之间熔融粘合,在该熔融粘合的同时或之后使所述潜在卷曲性纤维表现出立体卷曲,然后实施轧光加工使表现出立体卷曲的纤维变形,并使纤维的卷绕方向相对于轴线方向倾斜。
全文摘要
无纺布(1)包含立体卷曲纤维,该立体卷曲纤维的卷绕方向相对于轴线(A)的方向倾斜。立体卷曲纤维的卷绕方向相对于轴线(A)的方向成55度或以下的角度θ。立体卷曲纤维优选其横断面形状为扁平形状。无纺布(1)优选具有包含其一个表面的第1层(11)和包含另一个表面的第2层(12),其中所述的一个表面由具有大量凹凸部(14,15)的凹凸形状构成,包含另一个表面的第2层(12)中含有立体卷曲纤维。
文档编号A61F13/15GK1831228SQ20061005889
公开日2006年9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9日
发明者浅野浩司, 舛木哲也 申请人:花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