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背叶根在制备治疗慢性肝炎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4314阅读:4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红背叶根在制备治疗慢性肝炎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单方红背叶根的用途,尤其涉及红背叶根在制药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红背叶根为双子叶植物药大戟科植物红背山麻杆Alchomea trewioides(Benth.)Muell.-Arg.的根。红背叶别名红背娘、红帽顶(《广西中草药》),红罗裙(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红背叶的形态特征为灌木或小乔本,嫩枝有毛。单叶互生,阔心形或卵圆形,长6~15厘米,宽4~10匣米,先端长渐尖。基部浅心形或近截平,基出脉3条,基部有红色腺体和2条线状附属体,上面绿色,近无毛,下面浅绿而带红色。被柔毛,嫩叶紫红色,边缘有不规则的小锯齿;叶柄长达7厘米,越至上部越短,老时变为红紫色。雄花序腋生,总状,长7~10厘米,苞片披针形,腋内有花4~8朵聚生,萼片2~3,雄蕊8;雌花序较短,顶生,花密集,萼片6~8,披针形,子房卵形,花柱3。蒴果球形,被灰白色毛,径8~10毫米。花期3~6月,果期5-8月。
红背叶生山坡、荒地的灌丛中。分布我国中部和东南、华南,通常以根、叶入药。其味甘,性平。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散瘀止血,平喘,杀虫止痒。传统应用于治肠炎腹泻,痢疾,黄疸型肝炎,尿路感染和结石,肾炎,小便不利,血尿,血崩,白带,湿疹,荨麻疹,痈疮肿毒,疮疡久不收口等症。近代医学研究表明,红背叶根中含大量生物碱和酚性物质,具有止咳、祛痰作用,抗乙酰胆碱作用和轻度抑制金黄色与白色葡萄球菌作用。
有报道的方例为黄疸型肝炎,该方例以红背山麻杆鲜全株500克,水煎洗身;另用木各虎咪(一点红)、山螺蛳壳各15克,水煎服。但是,目前尚无用红背叶根制备治疗慢性肝炎药物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红背叶根的新用途,即在制药中的应用。
具体是,本发明提供红背叶根在制备治疗慢性肝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药物是以红背叶根为原料的水提取物与常规用量的医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混合制成的临床上可接受的固体口服制剂。
本发明所述的固体口服制剂具体是临床上可接受的颗粒剂、胶囊剂或片剂,优选颗粒剂。
本发明所述水提物可采用常规的水提方法或水提再进一步醇沉除杂得到,其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所述红背叶根加8~12倍水,煎煮1.5~2小时,残渣再加5~8倍量水煎煮1~1.5小时,合并提取液后过滤,浓缩,浓缩液的体积与原药材质量比为1ml∶1g,加入乙醇至醇的体积含量为60-90%,静置24小时,过滤,滤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至粉末状即可,浸膏得率为6~12%。
上述方法得到的本发明红背叶根的水提取物为棕褐色粉末。
本发明所述的固体口服制剂的制备方法即为药典上所规定常规制备方法,即将红背叶根的水提取物与固体口服制剂常用的辅料按临床上可接受配比混合制得。
本发明所述的固体口服制剂具有抗肝炎病毒和阻止肝纤维化的作用,可在临床上用以治疗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服用方法为口服,每日剂量的有效量相当于原材料30~50克红背叶根,每日服用2-3次。
以下通过实验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药物作用原理和有益效果1.抗肝纤维化作用1.1动物模型的制备、分组及药物处理 普通级SD大鼠46只,雌雄各半,体重约230±17g,南方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从造模即日起随机均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CCL4模型组、本发明药物的中剂量组(灌胃给药,0.36g/kg)和低剂量组(灌胃给药,0.18g/kg)、秋水仙碱组(灌胃给药,0.9×10-5g/kg)。模型组及给药组上午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花生油(头次0.5ml/100g,后每隔三日皮下注射量为0.3ml/100g),下午给药组予相应药物水溶液或煎剂,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每日一次,每次1ml/100g);正常组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做对照。模型及给药组予高脂饮食(79.5%玉米粉+20%猪油+0.5%胆固醇),正常组予正常饮食,约六周。造模结束后处理,动物禁食不禁水约12小时后,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腹主动脉采血,真空负压采血管收集,取肝、脾称重,肝左叶标本常规固定包埋切片HE及Mallory三色染色,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细胞的病理改变及肝脏纤维的增设程度。
指标测定 (1)光镜标本石蜡包埋,常规切片,HE和Mallory三色染色,TGFβ1的免疫组化;(2)血清ALT、AST、ALB、GLB的检测由南方医科大学生化室用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3)血清HA、LN、III前胶原、IV型胶原的检测由南方医科大学核医学科用放免法测定;(4)TGFβ1和TIMP-1的检测采用ELISA法,按试剂说明书操作测定。
统计方法 上述各项指标均计算均数(x)与标准差(SD),用统计软件SPSS 11.5进行方差分析。
实验结果1.2动物观察 (1)脱毛现象约造模三周左右,模型及药物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毛现象(从头颈部两侧开始,遍及全身),程度以模型组最明显,次之秋水仙碱组、本发明药物组。(2)形态及皮毛状况模型组大鼠皮毛枯槁、干涩,喜静少动,动作迟缓;正常组大鼠皮毛浓密、光洁,体态自如;药物组老鼠介于两者之间。(3)体重及存活状况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及药物组大鼠体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模型组最明显,而正常组大鼠体重程增长趋势;模型组大鼠有2只死亡,余组存活情况良好。
1.2.1肝功 (血清中ALB、GLB、ALT、AST)的变化及比较 本发明药物组可降低血清中的ALT和AST,而秋水仙碱对血清中的ALT和AST也呈一定程度的降低趋势。各药物组对血清中的白蛋白较模型组有增加趋势,但对血清中球蛋白的影响不明显(见表1)。
1.2.2肝纤维化指标(血清中HA、LN、III前胶原、IV型胶原)的变化及比较 本发明药物组可降低血清中的HA,而秋水仙碱对血清中的HA的降低趋势不明显。各药物组对血清中III前胶原有抑制作用,但对血清中的LN、IV型胶原影响不明显(见表1)。
1.2.3血清中TGFβ1和TIMP-1的变化及比较 本发明药物组可明显降低血清中的TGFβ1和TIMP-1,以中剂量组最为明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差异),秋水仙碱对血清中的TGFβ1和TIMP-1也呈一定程度的降低趋势(见表1)。
1.2.4肝组织病理变化 光镜下形态学变化HE染色标本观察,正常组没有肝细胞变性、坏死;模型组见肝小叶内有较广泛的肝细胞点状坏死,伴明显的淋巴细胞浸润,肝细胞再生明显,有严重的脂质空泡存在,部分肝小叶内可见到桥接样坏死,肝小叶破坏;药物组肝小叶中有较少的点状坏死和淋巴细胞浸润。Mallory三色染色标本观察,正常组肝小叶间无纤维间隔;模型组肝小叶结构被严重破坏,汇管区可见大量纤维组织增生,界板破坏较严重,分割包绕肝小叶,并伴有部分假小叶形成;药物组内纤维组织增生则不明显,界板破坏少。
表1本发明药物制剂对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肝纤维化指标、转化生长因子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的影响(x±sd)

注*p<0.05,**p<0.01,***p<0.001结果表明,对ccl4复合因素所致的肝纤维化模型中,对大鼠血清中的致肝纤维化的两大重要因子(TGF-β1、TIMP-1),肝纤维指标(HA、III型前胶原),肝功指标(ALT、AST)都有显著降低,有着保肝、降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2.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2.1体外试验将中药红背叶根提取物用全培液分别稀释成1000mg/ml、500mg/ml、250mg/ml、125mg/ml、62.5mg/ml、31.25mg/ml、15.63mg/ml、7.82mg/ml、3.91mg/ml、1.96mg/ml、0.98mg/ml、0.49mg/ml)等20个实验浓度,加于96孔细胞板,用MTT法测定细胞毒性。根据细胞毒性实验结果,将稳定表达HBV-DNA及HBeAg、HBsAg的2.2.15细胞接种入24孔板,24小时细胞贴壁后,弃去上清液,分别加入含有六种不同浓度中药红背叶根(7.82mg/ml、3.91mg/ml、1.96mg/ml、0.98mg/ml、0.49mg/ml、0.25mg/ml)的细胞全培养液,阳性对照药物为干扰素(赛若金1001U、2001U、4001U),于第4、8天留取培养液作为检测标本,同批次试剂同一时间定量检测HBeAg(美国雅培试剂)、HBsAg(美国雅培试剂)。
第4天标本检测结果表明5种不同浓度(7.82mg/ml、3.91mg/ml、1.96mg/ml、0.98mg/ml、0.49mg/ml)中药红背叶根与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相比,培养液中HBeAg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00);第8天标本检测结果表明6种不同浓度(7.82mg/ml、3.91mg/ml、1.96mg/ml、0.98mg/ml、0.49mg/ml、0.25mg/ml)中药红背叶根与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相比,培养液中HBeAg、HBsAg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00)。结果说明中药红背叶根可抑制HBV蛋白中HBeAg、HBsAg的表达,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作用。
2.2体内试验发明者观察了红背叶根抗鸭乙肝病毒的疗效,采用经PCR筛选D-HBV阳性三日龄广州麻鸭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生理盐水)、红背叶根高(灌胃给药,0.72g/kg)、中(灌胃给药,0.36g/kg)、低剂量组(灌胃给药,0.18g/kg)和拉米夫定组(灌胃给药,0.3×10-5g/kg),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红背叶根和拉米夫定干预。在用药前、用药第7、14、21和停药第7天取血实时荧光PCR检测DHBV-DNA含量;治疗前后取肝脏组织观察病理改变情况。
结果见表2,拉米夫定组用药后迅速降低血清病毒水平,但停药后反跳。红背叶根高、中剂量组血清病毒含量下降分别在第14、21天开始显效(组内p<0.05,组间p<0.01),低剂量组治疗期间未见抑制病毒的作用。停药后红背叶根高、中剂量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仍表现一定的病毒抑制作用(p<0.05)。此外,红背叶根高剂量组对肝脏炎症改善较拉米夫定明显。说明红背叶根有抑制体内D-HBV复制的作用,作用与剂量和用药时间相关。其作用较拉米夫定弱,但维持时间长,服药安全。
表2各组对DHBV-DNA的抑制作用(x±sd)

注与同组给药前比较用配对t检验,*p<0.05,**p<0.01;各时间段各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临床药用效果慢性乙型肝炎病人48例,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43.3±19.3)岁;轻度慢性肝炎28例,中度肝炎20例。患者给药每日红背叶根20克,水煎服。12周为1个疗程,服1~2疗程。
治疗过程中观察下列指标①一般情况包括乏力、胃纳、腹胀、肝脾肿大等。②治疗前及后4、12、24周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生化指标,包括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基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乳酸脱氢酶(LDH)、血清白蛋白(A)、血清球蛋白(G)、总胆红素(TBILI)、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人III型前胶原(PIIIP)、IV型胶原(PIVP)、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RIG)。③治疗前后B超。
治疗4周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有一定的改善,乏力、纳差、腹胀、肝区不适缓解率分别为84.8%(28/33)、82.4%(28/34)、88.0%(22/25)、79.7%(19/24),尤其是缓解肝区不适较明显,有肝、脾肿大的患者,经治疗24周后,治疗组分别为25.0%(5/20)、26.3%(5/19)。
经红背叶根治疗治疗4周后,患者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AST和改善蛋白代谢方面较为明显(P<0.05)。48例患者经治疗24周后,肝纤维化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LN、PIIIP下降幅度较大(P<0.05~0.01)。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一、水提物的制备例例1红背叶根加8倍水提取,第1次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提取1.5小时,提取液合并后过滤,浓缩,干燥即得。
例2红背叶根加10倍水提取,第1次提取1.5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水提取1.2小时,提取液合并后过滤,浓缩,干燥即得。
例3红背叶根加12倍水提取,第1次提取1.5小时,第二次加5倍量水提取1小时,提取液合并后过滤,浓缩,干燥即得。
例4红背叶根水提醇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红背叶根加8倍水提取,第1次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提取1.5小时,提取液合并后过滤,浓缩至1∶1,加入适量乙醇,使醇含量的范围为60%,静置24小时,过滤,滤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
例5红背叶根水提醇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红背叶根加10倍水提取,第1次提取1.5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水提取1.2小时,提取液合并后过滤,浓缩至1∶1,加入适量乙醇,使醇含量的范围为75%,静置24小时,过滤,滤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
例6红背叶根水提醇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红背叶根加12倍水提取,第1次提取1.5小时,第二次加5倍量水提取1小时,提取液合并后过滤,浓缩至1∶1,加入适量乙醇,使醇含量的范围为90%,静置24小时,过滤,滤液回收乙醇,浓缩,干燥即得。
二、药物剂型制备例(所述的份均为重量份)例1(颗粒剂)颗粒剂1处方水提取物制备例2所得水提取物1份、蔗糖2.5份、糊精1.5份。
制法将提取物粉加入蔗糖与糊精,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分装,即得。
性状本品为黄褐色的颗粒;味微甜、苦。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7.5g,一日2~3次。
颗粒剂2处方水提取物制备例5所得水提取物1份、蔗糖2.5份、糊精1.5份。
制法将提取物粉加入蔗糖与糊精,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分装,即得。
性状本品为黄褐色的颗粒;味微甜、苦。
用法与用量开水冲服,一次2.5g,一日2~3次。
例2(胶囊剂)处方水提取物制备例4所得水提取物1份、淀粉2份。
制法将提取物粉末加入淀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装入胶囊即得。
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深棕色的颗粒或粉末;味微苦。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2~3次。
例3(片剂)处方水提取物制备例6所得水提取物1份、淀粉2份、硬脂酸镁适量。
制法将提取物粉末加入淀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加入硬脂酸镁,压片即得。
性状本品为深棕色片剂,味微苦。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2~3次。
权利要求
1.红背叶根在制备治疗慢性肝炎药物中的应用。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肝炎的药物,其特征是红背叶根的水提取物与常规用量的医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混合制成的临床上可接受的固体口服制剂。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慢性肝炎的药物,其特征是临床上可接受的颗粒剂、胶囊剂或片剂。
4.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慢性肝炎的药物,其特征是临床上可接受的颗粒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红背叶根在制药中的新用途,具体是提供红背叶根在制备治疗慢性肝炎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所述的治疗慢性肝炎的药物,是红背叶根的水提取物与常规用量的医学上可接受的辅料混合制成的临床上可接受的固体口服制剂。该固体口服制剂具有抗肝炎病毒和阻止肝纤维化的作用,可在临床上用以治疗慢性肝炎和肝硬化。
文档编号A61K9/16GK1939383SQ20061012230
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5日
发明者吕志平 申请人:南方医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