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内服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9992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内服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领域,尤其是涉及防治气滞血瘀型痛经效果十分理想的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内服中药。
背景技术
痛经是指妇女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的下腹疼痛。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月经疼痛;继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的月经疼痛。引起痛经的原因原发性痛经一般由于妇女排卵周期刚建立,前列腺素分泌过多而引起子宫痉挛性收缩导致痛经;继发性痛经一般由于子宫发育不良、子宫颈狭窄等器质性病变引起气血运行不畅,月经排出困难导致痛经。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症状表现除下腹疼痛外,伴见经量少、行经不畅、点滴而出、色紫黯有块、舌苔紫黯且有瘀等明显症状。目前,国内外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方法较多,如西药治疗法,常用药有消炎痛栓、芬必得、舒络安定片等;如中药治疗法,常用药有痛经丸、元胡止痛片、七制香附丸、六味地黄丸等。但是,在治愈率、治疗手段、治疗费用等方面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经检索未发现有与本发明相同的配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采用的治疗方法为中草药汤剂治疗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在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上的不足之处,并提供一种取材容易、制备方便、费用低廉且治愈率较高的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中草药汤剂药物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内服中药,其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益母草、丹参、元胡各13-15克,柴胡、香附、陈皮、郁金、当归、赤芍、乌药各10-12克,蒲黄、五灵脂各8-10克,小茴香、甘草各5-6克。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内服中药,其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先将配比量益母草、丹参、元胡、柴胡、香附、陈皮、郁金、当归、赤芍、乌药、蒲黄、五灵脂、小茴香、甘草等中草药放入煎药器具内,加入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洁净水,加水量以超过药面2-3cm为度。入煎前将上述中草药浸泡半小时,使其充分湿润,以利药汁充分煎出。然后,用武(猛)火煮沸再改用文(微)火煎熬。当煎熬15分钟左右停止,除去药渣,取汤剂即成。
本发明内服中药里益母草具有调经活血、利尿消肿作用;丹参具有祛瘀生新、活血调经作用;元胡具有活血散瘀、行气止痛作用;柴胡具有发表和里、升阳解郁作用;香附具有理气疏肝、调经止痛作用;陈皮具有理气健脾、燥湿作用;郁金具有行气解郁、止痛破瘀作用;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作用;赤芍具有活血散瘀、泻肝火作用;乌药具有顺气、开郁、散寒、止痛作用;蒲黄具有止血、祛瘀作用;五灵脂具有活血散瘀、止痛作用;小茴香具有理气温中、祛寒止痛作用;甘草具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作用。上述中草药经有机组合、辩证配伍和相互辅佐,增强了该药物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从而达到治愈气滞血瘀型痛经的目的。
使用本发明的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内服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有如下特点取材容易、制备方便、费用低廉、见效快。
服用方法1、药量每日一剂。将头煎、二煎两次煎成的汤剂混合后,分两次服用。
2、服药时间月经来潮时,上、下午各一次,在饭后两小时服药。
3、药温控制温服。
禁忌事项治疗、服药期间禁忌食油炸粘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内服中药的原料配方益母草、丹参、元胡各13克,柴胡、香附、陈皮、郁金、当归、赤芍、乌药各10克,蒲黄、五灵脂各8克,小茴香、甘草各5克。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先将配比量益母草、丹参、元胡、柴胡、香附、陈皮、郁金、当归、赤芍、乌药、蒲黄、五灵脂、小茴香、甘草等中草药放入煎药器具内,加入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洁净水,加水量以超过药面2-3cm为度。入煎前将上述中草药浸泡半小时,使其充分湿润,以利药汁充分煎出。然后,用武(猛)火煮沸再改用文(微)火煎熬。当煎熬15分钟左右停止,除去药渣,取汤剂即成。
实施例2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内服中药的原料配方益母草、丹参、元胡各15克,柴胡、香附、陈皮、郁金、当归、赤芍、乌药各12克,蒲黄、五灵脂各10克,小茴香、甘草各6克。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先将配比量益母草、丹参、元胡、柴胡、香附、陈皮、郁金、当归、赤芍、乌药、蒲黄、五灵脂、小茴香、甘草等中草药放入煎药器具内,加入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的洁净水,加水量以超过药面2-3cm为度。入煎前将上述中草药浸泡半小时,使其充分湿润,以利药汁充分煎出。然后,用武(猛)火煮沸再改用文(微)火煎熬。当煎熬15分钟左右停止,除去药渣,取汤剂即成。
治疗效果疗效标准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内服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之疗效判断主要依据于气滞血瘀型痛经症状是否消失。服药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具体疗效分以下三级治愈——气滞血瘀型痛经症状全部消失;好转——气滞血瘀型痛经症状部分消失和减轻;无效——服药1个疗程后,气滞血瘀型痛经症状毫无消失。
效果用该药物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患者33例,治疗1个疗程,其中治愈27例,好转6例,治愈率为82%,有效率为100%。
典型病例杨某某,女,34岁,职工。2005年2月就诊。患者自述有痛经史3至5年,每次月经来潮前小腹胀痛,时轻时重,剧痛时无法忍受,四肢厥冷、恶心呕吐、不欲进食、经量少、色紫黯、有血块、胸闷胀等。诊查发现患者舌质紫黯、边有瘀点、苔薄白、脉沉弦。诊断为气滞血瘀型痛经,采用本发明内服中药,从行经第1天开始,先服3剂,疼痛明显减缓,继而又服3剂,诸症状消失。为巩固疗效,患者连续服用3个月经周期。6个月后追访,未见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内服中药,其特征在于该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益母草、丹参、元胡各13-15克,柴胡、香附、陈皮、郁金、当归、赤芍、乌药各10-12克,蒲黄、五灵脂各8-10克,小茴香、甘草各5-6克。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内服中药,涉及治疗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中草药配方,其药物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益母草、丹参、元胡各13-15克,柴胡、香附、陈皮、郁金、当归、赤芍、乌药各10-12克,蒲黄、五灵脂各8-10克,小茴香、甘草各5-6克。本发明的特点是取材容易、制备方便、费用低廉、见效快。
文档编号A61P15/00GK1994453SQ20061013082
公开日2007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28日
发明者王玉秀 申请人:王玉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