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651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收性物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构成防液槽的压接部剥离、防漏性能和穿用性优良的经期用卫生巾等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在已有技术中,吸收经血等液体的吸收性物品的一般构造具有吸收层、覆盖该吸收层的肌肤侧表面的液体透过性的表面片、及覆盖上述吸收层的着衣侧表面的液体不透过性背面片,通常按在内裤裆布的内面通过压敏粘接层粘接上述背面片的状态穿用。为了抑制吸收了的体液的扩散、防止泄漏并使穿用性良好,设有液体不透过性的防液槽,该液体不透过性的防液槽通过连续地压接表面片和吸收层而形成。
该防液槽不使吸收于吸收层的液体流出地围住该吸收层的预定区域形成。在吸收性物品为大致纵长状的场合,防液槽的形状成为大致椭圆或使其变了形的形状。该大致椭圆等的纵向端部侧的曲线成为陡曲线,在该曲线的朝纵向突出的前端部形成端部。
另外,通常吸收层为具有弹性的材料,所以,在压接部和其附近作用从吸收层受到压缩的状态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恢复力,朝使压接部剥离的方向施加力。
在这里,防液槽如上述那样围住吸收层形成,所以,在宽度方向形成多条防液槽。换言之,在宽度方向对表面片和吸收层进行多点的压接保持。然而,在上述大致椭圆的朝纵向突出的端部,实际上按1点对其进行压接保持,所以,与其它的处于防液槽的压接部相比,容易产生剥离(浮起)。
另外,相应于该吸收性物品的穿用感、所期望的防液效果,提出有各种形成多个防液槽的吸收性物品。然而,在这样形成多个防液槽的场合,例如在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的防液槽多的场合,由于对通过预定压接工序形成的压接部施加的压力不充分,所以,防液槽的深变浅,更容易产生剥离。该防液槽的压接部的剥离使防漏性能、穿用性下降。
因此,通过例如增大防液槽在宽度方向为2条以下的区域的防液槽的宽度,减小在宽度方向为3条以上的区域的防液槽的宽度,从而使施加于由压接工序形成的压接部的压力足够,防止了防液槽的深度变浅(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1-8971号公报然而,尚未提出防止了形成为大致椭圆状的防液槽的纵向端部的剥离(浮起)的吸收性物品。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增大防液槽在宽度方向为2条以下的区域的防液槽的宽度,减小在宽度方向为3条以上的区域的防液槽宽度,从而使施加于由压接工序形成的压接部的压力足够,防止了防液槽的深变浅,然而,当这样减小压接部宽度时,表面片和吸收层的压接(粘接)面积减少,所以,压接力下降,端部的剥离(浮起)更容易产生。该防液槽的压接部的剥离使防漏性能和穿用性下降。它们可以说是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以上那样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性能、穿用性优良的吸收性物品。
发明者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进行研究后发现,通过使形成为大致椭圆状的防液槽的朝纵向突出的端部附近的吸收层为低弹力,从而可防止处于该突出的端部的压接部的剥离(浮起),由此发明了以下那样的吸收性物品。
(1)一种吸收性物品,为大致纵长状,具有液体透过性的表面片部、背面片部、配置于上述表面片部与上述背面片部间的具有弹性的吸收体部、及压接上述表面片部和上述吸收体部的压接部;其中上述压接部连续配置,形成朝该吸收性物品纵向突出的大致U字;上述吸收体部具有低弹力部,该低弹力部设于该吸收体部的一部分,使在压缩成预定厚度的场合产生的弹力变弱;上述低弹力部设在上述大致U字的最朝上述纵向突出的端部附近。
按照(1)的发明,构成防液槽的压接部以形成朝纵向突出的大致U字的方式连续,在该压接部的容易产生剥离的端部附近配置低弹力部,该低弹力部使得在被压缩成预定厚度的场合产生的弹力变弱。这样,可防止产生于端部附近的吸收体部的弹力导致压接部的剥离。
(2)记载于(1)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端部的压接维持指数为80以上。
按照(2)的发明,由于上述端部的压接维持指数为80以上,所以,在从压接的侧面观看的场合,感觉到压接部不浮起。在这里,压接维持指数(k)为用压接形成部(例如形成于压接辊部的凸部)的宽度(a)除压接部的宽度(b)并且在除得的值乘100而获得的值,可由后述的(式1)表示,该压接部的厚度在0.5mm以下,该压接形成部用于形成压接部。
(3)记载于(1)或(2)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低弹力部相对与该低弹力部邻接的上述吸收体部中的邻接部形成得较薄。
按照(3)的发明,低弹力部相对与低弹力部邻接的吸收体部中的邻接部形成得较薄,所以,可降低作为在压缩成预定厚度的场合产生的恢复力的弹力。这样,可防止产生于端部附近的吸收体部的弹力导致的压接部的剥离。
(4)记载于(1)~(3)中任何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低弹力部形成为以上述端部为中心的直径10~50mm的大致圆形。
按照(4)的发明,由于将低弹力部形成为以端部为中心的直径10~50mm的大致圆形,所以,不会无用地减少吸收体部的体积地形成低弹力部,所以,吸收体部可良好地吸收液体。这样,可同时满足处于端部的压接部的剥离防止和吸收体部的液体吸收性。
(5)记载于(1)~(4)中任何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低弹力部的处于从上述端部沿上述纵向离开4mm的位置的厚度为2.5mm以下。
按照(5)的发明,由于使处于从端部沿纵向离开4mm的位置的厚度为2.5mm以下地形成低弹力部,所以,产生于端部附近的恢复力(弹力)成为较弱的力。这样,良好地防止处于端部的压接部的剥离。
(6)记载于(3)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低弹力部通过使构成该低弹力部的上述吸收体部的吸收性材料的量比上述邻接部的上述吸收性材料的量少而形成。
按照(6)的发明,由于使构成低弹力部的吸收体部的吸收性材料的量比邻接部的吸收性材料的量少地形成该低弹力部,所以,可降低在处于端部的压接部附近产生的弹力。这样,可防止处于端部的压接部的剥离。
(7)记载于(6)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低弹力部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上述吸收体部的平均单位面积重量为0.8以下。
按照(7)的发明,低弹力部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吸收体部的平均单位面积重量为0.8以下,减少吸收性材料的使用量。这样,可降低在处于端部的压接部附近产生的弹力,所以,可防止处于端部的压接部的剥离。
(8)记载于(1)~(7)中任何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低弹力部通过在常温或加热状态下的推压形成。
按照(8)的发明,由于低弹力部通过在常温或加热状态下的推压形成,所以,可减小该低弹力部的厚度,同时,可减小压缩成预定厚度的场合的弹力。这样,可减小在处于端部的压接部附近产生的弹力,所以,可防止处于端部的压接部的剥离。
(9)记载于(1)~(8)中任何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还具有配置于上述表面片部与上述吸收体部间、层叠多个液体透过性片构成的第2片部,上述第2片部在上述端部的附近形成多个压花压缩部。
按照(9)的发明,由于吸收性物品还具有层叠多个液体透过性片构成的第2片部,在该吸收性物品中,第2片部在端部的附近形成多个压花压缩部,所以,可减小端部附近的厚度。这样,可降低在处于端部的压接部附近产生的弹力,所以,可防止处于端部的压接部的剥离。
(10)记载于(1)~(9)中任何一项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压接部除上述大致U字外还沿上述纵向形成直线或曲线地连续配置到上述端部的该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外周侧。
按照(10)的发明,压接部除大致U字之外还沿纵向形成直线或曲线地连续配置到端部的该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外周侧,所以,端部附近的压接部的宽度通常变窄。在这样的场合,通过在端部附近设置低弹力部,也可良好地防止处于端部的压接部的剥离。
按照本发明,可防止构成防液槽的压接部的剥离,所以,可获得防漏性能、穿用性优良的吸收性物品。


图1为从表面侧观看本发明吸收性物品的图。
图2为本发明吸收性物品的截面图。
图3为从表面侧观看吸收体部的图。
图4为图3的吸收体部的截面图。
图5为形成于本发明吸收性物品的压接部的截面图。
图6为从表面侧观看与图1不同的实施形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图。
图7为从表面侧观看变形实施形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图。
图8为示出对表面片部与吸收体部进行压接处理时的弹力等的发生状态的图。
图9为放大压接部的截面的图。
图10为示出本发明吸收性物品的压接处理工序的图和从受到压接处理的一侧观看的图由压接处理工序形成的吸收性物品。
图11为具有第2片部的变形实施形式的截面图。
图12为示出第2片部的压花压缩部的图。
图13为示出对表面片部与第2片部进行粘接的热融粘接剂的涂覆状态的图。
图14为表示实施例的测定结果和评价结果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形式。
图1为从表面侧观看本发明吸收性物品的图。图2为本发明吸收性物品的截面图。图3为从表面侧观看吸收体部的图。图4(a)~(e)为图3的吸收体部的截面图。图5为形成于本发明吸收性物品的压接部的截面图。图6(a)和(b)为从表面侧观看与图1不同的实施形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图。图7(a)~(f)为从表面侧观看变形实施形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图。图8(a)~(d)为示出对表面片部与吸收体部进行压接处理时的弹力等的发生状态的图。图9(a)和(b)为放大压接部的截面的图。图10(a)为示出本发明吸收性物品的压接处理工序的图,图10(b)为对由压接处理工序形成的吸收性物品从受到压接处理的一侧观看的图。图11为具有第2片部的变形实施形式的截面图。图12为示出第2片部的压花压缩部的图。图13为示出粘接表面片部与第2片部的热融粘接剂的涂覆状态的图。图14为表示实施例的测定结果和评价结果的曲线图。
吸收性物品的整体构成如图1和图2所示那样,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1为大致纵长状,具有液体透过性的表面片部10、背面片部30、配置于表面片部与背面片部间的具有弹性的吸收体部20、及压接表面片部10和吸收体部20的压接部40。在背面片部30可设置用于粘着于内裤等的粘着部50。表面片部10、背面片部30、及吸收体部20分别通过热融粘接剂等接合。
压接部40连续设置,从而形成朝该吸收性物品的纵向突出的大致U字41。压接部40包含形成该大致U字41地设置的部分在内整体上以大致椭圆状连续地设置。在该场合,大致以椭圆状连续地设置的压接部40构成防止吸收到吸收体部20的液体的流出的防液槽400。
如图3所示那样,吸收体部20具有低弹力部70,该低弹力部70设于该吸收体部的一部分,使在被压缩成预定厚度的场合产生的弹力变弱。低弹力部70与例如在将吸收体部20的中央部210、后述的邻接部80压缩到预定厚度的场合产生的恢复力(弹力)相比,使该恢复力(弹力)变弱地形成。
低弹力部70设在由压接部40形成的大致U字41的最朝纵向突出的端部60附近。端部60如图1所示那样在实际制品中多形成在沿纵向画出的中心线上,但不限于此。另外,端部60的附近指包含端部60的预定区域,例如可如后面说明的那样按包含于区域A的那样的范围形成,该区域A以端部60为中心形成为大致圆形。
在这里,例如形成为大致椭圆状的作为防液槽400的压接部40在宽度方向上的两侧2点压接固定表面片部10与吸收体部,但在端部60中,实质上按1点压接固定。即,处于端部60的压接部40与其它的部分的压接部40相比容易产生剥离(浮起)。在该剥离(浮起)容易产生的端部60的附近配置低弹力部70,使产生于处在压接部40附近的吸收体部20的弹力减弱,从而可防止处于端部60的压接部40的剥离(浮起)。
另外,通过获得上述构成,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1可使处于端部60的压接部40的压接维持指数(k)为80以上,最好为85以上,如为90以上则更为理想。在压接维持指数(k)为80以上的场合,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1的处于端部60的压接部40的压接充分,从压接侧看到的印象也感觉到压接部40未浮起。
根据图5,压接维持指数(k)为用压接形成部(例如形成于图10的压接辊部310的凸部45)的宽度(a)除压接部的宽度(b)并且将除得的值乘100而获得的值,可由下述(式1)示出,该压接部的厚度在0.5mm以下,该压接形成部用于形成压接部。
k=(b/a)×100(式1)[2]低弹力部低弹力部70如上述那样,使在被压缩成预定厚度的场合产生的弹力变弱。低弹力部70与将吸收体部20中的中央部210、后述的邻接部80压缩到预定厚度的场合产生的恢复力(弹力)相比,使该恢复力(弹力)变弱地形成。
如图4(a)和图4(c)所示那样,低弹力部70例如相对与低弹力部70邻接的邻接部80形成得较薄。通过形成为薄壁,可减弱在压缩到预定厚度的场合产生的恢复力(弹力)。由于形成为该薄壁的低弹力部70设于端部60的附近,所以,可防止处于端部60的压接部40在由压缩吸收体部20而产生的恢复力(弹力)的作用下剥离(浮起)。
低弹力部70相对邻接部80形成得较薄,同时,相对吸收体部20的平均厚度也可形成得较薄。
如图3所示那样,低弹力部70可形成为大致圆形,该大致圆形以端部60为中心,直径为10~50mm,最好为20~40mm,如为25~35mm则更为理想。大致圆形包含圆形和以圆形为基础相应于吸收性物品1、吸收体部20的形状变形的形状。
由于将低弹力部70形成为以端部60为中心、直径10~50mm等的大致圆形,所以,不会无用地减少吸收体部20的体积即可形成低弹力部70。吸收体部20可良好地吸收经血等液体。这样,可同时满足处于端部60的压接部40的剥离防止和吸收体部20的液体吸收性。
另外,根据图5,低弹力部70形成为薄壁,在从端部60的压接部40离开的距离c为4mm的场合下,吸收体部20的厚度e为2.5mm以下,最好为2.0mm以下,如在1.8mm以下则更理想。由于这样在端部60的附近使低弹力部70变薄地形成,所以,产生于端部60附近的恢复力(弹力)为较弱的力。这样,可适当地防止处于端部60的压接部40的剥离(浮起)。
另外,低弹力部70通过相对在邻接部80使用的吸收性材料的量减少其使用的吸收性材料量,可减弱弹力。即使在使低弹力部70的吸收性材料为低密度的场合,由于吸收性材料的使用量少,所以,成为低弹力,另外,通过进行后述的推压处理,从而可形成更薄的壁。
例如可相对吸收体部20整体的平均单位面积重量使低弹力部70的单位面积重量为0.8以下,最好为0.7以下,如为0.6以下则更理想。
另外,根据图3,例如可将中央部210的单位面积重量形成为500~600g/m2(gsm),将后方部220的单位面积重量形成为300~400g/m2(gsm),与其相对使低弹力部70的单位面积重量为150~250g/m2(gsm)。在吸收体部20的形状复杂的场合、或者整体上较薄但端部60的附近变厚的场合,也可不是相对平均单位面积重量,而是相对邻接部、中央部等的单位面积重量减少单位面积重量地形成低弹力部70。
另外,通过在常温或加热状态下对低弹力部进行推压处理,从而可形成更薄的壁。推压处理虽然在常温状态下、加热状态下都可使低弹力部70薄壁化,但为了形成更薄的壁,最好在吸收性材料不变性等的程度的加热状态下进行推压处理。在这里,如后述的表2、图14所示那样,即使为相同单位面积重量,在形成薄壁的场合也成为高压接维持指数。即,通过进行推压处理,从而使低弹力部70为薄壁,则有利于防止处于端部60的压接部40的剥离(浮起),较理想。
压接部和防液槽[3.1]实施形式如图5所示那样,压接部40对表面片部10与吸收体部20进行压接。压接部40例如图10(a)所示那样,通过一边受到推压一边通过在表面形成预定凸部45的压接辊部310与平面辊320之间,从而形成于与压接辊部310接触的表面侧。为了形成该压接部40,最好在加热和加压状态下进行压接处理,例如可在压接辊部310的温度为95度(368.15K)、压力为25kgm/s2(N)的状态下进行压接处理。另外,作为用于形成压接部40的压接形成部的凸部45的宽度随各种产品的形式而不同,但例如可由形成为2.5mm宽度的凸部45进行压接处理。
如图8(a)~(d)所示那样,压接部40通过在层叠地配置表面片部10与吸收体部20的状态下从表面片部10侧推压凸部45而形成。如图8(b)所示那样,当推压凸部45而形成压接部40时,在压接部40附近的吸收体部20也施加推压力F1,压接部40附近的吸收体部20受到压缩。接下来,如图8(c)所示那样,在解除了由凸部45进行的推压的场合,产生使端部60附近受到压缩的吸收体部20恢复的恢复力(弹力)F2,朝使压接部40剥离(浮起)的方向施加力。另外,如图8(d)所示那样,凸部45产生的压接使表面片部10受到拉伸,产生用于使该受到拉伸的表面片部10恢复原状的力F4,所以,在压接部40进一步施加使压接部40剥离(浮起)的方向的力F3。即,可以得知,在压接部40时常作用使其剥离(浮起)的那样的力。
如图5所示那样,使压接部的宽度为b、压接部的厚度为d地压接压接部40,但如上述那样,在压接部40作用使其剥离(浮起)的那样的力。该力超过维持压接部40的力时,压接部40剥离,成为表面片部10浮起的状态。特别是在处于端部60的压接部40施加来自多方向的力,所以,容易剥离(浮起)。然而,在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1中,由于在端部60的附近设置低弹力部70,减弱了使压接部40剥离的力,所以,处于端部60的压接部40可维持良好的压接状态。
具体地说,使压接维持指数(k)为80以上(最好为85以上,如为90以上则更理想)地形成处于端部60的压接部40。根据图5,压接维持指数(k)为用凸部45的宽度a除压接的宽度b并且将除得的值乘100而获得的值,可由上述(式1)所示公式计算,该压接部的厚度d在0.5mm以下,该凸部45用于形成压接部40。该压接维持指数为80以上的场合,压接部40的压接充分,即使在从压接处理了的表面侧观看的场合,也看不到压接部40浮起。即,如图9(a)所示那样,压接部40成为牢固地压接的状态。
虽然在上面进行了说明,但压接部40例如图10(a)所示那样一边受到推压一边通过在表面连续地形成预定凸部45的压接辊部310与平面辊320之间,从而形成于与压接辊部310接触的表面侧。通过连续地使吸收性物品1等通过,从而可连续地进行压接处理。另外,如图10(b)所示那样,压接部40相应于形成在压接辊部310的凸部45的图案,形成预定形状地连续形成。在压接部40例如连续地以大致椭圆形设置的场合,如上述那样,形成防止吸收于吸收体部20的液体流出的防液槽400。
如图1所示那样,在吸收性物品1的大致中央以大致椭圆形设置的压接部40围住吸收体部20的中央部210。该椭圆的端部60形成于压接部40连续地形成的大致U字41中的最突出的位置。该端部60在宽度方向实质上按1点压接保持吸收体部20。为此,端部60中的压接部40容易剥离(浮起),所以,在本发明中,将以端部60为中心的圆形的区域A作为基准,形成低弹力部70。
另外,如图6所示那样,可按与图1的压接部40的形成图案不同的图案形成压接部40。在该场合,也在处于大致U字41的端部60的压接部40附近形成低弹力部70,从而可防止剥离(浮起)。该低弹力部70与上述同样,可将以端部60为中心的圆形的区域A作为基准形成。
变形形式如图1所示那样,在吸收性物品1的大致中央部形成大致椭圆形地连续设置压接部40,在压接部40的外侧可以以形成大致U字410的方式连续设置压接部40。在这里,在区域B中,沿内侧的大致U字41的端部60的宽度方向形成用于形成外侧的大致U字410的压接部40。换言之,形成外侧的大致U字410的压接部40与从内侧的大致U字41的端部60朝宽度方向画的线交叉、形成直线或曲线地连续设置。
区域B形成防液槽,该防液槽通过在宽度方向连续地设置3条以上的压接部40而构成。这样的区域B中的压接部40在压接工序中被施加的压接力变弱,压接不充分,所以,剥离(浮起)容易产生。即,来自压接辊部310的压力(来自连续的凸部45的线压)分散,施加于各压接部40的压力(线压)下降,压接力变弱。特别是处于内侧的大致U字41的端部60的压接部40容易剥离(浮起)。在本发明中,圆形区域A以端部60为中心,以圆形区域A为基准形成低弹力部70,可良好地防止处于该端部60的压接部40的剥离(浮起)。
如图7(a)~(f)所示那样,可按与图1的压接部40的形成图案不同的图案形成压接部40。在该场合,也通过在处于作为大致U字41的突出部的端部60的压接部40附近以圆形区域A为基准形成低弹力部70,从而可防止剥离(浮起)。特别是在将低弹力部70形成到端部60的附近而且在端部60的外侧设置了形成为大致U字410的压接部40的场合,剥离(浮起)防止效果可以说较大。
各构成部分表面片部10由形成了多个液体透过孔的树脂薄膜、具有多个网孔的网状片、液体通过性的无纺布、或织物等形成。上述树脂薄膜、网状片可由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形成。另外,作为无纺布,可使用由人造丝等纤维素纤维、合成树脂纤维等形成的射流喷网无纺布、由上述合成树脂纤维形成的热风无纺布等。另外,作为材料,也可使用聚乳酸、壳聚糖、聚海藻酸等可进行生物分解的天然物。另外,也可在形成多个液体透过孔的同时,涂覆硅酮系、氟系的防水性油剂,使得不易在其外面附着体液。
另外,单位面积重量最好为15~100g/m2,如为20~50g/m2则更为理想。通过具有0.4~2.0mm的高度,并且在无纺布纤维的芯鞘构造的芯部含有1.0%以上的氧化钛,从而可使得在使用过程中的高度降低较少,可获得与吸收体部20的距离地形成。另外,表面片部10自身也可提高隐蔽性。另外,通过使防水性的纤维达到30%,从而具有抑制表面片部10的扩散性的效果,而且,通过混合防水纤维,从而还具有抑制从吸收体部20的液体吸取的效果。当单位面积重量为15g/m2以下时,不能充分地获得表面强度,在使用中存在破裂的可能性。另外,在为100g/m2以上的场合,会过度的发硬,在使用中产生不谐调感。另外,只要密度在0.12g/cm3以下,为液体透过性,则不特别限定。如密度为其以上,则难以顺利地在表面片的纤维间透过。对于经血的场合而言,粘性比尿等高,密度极低时有利。
另外,在表面片部10为上述形成了多个液体透过孔的薄膜等、即开孔薄膜的场合,最好横跨折痕线的区域的开孔径处于0.2mm以上5mm以下的范围内,节距处于0.2mm以上10mm以下的范围内,开孔面积率处于10%以上50%以下的范围内,横跨折痕线的区域以外的开孔直径处于0.05mm以上3mm以下的范围内,节距处于0.2mm以上10mm以下的范围内,开孔面积率处于3%以上30%以下的范围内。作为制法,可列举出所谓的PFW法,该PFW法使薄膜通到预先开孔条件产生了变化的图案鼓,通过负压吸引而进行开孔;以及由具有均匀开孔条件的PFW法获得表面侧片,然后在该表面侧片的横跨折痕线的区域进一步由销压花加工附加开孔的方法等。开孔的排列不特别限定,可为交错状、格子状、波状等。另外,作为开孔的形状,可列举出圆形、椭圆形、四边形等。另外,也可在开孔部的周缘设置瓣部。为了在施加外压的状态下也不易由瓣部堵塞开孔,最好特别是横跨折痕线的区域的开孔部的瓣部高度比横跨折痕线区域以外的区域的瓣部高度低。在这里,这样的开口薄膜与无纺布材料相比不伸长,所以,形成于开口薄膜的压接部40容易剥离。
背面片部30使用可防止吸收到吸收体部20的排泄物漏出到外面的材料。另外,通过采用透湿性材料,从而可减少穿用时的不透气,可减少穿用时的不快感。作为这样的材料,可列举出以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为主体的液体不透过性薄膜、通气性薄膜、在纺粘等无纺布的单面层压了液体不透过性薄膜的复合片等。具体地说,液体不透过性薄膜考虑到不损害穿用感的柔软性,以密度处于0.900~0.925g/cm3的范围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为主体,单位面积重量为15~40g/m2。
如图11所示那样,在表面片部10与吸收体部20间可进一步配置第2片部17,该第2片部17通过层叠液体透过性片13和15而构成。作为用于第2片部17的材料,由与表面片部10同样地形成了多个液体透过孔的树脂薄膜、具有多个网孔的网状片、液体透过性的无纺布、或织物等形成。上述树脂薄膜、网状片可由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等形成。另外,作为无纺布,可使用由人造丝等纤维素纤维、合成树脂纤维等形成的射流喷网无纺布、由上述合成树脂纤维形成的热风无纺布等。另外,该第2片部17起到吸收体部20的支承体的作用,可赋予吸收体部20柔软性和形态稳定性。作为第2片部17,例如为热风无纺布20g/m2,可使用聚丙烯-聚乙烯的偏芯型的芯鞘型复合热塑性纤维(4旦×50mm)。另外,可例示出厚1.0mm~2.0mm、密度0.015~0.01g/cm3的场合。
另外,如图12所示那样,第2片部17可在端部60附近设置实施了压花加工的压花压缩部500。压花压缩部500通过压花加工减薄配置于端部60附近的预定区域,可使该区域低弹力化,所以,有利于防止处于端部60的压接部40的剥离(浮起)。
第2片部17由预定的热融粘接剂与表面片部10粘合。例如图3所示那样,在第2片部17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形成朝纵向较细地延伸的多条线地涂覆热融粘接剂。该热融粘接剂例如按下表1所示图案涂覆。按照图案2,与图案1相比,表面片部10与第2片部17牢固地粘合,更不易剥离。虽然对本发明的处于端部60的压接部40的剥离防止没有很大作用,但赋予吸收体部20形态稳定性,所以,整体上看,对压接部40的剥离防止效果有利。另外,通过变薄地粘接表面片部10与第2片,有时也对处于端部60的压接部40的剥离防止效果产生有利作用。


如图2所示那样,吸收体部20由配置于表面片部10侧的缓冲部21和吸收体23构成。在吸收体23使用的吸收性材料最好具有吸收经血等液体并进行保持的功能,膨松,不易变形,化学刺激少。一般可单独使用纸浆、化学纸浆、人造丝、醋酸纤维、天然棉、吸收性聚合物、纤维状吸收性聚合物、合成纤维等或使用混合它们获得的材料。另外,可使用气流成网纸浆、包含吸收性纤维的无纺布(射流喷网、热风法等)等的吸收性片。作为缓冲部21,例如使用液体透过性的纸、纤维素片。作为组合缓冲部21与吸收体23的吸收体部20的一例,可列举出这样的场合,即,纸浆单位面积重量200g/m2,聚合物单位面积重量4g/m2(聚合物整体分散),由单位面积重量15g/m2的薄纸包住纸浆和聚合物整体均匀地分布的混合体等。
吸收体部20的形状和构造可根据需要改变,但吸收体23的总吸收量需要应对作为吸收性物品的设计插入量和所期望的用途。另外,吸收体23的尺寸、吸收能力等相应于从幼儿到大人的穿用者变动。
如以上例示的那样,吸收体23使用具有弹性的吸收性材料。压接部40用于使表面片部10与吸收体部20一体化,但由于构成吸收体部20的吸收体23具有弹性,所以,产生压接部40的剥离的问题。这为经期用卫生巾等具有吸收性的物品共同的问题,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1为了解决该问题,形成低弹力部70等。
如图3所示那样,吸收体部20形成与吸收性物品1的形状对应的大致椭圆或大致长方形。该吸收体部20具有主要吸收经血等液体的中央部210和形成在与端部60附近相当的位置的低弹力部70。中央部210如图4(b)和(c)所示那样,在厚度方向形成得膨松(壁厚)。另外,如图4(b)和(d)所示那样,中央部210的周围部215也在厚度方向上形成得比吸收体部20的其它部分膨松(壁厚)。低弹力部70如图4(a)和(c)所示那样,在厚度方向形成为薄壁。
另外,如图4(a)和(c)所示那样,在低弹力部70相对邻接的邻接部80形成为薄壁。如图4(a)所示那样,低弹力部70在宽度方向相对邻接部80形成为薄壁。另外,如图4(c)所示那样,低弹力部70在纵向相对邻接部80形成为薄壁。相对邻接部80的形状,形成没有连续性的坡度大的前方侧侧面71,在前方侧侧面71的底部侧形成低弹力部70。另外,从后方侧相对后方部220(邻接部80)的形状形成没有连续性的坡度大的后方侧侧面73,在后方侧侧面73的底部侧形成低弹力部70。在这里,低弹力部70也包含前方侧侧面71和后方侧侧面73等侧面。
作为吸收体部20的其它构成,如图3所示那样,具有形成于纵向一方端部的后方部220。如图4(c)~(e)所示那样,后方部220为在吸收体部20中厚度最薄的一个部位。另外,如图4(e)所示那样,吸收体部20的宽度方向中的端部厚度也与后方部220同样地形成得较薄。在这里,如图4(c)所示那样,低弹力部70可形成得比后方部220薄。
粘着部50除了丙烯酸系粘接剂、橡胶系粘接剂等粘接剂外,也可使用紧密接触于肌肤发挥粘接力的纤维素系、聚乙烯醇系、明胶、聚谷氨酸、聚赖氨酸等聚氨基酸凝胶。
实施例下面形成各种低弹力部,讨论本实施形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压接部的剥离防止效果。以下示出其讨论结果。
(1)条件表面片部对下述组成的薄膜进行开孔处理的开孔薄膜组成低密度聚乙烯(MFR15g/10min,密度0.915g/cm3)68%低密度聚乙烯(MFR7g/10min,密度0.917g/cm3)28%氧化钛3.8%亲水剂0.2%单位面积重量25g/m2开孔率25%背面片部以低密度聚乙烯为主体的薄膜组成低密度聚乙烯(密度0.900-0.925g/cm3)87~99%氧化钛2.6~3.2%着色料微量单位面积重量23.5g/m2吸收体部由薄纸·纸浆·薄纸构成(用薄纸夹住纸浆获得的材料)低弹力部形状图3的低弹力部70所示形状(以圆形区域A为基准形成)大小圆形区域A的直径为30mm(以端部60为中心)纸浆的单位面积重量表2记载的条件压缩处理有无记载于表2压力25kg/s2(N)温度95度(368.15K)压接条件由压接辊进行的压接处理压力25kg/s2(N)温度95度(368.15K)凸部的宽度2.5mm(2)测定和评价沿着在纵向画出的中心线切断按上述条件形成的处于端部60的压接部,如以下所示那样测定各部位的厚度。另外,根据该测定结果等进行压接状态的评价。表2和图14示出其测定结果和评价结果。
<测定>
压接部测定厚度为0.5mm以下的压接部的宽度(图5中的压接部的厚度d为0.5以下的场合的压接部的宽度b)压接部附近测定从压接部端部离开4mm的位置的厚度(图5中的c=4mm的场合的厚度e)测定方法由显微镜(奇恩斯(キ一エンス)公司制)在无加压状态下测定<压接状态的评价>
根据压接维持指数进行评价。压接维持指数根据上述测定结果由式1计算。相应于该压接维持指数的值如下述那样评价压接状态。
压接维持指数为80以上评价○从表面观看、没有压接部的浮起压接维持指数为20~80评价△从表面观看、部分压接部浮起压接维持指数为20以下评价×从表面观看、压接部浮起

(3)讨论从表2和图14所示测定结果和评价结果可以得知,通过将低弹力部形成为薄壁,从而可良好地防止处于端部的压接部的剥离(浮起)。特别是从压接部的端部离开4mm的位置的吸收体部厚度为2.5mm以下地形成低弹力部,从而可良好地防止处于端部的压接部的剥离(浮起)。另外,通过减少处于端部附近的吸收体部的单位面积重量,从而可良好地防止处于端部的压接部的剥离(浮起)。通过减小单位面积重量,从而可低弹力化。另外,通过加压处理,可更良好地防止处于端部的压接部的剥离(浮起)。即使为相同单位面积重量,在进行了压缩处理的场合也可减小壁厚,另外,可减小弹性,所以,可低弹性化。
权利要求
1.一种吸收性物品,为大致纵长状,具有液体透过性的表面片部、背面片部、配置于上述表面片部与上述背面片部间的具有弹性的吸收体部、及压接上述表面片部和上述吸收体部的压接部;其特征在于上述压接部连续配置,形成朝该吸收性物品纵向突出的大致U字;上述吸收体部具有低弹力部,该低弹力部设于该吸收体部的一部分,使在压缩成预定厚度的场合产生的弹力变弱;上述低弹力部设在上述大致U字的最朝上述纵向突出的端部附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端部的压接维持指数为80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低弹力部相对与该低弹力部邻接的上述吸收体部中的邻接部形成得较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低弹力部形成为以上述端部为中心的直径10~50mm的大致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低弹力部的处于从上述端部沿上述纵向离开4mm的位置的厚度为2.5mm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低弹力部通过使构成该低弹力部的上述吸收体部的吸收性材料的量比上述邻接部的上述吸收性材料的量少而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低弹力部的单位面积重量相对上述吸收体部的平均单位面积重量为0.8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低弹力部通过在常温或加热状态下的推压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配置于上述表面片部与上述吸收体部间、层叠多个液体透过性片构成的第2片部,上述第2片部在上述端部的附近形成多个压花压缩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特征在于上述压接部除上述大致U字外还以沿上述纵向形成直线或曲线的方式连续配置到上述端部的该吸收性物品的宽度方向外周侧。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防漏性能、穿用性优良的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1)为大致纵长状,具有液体透过性的表面片部、背面片部、配置于表面片部与背面片部间的具有弹性的吸收体部、及压接表面片部和吸收体部的压接部(40);压接部(40)以形成朝该吸收性物品(1)纵向突出的大致U字(41)的方式连续配置;吸收体部(20)具有低弹力部,该低弹力部设于该吸收体部(1)的一部分,使在压缩成预定厚度的场合产生的弹力变弱;低弹力部设在大致U字(41)的最朝纵向突出的端部(60)附近。
文档编号A61F13/15GK1939241SQ20061013957
公开日2007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6日
发明者深山拓也, 工藤淳, 土生知惠美, 西川久美子 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