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监测仪的检测方法及柯氏音延时和脉搏波传导时间信号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677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血压监测仪的检测方法及柯氏音延时和脉搏波传导时间信号发生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一种对医疗设备的检测方法及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对动脉血压监测装置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血压测量技术领域,被人们普遍认同的是脉搏波传导时间可作为一种无创连续测量血压的方法,脉搏波传导时间是指脉搏波在人体动脉系统的两点之间传播的时间,早在1922年,即有人发现脉搏波传导速度(PWTV)或传导时间(PWTT)与动脉血压有关,也与血管容积和血管壁弹性量有关;1957年,又有人提出在一定范围内,PWTT和动脉血压BP之间呈线性关系。PWTT与逐拍动脉血压BP之间关系可表述为BP=a+b*PWTT ……(A)其中BP为动脉血压,PWTT为脉搏波传导时间,a和b为待定的回归系数,a,b的大小是因人而异的,但同一个体在短时间内,这一数值是确定的,利用个体化回归技术对待定系数a、b进行校正,即可实现利用脉搏波传导时间PWTT的连续测定来估算每一个体连续的动脉血压BP,而这种回归系数的校正一直没有较好的方法。
本专利申请人首次发现柯氏音延迟时间与人体血压之间具有对应关系,柯氏音延迟时间是指从与心跳节律一致的固定参照点到对应周期内柯氏音到达时刻的时间,用传统的听诊法(也称柯氏音法)测血压时,需要先将袖带加压到超过收缩压,此时袖带下的动脉壁被压紧处于关闭状态,血管中没有血液流过。然后开始缓慢放气,参见图1,当袖带压力下降到略微低于收缩压时,开始出现第一个柯氏音,这个柯氏音对应着动脉开放时刻,经研究发现下述规律在一系列的动脉开放时刻中,第一个柯氏音T1距离心电R波距离最远,而之后的柯氏音距离心电R波的距离T2、T3…越来越近,直到最后一个柯氏音时达至最小值。同样,如果以袖带内脉搏波上升起点作为参考点(参见图2),则柯氏音延迟时间TK又可以定义为袖带内脉搏波上升点起至柯氏音出现处之间的时间,同样,随着袖带压力P的下降,每一心搏周期中的柯氏音延迟时间T1、T2、T3…越来越小。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动脉内压力波上升并不是垂直上升,而是一个渐变的过程,所以随着袖带内压力的下降,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动脉壁开放的越来越早,柯氏音产生的时间也越来越早,故相对每一对应周期内的固定参照点(如心波R或袖带内脉搏波上升点或设定的其它固定参照点),柯氏音的延迟时间也越来越短。经研究又发现血压不变时袖带压力变化引起的柯氏音延迟时间的变化,与袖带压力不变时血压变化引起的柯氏音延迟时间变化高度相关,可近似于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根据上述研究成果,在专利申请号为ZL200510071813.0和PCT/CN2005/001210的专利申请中,本专利申请人提出了用柯氏音延迟时间这一参数求取前述个体化待定回归系数a、b的方法,从而使利用脉搏波传导时间PWTT的连续测定来估算每一个体连续的动脉血压BP的方法能够得以实现。该专利申请还揭示了采用这种方法的无创连续检测逐拍动脉血压的装置,该装置结构见图3,该装置的使用方法是通过充、放气单元可使袖带内压力P逐渐升高或逐渐降低,在这过程中,通过柯氏音传感器检出柯氏音到达时刻,并输入到微处理器,同时通过心电电极和心电图电路将心动周期信号同步输入到微处理器,从而可测出从每一心动周期固定参照点(可以是心电R波,也可是袖带内脉博波起点等)至该周期内柯氏音起点处为止的时间间隔TK值,由此获得柯氏音延迟时间随袖带压力变化的函数TK(P);在实际测量时,再通过袖带压力控制器使袖带内压力P保持在某一已知状态,在该已知袖带压力(Pm)条件下,测量柯氏音延迟时间(TK)值,根据血压不变时袖带压力变化引起的柯氏音延迟时间的变化,与袖带压力不变时血压变化引起的柯氏音延迟时间变化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求出每一个TK所在心动周期的血压相对于初始测量时(也就是获得TK(P)函数时)血压的变化量,该血压变化量与获得TK(P)函数时测得的平均血压值相加,就是该心动周期的实际血压值,利用该仪器还可确定前述方程A的待定系数b。
上述发明提出了一种动脉血压测量的全新理念,与其它医疗设备一样,制造上述血压监测装置时也需要用相应的检测仪器对其进行校验,而现今已有的心电信号发生器、血压信号发生器等装置均不能满足上述血压监测仪对多信号及多种信号相互协调并符合一定关系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对血压监测仪的检测方法及柯氏音延迟时间和脉搏波传导时间信号发生器,这种方法和装置可以输出多种相互协调并符合一定关系的模拟信号,对前面所述的通过测定柯氏音延迟时间和脉搏波传导时间监测人体血压的监测仪进行检测。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方法包括下述内容设置以计算机为中心控制器的信号发生装置,通过数字合成技术将预先存入计算机的呼吸、心电、脉搏波、柯氏音信号的数据输出为相对应的呼吸、心电、脉搏波、柯氏音的模拟信号;设置由计算机控制的袖带脉搏波压力发生装置,用以产生模拟的袖带脉搏波压力信号;由计算机将血压监测仪要检测的数据设定为已知量,根据脉搏波传导时间与动脉血压BP之间呈线性关系的公式BP=a+b*PWTT,其中BP为血压值;a、b为个体化回归系数,PWTT为脉搏波传导时间;并按照血压不变时袖带压力变化引起的柯氏音延迟时间的变化,与袖带压力不变时血压变化引起的柯氏音延迟时间的变化大小相同、方向相反这一原则,确定各种信号的相对幅值及信号之间的时序相位关系,模拟血压监测仪检测过程所需的人体信号,以及符合上述公式和原则关系的脉搏波传导时间和柯氏音延迟时间信号,将这些信号输入到血压监测仪,检验血压监测仪的检测结果是否与信号发生装置的设定数据相符。
本发明方法进一步方案包含所述信号发生装置按下述方法输出表达脉博波传导时间(PWTT)的信号通过控制每个心动周期中表述脉搏波传导时间的两个特征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来输出相应的脉搏波传导时间信号,已知设定血压的脉搏波传导时间PWTT大小由以下公式确定PWTT=(BP-a)/b其中BP为设定的血压值;a、b为设定的回归系数。
本发明方法进一步方案包含按下述方法输出表达柯氏音延迟时间(TK)的信号在每个心动周期内,通过控制固定参考点到柯氏音到达时刻的时间间隔来表述柯氏音延迟时间,柯氏音延迟时间(TK)是根据设定的血压值和袖带中的实时压力值,以及计算机内存储的柯氏音延迟时间与血压之间的关系曲线来获取。
本发明方法进一步方案包含按下述方法输出模拟示波法测血压时的袖带脉搏波信号对被测血压监测仪的袖带打气至大于收缩压,然后逐渐放气减压,信号发生装置根据袖带的压力变化值,由计算机控制袖带脉搏波发生装置产生模拟示波法测血压时的袖带脉搏波压力信号,其变化规律是当袖带压力由大于收缩压下降到小于舒张压的过程中,模拟袖带脉搏波脉冲幅度逐渐增大,直至袖带压力等于平均压时,幅度达到最大,然后,随袖带压力的降低,脉冲幅度逐渐减小。
本发明装置的结构为设有中心控制计算机,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存储包含心电、脉搏波、呼吸、柯氏音波形在内的数据的存储器,计算机通过数/模转换器和模拟信号调理电路与人体模拟信号输出端连接;还设有由计算机控制的袖带脉搏波压力信号发生装置,袖带脉搏波压力信号发生装置与压力信号输出端连接。
针对根据柯氏音延迟时间和脉搏波传导时间监测人体血压的血压监测仪,本发明方法和装置可以产生多种能满足该血压监测仪监测过程所需的相互协调并符合对应关系的模拟信号,以实现对这类仪器的检测。
本发明进一步方案能够产生表达脉搏波传播时间、柯氏音延迟时间以及示波法袖带脉搏波变化规律等特征参数的信号,完成对通过脉搏波传播时间和柯氏音延迟时间来监测人体逐拍动脉血压的相关仪器的性能检测。


图1、袖带压力P下降时以心电图的R波作参照点的柯氏音延迟时间TK示意2、袖带压力P下降时以袖带内脉搏波上升起点作参照点的柯氏音延迟时间TK示意3、动脉血压测量装置实施例方框示意4、本发明柯氏音延迟和脉搏波传导时间信号发生器实施例结构示意5、本发明方法袖带脉搏波信号发生示意6、本发明方法脉搏波传导时间PWTT信号输出方式示意7、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工作模式1-2对血压监测仪的检测方法产生的信号波形示意8、柯氏音延迟时间TK随袖带压力下降而变化的函数关系图及拟合的二次TK(P)曲线9、根据图8所示TK(P)拟合曲线得出的dTK/dP随袖带压力P的曲线10、图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工作模式2-2对血压监测仪的检测方法产生的信号波形示意11本发明方法实施例工作模式3-2检测血压监测仪产生的信号波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案实施例1本例是采用本发明方法的一种装置—柯氏音延迟时间和脉搏波传导时间信号发生器。
本装置结构如图4所示设有中心控制单片机、用于存储包含心电、脉搏波、呼吸、柯氏音波形在内的数据的存储器,单片机通过数/模转换器和信号调理电路与人体模拟信号输出端连接;本例袖带脉搏波压力信号发生装置的结构是设有储气装置,其输入端与由单片机控制的充气电机连接,输出端通过由单片机控制的气路开关与袖带连接。
采用本装置生理信号的生成方法是呼吸、心电、脉搏波、柯氏音延迟时间等信号采用数字合成技术生成。具体为预先按照一定呼吸率和心率在单片机上存储呼吸、心电、脉搏波、柯氏音信号各一周期的信号,然后根据设定的心率和呼吸率插值生成各波形单周期数据,每周期循环输出并经D/A转换,得到各信号连续的模拟波形。各信号经调理电路后,输出得到血压监测仪器可用的信号,各信号的幅值和相互间的时序相位关系由计算机控制。
袖带脉搏波的形成方法是(参见图5)通过被检测的血压监测仪器给本信号发生器的袖带和储气罐打气后,关断气路开关,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单片机控制电机给储气罐充气,通过充气的时间长短,控制储气罐气压的增加幅度,充气完毕后,根据程序设定在下一个心动周期的特定时刻,打开气路开关,气体顺压力差,由储气罐进入袖带,当两端压力基本相等后,关断气路开关,然后打开袖带的缓慢放气阀,将由储气罐流入袖带中的气体放出(当袖带压力等于充气前的压力时,关断放气阀),由此袖带压力产生了脉冲变化,此脉冲即可用于模拟袖带脉搏波。上述过程在关断气路开关后,打开电机为储气罐充气,等待下一个心动周期,气路开关打开,重复动作,袖带脉搏波的幅值和输出时序相位由计算机进行控制。
实施例2本例是本发明方法的几种具体实施工作模式。
针对ZL200510071813.0和PCT/CN2005/001210专利申请揭示的几种利用柯氏音延迟时间和脉搏波传导时间监测血压的主要检测过程,本例设定了几种适应其不同检测过程的工作模式,下面对其进行逐一描述一、本工作模式是针对血压监测仪的下述检测过程的血压监测仪在得到计算公式中的PWTT系数a、b后,通过测量PWTT来推算血压值BP。
1-1、血压监测仪检测过程简述根据PWTT与逐拍动脉血压BP之间关系BP=a+b*PWTT ……(A)其中BP为动脉血压,PWTT为脉搏波传导时间,a和b为回归系数血压监测仪在得到该公式中的回归系数a、b后,逐拍测定人体的脉搏波传导时间,从而获取人体的逐拍动脉血压BP1-2、针对血压监测仪上述1-1的检测过程,本工作模式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模拟人体逐拍脉搏波传导时间的标准信号,其方法是先设定一个血压值,信号发生器按这个设定值输出与其对应的脉搏波传导时间信号,该脉搏波传导时间的产生方法是参见图6,以心电R波峰值到脉搏波信号的起始点的时间间隔表达脉搏波传导时间(PWTT),由输出心电R波开始计时,当达到设定血压的脉搏波传导时间时,输出脉搏波的起始点及以后的波形。设定血压的脉搏波传导时间大小由以下公式确定PWTT=(BP-a)/b其中BP为设定的血压值;a、b为设定的系数。
在这种工作模式下,信号发生器产生心电、呼吸、脉搏波等信号,模拟正常状况下,血压值稳定时,人体心电和脉搏波的时间关系,通过上述方法表述模拟的脉搏波传导时间,该信号输入到血压检测仪,可以检测血压监测仪计算的PWTT以及血压值BP是否与信号源设定的值一致,从而判断血压检测仪的性能。
本1-2工作模式产生的各信号波形示意图如图7所示,其中各信号的幅度可保持不变,只需通过心电和脉搏波的时序相位关系表达脉搏波传导时间PWTT。
二、本工作模式是针对血压监测仪的下述检测过程的血压监测仪获取柯氏音延迟时间函数曲线以及通过袖带脉搏波得到示波法计算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
2-1、血压监测仪检测过程简述-将袖带和袖带远端传感器固定在被测者一侧上臂,用示波法得到被测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血压值BP0,并记录同步的脉搏波传播时间PWTT0;-通过袖带完整放气过程中得到的一系列的柯氏音延迟时间T和相应的袖带压力P值(参见图1),形成函数TK(P);对形成该函数的离散数据进行二次曲线拟合,得到一条柯氏音延迟时间T随袖带压力P变化的TK(P)拟合曲线(见图8),对上述TK(P)拟合曲线求取差分,得到单位压力(1mmHg)改变时相应的柯氏音延迟时间的变化,形成新的函数序列g(P)(见图9)。
获取上述个体化函数关系后,按照血压不变时袖带压力变化引起的柯氏音延迟时间的变化,与袖带压力不变时血压变化引起的柯氏音延迟时间的变化大小相同、方向相反这一原则,即可将在一定袖带压力Pm下获取的柯氏音延迟时间TKm的变化量换算成对应的动脉血压变化量(可根据g(Pi)=dTK/dP=dTK/dBpi计算).
2-2、针对血压监测仪的上述2-1检测过程,本工作模式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模拟人体的柯氏音延迟时间函数曲线和用于示波法的袖带脉搏波信号,其方法是信号发生器产生心电、呼吸、脉搏波、柯氏音等信号,同时产生模拟袖带压力脉搏波,通过计算机对各信号之间的相互协调,产生模拟人体的柯氏音延迟时间函数曲线和用于示波法的袖带脉搏波信号;其中示波法袖带脉搏波的生成方法是由血压监测仪器实现袖带打气大于收缩压并逐渐放气的过程,当血压监测仪器打气完毕并开始逐渐放气后,信号发生装置由计算机控制产生袖带脉搏波;本例采用实施例1的袖带脉搏波发生装置,袖带脉搏波幅值的高低变化由控制电机打气时间的长短控制,打气时间越长,压差越大,脉冲幅度越大;打气时间越短,压差越小,脉冲幅度越小;信号发生器的计算机根据血压监测仪的实时袖带压力值按下述规律控制袖带脉搏波的变化幅值当袖带压力由大于收缩压下降到小于舒张压的过程中,袖带中随脉搏博动而产生的脉冲幅度逐渐增大,直至袖带压力等于平均压时,幅度达到最大,然后,随袖带压力的降低,脉冲幅度逐渐减小;例如本装置根据血压监测仪器选取的算法,设置袖带压力等于收缩压时,袖带脉搏波幅度为平均压时的50%;平均压时,打气时间最长,产生的脉冲最大;袖带压力等于舒张压时,脉搏波幅度为平均压时的75%。
柯式音延迟时间TK信号按下述方法输出以袖带脉搏波起始点到柯氏音到达时刻的时间间隔表达柯氏音延迟时间TK信号,由输出袖带脉搏波起始点开始计时,当达到设定血压的柯氏音延迟时间时,输出柯氏音信号的起始点及以后的波形。参见图2,柯氏音延迟时间TK是根据设定的血压值和袖带中的实时压力值,在计算机存储的血压和柯氏音延迟时间的关系曲线中查表获取。
其过程是首先将柯氏音延迟时间函数曲线采样后存入单片机存储器。根据设定的不同模式作不同的处理,得到相应的柯氏音延迟时间。
对于本2-2工作模式是根据预先设定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压力值,将收缩压对应柯氏音延迟最大值,舒张压对应柯氏音延迟最小值,将曲线按压力等比例划分,得到血压和延迟时间的关系曲线,以列表形式存入单片机,当袖带实时压力大于收缩压时,不产生柯氏音信号,当袖带压力介于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时,在存储的血压和延迟时间的关系曲线中查表,得到相应的柯氏音延迟时间,当袖带压力小于舒张压时,柯氏音延迟时间为常数等于舒张压时的柯氏音延迟时间。
本2-2工作模式产生的各信号波形示意图如图10所示。
上述方法产生的信号输入血压监测仪后,血压监测仪可以通过前述的2-1检测过程计算得到柯氏音延迟时间函数曲线,并通过袖带脉搏波得到示波法计算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等值,将这些计算结果与信号发生装置设定的柯氏音延迟时间函数曲线、血压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值相比较,可以检验血压监测仪的可靠程度。
三、本工作模式是针对血压监测仪的下述检测过程的血压监测仪用柯氏音延迟时间确定BP=a+b*PWTT公式中的回归系数b。
3-1、被检血压监测仪的检测过程简述将袖带压力大致控制在介于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的平均压力水平,获取逐拍柯氏音的延迟时间序列以及每一延迟时间所对应的脉搏波传播时间;在测量过程中,让被测者连续进行深呼吸,任意取出两组数据,算出两点间的延迟时间变化量ΔT;根据前述柯氏音延迟时间函数曲线(参见图8)得到的函数序列TK(P),对TK(P)拟合曲线求取差分,得到单位压力(1mmHg)改变时相应的柯氏音延迟时间的变化(参见图9),形成新的函数序列g(P),求出在相应袖带压力下的g值,估算出这两点间的动脉血压变化量ΔBP1以及同步的脉搏波传播时间ΔPWTT1,即可得到回归系数b1=ΔBP1/ΔPWTT1。
3-2、针对血压监测仪的上述3-1检测过程,本工作模式通过信号发生器产生心电、呼吸、脉搏波、柯氏音等信号,并产生模拟袖带压力脉搏波;模拟当袖带压力稳定在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由深呼吸引发血压变化时,各信号之间的关系。
各信号的具体关系是柯氏音延迟时间信号和袖带脉搏波信号的幅度由袖带压力决定,心电、呼吸和脉搏波信号幅度保持不变,通过呼吸对血压信号BP进行调制,模拟深呼吸时的血压变化,脉搏波传播时间随血压相应变化,当袖带压力介于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且基本保持恒定时,柯氏音延迟时间信号根据此袖带压力时的延时时间变化率来产生相应的变化。
具体调制方法为在每个心动周期中(R波峰值),检测此时的呼吸信号幅值,然后产生一个与呼吸幅值成比例关系的血压变化量ΔBP。如前所述,脉搏波传导时间根据ΔBP的变化而变化,同时柯氏音延迟时间也会根据ΔBP的变化而变化,即脉搏波传导时间和柯氏音延迟时间会同步地根据呼吸而变化,从而模拟了因由深呼吸引发的血压变化而导致的脉搏波传导时间和柯氏音延迟时间的变化过程。
其过程是首先将柯氏音延迟时间函数曲线采样后存入单片机存储器。根据设定的不同模式作不同的处理,得到相应的柯氏音延迟时间。对于本3-2工作模式是首先在单片机上存储血压与柯氏音延迟时间的差分曲线,即表示某一压力下,单位压力变化引起的柯氏音延迟时间的变化量,同时,如前述2-2工作模式所述方法得到血压和柯氏音延迟时间的关系曲线。此时的袖带压力介于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接近平均压。此时计算脉搏波传导时间PWTT的压力值BP为袖带实时压力时的血压值加上与本周期R波峰值时对应的呼吸信号幅值成比例关系的变化量ΔBP;并由此计算相应的脉搏波传导时间PWTT。由袖带实时压力值在血压和柯氏音延迟时间的关系曲线Tk(P)中查表得到对应的柯氏音延迟时间Tkb,然后在差分曲线上查表得到袖带实时压力值对应的柯氏音延迟时间变化量,并由柯氏音变化量与ΔBP的乘积得到ΔTk,最后得到的对应周期的柯氏音延迟时间为ΔTk与Tkb的和。这样就可以模拟呼吸引起的柯氏音延迟时间变化。
将上述方法产生的信号输入到血压检测仪器后,血压监测仪器按检测过程3-1检测的信号可以计算出脉搏波传导时间PWTT计算公式中的系数b,再结合工作模式2-1可以计算出系数a。将两个系数与信号源的设定值进行比较,可检验血压监测仪器的准确度。
本3-2工作模式产生的各信号波形示意图如图11所示。
实施例3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在2-2工作模式中,实施例2是以袖带脉搏波起始点到柯氏音到达时刻的时间间隔表达柯氏音延迟时间TK信号,本例则是以心电R波峰值到柯氏音到达时刻的时间间隔表达柯氏音延迟时间TK信号(参见图1),由心电R波峰值开始计时,当达到设定血压的柯氏音延迟时间时,输出柯氏音信号的起始点及以后的波形。
本例将所述柯氏音延迟时间和血压之间的关系曲线TK(P)存储于计算机中,其设置方法是通过几个参数和一个方程式来描述柯氏音延迟时间和血压之间的关系曲线TK(P),预先存入已知曲线TK(P)的方程参数,当袖带实时压力大于收缩压时,不产生柯氏音信号;当袖带压力介于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时,在根据袖带压力值和曲线TK(P)的方程参数,计算得到相应柯氏音延迟时间;当袖带压力小于舒张压时,柯氏音延迟时间为常数,等于舒张压时的柯氏音延迟时间。
权利要求
1.血压监测仪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以计算机为中心控制器的信号发生装置,通过数字合成技术将预先存入计算机的呼吸、心电、脉搏波、柯氏音信号的数据输出为相对应的呼吸、心电、脉搏波、柯氏音的模拟信号;设置由计算机控制的袖带脉搏波压力发生装置,用以产生模拟的袖带脉搏波压力信号;由计算机将血压监测仪要检测的数据设定为已知量,根据脉搏波传导时间与动脉血压BP之间呈线性关系的公式BP=a+b*PWTT,其中BP为血压值;a、b为个体化回归系数,PWTT为脉搏波传导时间;并按照血压不变时袖带压力变化引起的柯氏音延迟时间的变化,与袖带压力不变时血压变化引起的柯氏音延迟时间的变化大小相同、方向相反这一原则,确定各种信号的相对幅值及信号之间的时序相位关系,模拟血压监测仪检测过程所需的人体信号,以及符合上述公式和原则关系的脉搏波传导时间和柯氏音延迟时间信号,将这些信号输入到血压监测仪,检验血压监测仪的检测结果是否与信号发生装置的设定数据相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发生装置按下述方法输出表达脉博波传导时间(PWTT)的信号通过控制每个心动周期中表述脉搏波传导时间的两个特征点之间的时间间隔来输出相应的脉搏波传导时间信号,已知设定血压的脉搏波传导时间PWTT大小由以下公式确定PWTT=(BP-a)/b其中BP为设定的血压值;a、b为设定的回归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心电R波峰值到脉搏波信号的起始点的时间间隔表达脉搏波传导时间(PWTT),由输出心电R波开始计时,当达到设定血压的脉搏波传导时间时,输出脉搏波的起始点及以后的波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按下述方法输出表达柯氏音延迟时间(TK)的信号在每个心动周期内,通过控制固定参考点到柯氏音到达时刻的时间间隔来表述柯氏音延迟时间,柯氏音延迟时间(TK)是根据设定的血压值和袖带中的实时压力值,以及计算机内存储的柯氏音延迟时间与血压之间的关系曲线TK(P)来获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袖带脉搏波起始点或心电R波峰值到柯氏音到达时刻的时间间隔表达柯氏音延迟时间(TK)信号,由输出袖带脉搏波起始点或心电R波峰值开始计时,当达到设定血压的柯氏音延迟时间时,输出柯氏音信号的起始点及以后的波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柯氏音延迟时间与血压之间的关系曲线TK(P)存储于计算机中,其设置方法是根据预先设定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压力值,将收缩压对应柯氏音延迟最大值,舒张压对应柯氏音延迟最小值,将曲线按压力等比例划分,得到血压和延迟时间的关系曲线,并存入单片机中,当袖带实时压力大于收缩压时,不产生柯氏音信号,当袖带压力介于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时,在存储的血压和延迟时间的关系曲线中查表,得到相应的柯氏音延迟时间,当袖带压力小于舒张压时,柯氏音延迟时间为常数等于舒张压时的柯氏音延迟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按下述方法输出模拟示波法测血压时的袖带脉搏波信号对被测血压监测仪的袖带打气至大于收缩压,然后逐渐放气减压,信号发生装置根据袖带的压力变化值,由计算机控制袖带脉搏波发生装置产生模拟示波法测血压时的袖带脉搏波压力信号,其变化规律是当袖带压力由大于收缩压下降到小于舒张压的过程中,模拟袖带脉搏波脉冲幅度逐渐增大,直至袖带压力等于平均压时,幅度达到最大,然后,随袖带压力的降低,脉冲幅度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由计算机确定各信号的具体关系包含下述内容通过呼吸信号对血压信号BP进行调制,模拟呼吸时的血压变化,脉搏波传播时间随血压作相应变化;当袖带压力介于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且基本保持恒定时,柯氏音延迟时间信号根据此袖带压力时的延迟时间变化率来产生相应的变化;所述通过呼吸信号对血压信号调制的方法为在每个心动周期中,检测此时的呼吸信号幅值,然后产生一个与呼吸幅值成比例关系的血压变化量(ΔBP)。
9.柯氏音延时和脉搏波传导时间信号发生器,设有中心控制计算机,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存储包含心电、脉搏波、呼吸、柯氏音波形在内的数据的存储器,计算机通过数/模转换器和模拟信号调理电路与人体模拟信号输出端连接;还设有由计算机控制的袖带脉搏波压力信号发生装置,袖带脉搏波压力信号发生装置与压力信号输出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柯氏音延时和脉搏波传导时间信号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袖带脉搏波压力信号发生装置的结构是设有储气装置,其输入端与由单片机控制的充气电机连接,输出端通过由单片机控制的气路开关与袖带连接。
全文摘要
血压监测仪的检测方法及柯氏音延时和脉搏波传导时间信号发生器,通过数字合成技术将预先存入计算机的呼吸、心电、脉搏波、柯氏音信号的数据输出为各路模拟信号;并设置由计算机控制的袖带脉搏波压力发生装置,根据由柯氏音延时和脉搏波传导时间检测血压的原理,确定必要信号的相对幅值及多种信号之间的关系,形成血压监测仪检测过程所需的模拟人体信号,和符合上述原理的柯氏音延迟时间及脉搏波传导时间信号,将这些信号输入到血压监测仪,检验血压监测仪的检测结果是否与信号发生装置的设定数据相符。本发明可以输出多种相互协调并符合一定关系的模拟信号,对通过测定柯氏音延迟时间和脉搏波传导时间监测人体血压的监测仪进行检测。
文档编号A61B5/0225GK1931088SQ20061014107
公开日2007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29日
发明者杨福生, 刘延勇, 谢敏 申请人:北京新兴阳升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