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6695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洗衣机,尤其涉及一种实现由臭氧对洗涤使用后的水进行净化并再次利用、从而提高了洗衣机的节水性能的洗衣机。
背景技术
通常,洗衣机在洗涤衣物时,把洗涤剂溶解在水中,利用溶解了洗涤剂的清洗水来洗涤衣物,将洗涤过的衣物用水漂洗后脱水,洗涤或漂洗用过的水,通过下水道等排放到外面环境里。
近几年,作为通过改善上述那样的洗衣循环、以从释放到环境里的使用后的洗涤水中去除洗涤剂成分的提案,提出一种取代洗涤剂而使用臭氧的洗涤物清洗系统(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技术是为了清洗洗涤物、去除对环境的污染而使用臭氧,为此,具备产生臭氧并卷入清洗水的洗涤物清洗系统。另外,在该现有技术中,形成的结构是与臭氧组合并以高效率产生羟基来改善洗涤过程的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105983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述的洗涤物清洗系统,是对数台洗衣机供给混合了臭氧的水的系统,是以大量的洗涤物为对象的,因此这个系统难以应用于单个洗衣机。
另外,因为使用臭氧进行洗净,所以存在不能与肥皂或洗涤剂等混合使用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衣机,其作为洗衣机单体而构成,能够在臭氧的作用下对在洗衣槽使用过的水进行净化。
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再利用已被臭氧净化后的水,从而实现节水的洗衣机。
进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烘干已洗涤的衣物的功能、并通过利用臭氧实现烘干后的衣物的除菌以及除味的洗衣机。
进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净化从洗衣机排出的水的所谓环保型洗衣机。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是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其构成洗衣机的外壳;洗衣槽,其被设置在机壳内,用于积存水、收容衣物、进行洗涤;储水箱,其被设置在机壳内,用于积存在洗衣槽使用后的水;净化机构,其用于向储水箱供给臭氧,并利用臭氧对积存于储水箱的水进行净化;以及排水机构,其伴随着通过净化机构向储水箱供给臭氧,对应于臭氧的供给量,用于从储水箱将被压出的水排出到机壳外。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送水路径,其连接所述储水箱的下部和洗衣槽之间,用于向洗衣槽输送积存于储水箱并被净化后的水;和空气流路,其连接所述储水箱的上部和洗衣槽之间,用于使储水箱内的空气和洗衣槽内的空气流通。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是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其构成洗衣机的外壳;洗衣槽,其被设置在机壳内,用于积存水、收容衣物、进行洗涤;储水箱,其被设置在机壳内,用于积存在洗衣槽使用后的水;净化机构,其用于向储水箱供给臭氧,并利用臭氧对积存于储水箱的水进行净化;以及送水机构,其为了在洗涤工序使用被供给的臭氧因氧化反应而消失后的储水箱的水,而从储水箱向洗衣槽送水。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洗衣机具有烘干运转功能,在烘干运转开始的同时,利用所述净化机构开始净化在所述储水箱积存的水,由此,在烘干运转中完成水的净化,为接下来的洗涤工序准备已净化了的水。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烘干运转中的预定的期间,汲出所述储水箱的水,用作通过烘干运转而产生的高温多湿的空气的除湿用水,使除湿使用后的水还原到储水箱中。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是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其构成洗衣机的外壳;处理槽,其被设置在机壳内,用于积存水、收容衣物、进行洗涤,并且进行衣物的脱水以及干燥;储水箱,其被设置在机壳内,用于积存在处理槽使用后的水;臭氧产生装置,其被设置在机壳内,产生臭氧;第一臭氧供给机构,其用于向储水箱供给在臭氧产生装置产生的臭氧;以及第二臭氧供给机构,其用于向处理槽供给在臭氧产生装置产生的臭氧。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臭氧供给机构包括喷射器,该喷射器用于向在储水箱积存的水中混入臭氧。
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6或7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臭氧供给机构,在进行衣物的烘干的期间内供给臭氧。
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6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槽在洗涤后进行多次的漂洗,所述储水箱积存在处理槽进行的最后的漂洗所使用后的水。
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是根据技术方案9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臭氧供给机构,在积存漂洗所使用后的水之后,直到在处理槽内完成衣物的烘干的预定期间内,向储水箱供给臭氧,所述第二臭氧供给机构,在由第一臭氧供给机构向储水箱供给臭氧之后,在衣物的烘干处理的后半段向处理槽供给臭氧。
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在洗衣槽使用后的水被积存于储水箱,在储水箱内利用臭氧被可靠地净化。在利用净化机构向储水箱供给臭氧时,由于供给的不仅是臭氧,而是含有臭氧的空气,因此,伴随着供给储水箱内的压力会上升。供给到储水箱的臭氧,和在积存于储水箱内的水中含有的染料、杂菌等进行氧化反应,进行去色和除菌作用,从而臭氧消失。但是,由于和臭氧一起供给的空气使得储水箱内的压力上升,因此对应于压力上升而从储水箱压出的水(由臭氧净化后的水)被从排水机构排出到机壳外。
其结果是,例如在储水箱内充满有净化前的水的情况下,通过从净化机构供给规定时间的臭氧,通过臭氧净化储水箱内的水,其中大约5%~10%的水被排出到机壳外。但是,通过形成密闭构造的储水箱,在供给包含臭氧的空气、净化在储水箱积存的水时,与开放型的储水箱相比,水的净化效率高。
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能够利用送水路径向洗衣槽输送在储水箱积存的被净化后的水,将净化后的水作为洗衣水或漂洗水而再利用。
另外,由于在储水箱和洗衣槽之间设置有空气流路,因此向储水箱供给的臭氧的一部分也通过空气流路而流向洗衣槽内,从而对洗衣槽内的衣物进行除味或净化洗衣槽内的水。
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储水箱积存的水被臭氧净化,且在用于洗涤工序时,水中的臭氧由于氧化反应而消失,从而不存在臭氧。因此,在从储水箱向处理槽供给的水中,可以加入洗涤剂而再利用于洗涤。在一般的情况下,如果有臭氧存在,则臭氧和洗涤剂发生反应,从而减弱了洗涤剂成分的作用。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结构中,在再利用时,由于水中没有溶解臭氧,所以加入洗涤剂的清洗水能够良好地再次利用。
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储水箱中积存用于洗涤的水、尤其是用于最后的漂洗工序的水以及从衣物中脱出的水,利用净化机构,在开始烘干运转的同时,开始在储水箱积存的水的净化。因此,能够有效利用需要一段时间的烘干运转的期间,在该期间内,为了接下来的洗涤工序,可靠地完成在储水箱中积存的水的净化。
在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中,在烘干运转中,虽然需要通过烘干运转而产生的高温多湿的空气的除湿水,但作为该除湿水,可以将在储水箱积存的水汲出,用于除湿并使其返回到储水箱地来进行利用。即,在烘干运转中能够有效利用储水箱内的水,而不必从外面供给除湿用的水,因此,能够提高节水效果。
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中,可以选择将在臭氧产生装置产生臭氧,利用于净化在储水箱中积存的使用后的水、或者供给到用于进行洗涤、脱水以及烘干的处理槽,能够对应于洗涤的状况而适当地切换利用产生的臭氧。
在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中,在向积存于储水箱的水供给臭氧时,能够通过喷射器之类的简单的工具将臭氧良好地混入水中。
在技术方案8所述的发明中,在衣物烘干时向处理槽供给臭氧,因此,能够使臭氧对衣物的除菌效果、除味效果等得到较好地发挥。
在技术方案9所述的发明中,在储水箱里积存的使用后的水,是最后漂洗使用过的水,是洗涤剂成分或污染成分较少的水。因此,所述洗涤剂成分或污染成分较少的水,适合于使用了臭氧的净化,容易实现净化后的水的再利用。
在技术方案10所述的发明中,能够将臭氧产生装置产生的臭氧,分时地高效地利用于漂洗使用过的水的净化以及烘干的衣物的除菌、除味这两种用途。
根据本发明,通过利用臭氧,能够有效地实现洗涤所使用的水的再利用,节水效果高。另外,能够提供可以进行洗涤后、烘干的衣物的除味和除菌的洗衣机。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洗衣机的结构的概要的侧视纵剖面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电动洗衣机中的、与本发明有关的控制部分的结构的框图;图3是用于说明图2所示的控制部的控制动作例的流程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1的整体动作,和当时的阀类的切换状态,供给泵34、循环泵31、臭氧产生装置40以及鼓风机20的动作状态的时间图。
符号说明1-电动洗衣机;2-机壳;3-滚筒;4-储水箱;5-外槽;12-排水阀;14、23-切换阀;22-水供给管;24-入口;25-虹吸流通部;27-压力调整用排水管;31-循环泵;32-喷射器;34-供给泵;40-臭氧产生装置;42-第一供给管;44-第二供给管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动洗衣机的结构的概要的侧视纵剖面图。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1,它的外壳由机壳2区划出来。在机壳2内的中央部配置有滚筒3,在滚筒3的下方收容有储水箱(tank)4。
滚筒3呈圆筒状,以同轴状地被收容在同样呈圆筒状的外槽5内。在本实施方式中,滚筒3及外槽5构成洗衣槽(处理槽),并形成为滚筒3的前方朝向斜上方即所谓的倾斜滚筒配置结构。滚筒3及外槽5的前端面开放,为了将其闭塞而在机壳2的前面具有门6。在外槽5的后端面的后方设置有电动机7,滚筒3在电动机7的驱动下,以旋转轴8为中心旋转。
进一步具体地说明,在洗涤时在外槽5积存水。为了向外槽5供给水,而在机壳2上设置了给水口61,给水口61经由给水阀62而连接着给水管63的一端。给水管63的另一端与洗涤剂盒64相连。洗涤剂盒64通过连通管65与外槽5相连。外槽5是密闭气体和密闭液体的结构,滚筒3在其周面上形成有多个的小孔。因此,若水积存在外槽5,则积存的水也进入到滚筒3内,从而在滚筒3内也积存了清洗用水。在滚筒3的内周面,在适当的位置突出设置有挡板(baffle)9,洗涤衣物时,打开门6,衣物从机壳2的前面被放入滚筒3内。在关闭门6后,由电机7带动滚筒3旋转,含有了滚筒3内的水的衣物被挡板9举到上方,然后又自然下落,即进行拍打洗涤。
在外槽5的最下端部、即后端面下方形成有排水口10,排水口10连通着向机壳2的外部延伸的排水管11,在排水管11上,从排水口10的一侧开始,顺序夹插有排水阀12、软麻布过滤器(lint filter)13、及切换阀14。当排水阀12及切换阀14全为“开”时,外槽5内的水被排出到机壳2的外部。
本实施例的洗衣机1除了可洗涤和脱水外,还能够进行烘干。为此,在外槽5的后端面下方与烘干风路15的出口16是连通的,烘干风路15,沿着外槽5的后端面向斜上方延伸、又沿着外槽5的上部向前方侧迂回,并沿着外槽5的上部周面向前方延伸,它的前端与外槽5的入口17连通。该烘干风路15的、沿着外槽5的后端面而向斜上方延伸的区域,作为除湿管18来发挥作用。滚筒3内的高温多湿的空气,从出口16出来、并在除湿管18内向上方移动。此时,在除湿管18内,水从水管66落下。该水与高温多湿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进行高温多湿的空气的冷却以及除湿。
在烘干风路15内,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观察,在除湿管18的下游侧内插有过滤器19,并在其下游侧设置有鼓风机(blower)20。通过鼓风机20的旋转,使得滚筒3内的空气从出口16流出而在烘干风路15内移动,然后从入口17再次被供给到滚筒3内。在烘干风路15的靠近鼓风机20的下游侧内插有加热器(heater)21,通过烘干风路15的空气在除湿管18被除湿,之后被加热器21加热,从入口17被供给到滚筒3。
设置在滚筒3的下方的储水箱4是形成了密闭结构的水箱,用于积存在外槽5积存的使用后的水。为了把外槽5的水导向储水箱4,在排水管11上的位于软麻布过滤器13与切换阀14之间的排水管11,做成了分支流路,并连接于供水管22的一端。供水管22通过切换阀23而与储水箱4的上面连通。通过关闭切换阀14、打开排水阀12及切换阀24,外槽5的水被导入储水箱4内。
在储水箱4,设置有在储水箱4内开有入口24的虹吸(siphon)流路部25,并具有途中安装了止回阀26和压力调整用排水管27。压力调整用排水管27的出口侧汇合于排水管11的靠近切换阀14的下游侧。
为了使储水箱4内积存的水循环,在储水箱4设置有在其一侧形成的、连通出口28和入口29之间的循环管30。在循环管30上沿着水的循环方向插有循环泵31及喷射器(ejector)32。
在储水箱4,进而在其最下方部还开口有汲出口33,汲出口33连通着具有供给泵34的通过汲出管35。在汲出管35设置有作为三方向阀的切换阀36,切换阀36的一方出口连接于供给管37的一端。供给管37的另一端即上端部与切换阀67的入口连接。切换阀67也是三方向阀,它有两个出口,一个出口连接着如前所述的用于供给除湿用的水的水管66。另外,另一个出口连接水管68,水管68与洗涤剂盒64连接在一起。因此,通过对切换阀67进行切换,能够将从储水箱4汲出的水用作除湿用的水,并且为了在洗涤工序中使用而向外槽5供给。
切换阀36的另一个出口与储水箱用排水管38连接在一起,储水箱用排水管38汇合于排水管11的切换阀14的下游侧。
因此通过切换三方向切换阀36,由供给泵34汲出储水箱4内的水,可以切换供给到滚筒3或除湿管18、或者进行排水。
在机壳2内的、外槽5的上部,设有臭氧产生装置40。臭氧产生装置40是对经由过滤器41吸入的空气施加电晕(corona)放电来产生臭氧的装置。在通过臭氧产生装置40产生的空气中含有臭氧。
在该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一供给路42向喷射器32供给从臭氧产生装置40输出的含有臭氧的空气。在第一供给路42的与喷射器32合流的位置的近前侧设有止回阀43,通过第一供给路42供给的臭氧在喷射器32内被混合到循环的储水箱4内的水里。更具体地说,在喷射器32内,利用在水通过喷射器32时产生的负压,将含有从第一供给路42供给的臭氧的空气,以细小的气泡的形式混入并溶解到水内,若经由喷射器32向储水箱4内的水中持续供给臭氧,则伴随着臭氧的供给、储水箱4内的压力增加,使得水在被供给的臭氧的作用下被从储水箱4压出。由于从臭氧产生装置40并不只输出臭氧,而是输出含有臭氧的空气,因此,该含有臭氧的空气在喷射器32内成为细小的气泡而混在水中。混入水中的细小的气泡中,臭氧在水中由于氧化反应而消失,空气逐渐积存在储水箱4的上方,使得对储水箱4内的水进行加压。因此,储水箱4内的水从入口24流向虹吸流通部25,通过压力调整用排水管27及排水管11,被排出到机壳2的外部。被排出的水的量是对应于供给到储水箱4的臭氧的量而变化的。
此外,被排出的水是被供给的臭氧净化过的水,并且臭氧由于氧化反应而消失。因此被排出的水是净化过的、无害的水。
含有在臭氧产生装置40产生的臭氧的空气,通过第二供给路44进一步被供给到烘干风路15。被供给的位置是在烘干风路15的过滤器19的下游侧、鼓风机20的上流侧(鼓风机20的吸入侧)。如果鼓风机20旋转,则其吸入侧成为负压,经由第二供给路、含有臭氧气体的空气被吸入到鼓风机20。然后在烘干风路15循环的空气中混入臭氧,从入口17向滚筒3供给臭氧。此外,为了控制是否使含有臭氧的空气通过,而在第二供给路44上安装有阀50。
滚筒3内的衣物被烘干时,空气在烘干风路15中循环。因此,对于被烘干的衣物,通过供给臭氧,利用供给的臭氧来氧化附着在衣物上的异味成分或杂菌成分,来进行除味、或者除菌。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1中,以两种方式活用了在臭氧产生装置40产生的臭氧。一种是通过在储水箱4积存在滚筒3及外槽5使用后水,而活用于积存水的除味以及除菌的净化。另一种是与水的净化不同,通过向烘干运转中的滚筒3供给臭氧,而活用于被烘干衣物的除味和除菌。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空气流路45连接储水箱4的上部和除湿管18的上方部。因此,在储水箱4内积存的空气活臭氧,可通过空气流路45从除湿管18在烘干风路15流动并供给到滚筒3。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在经由喷射器32向储水箱4内混入含有臭氧的空气时,由于在储水箱4内的压力增加时、空气的一部分(含有臭氧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空气流路而被供给到滚筒3,因此能够防止在储水箱4内储存的水由于储水箱4内的压力上升而被过度排放到机壳2的外部。
另外,收容了滚筒3的外槽5是既能密闭气体又能密闭液体的结构,由于形成的是通过空气流路45连接储水箱4和外槽5的结构,因此在臭氧产生装置40产生的臭氧,虽然在储水箱4和外槽5之间流通,但不会从机壳2泄漏到外部。因此,臭氧气味等不会飘到外部,能够形成既安全又使用方便的装置。
图2是图1所示的洗衣机1的控制电路结构的框图,表示与臭氧供给控制相关的构成要素。
在洗衣机1中具备例如由微型计算机等构成的控制部51,通过控制部51,控制臭氧产生装置40、循环泵31、供给泵34及鼓风机20的驱动,进行对排水阀12、切换阀14、切换阀23、阀50、切换阀52及给水阀53的切换控制。
图3是表示通过图2所示的控制部51进行控制的一个例子的框图。另外,图4是表示洗衣机1在洗涤及烘干动作时的各种阀的切换动作和臭氧产生装置40、鼓风机20、循环泵31、供给泵34的动作的时间图(timingchart)。
下面参照图4,对图1所示的洗衣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洗衣机1,是按照洗涤工序→中间脱水→漂洗1工序→中间脱水→最终漂洗工序→最终脱水→烘干工序、的顺序进行洗涤、脱水及烘干的(参照图4)。
在洗涤工序中,首先,打开供给泵34,向外槽5(滚筒3)供给储水箱4的净化后的水,利用被供给的水实施洗涤工序。然后,一同打开排水阀12及切换阀14,将外槽5的水排放到机壳2的外面,阀在该状态实施中间脱水。
在中间脱水后,一同关闭排水阀12及切换阀14,打开给水阀53,向外槽5(滚筒3)实施给水。在给水完成后实施漂洗1工序,接下来,打开排水阀12及切换阀14,将漂洗1所使用后的水排放到机壳2的外面。排水阀12及切换阀14在打开状态下,实施中间脱水,在中间脱水完成后,关闭排水阀12及切换阀14。接下来,通过打开给水阀53来进行用于最终漂洗的给水。在给水结束后,实施最终漂洗工序,之后进入到排水处理。
在排水处理中,在打开排水阀12、关闭切换阀14的状态下,打开切换阀23。由此,用于最终漂洗的水被供给到储水箱4。进一步地,由于维持排水阀12和切换阀23的状态,进行最终脱水,所以衣物中含有的水分也被脱出并积存在储水箱4。在最终脱水完成后,关闭排水阀12及切换阀23。然后开始进行烘干工序。
在烘干工序开始的同时,打开循环泵31、臭氧产生装置40及鼓风机20。由此,滚筒3内的空气通过烘干风路15进行循环,开始进行烘干工序。另外,在烘干工序开始的同时,由臭氧产生装置40产生的臭氧,经由喷射器32被混入到由循环泵31驱动而循环的储水箱4内的水。在本实施方式中向储水箱4供给臭氧被设定为15分钟,并与烘干工序同时开始,经过15分钟后,关闭臭氧产生装置40,停止基于循环泵31的储水箱4内的水的循环。
烘干运转开始后,滚筒3内的温度(衣物和空气温度)缓慢上升,在运转开始后经过了15分钟以上的某一时刻,进入到滚筒3内的温度被保持在大致一定的温度的所谓等速烘干阶段。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等速烘干阶段的规定时刻,对切换阀52进行切换以打开水管66侧,打开排水阀12、打开切换阀23、打开供给泵34。由此,储水箱4内的、已经完成了净化的水被供给泵34汲出,并作为热交换用的水、经由水管66被供给到除湿泵18。即,在等速烘干阶段,与滚筒3内的衣物进行了热交换后的高温多湿的空气在除湿泵18内从下方向上方流通。通过从水管66对该高温多湿的空气供给水,冷却高温多湿的空气而使空气中的水分凝结,从而除湿。从水管66供给的储水箱4内的水及被除湿了的水,通过水供给管22而还原到储水箱4内。如此,由于除湿使用的水利用的是在储水箱4内的、完成了基于臭氧的净化后的水,所以不必从外部供给用于除湿的水,从而实现节水。
之后,如果例如通过传感器检测到滚筒3内的衣物已大约烘干,则打开臭氧产生装置40,打开阀50。由此,在臭氧产生装置40产生的臭氧进入烘干风路15,并被供给到滚筒3内。由此,利用臭氧对已大致烘干了的衣物进行除味及除菌。向滚筒3内的衣物供给臭氧的时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0分钟。
然后,在加热烘干工序结束的时刻,切换阀52被切换到给水的一侧,关闭排水阀12、关闭切换阀23、关闭阀50、关闭供给泵34、并关闭臭氧产生装置40,开始进行冷却(cool down)工序。其结果是,在冷却工序结束时,滚筒3内的臭氧消失,在冷却结束后,即使门6被打开,也不会存在从滚筒3内漂散出臭氧气味等不良状况。
在上述整体的动作中,最终漂洗之后的控制部51的动作由图3所示的流程图表示。为了明确起见,参照图3说明控制部51的控制动作。
控制部51在开始控制时,判断是否是最终漂洗工序中的排水处理(步骤s1)。在最终漂洗工序完成后的排水处理中,打开排水阀12、关闭切换阀14、打开切换阀23,使外槽5内的、在最终漂洗工序使用后水积存在储水箱4内(步骤s2)。另外,通过持续脱水,从外槽5排出的水也积存在储水箱4内。
然后,在最终脱水结束时(步骤s3),由于在储水箱4内积存了规定量以上的水,所以使臭氧产生装置40动作、且驱动循环泵31(步骤s4)。由此,含有在臭氧产生装置40产生的臭氧的空气,通过第一供给路42被提供给喷射器32,利用喷射器32的负压,将其混入到在循环泵31的作用下循环的储水箱4内的水中。
如上所述,与积存在储水箱4内的水被臭氧净化的动作同时地,洗衣机1进入到用于烘干滚筒3内的衣物的烘干工序。
在控制部51中,判别臭氧的供给是否进行了15分钟(步骤s5),在15分钟时,停止供给臭氧并且停止储水箱4内的水的循环(步骤s6)。若已进行了15分钟,则完成基于臭氧的水的净化。
此后,烘干继续进行,如果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出已大致烘干(步骤s1),再次利用臭氧产生装置40产生臭氧,打开阀50,向滚筒3内的已大致烘干的衣物供给臭氧(步骤s8)。由此,对衣物进行除味和除菌。然后在加热烘干结束的同时(步骤s9),停止臭氧产生装置40,关闭阀50(步骤s10)。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说明了的实施方式,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其构成洗衣机的外壳;洗衣槽,其被设置在机壳内,用于积存水、收容衣物、进行洗涤;储水箱,其被设置在机壳内,用于积存在洗衣槽使用后的水;净化机构,其用于向储水箱供给臭氧,并利用臭氧对积存于储水箱的水进行净化;以及排水机构,其伴随着通过净化机构向储水箱供给臭氧,对应于臭氧的供给量,用于将从储水箱压出的水排出到机壳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送水路径,其连接所述储水箱的下部和洗衣槽之间,用于向洗衣槽输送积存于储水箱并被净化后的水;和空气流路,其连接所述储水箱的上部和洗衣槽之间,用于使储水箱内的空气和洗衣槽内的空气流通。
3.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其构成洗衣机的外壳;洗衣槽,其被设置在机壳内,用于积存水、收容衣物、进行洗涤;储水箱,其被设置在机壳内,用于积存在洗衣槽使用后的水;净化机构,其用于向储水箱供给臭氧,并利用臭氧对积存于储水箱的水进行净化;以及送水机构,其为了在洗涤工序使用被供给的臭氧因氧化反应而消失后的储水箱的水,而从储水箱向洗衣槽送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洗衣机具有烘干运转功能,在烘干运转开始的同时,利用所述净化机构开始净化在所述储水箱积存的水,由此,在烘干运转中完成水的净化,为接下来的洗涤工序用准备已净化了的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烘干运转中的预定的期间,汲出所述储水箱的水,用作通过烘干运转而产生的高温多湿的空气的除湿用水,使除湿使用后的水还原到储水箱中。
6.一种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其构成洗衣机的外壳;处理槽,其被设置在机壳内,用于积存水、收容衣物、进行洗涤,并且进行衣物的脱水以及干燥;储水箱,其被设置在机壳内,用于积存在处理槽使用后的水;臭氧产生装置,其被设置在机壳内,产生臭氧;第一臭氧供给机构,其用于向储水箱供给在臭氧产生装置产生的臭氧;以及第二臭氧供给机构,其用于向处理槽供给在臭氧产生装置产生的臭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臭氧供给机构包括喷射器,该喷射器用于向在储水箱积存的水中混入臭氧。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臭氧供给机构,在进行衣物的烘干的期间内供给臭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槽在洗涤后进行多次的漂洗,所述储水箱积存在处理槽进行的最后的漂洗所使用后的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臭氧供给机构,在积存漂洗所使用后的水之后,直到在处理槽内完成衣物的烘干的预定期间内,向储水箱供给臭氧,所述第二臭氧供给机构,在由第一臭氧供给机构向储水箱供给臭氧之后,在衣物的烘干处理的后半段向处理槽供给臭氧。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节水,并可以除菌、除味的洗衣机。洗衣机(1),在机壳(2)内具有滚筒(3)及储水箱(4),并且设有臭氧产生装置(40)。在臭氧产生装置(40)产生的臭氧,为了对在采用了密闭结构的储水箱(4)中积存的使用后的水进行净化,而通过第一供给路(42)及喷射器(32)进行供给。另外,为了对滚筒(3)内的烘干工序的衣物实施除味和除菌,而从第二供给路(44)经由烘干风路(15)供给到滚筒(3)。
文档编号A61L2/20GK1944764SQ200610142110
公开日2007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7日
发明者广直树, 北山直树, 广濑润, 河内基树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