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7854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其适于矫正脊柱变形并获得正确的 姿势。
背景技术
正如名称"脊柱"所言,人体脊骨用作支承人体中心的支柱。它由许 多堆叠的推骨形成,其堆叠方式类似于推盘位于两推骨之间的嵌合体。在 形成脊柱的每个推骨上形成有脊柱空腔,并且,推骨堆叠形成脊柱,在单 独的推骨上形成的脊柱空腔按列对齐。结果,在脊柱内形成脊柱管,脊柱 管内包含脊髄。
对于如上所述的铰接的脊柱,位于每对堆叠的推骨之间的推间孔供神 经从脊骨中伸出。从脊柱穿过椎间孔伸出的神经到达身体的每个部分,从 手和脚的肌肉到达内脏。
因此,如果脊骨变形,在两个推骨之间发生的约束引起两个推骨之间 的推盘伸出。这反过来在穿过周围区域的神经根上施加压力,造成诸如手、 脚、腰、肩或头的疼痛或麻刺等症状。
脊柱牵引是减轻这类症状的一种公知治疗方法。例如,为了沿着首尾 方向牵拉和伸展脊柱,使用了一种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器具进行牵引。
然而,牵引方法涉及到大型器械,例如电动机及其供电装置、控制装 置等的使用,病人单独购买这种装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即便病 人买得起这种装置,由于它们通常难以操作,并且需要应用电动机动力的 猛烈外力,使得技术知识成为正确控制和操作的一个先决条件。难以想象 到患者个人能操作这种装置。
因此,通过牵引方法进行治疗的传统治疗方法需要具有身体疾病的病 人去装备有专门牵引设备的医院或其他场所。这对于病人是很大的负担, 使病人难以接受经常性的牵引治疗,其后果就是在很多情况下病人很难接 受最佳的治疗。
由于作用在脊骨上的负载代表了脊骨变形的额外原因,如果不采取措 施以某种方法根本上降低脊骨的负载,即便推骨之间的空间通过牵引来扩 展,它们也倾向于快速复位至其初始状态。因此,迄今为止,已经证实从 根本上减轻病人的症状是非常困难的,病人的该症状由与上面所述的推骨 之间的约束有关的神经上的压力引起。
专利文献l: JP-A-6-3899
发明内容
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
考虑到上述问题,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姿 势矫正用运动器具,其便于提供相当于牵引的效果,但是不需要大型器械。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结构新颖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 具,尽管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但是在适当操作时,能矫正脊柱变形或 者增强支承脊骨的肌肉,并由此在根本上降低脊骨上的负载。
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可选的目的可以通过下面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现。下面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采用的元件可以以任意可能选择的组 合方式使用。
本发明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包括在其上端面上供用户搁置下巴的 下巴承载部分、在其下端面上的安置面,该安置面的外周边形成弯曲形的 倾斜面/倾动用面,从而用户能在下巴搁置在下巴承载部分的状态下在安置 面上倾斜。
在本发明的这种结构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中,由于下巴承载部分成 形在上端面上,例如当用户坐在椅子上时,用户能将下巴搁置在位于桌子
上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下巴承栽部分上,从而用户的体重通过搁置在 下巴承载部分上的他或她的下巴向下作用在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上,由此 产生的反作用力通过用户的下巴作用在用户的头部区域。其结果是,用户 的头将会受到反作用力的作用方向上的张力,这样能以类似于传统牵引治 疗的方式沿着首尾方向伸展脊骨。
因此,通过本发明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能在不使用大规模器械的 情况下实现与牵引相当的效果。
此外,对于本发明的上述结构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而言,由于安置 面的外周边形成弯曲形的倾斜面,使该器具能在用户下巴搁置在下巴承载 部分上的情况下在安置面上倾斜,当用户在他或她的下巴搁置在下巴承载 部分上的情况下(例如,用户坐在椅子上,他或她的下巴搁置在位于桌子 上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下巴承载部分上)将他或她的体重转移到姿势 矫正用运动器具上,并且同时向前后倾斜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时,用户 需要采取维持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处于倾斜状态所需要的姿势。这样,脊
骨能处于其自然曲率状态,其结果是能矫正脊骨的变形。
由于用户试图维持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处于倾斜状态,因此负载有 可能作用在此时使用的肌肉上,具体而言,就是作用在负责维持脊骨自然 曲率的肌肉上。因此能训练负责维持脊骨自然曲率的肌肉。结果能在根本 上减小脊骨上的负载。
因此,通过本发明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能简单方便地矫正脊柱变 形,同时训练支承脊骨的肌肉,并由此在根本上减小脊骨上的负栽。
特别地,由于在使用本发明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时不需要反作用运 动,因此能舒适地训练维持脊骨自然曲率状态所需的肌肉,而对脊骨的病 变区域没有负面作用。
此外,用户能通过向左右倾斜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而使支承脊骨的肌 肉获得良好的左右平衡。具体而言,通过将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向左或 右倾斜,用户能强化训练左右肌肉。因此,在左右肌肉之间平衡很差的情 况下,与训练强侧肌肉相比,能在更大的程度上训练弱侧肌肉,由此在左
右侧肌肉强度的训练上获得良好的平衡。结果,能矫正脊骨的变形(特别 是脊柱侧弯)。
在本发明中,下巴承载部分可以在其上端面的全部或者上端面的一部 分上形成。尽管本发明的下巴承载部分可以具有固定的结构,在优选实施 例中具有可拆结构。例如,这样能针对不同用户或者给定用户的使用方法 制备在尺寸、厚度、形状等方面不同的数量适当的下巴承载部分,并且能 根据用户体格、4吏用方法以及其他考虑来适当替换下巴承载部分。结果,
能解决不同用户体格、使用方法等问题。
在本发明中,倾斜面可以沿着安置面外周边的整个周边形成,或者在 外周缘的周边的一处或几处设置。此外,在本发明中,倾斜面从下端面到 外周面之间可以具有不变的曲率或者变化的曲率。此外,在下端面的外周 缘上,倾斜面在周向上具有不变的曲率或变化的曲率。此外,在本发明中, 可以接受倾斜面成形在至少安置面的外周边上,下面将要讨论在安置面的
中央可以有一平坦面;但是,还可以接受安置面在整体上,包括其中间部 分都是由弯曲面形成,从而整个安置面用作倾斜面。
此外,在本发明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中,优选在安置面的中间部分 形成平坦面,且该平坦面的外周缘弯曲成斜面轮廓,从而形成倾斜面。这 样,用户能轻易地在下巴搁置在下巴承载部分上的情况下将他或她的重量 承载在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上。例如,特别地,在下巴搁置在沿垂直方向 在安置面上方的定位在中心轴线上的下巴承载部分的情况下用户能更轻柏^ 地呈现稳定的姿势,其中,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安置面搁置在支承面例 如平坦桌子上,并且,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以下面将要讨论的方式大致 沿垂直方向直立定位,由此轻易地获得较强的牵引力。
在采用类似上述结构的情况下,在优选实施例中,在安置面的中间部 分形成的平坦面沿着大致垂直于中心轴线的方向延伸,所述中心轴线沿着 垂直方向(高度方向)穿过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这样,能有助于避免 当用户的体重通过搁置在下巴承载部分上的下巴转移到姿势矫正用运动器 具上时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摇摆。因此,能在体重转移到姿势矫正用
运动器具上时将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稳定在直立位置。
此外,在采用类似上述结构时,具有"斜面轮廓状弯曲,,可以是任意
外凸弯曲,不限于曲率不变的圆轮廓(弧轮廓)弯曲。弯曲段的横截面形
状或沿周向不必具有不变的曲率。
在本发明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中,优选安置面在其外周边具有沿着
周向向外凸出的弯曲外周缘,其中,该弯曲外周缘形成倾斜面。这样,姿
势矫正用运动器具能沿着倾斜面(安置面的弯曲外周缘)移动。因此,用
户不仅能将他或她的身体前后或左右简单摇动,而且能在向前或向后倾斜
时扭动身体。
因此,当使用如上所述的结构时,能增加使用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 的可能运动变型的数量,并且,导致更方便地完成脊柱变形的矫正以及支 承脊骨的肌肉的训练。
而且,当采用类似上述结构时,优选弯曲外周缘在安置面外周边上沿
周向在半周以下的长度上形成;直线外周边沿着弯曲外周缘的弦方向延伸 而形成。这样,能有助于通过将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向弯曲外周缘侧倾斜 而实现沿着弯曲外周缘的周向运动;并且还有助于在垂直于直线外周边的 方向上实现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稳定倾斜。
具体而言,仅通过形成弯曲外周缘是难以在与弯曲外周缘的弦方向垂 直的方向上稳定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倾斜,但是,如果如上所述在弯曲
外周缘的弦方向上延伸而形成直线外周边,那么,将有可能在与弯曲外周 缘的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稳定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倾斜。
因此,当使用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进行各种运动时能稳定该姿势矫正 用运动器具,并且由此有助于实现运动的预期效果。
而且,在直线外周边是以这种方式形成在安置面上的情况下,优选直 线外周边也是斜面轮廓状弯曲。这样,例如,与直线外周边不是斜面轮廓 状弯曲的情形相比,当使用位于桌子上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时,能根据 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倾斜状态改变直线外周边的与桌子接触的部分。因 而,能避免沿着垂直于直线外周边的方向倾斜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时该姿
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滑移问题。
在本发明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中,优选在安置面上形成沿着直线延 伸的凹沟。这样,即便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碰巧滑移,例如,当体重转
移到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上时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会倾斜,所述凹沟将 会卡在桌子等的边缘上,防止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进一步滑移。因此, 能有助于避免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滑移造成事故。
而且,在本发明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中,优选具有用于调节下巴承 载部分相对于安置面的垂直位置的高度调节机构。这样能方^f更地适应不同 用户的体格、使用方法等。
例如,这种高度调节机构可以设计成通过将销插入一定数量的配合孔 中的任一个内来实现多步调节,或者通过改变螺杆的螺玟位置而使高度可 以调节成任意预期的程度。
而且,在本发明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中,优选在下巴承载部分上形 成用于容纳用户下巴的凹槽。这样,能防止当用户在下巴搁置在下巴承载 部分上的情况下倾斜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时下巴滑出相对于下巴承载部分 的位置,由此有助于避免用户将他或她的体重转移到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 上时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摇摆。因此,可稳定地进行预期的运动并且 有助于通过进^f亍此运动而获得效果。还能有助于避免下巴滑出相对于下巴 承载部分的位置而造成事故。
在采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优选下巴承载部分和凹槽位于相同的中心 轴线上。这样,能在用户的体重转移到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上时更有利地 避免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摇摆。
上述设计中提及的"凹槽"可以为孔状或沟紋形状。
在本发明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中,优选安置面受到防滑处理。这样 能有助于防止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倾斜时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滑移。
在本发明中,可以方^t地实现防滑处理,例如,通过在安置面上施加 对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将要布置在其上的表面具有防滑性的材料,或者通 过在安置面上涂覆对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将要布置在其上的表面具有防滑的材料或者包含这种材料的液体。当然,也可以用对姿势矫正用运动器 具将要放置在其上的表面具有防滑性的材料形成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本 身,对安置面进行粗化处理等。
此外,在本发明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中,优选形成供用户用手握持 的把手部分。这样,当用手抓住把手部分时,用户能使体重转移到姿势矫 正用运动器具上或者在体重转移到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上的情况下使姿势 矫正用运动器具倾斜。结果,在使用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运动的过程中 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能在直立位置和倾斜位置获得更好的稳定性。
在本发明中,把手部分可以通过在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本体上直接成 形而构成,或者由另外的连接到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上的元部件构成。
在本发明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中,从安置面到下巴承载部分的高度 尺寸优选大于垂直于高度方向的所有方向上的尺寸。这样,当用户在下巴 搁置在下巴承载部分上的情况下倾斜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时,用户能轻 松地握持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例如,通过用手直接握持或者将该器具 夹在两只手臂之间。因此,在使用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运动的过程中该 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能在直立位置和倾斜位置获得更好的稳定性。
此外,在本发明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中,优选提供具有凹槽的单独 的支承台座,安置面以可倾斜接触的方式靠在该凹槽中。这样能在支承部 分上形成的凹槽内限定出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准许倾斜范围。因而,能 在使用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运动的过程中防止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过 度倾斜并稳定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状态。此外,通过使支承台座具有 更大的重量,在4吏用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运动过程中,能防止滑移并稳定 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倾斜状态。


图l是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正视图; 图2是所述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底视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线III-III截取的剖面图4显示了使用该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方法的侧视图; 图5显示了使用该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另一方法的侧视
图6显示了使用该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又一方法的侧视
图7显示了使用该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又一方法的正视
图8显示了使用该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方法的侧视图; 图9显示了使用该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另一方法的侧视
图io显示了使用该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又一方法的侧视
图ll是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侧视图12是沿着图11中线XII-XII截取的剖面图13是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侧视图14是沿着图13中线XIV-XIV截取的剖面图15是描迷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侧视图16是描迷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侧视图17是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顶视图;以及
图18是描述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10: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
22:衬垫;
24:安置面
26:第一外凸弯曲面;
34:用户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有更清楚的了解,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 详细说明。
首先参照图l-3,其中描述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 具10。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以大致不变的横截面沿着中心轴线Ll延 伸而形成,在整体上为厚的细长板型。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姿势矫 正用运动器具10的长度方向(中心轴线Ll的延伸方向)的尺寸,同样是 使用过程中垂直方向(高度方向)的尺寸,的长度比垂直于长度方向的所 有方向(即,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的尺寸都大。
本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IO由膨胀树脂制成。但是,用于制造 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的材料不限于膨皿脂,例如,可使用的替代物有 金属材料,例3o铝合金或钢;木材,例如Mie Prefecture或Kumano cedar
的特制木材;合成树脂;纤维增强树脂;或者例如碳纤维。但是,制造选
择的材料优选考虑到减小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的重量。这样4吏姿势矫正 用运动器具10易于携带。当然,也可以通过使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具 有中空内腔而降低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的重量。
此外,本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IO在厚度方向(图2中的垂直 方向)上的一侧具有斜面12, 12,所述斜面设置在宽度方向上的任一侧, 它们在宽度方向上从中间段向外侧下倾而形成弧形。因此,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在纵向突起中具有向其厚度方向的一 侧凸出的形状。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并布置在具有如上 所述的弯曲形的所述对下降的斜面12, 12之间的表面(下面表示为窄幅面 14),由大致平行于厚度方向上另一侧表面(下面表示为宽幅面16)的平 坦表面形成,并且在其宽度方向边缘平滑地连接到相应的弯曲的斜面12。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的长度方向上的第一端 面(下面表示为下巴承载端面18,其用作下巴承载部分)沿着大致垂直于 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的中心轴线Ll的方向延伸而形成。在本实施例 的下巴承载端面18上形成敞开的具有圆形横截面的凹槽20,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凹槽20的中心位于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的中心轴线Ll 上。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衬垫22附接到下巴承载端面18上,从而盖住 凹槽20的敞开部分;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衬垫22还附接在凹槽20 的底面上。由此,盖住凹槽20的敞开部分的那一段衬塾22的表面构成为 凹弯曲面。对于衬垫22的形成材料,如果当用户34 (参见图4)将他或她 的下巴搁置在衬垫22上并且将下巴放置在下面将要讨论的凹槽20内时, 设置在上面的衬垫能用作一种减震材料,则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它可 使用聚氨脂、橡胶、或者布。
此外,在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的长度方向上的另一端面(下面称作 安置面24)上通过对厚度方向上另一侧的角部倒圆制成第一外凸弯曲面 26,从而形成外凸轮廓。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凸弯曲面26 成形在安置面24的外缘部分,位于安置面的沿着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 的宽度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的直线延伸的一段上;特别地,在本实 施例中,第一外凸弯曲面26沿着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的整个宽度延伸。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厚度方向上对安置面24的第一侧的角部 倒圆制成第二外凸弯曲面28,从而形成外凸轮廓。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窄 幅面14和一对斜面12, 12沿着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厚度方向成形在姿势 矫正用运动器具10的第一侧上,通过对角部倒圆形成如上所述外凸轮廓而 制成的第二外凸弯曲面28在周向上具有外凸弯曲轮廓。特别地,在本实施 例中,第二外凸弯曲面28在周向的半周以下的长度上形成。这样,本实施 例中的第一外凸弯曲面26限定为沿着第二外凸弯曲面28的弦方向延伸。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在安置面24上形成大致平行于下巴承载端面 18延伸的平坦面30,该平坦面设置在第一外凸弯曲面26和第二外凸弯曲 面28之间。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中,在形成第一外凸弯曲面26和第二 外凸弯曲面28的过程中,将安置面24的外周缘设置成具有斜切曲线,安 置面与下巴承载端面18类似,初始为平坦面,这样在安置面24的中央部 分上形成平坦面30。从上述事实可以清楚地看出,平坦面30大致平行于
下巴承载端面18,本实施例中的平坦面30将会限定成沿着大致垂直于姿 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的中心轴线L的方向延伸。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安置面24上形成以直线方式延伸贯穿姿势矫 正用运动器具10的整个宽度的凹沟32。本实施例的凹沟32的形状沿着其 深度方向从底侧向开口端侧逐渐加宽。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安置面24涂覆有硅树脂。这用于防止在以下述 方式使用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时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滑移。
下面,讨论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的方法。首先 参考图4,用户34面对桌子38坐在椅子36上,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 的安置面24上的平坦面30位于桌子38之上,使得窄幅面14 (具体而言 指第二外凸弯曲面28)朝向对立侧(用户34所坐的对立侧)设置,经由 衬垫22将他或她的下巴靠在凹槽20的底面上。
然后,当用户34坐在椅子36上将他或她的下巴经由布置在桌子38 上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的衬垫22靠在凹槽20的底面上时,用户34 必须预先调节椅子36和/或桌子38的高度,使他或她的脊柱能沿着首尾方 向(图4中的箭头方向)牵拉。
将他或她的下巴经由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的村垫22搁置在凹槽20 的底面上,由此以上述方式沿着首尾方向(图4中箭头的方向)牵拉用户 34的脊柱,从而用户34能获得相当于传统牵引治疗的疗效。
特别地,由于当面对桌子38坐在椅子36上时能使用本实施例的姿势 矫正用运动器具IO,在其他这类日常活动,例如使用电脑或阅读时也能使 用这类器具。结果,场所、时间等对于病人的影响可以大大减少。
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要在用户34在已将该 器具调节到合适高度之后将他或她的下巴经由衬垫22靠在凹槽20的底面 上的情况下使用,从而能使用户34在日常活动过程中意识到正确的姿势并 避免不正确的姿势。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凹槽20与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设置在相同的 中心轴线上,能防止当用户34沿着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的长度方向(中
心轴线Ll的延伸方向)将他或她的体重转移到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上 时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摇晃。
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的安置面24上 的平坦面30大致垂直于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的中心轴线Ll,从而可在 桌子38上垂直定位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由此更好地防止当用户34 将他或她的体重转移到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上时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 具10的摇摆。
此夕卜,具有上述结构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不仅能如上所述通过筒 单地将下巴经由衬垫22靠在凹槽20的底面上来使用,而且能通过用户34 前后倾斜该器具来使用。作为具体的实施例,如图4所示,当第一外凸弯 曲面26朝向用户34设置并且用户34的下巴通过衬垫22靠在凹槽20的底 面上时,如果用户34此时使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朝向他或她自身倾斜, 如图5所示,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的安置面24的第一外凸弯曲面26 将与桌子38的顶部接触,引起用户34采用反弯的姿势,收下巴,脸斜向 下。这样,用户34的耳穴33、肩的中部35以及臀部中心37将沿着单一 的直线L3定位,直线L3越过沿垂直方向延伸的直线L2向后倾斜。结果, 脊柱39的腰堆部分和颈推部分向前凸出弯曲,脊柱39的胸推部分向后凸 出弯曲,形成脊骨的自然形状。
为了进行这种运动,有必要使用长度方向(高度方向)比用于通过仅 将体重转移到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上来使用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大 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或者通过调节椅子36和/或桌子38的高度,从而, 当用户34处于收下巴、脸斜向下的反弯姿势时,用户34的耳穴33、肩的 中部35以及臀部中心37将沿着单一的直线L2定位。
当如图5所示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向后倾斜(朝向用户34)时, 必须使用支承脊骨的自然形状所需的肌肉,以维持所述的姿势矫正用运动 器具10处于向后倾斜的状态,然而,当如图4所示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 10不倾斜(即,处于直立位置)时,可以在没有意识使用实现脊骨的自然 形状所需的肌肉的情况下使用该器具。
因此,通过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重复向后倾斜并且复位至初始直 立位置,用户34能重复地张紧和放+>实现脊骨自然形状所需的肌肉,因此, 训练实现脊骨自然形状所需的肌肉。通过这种对实现脊骨自然形状所需的 肌肉的训练,能降低脊骨上的负载。
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的这种使用方法在矫正拱背(也称作弯腰駝 背)时是有效的。通过以这种方式使用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IO,可获得正 确的姿势在人体站立时,耳穴、肩的中部以及脚踝对准成一直线。
当如图6所示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IO从图4所示的状态向前倾斜时, 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的安置面24上的第二外凸弯曲面28将与桌子38 的顶部接触,由此进一步拉伸脊骨。如果此时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从该 状态倾斜以沿着第二外凸弯曲面28向左右枢转相等的角度,如图7所示, 必须以平衡方式交替使用左右侧的腹肌和背肌,以保持该姿势矫正用运动 器具10倾斜以沿着第二外凸弯曲面28向左右枢转。由此,能获得腹肌与 背肌良好的左右平衡。从而训练维持脊柱正确姿势所需的肌肉,使其能矫 正脊柱变形(特别是横向脊柱曲率),并且减小脊柱上的负载。此外,能 获得脊骨、腹肌以及背肌的拉伸效果。图7描述了用户34将姿势矫正用运 动器具IO向右侧倾斜。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可以用于矫正驼背(拱 背),它还可以用于矫正脊柱前弯症。在此情况下,如图8所示,用户34 首先面对桌子38坐在椅子36上,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的安置面24上 的平坦面30位于桌子38的顶部,从而窄幅面14 (具体而言,指第二外凸 弯曲面28)位于近侧(朝向用户34),将他或她的下巴经由衬垫22靠在 凹槽20的底面上。
然后,当第一外凸弯曲面26位于对立侧(与用户34对立的侧)并且 用户34经由衬垫22将下巴搁置在凹槽20的底面上以维持一姿势,如图8 所示,此时,如果用户向对立侧(向前)倾斜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IO,姿 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的安置面24上的第一外凸弯曲面26与桌子38的顶 部接触,如图9所示。由此用户34能处于收腹肌的姿势。结果,可将背部
(脊柱39弯曲从而腰推部分在前方过度凸出,导致背部拱起)矫正至正确 位置以获得天然柔和S型弯曲的脊骨。
当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如图9所示向前倾斜时,必须使用实现脊骨 自然形状所需的肌肉,从而维持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处于向前倾斜的状 态,然而,当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如图8所示不倾斜(即,处于直立位 置)时,可以在没有意识使用实现脊骨自然形状所需的肌肉的情况下使用 该器具。
因此,通过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的重复向前倾斜和复位至初始直立 位置,用户34能重复地张紧和放松实现脊骨自然形状所需的肌肉,从而训 练实现脊骨自然形状所需的肌肉,使其能获得正确的姿势在站立时耳穴、 肩的中部以^^果在一直线上对准。此外,通过如此对实现脊骨自然形状 所需的肌肉的训练,能减小脊骨上的负载。
当如图10所示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从图8所示的状态向后倾斜时, 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的安置面24上的第二外凸弯曲面28将与桌子38 的顶部接触,用户34将要反弯他或她的身体。如果此时姿势矫正用运动器 具10从该状态倾斜,从而以如图7所示相同的方式沿着第二外凸弯曲面 28向左右枢转相等的角度,将会以平衡方式交替使用左右侧的腹肌和背 肌,以保持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IO倾斜以沿着第二外凸弯曲面28向左 右枢转。由此能获得腹肌与背肌良好的左右平衡。从而训练维持正确脊柱 姿势所需的肌肉,使其能矫正脊柱变形(特别是横向脊柱曲率),并且减 小脊骨上的负载。此外,能获得脊骨、腹肌以及背肌的拉伸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中,高度方向(长度方向) 的尺寸相比于垂直于高度方向的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上的尺寸足 够大,使得用户能用手握持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IO,或者将其夹在两只手 臂之间,同时以上述方式倾斜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IO实现运动。因此,能 在使用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运动的过程中实现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 IO更稳定的运动,用户34能使用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而不用害怕 对人体状态的潜在损坏或者因为失去平衡而造成伤害。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IO中,由于凹沟32在安置 面24上形成,例如,万一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在桌子38的边缘从直立 状态朝向用户34倾斜的过程中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无意中滑动并且 开始从桌子38上掉落,该凹沟32将会卡住桌子38的角部以防止事故发生。
此外,由于在使用本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时不需要反作用 运动来训练将脊骨支承在自然曲率状态所需的肌肉,因此,能避免在脊骨 的病变区域施加负载。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中,倾斜面由第一外凸弯曲面26 和第二外凸弯曲面28形成。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外凸弯曲面28构 成弯曲外周缘。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40。如图11和 12所示,本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40具有设置有杆46的结构,杆 46由球形接头44连接到位于桌子上的台座42上。
更详细地,台座42是大致长方形的块状,并且在其中是具有大致球形 内表面66的凹槽48,凹槽向上开口成形。在该实施例中,台座42由合成
树脂材料例如聚缩醛或聚氨酯制成。
用作把手部分的一对手柄50,50从台座42伸出。在本实施例中,手柄
50是圆形杆状。
同时,杆46由第一杆构件52和第二杆构件54构成。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杆构件52和第二杆构件54,与台座42类似,都是由合成树脂材料例 如聚缩醛或聚氨酯制成。
第一杆构件52的结构中橡胶衬垫56粘结到第一轴向端面上,同时螺 孔58通向另一轴向端面。第二杆构件54的结构中螺杆60从第一轴向端面 突出,同时球形部62从另一轴向端面突出。在模制第二杆构件54的过程 中,可以将螺杆60嵌入该第二杆构件54中;或者,在第二杆构件54中制 出孔,附接的(螺杆60)插入该孔中并且安装在其中。
上述结构的第一杆构件52和第二杆构件54通过将设置在第二杆构件 54上的螺杆60拧入设置在第一杆构件52上的螺孔58中而连接起来,从
而组装杆46。
现在,通过将第二杆构件54上设置的球形部分62压配合在台座42 上形成的凹槽48内从而在那里结合,由此将由以这种方式连接的第一杆构 件52和第二杆构件54组成的杆46连接到台座42上。由于球形部分62 这样结合在凹槽48中,球形部分62的表面64设置成与凹槽48的内表面 66滑动接触。通过这种布置,杆46可以相对于台座42倾斜。也就是说, 在本实施例中,倾斜面由球形部分62的表面64构成,该倾斜面因而构成 安置面。
坐在椅子上的用户通过将下巴搁置在衬垫56上同时握持设置在位于 桌子上的台座42上的手柄50, 50,来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姿势矫正用运动 器具40。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下巴承载部分的结构包括衬垫56。
通过将杆46设计成可相对于台座42倾斜,可获得类似于第一实施例 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40通过用户握持手柄50, 50 来使用,因而能在使用过程中稳定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40。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杆46是通过将在第二杆构件54上设置的 螺杆60旋捋入在第一杆构件52上设置的螺孔58而组装形成,从而能通过 改变螺杆60旋入螺孔58的程度而改变杆46的长度。这样能有助于适应不 同的用户体格、使用方法等。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高度调节枳i 构构造成包括螺孔58和螺杆60。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68。如图13和 14所示,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68的结构为圆杆形支柱72从基极70 垂直延伸,基极70的底面69是弧形弯曲面;在支柱72的上端设置一作为 下巴承载部分的可拆的下巴承载件74。具体而言,如图14所示,通过将 支柱72的上端部分装配到通向下巴承载件74的底面的插入孔76中,从而 将下巴承载件74附接到支柱72的顶端。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从插入 孔76的内周壁沿着垂直于轴向的方向向内伸出的配合突起78装配到在支 柱72的上端部分上形成的配合凹沟80中,从而下巴承载件74相对于支柱
72定位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在下巴承载件74的上表面上形成具有弯曲 内表面的凹沟82,其中,凹槽由该凹沟82构成。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68使得可以使基极 70的底面69与桌子等接触,因此,与笫一实施例类似,提供了与/^知的 传统牵引相当的效果。而且,由于该器具可在基极70的底面69上倾斜, 如同第一实施例,它能矫正驼背或脊柱前弯症并且正确定位脊骨,同时训 练维持脊骨处于正确位置所需的肌肉,从而减小脊骨上的负载。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下巴承载件74可以从支柱72上拆卸,从而能更 换下巴承载件74以使该器具适用于不同的用户体格、使用方法等等。
下面,参照图15描述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84。 由于本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84与第三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 器具(68)的不同仅在于基极86的形状,附图中除了基极86以外的部件 仍然釆用与第三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不再详细描述这些部件。
本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84中采用的基极86具有底面88,从 侧面看,其弯曲成具有大致"W"形的轮廓,即,波浪形底面88的两个凸 弯部分的顶点与其上放置有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84的桌子等接触。结 果,本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84能在^Ut置到桌子等上时维持稳定 的直立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安置面由底面88构成,倾斜面分别由基极 86的底面88上的横向边缘弯曲段构成。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84使得基极86的底 面88能与桌子等接触,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提供了与公知的传统牵 引相当的效果。此外,由于该器具在基极86的底面88上倾斜,如同第一 实施例,它能矫正驼背或脊柱前弯症并且正确定位脊骨,同时训练维持脊 骨处于正确位置所需的肌肉,以减小脊骨上的负载。
下面,参照图16和17描述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 具卯。由于本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90与第三实施例的姿势矫正 用运动器具(68)的不同仅在于基极86的形状,附图中除了基极86以外 的部件仍然采用与第三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不再详细描述这些部 件。
本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卯中采用的基极92是半球形,并且 构成底面94的球形面整体用作安置面和倾斜面。
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90使得基极92的底 面94能与桌子等接触,因此,与第一实施例类似,提供了与公知的传统牵 引相当的效果。此外,由于该器具可在基极92的底面94上倾斜,因此能 矫正驼背或脊柱前弯症并且正确定位脊骨,同时训练维持脊骨处于正确位 置所需的肌肉,以减小脊骨上的负载。
下面,参照图18描述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96。 由于本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96除了第三实施例的姿势矫正用运 动器具(68)的结构之外还包括单独的支承台座98,附图中除了支承台座 98以外的部件仍然采用与第三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不再详细描述 这些部件。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支承台座98由钢或其他相对高比重的材料制造, 在整体上呈长方形块型。以U型截面沿直线延伸的凹沟型的凹槽100形成 为通向上表面并且在两侧面开口。在本实施例中,沿着凹沟的宽度方向向 内伸出的止挡件102, 102设置在凹沟型凹槽100的上开口处;特别地,在 本实施例中,止挡件102, 102形成为沿着凹槽100的整个长度(垂直于页 面平面的方向)延伸。然后,通过将基极70从侧面开口滑入凹槽100内容 纳的位置,1A70的底面69能设置成与凹槽100的内表面104倾斜接触。
具有上述结构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96用于在支承台座98位于桌子 等上面以及用户坐在椅子等上面的情况下使用。由于基极70的底面69与 凹槽100的内表面104接触设置,从而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提供了相当于 公知的传统牵引的效果。而且,由于基极70的底面69可以相对于凹槽100 的内表面104倾斜,它能矫正驼背或脊柱前弯症并且将脊柱正确定位,同 时训练维持脊骨处于正确位置所需的肌肉,从而减小脊骨上的负载。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存在止挡件102,102,基极70的准许运动范围, 也就是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96的准许倾斜范围将会通过基极70与止挡件
102的接触来限制。这样能防止在使用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96运动的过程 中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96过度倾斜,并且稳定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 96的倾斜状态。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确保了支承台座98的重量,能有助于防止 在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96倾斜时支承台座98移位。因而,能在使用姿势 矫正用运动器具96运动的过程中稳定该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96的倾斜状 态。
尽管这里已经通过几个优选实施例揭示了本发明,它们仅仅是示意性 的,本发明不应该解释成限于这里具体公开的实施例。
例如,在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外凸弯曲面28不总是必需的。在第一实 施例中,凹槽20或衬垫22也不总是必需的。在没有设置凹槽20的情况下, 用户应确定成形在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上的横向中央部分上的窄幅面 14的中心,从而确定将要搁置下巴的位置。在第一实施例中,弯曲斜面12 可以被平坦斜面替代。在第一实施例中,凹沟32不总是必需的。同样,第 一实施例中凹沟32的形状不限于以V型截面延伸,以长方形截面或U型 截面延伸的形状也是可以接受的。
在上述的第二实施例中,手柄50, 50可以设置在第一杆构件52或者第 二杆构件54上。
在上面的第三至第五实施例中,配合凹沟80与配合突起78并不总是 必需的。
在上述的第四实施例中,在底面88上设置的凸弯段的数目可以是三段 或者三段以上。
此外,在上述第六实施例中,止挡件101, 102并不总是必需的。姿势 矫正用运动器具96.的准许倾斜范围可以通过支柱72与止挡件102, 102的 接触而加以限制。凹沟形凹槽100可以长方形横截面沿着直线延伸。凹槽 可以形成为孔状。支承台座的材料不限于例如钢的高比重材料,例如可以 由合成树脂成形。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支承台座中空并且充填水、沙子、 碎石等确保支承台座具有足够的重量,从而使得能稳定该支承台座。
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的形状和结构不限于上面第一至第六实施例描述 的那些内容。
还应该了解,本发明还可以以这里未列举的其他方式实施,在不脱离 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属领域^J支术人员可以想到各种改变、修 正和改善。
权利要求
1.一种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包括位于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上端面上的下巴承载部分和位于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下端面上的安置面,用户的下巴搁置在下巴承载部分上,安置面的外周边形成弯曲形的倾斜面,使得用户能在下巴搁置在下巴承载部分上的情况下在安置面上倾斜。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其特征在于在安 置面的中央部分形成平坦面,该平坦面的外周缘弯曲成斜面轮廓状,从而 形成所述倾斜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置面外周边上具有沿着周向向外凸出的弯曲外周缘,该弯曲外周缘 形成倾斜面。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 弯曲外周缘在所述安置面的外周边上沿周向在半周以下的长度上形成;一直线外周边形成为沿着弯曲外周缘的弦方向延伸。
5. 根据权利要求l-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其特 征在于在安置面上形成一沿直线延伸的凹沟。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其特 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调节下巴承载部分相对于安置面的垂直位置的高度调 节机构。
7. 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其特 征在于在下巴承载部分上形成用于容纳用户下巴的凹槽。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 下巴承载部分和所述凹槽位于相同的中心轴线上。
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其特 征在于所述安置面受到防滑处理。
10. 根据权利要求l-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其特 征在于还包括供用户用手握持的把手部分。
11. 根据权利要求1-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其特 征在于所述安置面到所述下巴承载部分的高度尺寸大于垂直于高度方向 的所有方向上的尺寸。
12. 根据权利要求l-ll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其特 征在于还包括具有凹槽的单独的支承台座,所述安置面以可倾斜接触的 方式靠在所述凹槽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通过其能容易地实现与牵引相当的效果而不再需要使用大型的器械,该器具可以轻松方便地操作,并且还预期能实现例如矫正脊骨变形和增强支承脊骨的肌肉的效果,由此在适当操作时从根本上减小脊骨上的负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姿势矫正用运动器具(10)的上端面具有下巴承载部分,用户(34)的下巴搁在该下巴承载部分上,该器具的下端面具有安置面。该安置面的外周边用作弯曲形的倾斜面(26)。当用户(34)把他/她的下巴搁在下巴承载部分上时,该器具可在安置面上倾斜。
文档编号A61F5/01GK101374483SQ20068005299
公开日2009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19日
发明者元屋敷英树 申请人:元屋敷英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