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中药宁心痛制剂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140891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中药宁心痛制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取名宁心痛)及制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成的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胸痹心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该制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Angina,UA)是冠心病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tableAngina,SA)和急性心肌梗塞(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之间的一种复杂性临床综合征。根据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ISFC/WH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小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目前一般将初发劳累性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自发性心绞痛统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现代医学认为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至一定程度时,或血管腔狭窄严重超过50%-75%时,心肌血供显著减少,心肌显示缺血缺氧,临床症状也明显,心电图显示异常。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原则是改善冠状动脉的供血,减少心肌耗氧量,同时治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浆粘度。西医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包括硝酸盐类、β-阻滞剂、钙拮抗剂、抗血小板、抗凝等)、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其中药物治疗是基础,而中医药具有一定特色和优势。祖国医学虽无冠心病心绞痛之名,但对其早有认识。此病应属中医胸痹心痛之病证范畴,而UA的临床表现,颇似古代医家对“厥心痛”、“久心痛”的描述特点,如《灵枢·厥病》曰“厥心痛与背相控,善契,如从后触及其心。佝偻者肾心痛也;……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色苍苍如死者,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卧若徒居,心痛、间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隋·巢元方论及“久心痛”,谓之“乍间乍甚,发作有时,经久不瘥。”如此种种,均与UA病情复杂重笃、变化多端的临床特点基本相符,也与今人关于UA是介于SA与AMI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的认识颇相一致,故似可认为UA相当于祖国医学之厥心痛、久心痛。鉴于不稳定心绞痛病变复杂、进展迅速、且预后有多方向性,因而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既往,基于对UA这一冠心病的特殊临床状态认识不足,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多着眼于稳定性心绞痛(SA),对UA关注较少,或是将UA与SA混在一起,入选标准过于宽泛,由于两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理、预后转归和治疗措施均有区别,故这种研究方法显得不够严谨和科学,也因而影响了抗心绞痛中药疗效的评价和对病情预后的判断。近年来中医药才开始重视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研究,在病因病机、临床、实验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且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例如有人对92例自发性心绞痛和303例劳累性心绞痛的中医证型进行了辨证规律的研究,发现其间有共性395例患者中辨证为气虚证者有246例,占62.3%,有血瘀见症272例,占68.9%,据此可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病机是气虚血瘀、本虚标实,这是自发性心绞痛和劳累性心绞痛两组患者中医证型的共同特点。再如有人报道采用益气活血法协定处方(黄芪、党参、黄精、土鳖虫、水蛭、枳壳、丹参),水煎服,每日1剂,治疗UA28例,结果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86%,且能提高患者的血浆一氧化氮水平,使其接近健康人水平(P>0.05)。综合近年来文献报道可以看到,本虚标实是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病机已得到共识,大多数研究也认为UA与SA存在不同的病机;中医药治疗UA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已开展了一定的动物与药理实验研究。但我们认为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目前有些医者基于西医学的认识,对冠心病的辨证过于强调血瘀等标实因素,治疗UA也单纯考虑活血化瘀法,使其临证思路及疗效受到局限。应该如何掌握通与补、局部与整体的辨证关系,有待深入研究。又如有些临床研究缺少合理的科研设计,如缺少严谨的随机、对照、双盲,样本量较少,重复性差,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证实和提高;有的临床检测指标过于简单。再如有些临床治疗仅停留于中药汤剂剂型,缺少必要的剂型改革,中药新药研制与开发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因此,从理论、临床、实验、制剂多方面、多层次地深入探讨,揭示UA的中医病证病机本质,确定治疗大法,筛选出有效方药,提高救治疗效,这是今后中医药防治冠心病心绞痛的重点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也具有较为广阔的科研前景。胸痹心痛总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应以心气不足为主,《灵枢·元气篇》中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该病多发生于40岁以后,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男子“六八阳气衰竭于上”。患者思虑劳心,禀赋不足,年老体弱,汗下太过,久病虚弱等,均可引起心气亏虚。心所在位之上焦,阳气始衰,心气日趋不足,加之或受到七情、六淫、饮食、跌打损伤等多种病因的影响,势必出现气机出入不畅、升降相悖等变化,不能很好地鼓动营运血脉,导致血流不畅,心脉淤滞,“不通则痛”,而卒发心痛,正如《内经》所言“脉涩则心痛”、“夫脉者,血之府也……细则气少,涩则心痛”。祖国医学的病因学说,很重视人体的正气,认为疾病的发生与消长进退,皆取决于人体正气的盛衰,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充足,抗病力强,则不发病,反之“正气受伤,邪气始张”。从中医气血关系理论来看,气血共行于脉管之中,气与血的关系非常密切,“气盛则血充,气虚则血竭”。《东医宝鉴·内景篇》有“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有一息之不运,则血有一息之不停”之述。王清任亦曰“元气既虚,必不能达于血管,血管无气,必停留而瘀。”“运血者,气也。”“血不自行,随气而行”。因而,正气亏虚、心气不足、无力推动血脉运行,因虚致瘀,是胸痹心痛发生发展的重要病机。不稳定性心绞痛其病因因“劳”而发,依据中医动则耗气的认识,符合气虚血瘀的病机特点,临证观察UA患者常常表现为心悸、气短、疲乏、心胸隐痛、阵发性加剧、劳累后易于发作、严重者休息时也可胸痛阵发的心气虚与心血瘀阻证候。因此,我们认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发生,内外之因互相交织,病变虚实夹杂,因此,临床诊治必须掌握通与补、局部与整体的辨证关系,不仅着眼于心脏的局部治疗,而且要考虑其它脏腑的整体治疗,不可偏执。王清任曾云“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对该病的治疗除应活血化瘀、通脉止痛外,更需强调气血兼顾,益气补正、活血祛瘀相辅相成,使气旺而血运,气行而瘀除,瘀去而新生。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胸痹心痛)的中药宁心痛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我们根据多年研究,在有效验方基础上,选药组方研制了一种中药制剂,取名为“宁心痛”,由黄芪、川芎、葛根、毛冬青、细辛等药物制成。方中重用黄芪为君,补气治本;川芎乃“血中之气药”,兼有活血与行气双重功效;葛根升举清阳,使脾之清气上达,填充胸中宗气,其与川芎相配,川芎行气,葛根提升中气,补而不滞;其与黄芪相配又加强了全方的益气作用,川芎、葛根二药共为臣。同时伍以活血通脉止痛之毛冬青、细辛,同为佐药。诸药组方共奏气血并治、补通共行、标本兼顾之功。因此,我们的医治观点是1.强调补气活血、通脉止痛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重要治法的学术观点,突破了以往治疗心绞痛不稳定性与稳定性不分、及局限于单纯活血化瘀的思维模式,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思路与手段。2.突破传统补气化瘀方剂的框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选药配伍,组方独特,以气血并治、补通共行、标本兼顾,体现出整体观的辨证论治思想。3.“宁心痛”为纯天然中药制剂,体现出研究者崇尚自然、平衡的时代性,反映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一种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中药宁心痛制剂,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所制成黄芪5-30g,川芎5-30g,葛根5-20g,毛冬青5-20g,细辛5-10g。上述的中药宁心痛制剂,在浸膏中加入适宜的辅料,用常规的制剂方法可制成颗粒剂、片剂、丸剂、胶囊剂或口服液。上述的中药宁心痛制剂为颗粒剂、胶囊剂或口服液。中药宁心痛制剂的制备方法,处方黄芪5-30g,川芎5-30g,葛根5-20g,毛冬青5-20g,细辛5-10g。制法其制备步骤如下(1).取处方量的川芎、细辛加水、浸泡、提取挥发油,收集挥发油和药渣备用;(2).将上述挥发油用乙醇稀释,得挥发油乙醇稀释液,备用,称取β-环糊精置于容器中,加蒸馏水、加热融解、恒温搅拌,将挥发油乙醇稀释液滴加到β-环糊精溶液中,搅拌、冷藏、抽滤、干燥,得白色粉末状得β-环糊精包合物,备用;(3).取黄芪、葛根加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后,提取液和药渣备用;(4).将川芎、细辛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及黄芪、葛根提取后的药渣与毛冬青混合后加水提取、过滤、浓缩后与步骤3的提取液合并浓缩至稠膏,加入甜叶菊,减压干燥、粉碎、与步骤2的β-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用乙醇制粒、干燥、整粒得宁心痛颗粒剂;或者将上述稠膏减压干燥、粉碎、用步骤2的挥发油乙醇稀释液喷晒,混匀制粒、干燥、整粒装胶囊得胶囊剂;或者将上述浓缩液,加入甜叶菊搅拌溶解,冷藏抽滤,得抽滤液,将步骤1的挥发油以适量吐温-80搅匀后加入抽滤液中,加水搅匀得宁心痛口服液。上述宁心痛制剂的制备方法的步骤1中加水量为药材量的5-10倍,浸泡0.5-2h,提取6-10h得挥发油。上述宁心痛制剂的制备方法的步骤2中β-环糊精加蒸馏水以1∶6的比例,加热融解,在60℃恒温下搅拌,挥发油用无水乙醇以1∶1稀释后,缓慢加到β-环糊精溶液中,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比例为6∶1,搅拌1-3h,放入冰箱内4℃冷藏12-36h,抽滤、干燥6-8h,得β-环糊精包合物。上述宁心痛制剂的制备方法的步骤3中取黄芪、葛根加药材量6-10倍70%的乙醇,回流1-3次,每次1-3h。上述宁心痛制剂的制备方法的步骤4中加药材量5-8倍的水提取1-3次,每次0.5-2h,过滤,合并提取液浓缩至60℃测定相对密度1.10-1.30。中药宁心痛制剂在制备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药物中的应用。有益效果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发生与动脉血管壁的炎症反应,脂质沉积等有着密切的关系,hs-CRP、Lp-(a)、Apo-B是冠心病UA的独立危险因子,并可以预测心血管事件的预后。我们已经进行的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宁心痛制剂通过一定程度抑制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炎症反应、调节脂质代谢、清除胆固醇、防止脂质沉积、抗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冠心病危险因素等途径,而发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预后、及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等治疗作用,这是宁心痛制剂的作用机制所在。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宁心痛制剂(颗粒)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所制成[处方]黄芪10g细辛6g川芎10g葛根8g毛冬青8g[制法]1.取处方量的川芎、细辛加水6倍量,浸泡时间1h,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挥发油测定法提取挥发油6h,冷却后放出油层和药渣备用;2.精密称取β-CD,置500ml具塞三角锥形瓶中,加入蒸馏水适量(β-CD与水比例为1∶6),加热使之完全溶解,降至所需温度(60℃),恒温搅拌,挥发油用无水乙醇(1∶1)稀释后,用注射器缓慢滴加到β-环糊精溶液中(β-CD与油比例为6∶1),继续搅拌至2h,放入冰箱内4℃冷藏24h,抽滤,干燥8h(45℃下),得白色粉末状的β-环糊精包合物,备用;3.取黄芪、葛根加70%乙醇,为药材的8倍,回流提取2次,每次2h,合并乙醇提取液,回收乙醇,备用;4.药渣(川芎、细辛、黄芪、葛根)与毛冬青混合加水提取2次,每次1h,过滤,合并提取液浓缩至60℃测定相对密度1.10后与步骤3的提取液合并浓缩成稠膏,加入甜叶菊10g,减压干燥,粉碎,与β-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喷以适量80%乙醇制粒,80℃以下干燥,整粒,包装成每袋10g,即得宁心痛颗粒。[功能主治]治疗中医胸痹心痛(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用法用量]开水冲服,每日三次,每次1袋。[规格]每袋装10g,每袋含葛根素12.5mg。[储存]置阴暗、干燥处保存。实施例2.宁心痛制剂(胶囊)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所制成[处方]黄芪15g细辛8g川芎15g葛根10g毛冬青10g[制法]1.取处方中川芎、细辛加水8倍量,浸泡时间1.5h,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挥发油测定法提取挥发油8h,冷却后放出油层收集挥发油和药渣备用;2.挥发油用无水乙醇(1∶1)稀释后备用;3.取黄芪、葛根加70%乙醇,为药材的8倍,回流提取2次,每次2h,合并乙醇提取液,回收乙醇,提取液和药渣备用;4.将药渣(川芎、细辛、黄芪、葛根)与毛冬青混合加水提取2次,每次1.5h,过滤,合并提取液浓缩至60℃测定相对密度为1.30后与步骤3的提取液合并浓缩成稠膏,减压干燥,粉碎,喷挥发油无水乙醇(1∶1)稀释液,混匀制粒,45℃下干燥,整粒,分装于0.5g/粒的胶囊内,即得宁心痛胶囊。[功能主治]治疗中医胸痹心痛(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用法用量]口服,每日三次,每次2粒。[规格]每粒0.5g。[储存]置阴暗、干燥处保存。实施例3.宁心痛制剂(口服液)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所制成[处方]黄芪20g细辛10g川芎20g葛根15g毛冬青15g[制法]1.取处方中川芎、细辛加水10倍量,浸泡时间2h,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挥发油测定法提取挥发油10h,冷却后放出油层,备用;2.取黄芪、葛根加70%乙醇,为药材的10倍,回流提取3次,每次3h,合并乙醇提取液,回收乙醇,备用;3.药渣(川芎、细辛、黄芪、葛根)与毛冬青混合加水提取3次,每次2h,过滤,该提取液与制备2合并浓缩成约2000ml,加入甜叶菊15g搅拌溶解,待温度降至室温,放入冰箱内(4℃)36h,抽滤,得抽滤液,将步骤1的挥发油与10g吐温--80搅匀后缓慢加入抽滤液中,添加水至1000ml,搅匀后分装于10ml口服瓶内,即得宁心痛口服液。[功能主治]治疗中医胸痹心痛(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用法用量]口服,每日三次,每次1支。[规格]每支瓶装10ml。[储存]置阴暗、干燥处保存。实施例4.临床试验(宁心痛颗粒)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对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疗程均为28天。治疗组在西医标准强化治疗基础上,加用宁心痛颗粒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UA)31例,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伴随的心悸、气短、自汗、神疲乏力等症状也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临床总有效率为90.3%,与对照组(加服丹参片30例)总有效率63.4%比较,经卡方检验,X2=4.055a,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观察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与总积分、心电图ST段及T波的改善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血hs-CRP、Apo-A1、Apo-B、Lp-(a)等变化。试验结果见表1-9的显示,宁心痛颗粒对改善临床症状、恢复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有较好作用,同时能降低hs-CRP、Lp-(a)、Apo-B水平,并升高Apo-A1水平,宁心痛颗粒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活血化瘀中药。表1宁心痛颗粒对中医证候总积分的影响*与治疗组治疗前比较t=23.253,P<0.01;料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t=15.662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t=-7.339,P<0.01。表2宁心痛颗粒对临床总有效率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X2=4.055a,P<0.05。表3宁心痛颗粒对心电图ST段积分的影响*与治疗组治疗前比较t=13.919,P<0.01;**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t=5.461,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t=-5.872,P<0.01。表4宁心痛颗粒对心电图T波积分的影响*与治疗组治疗前比较t=11.180,P<0.01;**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t=2.693,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t=-6.275,P>0.05。表5宁心痛颗粒对心电图疗效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X2=6.457a,P<0.05。表6宁心痛颗粒对患者hs-CRP改变的影响*与治疗组治疗前比较t=3.652,P<0.01;**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t=7.307,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t=-4.276,P<0.01。表7宁心痛颗粒对患者APo-A1变化的影响*与治疗组治疗前比较t=-6.969,P<0.01;**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t=-2.856,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t=5.262,P<0.05。表8宁心痛颗粒对患者APo-B改变的影响*与治疗组治疗前比较t=6.398,P<0.01;**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t=1.870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t=-5.902,P<0.01。表9宁心痛颗粒对患者LP-(a)改变的影响*与治疗组治疗前比较t=11.589,P<0.01;**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t=-0.405,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t=-2.575,P<0.05。实施例5.临床试验(宁心痛胶囊)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对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患者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27例,两组疗程均为28天。治疗组在西医标准强化治疗基础上,加用宁心痛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UA)30例,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伴随的心悸、气短、自汗、神疲乏力等症状也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临床总有效率为96.7%,与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27例)总有效率70.4%比较,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观察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与总积分、心电图ST段及T波的改善情况等变化。结果见表10-12显示,宁心痛胶囊对改善临床症状、恢复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有较好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疗法。表10宁心痛胶囊对临床总有效率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11宁心痛腔囊对心电图疗效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12宁心痛胶囊对中医证候疗效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P<0.05实施例6.临床试验(宁心痛口服液)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对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及对照组29例,两组疗程均为28天。治疗组在西医标准强化治疗基础上,加用宁心痛口服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UA)32例,患者心绞痛症状明显减轻,伴随的心悸、气短、自汗、神疲乏力等症状也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临床总有效率为84.4%,与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29例)总有效率55.2%比较,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观察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与总积分、心电图ST段及T波的改善情况等变化。结果见表13-15显示,宁心痛口服液对改善临床症状、恢复心肌缺血的心电图改变有较好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疗法。表13宁心痛口服液对临床总有效率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14宁心痛口服液对心电图疗效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15宁心痛口服液对中医证候疗效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P<0.0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中药宁心痛制剂,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所制成黄芪5-30g,川芎5-30g,葛根5-20g,毛冬青5-20g,细辛5-10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宁心痛制剂,其特征在于加入适宜的辅料,用常规的制剂方法可制成颗粒剂、片剂、丸剂、胶囊剂或口服液。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宁心痛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制剂为颗粒剂、胶囊剂或口服液。4、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宁心痛制剂,其制备步骤如下(1).取处方量的川芎、细辛加水、浸泡、提取挥发油,收集挥发油和药渣备用;(2).将上述挥发油用乙醇稀释,得挥发油乙醇稀释液备用,称取β-环糊精置于容器中,加蒸馏水、加热融解、恒温搅拌,将挥发油乙醇稀释液滴加到β-环糊精溶液中,搅拌、冷藏、抽滤、干燥,得白色粉末状得β-环糊精包合物,备用;(3).取黄芪、葛根加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后,提取液和药渣备用;(4).将川芎、细辛提取挥发油后的药渣及黄芪、葛根提取后的药渣与毛冬青混合后加水提取、过滤、浓缩后与步骤3的提取液合并浓缩至稠膏,加入甜叶菊,减压干燥、粉碎、与步骤2的β-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用乙醇制粒、干燥、整粒得宁心痛颗粒剂;或者将上述稠膏减压干燥、粉碎、用步骤2的挥发油乙醇稀释液喷晒,混匀制粒、干燥、整粒装胶囊,得胶囊剂;或者将上述浓缩液,加入甜叶菊搅拌溶解,冷藏抽滤,得抽滤液,将步骤1的挥发油与吐温-80搅匀后加入抽滤液中,加水搅匀得宁心痛口服液。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得宁心痛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加水量为药材量的5-10倍,浸泡0.5-2h,提取6-10h得挥发油。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得宁心痛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β-环糊精加蒸馏水以1∶6的比例,加热融解,在60℃恒温下搅拌,挥发油用无水乙醇以1∶1稀释后,缓慢加到β-环糊精溶液中,β-环糊精与挥发油的比例为6∶1,搅拌1-3h,放入冰箱内4℃冷藏12-36h,抽滤、干燥6-8h,得β-环糊精包合物。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得宁心痛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取黄芪、葛根加药材量6-10倍70%的乙醇,回流1-3次,每次1-3h。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得宁心痛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加药材量5-8倍的水提取1-3次,每次0.5-2h,过滤,合并提取液浓缩至60℃测定相对密度1.10-1.30。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宁心痛制剂在制备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药物中的应用。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中药宁心痛制剂及制法,该制剂由黄芪、川芎、葛根、毛冬青、细辛所制成,其制法是取川芎、细辛加水提取挥发油和药渣备用;将挥发油用无水乙醇稀释后滴加到β-环糊精溶剂中、经搅拌、干燥制得包合物;取黄芪、葛根加乙醇回流提取得提取液;将川芎、细辛、黄芪、葛根提取后得药渣与毛冬青混合加水提取,提取液浓缩后与黄芪、葛根提取液合并浓缩至稠膏,加入不同制剂得辅料,用常规的制剂方法可制成颗粒剂、片剂、丸剂、胶囊剂或口服液。本发明的宁心痛制剂经临床试验的结果表明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降低心肌耗氧量等作用,是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理想药物。文档编号A61P9/10GK101015584SQ200710019749公开日2007年8月15日申请日期2007年2月9日优先权日2007年2月9日发明者顾宁,高运军,陈红锦,黄霞,汪静,黄燕,李丽,李俊松申请人:南京市中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