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消毒洗手液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147589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抗菌消毒洗手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曰用洗涤剂,尤其是一种抗菌消毒的洗手液。
背景技术
:人们在生活工作中,双手不可避免会接触带有微生物,甚至致病微生物的物品,从而使双手染菌,如用单纯净手去污的洗手液,仅能洗去污染物,不能彻底进行消毒。此外,还有一种洗手液在净手去污的同时兼有消毒、护肤作用,如中国专利申请号03116842.6公开了一种消毒型洗手液及其制备方法,其由下列组份组成丙三醇、表面活性剂、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辅助剂、其余为纯化水或蒸镏水。而表面活性剂可以是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硫酸钠、甜菜碱、椰子油基二乙醇酰胺中的二种或二种以上的组合。辅助剂则含防腐剂、稳定剂等。欧盟已将2,4,4-三氯-2-羟基-二苯醚这类长效有毒的氯酚类化学物质列为"危害环境"物质。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有抗菌、消毒、去污的洗手液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抗菌消毒洗手液是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聚维酮碘15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2~20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10份,十二垸基硫酸钠5~10份,甘油1~5份,纯化水50-76份。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十二烷基硫酸钠加入纯化水中,加热至70-8(TC,溶解后冷却至室温,得A液;(2)将聚维酮碘溶解于A液中,得B液;U)取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合拌匀,得C液;(4)将B液和C液混匀后,加入甘油搅拌混匀,即得抗菌消毒洗手液。聚维酮碘是红色至褐色的可自由流动的粉末,在冷水和乙醇中完全溶解,对细菌、病毒、真菌、霉菌及孢子都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性能稳定,无刺激,是各类含碘杀菌剂中的首选,聚维酮碘是发达国家首选的含碘医用杀菌剂及卫生防疫消毒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酴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的水溶剂,在洗手时能产生丰富的泡沬,有去污作用;甘油为保湿剂。本发明采用具有高效杀灭细菌、病毒、真菌作用的聚维酮碘,配合高效去污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制成具有抗菌、消毒、去污、清洁、无刺激性的洗手液,适用于家庭、宾馆、办公场所等使用。本发明制备的洗手液为棕红色,有轻微碘腥味的稠状液体。一、抗菌消毒洗手液有效碘含量测定,见表l。表1抗菌消毒洗手液有效碘含量测定试验样品序号样品的量(g)样品消耗标准溶液用量(ml)有效碘含量(g/L)1-119.62363.872.85l-220.11643.952.842-120.02703.932.832-220.15803.952.833-119.99853.952.853-220.09033.982.86平均值2.84一、稳定性试验(一-)有效期一年试验1、检测依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卫法监发[2002]282号)中2.2.1.2.2。称取样品20.0g(精确到0.OOOlg)进行试验。2、检测温度26'C;湿度65%。3、54'C恒温箱贮放置14天后,有效期一年试验,其有效碘含量下降率为4.03%,见表2。表2抗菌消毒洗手液稳定性实验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1、检测依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卫法监发[2002]282号)中2.2.1.2.2。称取样品20.0g(精确到0.OOOlg)进行试验。2、检测温度26°C;湿度65%。3、37"C恒温箱放置3个月后,有效期二年试验,其有效碘含量下降率为6.13%,见表3。表3抗菌消毒洗手液稳定性试验结果样品序号保存前有效碘含量(g/L)保存后有效碘含量(mg/L)下降率(%)1_12.852.67l-22.842.672-12.832.682-22.832.663-12.852.673-22.862.67平均值2.842.676.13三、杀菌试验(一)器材1、试验样品本发明的抗菌消毒洗手液。2、试验菌株金黄色葡萄糖球菌ATCC6538(下简称金葡球菌)、大肠杆菌8099,由军事医学科学院提供。以上菌种代数为第9-12代,并用PBS溶液配制菌悬液。3、中和试剂含0.5%硫代硫酸钠+0.3%卵磷脂+2.0%吐温-80的0.03mol/LPBS溶液。4、刻度吸管(O.lml、l.Oml、5.0ml、10.Oml)、中试管、平皿、生化培养箱(LRH-250A)等。(二)方法1、检测依据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C产品杀菌性能、抑菌性能与稳定性测试方法。检测重复3次。2、中和剂鉴定试验依据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C3.1。试验菌为金葡球菌。试验分组为(1)消毒剂+菌液;(2)(消毒剂+菌液)+中和剂;(3)中和剂+菌液;(4)(消毒剂+中和剂)+菌液;(5)PBS+菌液;(6)同批次PBS;(7)同批次中和剂;(8)同批次培养基。用消毒剂3.13%稀释液,作用时间2min,试验重复3次。试验温度20~22°C。3、杀菌试验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附录C中C3.2。(三)结果1、中和剂鉴定试验第(1)组平均生长菌数为Ocfu/ml,第(2)组平均生长菌数为1.60xl02CfU/ml,第(3)、(4)、(5)组平均生长菌数相近,三组间误差率为3.73%。第(6)、(7)、(8)组无菌生长,见表4。表4中和剂鉴定结果每次试验生长菌数cfu/ml平均生长菌数班<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2、杀菌试验本发明的洗手液3.13%稀释液,作用l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灭率分别为95.29%和98.32%,见表5。表5抗菌洗手液对葡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灭效果消毒剂菌种浓度(%)作用不同时间(min)的平均杀菌率及范围<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阴性对照稀释液、培养基均无菌生长。四、皮肤刺激试验(一)材料和动物1、受试物本发明的抗菌消毒洗手液,液体,原液供试。2、动物新西兰家(普通级)3只,体重2.5kg左右,由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广东省合格证2002A025号)。3、检验条件普通级动物实验环境设施(广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粵检证书2003C007号)。(二)方法1、检验依据《消毒技术规范》(第2002版)(卫法监发[2002]第282号)。2、方法实验前24h先将家兔背部毛左右各剪去约3x3cm2。次曰,在确定无皮肤损伤情况下用药,将受试物0.5ml均匀涂抹在一侧2.5x2.5cm2去毛区皮肤,另一侧作空白对照。敷药4h后用温水洗去残留物。每天涂抹一次,连续14天。在每次涂抹后24h观察结果,计算每天每只动物平均积分(刺激指数)判定皮肤刺激强度。(三)实验结果观察期内,受试新西兰家兔皮肤出现红斑,水肿等异常反应,未发现其它症状,刺激指数=1.97,见表6。表6家兔多次皮肤刺激反应评分<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权利要求1、一种抗菌消毒洗手液,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份的组分组成聚维酮碘1~5份,壬基酚聚氧乙烯醚12~20份,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10份,十二烷基硫酸钠5~10份,甘油1~5份,纯化水50-76份。2、一种抗菌消毒洗手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取十二烷基硫酸钠加入纯化水中,加热至70-8(TC,溶解后冷却至室温,得A液;(2)将聚维酮砩溶解于A液中,得B液;(3)取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合拌匀,得C液;(4)将B液和C液混匀后,加入甘油拌匀,即得抗菌消毒洗手液。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菌消毒洗手液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取十二烷基硫酸钠加入纯化水中,加热至70-80℃,溶解后冷却至室温,得A液;(2)将聚维酮碘溶解于A液中,得B液;(3)取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合拌匀,得C液;(4)将B液和C液混匀后,加入甘油拌匀,即得抗菌消毒洗手液。本发明采用具有高效杀灭细菌、病毒、真菌作用的聚维酮碘,配合高效去污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制成具有抗菌、消毒、去污、清洁、无刺激性的洗手液,适用于家庭、宾馆、办公场所等使用。文档编号A61K8/72GK101176700SQ20071003122公开日2008年5月14日申请日期2007年10月29日优先权日2007年10月29日发明者张京维,李杨平,熊国运申请人:广东庆发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